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在沙漠植樹造林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定邊縣 造林整地 植樹造林
中圖分類號:TM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0-0309-01
前言
定邊縣地處陜西省西北部的風沙地帶,是一個氣候干旱,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及沙漠化程度非常嚴重的地區,定邊縣除了秋季以外,都是狂風大作、沙塵漫天。風沙的侵襲給定邊縣居民生活以及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生態環境十分惡劣,生態文明建設更為艱巨,只有加強定邊縣的生態林業建設,尤其是做好造林整地和植樹造林措施,才能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當前人們對對森林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與土地資源,進一步造成了森林資源的破壞。只有提升森林資源的恢復速度,充分開發利用更多的土地資源,才能解決人類需求和生態平衡之間的矛盾,基于此,積極研究并探索造林整地以及植樹造林技術,做好定邊縣造林整地及植樹造林,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造林整地的具體技術
造林整地能夠實現對地形進行簡單的控制,在小范圍里改變地形結構、土壤溫度、濕度,增大透光度,保證植被幼苗能吸收到足夠的陽光,以便其更好地保持水分,涵養水源??梢哉f造林整地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加速營養物質的分解,還可以促進可溶性鹽類的釋放和各種營養元素有效化。通過整地還可以加快腐殖質及生物殘體的分解,增加土壤養分的轉化和積蓄,因此造林整地可以改善植被幼苗生長所需的立地條件,進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進幼林生長,從根本上提高在此土地上木材的質量,提高生態環境的穩定程度。其造林整地的具體技術如下:
1、目標土地進行清理,翻墾土地。清理方法按土壤里雜物的不同,包括三種:割除清理,化學藥劑清理,火燒清理三種,割除清理就是把林地上的雜草、灌木等通過割除方式砍倒,在幼齡雜木林、灌木及雜草繁盛的荒山荒地等地具有良好的清理效果?;瘜W藥劑清理就是使用化學藥劑進行清理,該方法林地清理見效速讀快,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實際應用里會造成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所以對山區林地進行清理建議不選取此種方式?;馃謇硗ǔJ褂迷谕恋乩锏碾s物實在太多難以清理,尤其是造林地中往往會存在大量的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由于剩余物的數量較多且處理難度較大,又或者在機器或者人工清除后,可以用原始的火燒法進行徹底的清理,全面提高山區林地清理效果。
其次,整地。整地的方式包括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兩種。局部整地又是由塊狀整地和帶狀整地組成的。在山地帶狀的整地方法一般有水平階、反坡梯田、水平溝、撩壕等。在平地上的整地方法一般有高壟、帶狀和犁溝等方法。塊狀整地就是呈塊土地進行集中翻整的一種整地方法。在山地所運用的一般是塊狀、穴狀和魚鱗坑。而在平原上運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塊狀、坑狀和高臺。 還需要注意的是造林整地在造林季節的前一、二季進行,而在半干旱地區,為了增加蓄水的能力,造林整地都會在雨季之前進行,這樣能有效的對水源進行攔截和貯蓄。
二、植樹造林的方法和技術
1、播種法植樹造林要點。播種法植樹造林是向播種造林地直接播種林木種子的方法,又叫做直播造林法。播種造林法可以利用相關的農用設備來進行機械化播種,這種方法不需要對種子進行育苗工序,操作也非常簡單,具有非常好的可行性。播種造林法非常適用于大面積的植樹造林活動。在選用播種造林法時,要注重林木種子的選擇,要應該選取種粒飽滿、種源充足且易發芽的種子。但是該種方法對造林的立地要求很嚴格,并且對造林以后幼林的管理方法也有著高要求,因此采取此方法還要注意幼苗的選取,需要選用成活率高的樹種。
2、植苗法植樹造林要點。植苗法又被叫做栽植造林,是一種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來進行造林的方法,植苗造林主要是栽植完整的植株,能使幼苗擁有生長穩定性的前提下,這些植株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外界不良的環境對其影響不大。這種方法對造林立地的條件要求相對的低一點,但是這種技術對樹苗的根系有可能造成傷害,造成成活率降低,這就要求施工人員擁有較高的栽培技術。植苗造林法通常在早春晚秋的陰雨天才開始栽苗,主要是達到避免損傷樹苗根系。樹苗不能經常暴露力在外面,在運輸的過程中要經常灑水,做好根系的保濕工作。栽植前要對苗木進行適當的處理,可以采用去梢、剪枝葉、噴灑化學藥劑及接種菌根菌等措施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分殖法植樹造林要點。分殖造林法就是將樹木的枝、干等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開展造林的方法。該造林方法主要包括插干造林、插條造林、地下莖造林和分根造林四種。其中,插干造林法適用于易發芽切生根力較強的樹種,諸如柳樹、楊樹等;而插條造林法適用于垂柳、楊樹等樹種。分殖造林法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母本的遺傳特性,在造林初期,樹種的生長速度較快,而且這種造林技術及操作相τ肫淥幾種造林方法來說,具有技術簡單,便于操作,省時而且還省力,成活率也能得以保證等優勢。這種植樹造林法主要適用于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但是分殖造林多代,繁殖的林木的壽命比較短。這也決定了其對立地條件也有較高的要求,要求造林地土壤疏松、足夠的濕度,這樣才有利于插穗生根。分殖造林時間適宜選在春秋季節,常綠樹及落葉樹都可以隨采隨插。
參考文獻
[1] 趙文龍;于明杰.山區清理與整地造林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05).
[2] 劉桂蘭.林區整地與造林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6).
[3] 任繼勝.淺談山區造林地清理與整地及植樹造林技術[J].現代園藝.2013(12).
關鍵詞:林業;技術;養護
如今的生態環境在不斷的惡化,水土大量流失,沙漠化變得更為嚴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意識到生態平衡的關鍵意義。此時,植樹造林的方法被提上日程,該措施可以很好的改善生態環境,是當前維護生態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方法。在當前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開始從工業化不斷的朝著生態類型變化,很顯然生態問題開始受到整個世界的關注。生態是不是能夠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我們衡量一個區域或是國家的文明發展程度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在創建生態區域的時候,要積極的開展植樹造林工作,進而從根基上對生態進行維護。
植樹造林在總的生態環境中發揮的意義正在不斷的增強。其不僅僅能夠發揮出治理沙化的作用,還能夠改善水土,提升土地的儲水水平,并且能夠防風,還能夠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改善,最大限度的避免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并且ax伴隨著種植的經濟林逐漸開始進人了成熟時期,植樹造林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越來越明顯了。
1 當前國家的林業資源狀態淺析
1.1 發展的具體狀態
我國如今的森林資源情況并不是非常好,所以要高度的關注資源保護工作,要合理的配置資源。這兩個方面是一項經營的產業,要求政府及相關的部門與單位有著創新的經營方式,當開展運營活動的時候要不斷的吸收外界的優秀的管控經驗,要將關鍵點放到專業以及產業、企業與經營的方式之中。而且,該項活動同樣是公益性的活動,要靠著全體社會人員都參加到其中。在林業的開發以及管控工作中,政府機構起到很關鍵的意義,有關機構要切實的發揮出監督的功效。
1.2 林業資源的存量不是很大,而且品質不高
因為人口總數非常大,但是林業資源的總數卻相對較小,我們國家的該項資源在世界的名次比較的落后,而且還面對著類型比例劃分不當,總體品質較低,管控技術不先進,產量增長較低等的一系列的問題。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國家本身的林業總產量無法合乎經濟的發展規定,所以要不斷的進口。同時因為國內的供應數較少,導致木材市場時常的會出現嚴重的價格變化,進而使得相關單位的生產成本不固定,干擾到行業的有序進步,同時還影響到我國的木材單位在總的市場中的競爭水平。
1.3 人造板工業落后
在我們國家,木材的加工業發展的不是很快速,現在還處在初期,面對著生產機械不先進,單位規模不大,產品的品質較低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嚴重的干擾了行業的進步。而且,因為總的生產率太低,國內的產品供應不足等等的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導致我國的人造板工藝和世界上先進的工藝之間存在很大的距離。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的人造板工業如果想要躋身國際行列的話,很顯然是要面對很多困難的。
2 當前使用頻率較高的造林措施
2.1 播種造林法
該措施是說直接的把種子種到地里,任憑它自然生長。這個措施很簡單,而且也不需要很多資金,非常的適合大規模的種植工作的開展。不過該類措施對林地環境有著非常嚴苛的規定,而且對后續的管控活動也有一定的要求。適合播種造林的樹木種子需滿足以下基本條件:種子成活率高、生長環境要求較低、發芽率高、種子供給充足,例如茶樹、泡桐、核桃、杏子等都適用該種造林方法。對播種地的要求有:各種蟲害相對較少、遠離人口居住區、土壤松軟、土地肥力適中。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2.2 分殖造林法
這個措施是說將植被的營養部分和其地部分當成是造林的關鍵物質,把它們培養成樹木。這個措施不但能夠縮減苗木從最初的萌芽到生長為樹苗的時間,還能夠減少費用,縮短時間。其對操作工藝并沒有嚴苛的規定,而且操作措施很簡單,小苗的成活率很好,可以通過嫁接設計保留其優秀的基因。不過該措施對造林氛圍有很嚴苛的規定。而且造林材料還要受到母樹的總數以及分布狀態等要素的干擾,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2.3 植苗造林法
上文中講述了兩類十分常見的措施,除了這些方法之外,還可以使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2.4 結合所在區域的具體狀況選取樹種
要結合植被本身的生長特性,為其生長創造優秀的氛圍。要結合所在區域的天氣以及自然氛圍,選取優秀的樹種進行造林工作。結合防護客體選取合適的樹種,通常要確保種子有著如下的優點,比如生長速率快,防護水平高,長勢穩定,抗逆性強等。除此之外,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植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5 造林栽植方法
通常采用挖坑栽培方法,不管是哪一種地形地貌,坑大小都要滿足以下尺寸規格:4565em長寬,深35-55cm,坑底要平整,坑距離保持在13~1.8m為宜,可以保證每畝植株數量不超過兩百株;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667m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em左右)。苗莖人土1/3左右,苗高大于40em的以苗莖入土15em~20em左右為宜。
2.6 營造混交林
伴隨著杉樹以及松林等的營林規模擴張,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不能有效的適應環境,容易導致病蟲害,而且這種問題在很多區域都會發生。所以,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3 結束語
植樹造林技術是為了讓栽種的苗木能夠順利“成熟”的有效保障,只有把植樹造林的技術掌握好,才能高效的完成植樹造林任務,早日讓我省林區位置更加顯著。筆者認為林業養護工作直接決定了整個林地的綜合經濟效益水平,要做好林地養護工作是保證種植樹種科學合理搭配,單一的樹種抵抗蟲害風險能力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因此要盡量采用混合種植方法,最大程度提高林地的綜合產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選擇性的挑選經濟樹種種植,同時適當對樹種進行嫁接和基因改良,以此來起到提高單株樹木的產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林木種苗發展規劃(2011-2020年)
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自然資源被用于生產建設中,以謀求更大的經濟效益,隨著資源的大量使用,自然環境收到了嚴重的影響。而森林既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又是對環保有巨大貢獻的作物。本文就對森林工程樹木養護管理進行研究分析,強化樹木栽培的技術,同時也提出加強對森林工程的管理的具體措施,使森林更大限度的為我們所用,促進自然環境的改善。
關鍵詞:
森林工程,樹木,管理
前言:
樹木在美化環境,減少環境污染方面有著很好的作用。但森林正在作為自然資源而被大量的開發使用。由此帶來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霧霾等一系列問題。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了當今時代的主題。所以,植樹造林,加大森林覆蓋面積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森林工程的管理,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森林工程的保護價值
眾所周知,森林在保護自然環境,減少環境污染這方面有很大的作用?,F階段,大量的化石燃料被開發使用,工業生產產生的大量廢氣,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而森林可以將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CO2吸收,而產生大量的O2,它就起著維持碳氧平衡的作用,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1】。除此之外,森林還具有調節全球水平衡和水循環的作用,樹木可以利用根系固定水分,供其生長所需;而水分也可以通過蒸騰作用被釋放到大氣中。另外,一些大型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是很多種生物棲息的場所,尤其是很多瀕臨滅絕的物種。所以,對森林進行保護也是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對瀕危物種的保護。由此來看,森林在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2.樹木栽培技術
2.1播種造林播種造林,顧名思義,在林地播種下樹木的種子進行人工造林的方法。此方法的優點就是,操作和播種工藝簡單,適合大范圍的植樹造林。一般土壤條件差的無人看管的野生林地進行植樹造林時會使用這種方法,它對樹木的成活率要求不高,主要靠自然生態演變來擴大林地規模。但同時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種子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導致樹木的成活率不高。另外,種種造林的樹木長成為幼苗后,要尤為注意對其的撫育工作。另外,在正式播種前對樹木種子進行一定的處理是很必要的,具體要包括對種子的消毒,浸泡等細節。這樣可以使播種后的種子有更高的出芽率,同時也減少病蟲害對樹木發芽過程的影響。
2.2分殖造林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操作相對簡單,節省成本,而且新長出的樹木可以完全保留母本的性狀,保證品種的優良。但是分殖造林對于林地的土壤條件要求很高,而且這種方法只適用于營養繁殖的樹種,使用范圍不廣泛。總體來看,分殖造林這種方法的適用范圍不太全面。
2.3植苗造林植苗造林的方法是造林方法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植苗造林就是指將完整的帶根系的樹木幼苗移栽到林地中進行造林的一種方法。由于移栽后的幼苗具有了完整的根吸收系統,而且樹木到了幼苗的階段對外界不良因素的抗性也有所提高,所以樹木的成活率很高。這也是該方法在造林應用中使用較為廣泛的原因【2】。但是它也存在著一些缺點,育苗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而且樹苗在運送時可能會造成根系的損壞,導致樹苗在移植后不能正常生長,由此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3.加強森林工程的樹木養護管理
3.1加強封山育林管理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自動更新能力,在自然條件適宜的山區,實行定期封山,禁止墾荒、放牧、砍柴等人為的破壞活動,以恢復森林植被的一種育林方式。進行封山育林工作是加強森林工程管理的必要管理措施,主要是因為完全人工培育不能滿足森林的各種結構的發展,所以需要采取這樣的方式來使森林按著自然生態演變的規律進行發展。主要是以養護手段對幼林進行保護,讓森林生態系統中天然林業資源和植樹造林的林木得到共同的發展,從而能夠形成相輔相成的作用。
3.2轉變觀念,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森林工程的管理,首先就應該在思想上加大對森立工程管理的重視,認識到森林對于自認環境的重要意義,加強對森林管理的認識。在實際宣傳中,對森林工程的管理者可以采取定期講座培訓的形式,一方面傳授些專業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加大對森林保護意識的宣傳。而對于普通百姓,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加強我們對于森里保護的意識。另外,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森林工程的管理措施也隨之變化的,在現代化的管理中,我們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實現森里工程的現代化管理。
3.3完善監督管理措施樹木幼苗期的管理是森林工程管理的關鍵。在對幼苗的管理中,要嚴格控制樹木對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的要求,注意在合適的時期對樹木幼苗進行施肥,并要嚴格的監管,防止出現病蟲害,如果有病蟲害發生,要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其蔓延,而在樹木成熟后,就要針對森林防火進行必要的管理,在具體的操作中一定要按照相關法律的要求進行。對于要求不明確,沒有明確指之處,森林管理部門可以自行對該項操作提出科學合理的要求,而管理的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標準操作。另外,我們也要加強監督,積極探索建立綜合執法體系的有效途徑,建立完善的林業廳、林局、林場、管護站綜合執法體系。
4.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對于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物種多樣性等許多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隨著自然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森林也很大程度的受到破壞,所以我們必須要采取人工造林的方法,來實現森林的大面積覆蓋。在森林工程的建設中,加強各方面的管理,才能使森林健康的發展,滿足我們對森林資源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坤利.關于植樹造林與環境保護問題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4):43-45
【關鍵詞】陜北;旱地;造林;研究
中圖分類號:S3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陜北屬于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由于生態環境比較惡劣,因而植被很難生存,樹木的抗旱性是限制樹木生長的重要因素,這就給造林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陜北地區的土壤比較貧瘠,所含的有機質非常低,水土流失的現象比較嚴重,基于陜北地區的這些環境因素,對于植樹造林是有很大的限制因素。
一、陜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現狀
1、大氣環境
自建國以后,陜北地區就開始面向市場,對重工業的投資力度比較大,因而促進了陜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這也給陜北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根據相關的數據表明,陜北地區所排放的工業廢氣達到2億m³左右,年廢水排放量在1000萬噸以上,而且在冬季時,由于人們燒煤取暖的情況比較多,這也使大氣的環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2、地理環境
陜北地區的氣候比較惡劣,冷熱交替的氣候對風力和流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人們對于環境也不太重視,從而使得陜北地區的土質結構松散,還形成了風沙區,在這兩種地貌的作用下,加劇了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3、土壤環境
如果說自然環境是一方面的因素,那人為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又是一重大的因素,由于該地區的人們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導致曾經豐富的土壤被腐蝕。目前,陜北地區的土壤中含有的有機質非常少,一般都是黃棉土和風沙土,而這些土壤存水的能力非常有限,植被很容易受到腐蝕,這就使得陜北地區的植被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更加嚴重,從而出現連綿沙丘的現象。
二、陜北旱地造林存在的問題
1、種植苗木的方法不科學
在種植苗木的過程中,由于沒有使用科學的種植方法,而導致苗木所施的肥料不當或者種植的密度太大,錯過最好的造林時間,以及施工的時間太長或種植苗木的時間太遲等。
2、陜北地區的年降水量少
陜北地區的地形地貌多為丘陵溝壑地帶,其地勢比較陡峭,坡度非常大,土壤非常貧瘠,年降水量非常少,一般大約為400mm,這些條件都不符合造林的需求。種植苗木以后,如果,沒有及時的澆水或降雨,再加上干燥和炎熱的天氣,就會使苗木缺水的現象比較嚴重,影響苗木的生長,降低苗木的成活率。
3、苗木自身的問題
苗木自身出現的問題是導致旱地造林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苗木自身出現的問題一般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苗木自身出現的問題一般體現在其根系受到了很大的損傷。有些苗木種植員貪圖經濟利益,而輕視苗木的質量,從而導致苗木在種植后,不能及時吸收足夠的水分而導致出現大面積的死亡。②在運輸苗木的過程中,對幼苗的保管不力。由于在運輸苗木的過程中,對苗木的包裹過于嚴實,再加上堆放的過密或過高,就會使苗木的透氣性降低,從而使苗木的存活率受到很大的影響。③種植比較粗放,在種植苗木的過程中,如果挖穴太小,就掩蓋不住苗根,從而提高苗木的死亡率。④苗木的質量差。由于陜北地區惡劣的生態環境,因此在陜北地區種植苗木時,一般都使用2―3年的容器苗和營養缽苗,如果選用裸根苗就很容易受到病蟲害。
三、改善旱地造林的有效措施
1、采用旱地保水技術
在種植苗木的過程中,苗木需要及時的水分補充,采用苗木保水技術,可以使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因此,我們應首先結合具體的地形地貌,采取人工攔截地表徑流的方式,進行攔蓄利用,從而使苗木在生長的過程中,能夠得到足夠的水分。其次,在進行旱地造林時,應對水平溝、水平階等充分利用,從而能夠有效的集水,使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得到保障。
2、優選鄉土樹種
在陜北地區進行旱地造林時,應優選鄉土樹種,以常綠為主、落葉為輔,以喬木、灌木為輔。在旱地種植樹木時,應選擇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良好樹種,為旱地造林奠定基礎。在挑選樹種時,應把適地適樹作為挑選的標準,主要挑選一些抗逆性好、耐嚴寒和耐鹽堿的良好樹種,并挑選鄉土樹種種植,這有利于提高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率,對經濟效益也有很大的作用。
3、使用保水劑要科學
在進行旱地造林的過程中,在使用保水劑時應科學使用。由于保水劑屬于高吸水性的樹脂,而且具有大量結構特異的強吸水基因,因此,能夠把水分很好的保存起來,使苗木在生長的過程中,使苗木對水分的需求得到良好的保障,從而提高旱地造林的成活率。
4、轉變落后的思想
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生產方式,是促使陜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要想改變這種環境,就應轉變思想,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首先,應摒棄落后、陳舊的思想觀念,改變長期以來毀林開荒、廣受薄收的習慣。要學會使用先進科學的技術手段,使農作物的產量水平能夠提高,實現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從而改善陜北地區的生態環境。
5、采用莊園式植樹造林
在進行旱地種植時,可以采取莊園式植樹造林的方式,把荒地和沙地承包給農戶,并為他們提供先進的技術、優良的樹種、資金等,幫助他們實現莊園式的房屋,全面的植樹造林。通過在平坦的沙地上采用挖溝渠的方式種植苗木;在固定的沙地上建造護田林網,然后再在網內鑿井水種植,澆灌經濟作物;在流動沙丘上種植優良的草種和低矮的草木,并積極發展畜牧業,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莊園式的人工林網,能夠有效的防止沙漠化。對于地勢不平坦的地區,可以采取修渠引水,采用噴灌技術澆灌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會造成很大的水資源浪費,因而可以采取滴灌技術,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保持苗木根區土壤含水的作用,還能夠省水、增產增收。
四、結語
本文通過結合陜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分析陜北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從中深刻了解到陜北地區惡劣的地理環境,這對旱地造林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通過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可以緩解或解決旱地造林成活率的問題,從而使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夠使陜北地區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并對陜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很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斌成,張?。儽蹦茉椿せ夭擅荷鷳B環境破壞及補償機制研究[J].中國煤炭地質,2010,11(09),13-14.
[2] 劉蕾,呂宣升.提高蘇北馬陵山區造林成活率的技術措施[J].農技服務,2011,15(04),89-90.
[3] 賈會茹,彰雪松.廊坊市沙地造林的成功經驗與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0(15),103-104.
[4] 王文太,韓麗俠,趙志剛.陜西西部抗旱造林技術試驗研究[J].陜西林業科技,2004,12,(04),56-58.
關鍵詞:營林、林業、發展、可持續
中圖分類號:S7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39
森林資源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之一,而且它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好處,但是隨著人們的濫砍濫伐,我國的森林資源也出現了日益匱乏的現象,而且由于森林資源的大肆索取,也導致了水土大量流失,使得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因此,為了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我們就開始采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方針,來對環境和資源進行一定程度的保護。近幾年來,由于可持續發展方針的提出,我國的環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而且我國的營林行業也得到了不錯的發展,而且再加上我國對營林工作的重視,我國的林業發展已處于世界頂尖的水平,并且我國也開始制定一些有效的管理政策,來加強林業的管理,其中《森林法》的出臺,大幅度的提升了我國林業發展速度。
1 營林工作的基本任務
1.1 營林工程建設
盡管當前的材料工程技術不斷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替代了木材。但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所需的木材數量仍然是很大的。而目前我國的森林總量正在不斷減少,加強營林工程建設就成為了解決生態現狀與生產需求之間存在的矛盾問題的重要途徑。營林工程建設包括林業產業體系的建設、林業生態體系建設、林業安全防護體系建設。
1.2 不斷擴大森林覆蓋面積
在當前我國的林業建設中,森林的總體覆蓋面積遠遠不能達到生態需求。為此,我們應當在林業發展中不斷的增大森林覆蓋面積,促使林業的更進一步發展。要達到這一步,除了要加大對荒山荒地的開墾力度,還要對一些非法占用的農田、建筑實施改造,加大退耕還林力度,控制建設用地。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環境狀況,因地制宜的進行林業發展管理。尤其對于土地沙漠化較為嚴重的地區,更應當加強政府監督管理,必要時通過強制手段來對土地使用狀況進行改善,以促使林業快速恢復發展,增大森林種植面積,擴充我國的林業資源,保證林業建設能夠在達到生態要求的同時,盡可能的滿足林木市場需求。
2 加強營林工作的意義
2.1 植樹造林能有效地保持水土
一些地區由于植被少,降雨量頻繁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土質疏散,被水流沖進河里,不僅使陸地土壤減少,還對農作物及植被的生長造成破壞,同時給河流造成泥沙堆積,河床升高,使生態環境嚴重失衡。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給土地、河流帶來的嚴重影響,必須將植被大量覆蓋,有助于穩固土壤,防風固沙,避免水流沖擊造成的水土流失現象。
2.2 植樹造林能有效地防風固沙
在沙塵暴中,空氣中彌漫的沙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沙土覆蓋到植物上,導致植物受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同時,沙土覆蓋在城市中,會給城市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樹木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不僅能夠使風力較減小,還能夠固定沙土,避免沙塵破壞生態環境。
2.3 植樹造林能有效地為人類提供部分有用的東西
人類生活中離不開水果,水果具有大量的維生素及有利于人類身體健康的物質;相對于水果,茶葉也是與人們密不可分的;而二者的生產需要林業的發展,經過營造林能夠培養大量樹木,為人類提供生活食品及用品,滿足人類所需。
2.4 植樹造林能有效地減少空氣的污染量
樹木具有凈化空氣功能,根據資料證明,樹木呼出的氧氣能夠對空氣中二氧化碳及其有害物質進行吸收,有效的將空氣質量進行改善,防止大氣污染的產生。資料證明,一些樹木還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能夠將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凈化,保證空氣的質量安全。
2.5 植樹造林能有效地防止噪音的污染
減少噪音,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這樣才能促進人類建設理想的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等環境。
3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森林資源在當今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當中始終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森林資源也給當今社會發展的很多方面帶來了很大的益處,森林資源也可以再種,所以這一資源也會在很多年以后繼續供人類使用。但是實現這一目標是需要有一個重要前提的,就是它們必須要受到良好的保護,如果這些資源只是一味的被人們使用,但是卻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就使得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促進林業資源的發展。
4 完善營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的營林工作存在著一定不足,想要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再作努力。結合當前的營林建設情況,給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4.1 抓好種苗生產工作
種苗培育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對育林造林能否成功的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林業發展中最根本的保障就是種苗的質量,種苗質量直接影響著后期的樹木孕育質量好壞。樹苗培育工作要使用科技的方法培育高產量、抗病的優良種苗,提高種苗的培育速度。政府可對優質種苗實施政策扶持或資金幫助,使優質種苗的推廣力度加快提升。需根據地區季節或其他條件的限制,有計劃的對種苗培育工作進行劃分,以保障育林造林的成活率。
4.2 完善營林造林經營方式
我國林業的經營方式從傳統粗放走向現代集約,在提高營林經營中科學集約是其主要的方法,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營林造林的質量。第一,機械化在營林造林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對機械化的使用率要提高,營林造林工作中使用機械化可以對林木的育林速度、質量和成活率進一步提高。第二,在結束育林后要注意后期管護,主要包括引水噴灌、撫育間伐、配方施肥和修枝整形等工作,如果沒有及時的實施管理,將會大大降低林木的成活率。第三,林下利用和復層林經營可在科學的種植下實現。林下陰暗和潮濕的地方可以種植菌類。利用植物的高度差和種植復層林,提高了林場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第四,實施營造林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加大營林造林質量和培育種苗的質量監管力度,從而迅速提升質量科學管理水平。
4.3 在營林造林工作中遇到問題要主動解決
社會對造林工程了解程度在逐步加深,同時也在逐漸增加植樹造林上的投入,人們更加注重環境建設,使林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森林資源。林業管理部門在眼前局勢下要對營林造林工作管理加大重視,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在社會對造林高度熱情下,森林資源的逐漸增加,相關部門需要對林業管理更加重視,造林工作不能被看作成為一種產品生產和經濟效益,這就需要管理部門對造林、管理和發展的關系協調好,迅速加大造林的面積。
造林工作已經不單單是林業部門的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環境的重視,造林已經成為全民參與的工程了,這就需要林業部門對林業服務質量進行加強,林業部門作為主管部門,同時也是林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機構,提供實時和準確的信息及有關林業培訓技巧,讓人們能對林業發展現狀和林業知識更加準確掌握。通過專業的培訓,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單位面積種苗的成活率,提高社會造林的積極性、主動性。
5.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