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垃圾分類建設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項目基本概況
2016年度我市納入2016年十大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的50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項目責任區縣。
二、資金補助情況
按文件要求,我市完成50個村莊農村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項目目標任務,每個村莊安排經費8萬元,共獲省級補助項目資金400萬元。撥付資金主要用于垃圾房、清潔房、生態垃圾池、垃圾坑、運輸工具等農垃設施設備和“五有標準”及“戶分類、村收集、鎮(鄉)運輸、縣處理”機制建設上。
三、項目進展情況
(一)制定方案,推進項目實施。
各區縣制定本區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資金項目實施方案,將50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項目列入實施方案內容。對民生項目分別制定《關于下達農村生活垃圾民生工程實施項目的通知》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項目實施方案》。
(二)分解任務,開展摸底調查。
各區縣治理辦分別按照各自的實施方案,對區域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情況開展調查摸底,分解任務,明確目標和進度。其中,重點對省專項資金落實的8個鄉鎮進行實地調查,摸清底數,掌握了實際情況。
(三)注重成效,推進項目實施。
召開方山村生活垃圾治理項目實施工作會,成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完善項目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積極推進設施建設,擬投入資金1萬元左右,新增竹編新型垃圾箱8-10個;擬投入資金1.23萬元,修建垃圾池6個。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鄉)運輸、縣(市)處理”原則,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處理,即由村組環衛人員每周定期將垃圾收集池和清潔房的垃圾集中轉運至垃圾生態處理池,按標準分類,并進行生態化處理,對無法進行生態化處理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在每周收集轉運至鎮上的垃圾中轉站,由鎮環衛人員負責將中轉站中的垃圾統一運往垃圾處理場進行集中處理。
(四)廣泛宣傳,惠及廣大群眾。
各區縣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宣傳,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宣傳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意義,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進家庭;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垃圾治理知識傳單,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從而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四、存在問題
(一)區(縣)財政壓力大。
由于上級補助經費較少,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資金項目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主要還是由區(縣)、鎮鄉政府財政承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的積極性。
(二)項目建設進度不均衡。
由于各級政府財力的實際情況不同,導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項目的建設進度不均衡,部分工作進展緩慢。
五、建議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區規劃調配、屬地具體負責的原則,通過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建設和管理,規范垃圾收運及消納處置,進一步提升我區環衛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標
加強生活垃圾機械化收集后續管理,科學建設收集桶清洗消殺點,實現收集桶清洗消殺服務覆蓋率達100%;在居住區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進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充分整合資源,改造大件垃圾集中收集轉運點及特種建筑垃圾處置場所,解決垃圾收運處置難題;逐步實行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規范轄區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及管理工作。
三、具體內容
(一)生活垃圾收運管理
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機械化收集后續管理,做到一天兩收集,確保收集容器及周邊環境整潔。各鎮(開發區、街道)要科學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現有廢舊房屋、中轉站、洗車場等地,建設收集桶清洗消殺點,配足人員、清洗設備、專用工具,并制作統一的標識標牌,以最佳方案實現屬地收集桶清洗消殺的全覆蓋。
推行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模式,各鎮(開發區、街道)要選擇一個居住區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設置市統一規定的分類(有毒有害、可回收、廚余及其他垃圾)收集箱體及容器,并配備家用廚余垃圾桶及垃圾袋,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相關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社區刊物、板報等社區資源,引導居民從源頭分類存放,切實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二)大件垃圾收運管理
區環衛主管部門結合規劃方案,充分整合資源,將部分已關閉的小型中轉站改造成大件垃圾中轉點,按照“分類處理、資源利用”的原則,科學處置大件垃圾,最大限度地提高大件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水平。各鎮(開發區、街道)要在小區內設立集中堆放點,由環衛作業單位負責收集轄區范圍居民家庭中產生的沙發、桌椅、床柜等家具類大件垃圾,就近送至中轉點集中處置。
(三)特種垃圾收運管理
區統一規劃建設特種垃圾處置場所,收納處置各單位和居民在工程建設或拆遷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規范處置場所運行,防止二次污染。各鎮(開發區、街道)在小區內設立裝潢垃圾集中堆放點,由環衛作業單位統一收集。各建設工地產生的渣土類垃圾,建設單位必須在報送行政許可后,按規定路線、規定時間運送至指定堆場。
(四)餐廚垃圾收運管理
加強餐廚垃圾管理,配合市級相關部門做好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按規定上報餐廚廢棄物產生情況,做好登記統計與監管。
四、方法步驟
(一)踏勘準備階段(2月-3月):對擬建收集桶清洗點、分類收集示范點、大件垃圾中轉點、特種垃圾處置場所及開展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單位,進行前期調查摸底,規劃論證設計方案;對社區內居民、餐飲企業等相關單位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二)示范推進階段(4月上旬):在全區推進收集桶集中清洗點、垃圾分類收集示范點、大件垃圾中轉點及特種垃圾處置場所等示范點工程,召開現場推進會,統一建設標準,總結交流建設經驗。
(三)全面實施階段(4月下旬-9月):按照設計要求組織施工,嚴格建設標準,各鎮(開發區、街道)每月25日上報項目實施進度,確保按時完成任務。
(四)收尾驗收階段(10月):驗收采取聽匯報、閱臺帳、看現場等方式,檢查各責任單位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五)落實管理階段(11月起):落實長效管理,確保收集桶清洗點、分類收集示范點、大件垃圾中轉點、特種垃圾處置場所及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規范運行。
五、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規范垃圾收運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對垃圾收運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各相關單位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通力合作,將規范垃圾收運管理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切實抓好,確保落到實處。
2、加大投入,保障資金。垃圾收運體系建設管理是一項需要持續投入的工作,各鎮(開發區、街道)要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建設和改進環衛專業設施,足額配備環衛作業人員,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運轉。
一、目標任務
按照“清潔衛生、簡便實用、群眾歡迎”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鎮村聯動、因地制宜、分類減量、無害處理”的基本原則,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操作標準,按照“445”處理模式(即四個主體、四項機制、五個去向),試行農村清潔工程幫扶獎補機制,全面提升---年所有新農村建設點和集鎮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完成年五個新農村建設點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努力實現一年試點、兩年鋪開、三年全覆蓋的工作目標,確保我鄉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處理模式
實行鄉村聯動、由集鎮帶動和輻射周邊村莊,離集鎮較遠的新農村建設點要自成體系,按要求進行保潔和垃圾無害化處理,集鎮建立標準化、園林式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帶動周邊村莊對垃圾先分類減量,再進行集中焚燒處理。村莊垃圾在分類減量的前提下,實行就地建設簡易垃圾焚燒池,對垃圾進行就地焚燒,做到垃圾不出村。
三、設施建設標準
垃圾處理設施是做好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重要保證。一是設施建設要齊全。集鎮做到“四有”,村莊必須做到“五有”,即有設施(回收袋、垃圾桶、垃圾池、焚燒池、清掃工具、大板車、服裝)、有人員隊伍(保潔員、監督員)、有經費來源、有長效管理制度(理事會清潔工程職責、農戶“門前三包”制度、村莊保潔員職責)、有責任領導。從大橋河到東山叉路口公路兩旁要建一定數量的垃圾池和果殼箱。二是設施建設要規范。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要遵循方便、節約、有用的原則,進行合理布局。垃圾處理設施要遠離河流、水源、人居地和路旁,符合環保要求。不得再建簡易垃圾填埋場。
四、工作重點
全鄉農村清潔工程要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健全完善“445”處理模式,加強“四個主體”和“四項機制”建設,最終實現垃圾處理“五個去向”根本目標。
1、加強四個主體建設。四個主體就是農戶、保潔員、理事會和環衛所。一是必須努力提高農民垃圾處理的主體意識。要加強宣傳教育,制定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群總建立衛生保潔等相關制度,開展文明衛生戶創評活動,確保農戶室內整潔衛生,房前屋后無垃圾、無污水溢流、無亂堆亂放、無亂搭亂建,讓農民群眾形成對垃圾進行分類分揀并定點存放的良好習慣,著力強化農民群眾的自我保潔意識,使垃圾分類減量、無害化處理成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二是必須切實加強保潔員隊伍建設。年以來的所有新農村建設點必須配備一名保潔員,集鎮建好一支保潔隊伍,村莊保潔員要做到每天到農戶家中收集一次垃圾,公共場所每周打掃兩次,垃圾池垃圾每周清運一次,同時對垃圾進行二次分類,然后送往焚燒池進行統一焚燒。三是進一步強化理事會村莊保潔的監督管理職能。理事會成員不僅要帶頭進行垃圾分類和落實農戶“門前三包”制度,而且要督促保潔員,搞好日常垃圾處理,按時收集農合保潔費,牽頭組織文明衛生戶創評活動等垃圾處理日常事務。同時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激勵措施。四是大力加強集鎮環衛所建設,鄉成立環衛所,做到三個確保,即確保有一支環衛隊伍、有專項工作經費、有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把新農村建設點清潔工程的指導管理納入鄉環衛所職責范圍,把村莊保潔員納入集鎮環衛所統一管理,建立保潔員名冊和工資臺賬,健全保潔員隊伍的職責規定,考核激勵管理制度,統一配置服裝,落實保潔員報酬,加強保潔員的培訓,強化保潔員的垃圾收集、分揀分類意識,確保保潔員對垃圾進行分類存放。明確環衛所職責,延伸環衛所職能,促進建設點和集鎮環境整治垃圾處理常態化長效化。
2、加強四項機制建設。四項機制即宣傳培訓、資金投入、制度保障和督促檢查機制。一是宣傳培訓機制。濃厚的社會氛圍,廣泛的社會參與和規范的操作標準是確保農村清潔工程有效推進的關鍵。要建立長效的農村清潔工程宣傳機制,通過召開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動員會或現場會,印發宣傳手冊,組織干部進村入戶進行教育培訓,利用宣傳光碟、宣傳標語等進行宣傳發動,是干部群眾思想的到統一,認識進一步提高;要層層開展培訓,鄉清潔辦和環衛所工作人員、保潔員、司爐工、回收員、理事會成員、農民群眾進行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的教育培訓,使他們成為垃圾規范收集分類、無害化處理的指導者、操作手、明白人。二是資金投入機制。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及“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一是要積極拓寬籌資渠道,探索市場化、社會化籌資的路子,擴大資金來源,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個人捐資,建立和完善垃圾處理設施;二是采取群眾自籌三分之一、政府獎補三分之二,安排保潔員報酬。三是集鎮、村莊清潔工程及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的設施完善和運行經費由鄉政府負責。四是制度保障機制。清潔工程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好各自職責、分工負責、合理推進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集鎮和建設點藥落實好居民(農戶)“門前三包”責任制,建立“衛生檢查評比”激勵機制,試行村莊農村清潔工程幫扶獎補辦法,健全保潔員工資籌資制度。五是督促檢查機制。清潔辦要結合各村實際制定督察方案,明確督查的內容和標準,及時掌握工作動態,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科學推進工作。
3、實現垃圾分類五個去向。以實現農村垃圾漚肥(或喂養禽畜)、回收利用、鋪路填坑、封存、焚燒五個去向為目標,切實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一是廚余垃圾。包括剩余飯菜、易腐食物、青嫩秸稈等用作喂養禽畜、漚肥處理。二是回收垃圾。包括金屬類、紙類、塑料類、橡膠類以及玻璃類由農戶進行分類存放,然后由廢品收購部門(回收員進行回收處理)。三是建筑垃圾。包括碎磚碎瓦、亂石塊、混凝土、破損玻璃陶瓷塊等用于填坑鋪路。四是有害垃圾。包括廢舊電池、農藥瓶、過期藥品、醫療垃圾、廢日用化學品等集中統一進行封存。五是焚燒垃圾。包括枯枝落葉、廢木料、廢舊衣物、干果殼等垃圾進行焚燒處理。
五、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鄉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鄉村干部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親自督查、親自解決重大問題,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抓進度,抓實效。要強化工作隊伍,落實工作人員、工作經費和責任制,確保有人做事、有人管事、有錢辦事。做到鎮村聯動、部門參與、齊心協力推動工作,多措并舉抓好落實。
2、明確部門職責
教育、衛生等單位要成立機構,落實承辦責任人,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親自過問、分管領導要具體抓落實,切實把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3、開展衛生創評
堅持每季開展一次文明衛生戶、文明衛生村莊、文明衛生集鎮創評活動。對被評為文明衛生戶的農戶,由村委會、理事會授牌、貼牌。
一目標任務
1全面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全鎮20戶以上的村莊內所有農戶知道將生產生活垃圾按漚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封存垃圾建筑垃圾焚燒(填埋)垃圾五種類型進行分類分揀且能按要求進行分類投放。60%以上的村莊農戶家配置垃圾分類桶(一個漚肥垃圾桶一個焚燒垃圾桶)和回收袋,且能正常使用。
2有序開展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圩鎮及所有新農村建設點全部實現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達到六個基本沒有。即:農民房前屋后基本沒有零星垃圾,農戶庭院沒有隨地流淌的污水,村間集鎮沒有散放的垃圾,塘(庫)水面基本沒有漂浮的垃圾,村間道路基本沒有的人畜糞便,公路沿線基本沒有散落的塑料垃圾。
3基本建立衛生保潔長效機制。鎮城管隊要切實履行職責,并根據圩鎮范圍逐步擴大清掃區域,增加環衛工人,所有新農村建設點配備保潔員,組建村莊(社區)公益事業理事會,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門前三包生活區衛生分塊分段包干等衛生長效監督管理機制。
二工作重點
1明確重點區域范圍。一是公路沿線的村莊必須嚴格按垃圾無害化處理要求進行垃圾收集和清運工作。二是圩鎮范圍確保整潔衛生,做到垃圾定點定時投放,日產日清,不留衛生死角和過夜垃圾。三是兩個重點沿線。即:立新路口昌廈公路沿線和賴坊段昌廈公路沿線,要落實專人定期集中清運垃圾。
2落實三項重點工作
(1)抓好農戶源頭分類分揀工作。對國道省道縣鄉鎮主干道沿線20戶以上村莊和年省扶新農村建設點的農戶,每戶配置“兩桶一袋”,即一個漚肥垃圾桶一個焚燒垃圾桶一個廢品回收袋,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2)抓好村莊保潔員隊伍建設。對昌廈公路,寧石公路沿線所有20戶以上的村莊和年省扶新農村建設點,按照每50戶左右的標準配備一名保潔員,保潔員基本做到“三統三定”,即統一配置標志服統一配置清運工具統一管理,做到定職責定區域定工資。對非主干道沿線村莊可以通過鄉村組籌資模式配備保潔員,也可以采取村民輪流值日的方式進行衛生保潔。
(3)抓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一是在賴坊昌廈段建立2個垃圾池,集中處理垃圾。二是新配置一輛環衛車,加大垃圾清運力度。三是大力推進沼氣建設。引導農戶做到對菜葉菜根瓜皮果殼,動物內臟等垃圾投入漚肥垃圾桶,倒沼氣池分戶處理。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要發放好《致全縣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公開信》,每個村莊寫好1-3條永久性宣傳標語,每個季度出好一期板報,每季集中開展好1次以上“三清”活動,每季度開展好“文明衛生戶”“文明衛生庭院”等評選活動,使農戶對垃圾處理由被動接受逐步轉變為自覺行動。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鎮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自然村要成立公益事業理事會,由理事會負責農村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根據環境保護部的統計信息顯示,2015年全國有246個大、中城市公布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這些城市的生活垃圾產生量總計約為1.86億噸。而這個數字也只是“冰山一角”,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2010年統計,我國每年生活垃圾產生量約達4億噸,且城鎮生活垃圾還在以每年5%至8%的速度遞增。
在公布相關信息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的生活垃圾產生量“毫無懸念”地位于前列;此外,一些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同樣產生著大量的生活垃圾。
隨著“垃圾圍城”問題的日益嚴重,垃圾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對公眾身體健康的危害已經顯現。我國在垃圾清運、處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缺口,部分城市對于生活垃圾甚至僅僅是在市郊露天堆放,對大氣、土壤、水體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大量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燒,產生有毒物質威脅居民健康。
值得關注的是,“垃圾圍城”不僅是城市病,而且正在向農村地區蔓延。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相關研究表明,農村平均每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0.8千克,按照2015年底全國6億農村常住人口測算,我國每年產生農村生活垃圾1.75億噸。同時,我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實行生活垃圾處理的僅21.8萬個,且大量的農村生活垃圾只是簡單地一埋了之或一燒了之。
垃圾分類,舉步維艱
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環節,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認,分類收集不僅能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境帶來的污染、節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更能使寶貴的自然資源得到重復利用。保守估計,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300億元左右。
但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難以有效推進。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廣州、深圳、廈門就被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然而十多年過去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相關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的效果不明顯或完全沒效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公眾的公共意識有待提高,垃圾分類作為一種新習慣、新素養,公眾需要在生活中不斷適應、反復習得,才能內化為一種素質,外化為一種習慣;另一方面,在推廣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政府也需進一步有所作為,引導、幫助公眾養成垃圾分類意識。現階段,盡管很多地方都推出了相關的法規或規范性文件,但依然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主體缺位、執法程序不規范等問題,導致執法力度不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談到垃圾分類的話題,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日本,日本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步細化,目前可以說是已經把垃圾分類進行到了“極致”。日本的垃圾分可燃、不可燃、資源垃圾等類別,其中資源垃圾又細分為紙張、塑料、玻璃、金屬等,家中的各類生活垃圾會在每周的不同日子里進行回收。日本各地對垃圾分類的具體規定稍有差異,但基本上都細分到10種以上。
從幼兒園開始,日本的學校就會教孩子識別商品包裝上的各種符號,了解這些包裝分屬哪類垃圾以及如何丟棄,并請家長督促孩子們實踐垃圾分類,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除了宣傳教育之外,法律規范也是重要的一環―日本的《廢棄物處理法》規定,胡亂丟棄廢棄物者最高可被處以5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在日本很多地方的街頭還貼著宣傳畫,警告不法丟棄垃圾者可能遭到何種處罰,并要求公民如發現亂丟廢棄物者,立即向有關部門舉報。
看似煩瑣的垃圾分類,給日本帶來了豐厚回報。通過垃圾分類,日本年處理垃圾量大幅減少,有效地解決了“垃圾圍城”的問題。垃圾分類后,可再生資源被分類回收,不可再生的垃圾則被埋藏或焚燒發電,例如電子產品會被解體以回收其中的貴金屬等可用資源,廢棄食用油被加工制成生物燃料。
國家發力,推進治理
近日,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目標是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按官方計劃,全國將有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同時,將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引導居民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并加強生活垃圾分類配套體系建設。
此外,《方案》中要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要于2017年底前制定出臺辦法,細化垃圾分類類別、品種、投放、收運、處置等方面要求。《方案》提到了三個分類: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