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魚喜歡無邊無際的大海。因為每一朵浪花中,都講述了一個動情的傳說。
小鳥喜歡蔚藍的天空。因為每一片白云里,都流傳著一個美妙而感人的故事。
我喜歡好書。因為每一本好書里,都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對于每一本好書,我都將它們視為珍寶,看作摯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與書促長談。
打開我小小的書櫥,里面放著很多好看的書:《作文大全》、《安徒生童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愛的教育》等等。但是,在這些有趣而精彩的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十萬個為什么》。
我之所以喜歡《十萬個為什么》,是因為它的內容十分精彩豐富。它給了我很多日常生活的知識。它包括地球篇,也告訴了我們問題的答案。比如:地球是怎樣形成的呢?太陽為什么會發光呢?地球有多重呢?動物也怕孤獨嗎?這些精彩的內容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記得星期天的上午,我在房間里認真地做作業,正當我思考著問題的時候,弟弟撲地走了進來,把我的思路給打斷了。我氣呼呼地問:“什么事呀?”“姐姐,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地球有多重,年齡有多大呀?”聽了后,我覺得這個問題好熟悉,好像在《十萬個為什么》那本書里看過,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了地球篇那一頁。“講述了世界上第一個“稱”地球重量的人是卡文迪許。有一天,他看見幾個孩子用鏡子反向太陽光玩,小鏡子稍一轉動,遠處的光斑就有了大幅度位移,他頓開茅塞,連忙按照這個原理改裝了實驗儀器,使測量的靈敏度大大提高。就這樣,他測量出地球的數量值是4.977×1024公斤,總共是597600億億噸,即將近六十萬億億噸,年齡是46億歲了。”弟弟聽了,說:“姐姐,你真棒,你真是百事通呀!”聽到這贊美,我心里美滋滋的。
從這接觸到《十萬個為什么》中,我不知解開了心中多少個問號,見識到多少新鮮的知識,領悟到要增長知識,尋求真理,就必須“凡事要問為什么?”才是我們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打開我的書櫥,里面的書真是琳瑯滿目,有《十萬個為什么》、《世界未解之謎》、《福爾摩斯探案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總之,我愛書。
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今年剛買的彩圖版《伊索寓言》。它的封面是一則寓言的插圖——吃不到葡萄的狐貍說葡萄酸。講的是一只黃色皮毛的狡猾狐貍,它的肚子非常饑餓,路過一個葡萄林,綠葉的掩映之中,一串串水靈靈的葡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光亮,那么誘人,狐貍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狐貍并不在意葡萄的主人是誰,四周沒人,葡萄又頗多,于是產生了摘葡萄的念頭。它挺直了身子,把前臂使勁伸長,立起來去摘葡萄。可是由于葡萄架太高,狐貍怎么也夠不到,急得它恨不得長上翅膀飛上架去!于是它又跳起來摘,還是摘不到,這可急壞了狐貍,它氣呼呼地說道:“嗎非吃那些葡萄呢!那些葡萄顏色青青的,肯定沒成熟,一點都不好吃,說不定又酸又澀,即使摘到了,吃進去也得吐出來,真沒意思!”這則寓言說明能力小的人,做不成事,就借口時機未成熟,這是喜歡對自己找借口辯解的人的寫照。
這本《伊索寓言》總共120則寓言,每一則都有它們的教育意義,有嘲笑、諷刺和贊揚之類的寓言,但嘲笑和諷刺的屬更多,如《揠苗助長》、《亡鐵》、《自相矛盾》、《買櫝還珠》、《葉公好龍》、《攘雞》等優秀寓言作品。這些寓言作品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充滿智慧、給人啟迪。閱讀這些寓言故事,能夠讓我啟迪心靈,增強哲思。
(作者:沈凌)
在十幾年前,我就十分喜歡汪國真的詩歌,那時的我,訂閱了《遼寧青年》,每期都能在那本雜志上看到他寫的詩歌,每首詩歌都給我智慧的啟迪和給養。是他的詩歌校正了我前進的方向。在1990年我購買了一本《年輕的潮》,是1990年5月21日出版的,是由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因為一個人不能沒有自己敬佩的老師,不能沒有使自己在前進中,能指導自己前進的座右銘。于是我開始讀他寫的詩歌,開始背誦他寫的詩歌,他寫的那豪邁、積極向上、昂揚而又超脫。給人以奮發向上的力量。我從他的詩歌中,得到了前進的動力,于是他的詩集就擺上了我家的書柜上,每每翻看時,都讓我愛不釋手。
那時的我,剛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由于工作經驗較少,對自己所面臨的人生問題,經常手足無措,煩惱和憂愁也一個個向我襲來,弄的我是手足無措。而此時我開始讀汪國真的詩歌。他以詩歌的形式,給我提供了一種解決人生問題的辦法,這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孩子們來說些十分新鮮,而又簡單實用。我從中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閑暇時間得到心情舒暢的。如他的一首小詩《致友人》寫道:
“不站起來
才不會倒下
和更何況
我們要浪跡天涯
跌倒是一次紀念
紀念是一朵溫馨的花”
當我遇到煩惱時候,我就讀他寫的這首詩歌:
“不是苦惱太多
而是我們的胸懷不夠開闊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們還不懂得生活
憂愁時,就寫一首詩
快樂文秘站:時,就唱一支歌
無論天上掉下來的是什么
生命總是美麗的”
(《生命總是美麗的》)
當我在文學寫作上遭遇到坎坷,而想停滯不前時候,我就背誦他寫的那首《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
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
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
與其詛咒
不如堅忍
在堅忍中積蓄力量
默默耕耘
詛咒
無濟于事
只能讓原來的光芒黯淡
在變得黯淡的光芒中
淪喪的更有
大樹的精神
飄來的是云
飄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沒人識得星星一顆
那么明日
何妨做
皓月一輪
無數次在夢里回到兒提時代:赤著腳在泥里挖蚯蚓;躺在媽媽懷里撒嬌;用舌頭舔著童年時余留在嘴邊的香味……一次又一次躺在河邊,仰視著那蒙著面紗的月亮,平視著波光粼粼的水面,真想大聲喊道:我想回到童年。是啊,童年多么讓人留念呀!
當我走進曹文軒的《草房子》,當我讀到陸鶴對人格尊嚴的堅守;紙月柔弱外表下堅韌的性格;杜小康從優越的家庭條件陡然變成失學兒童后的抗爭;蔣一輪老師與白雀姑娘注定無望凄苦的愛情;桑桑面對病魔糾纏表現出來的對生與死的坦然時,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橡皮筋——
兩個小朋友站在兩邊,中間讓別的小朋友跳各種花樣的:小汽車,嘀嘀嘀,馬來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嫩嫩的童音輕輕哼著,大家臉上盡是歡樂的表情,小腿在皮筋上翻飛,即使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拍拍身上的灰塵,接著跳……
我的童年是一片雞毛——
雞毛在風的吹拂下,飄飄悠悠地飛著,時而高,可以與大雁媲美;時而低,又如蜻蜓淺飛。有時被風吹到河里,在湖面上架起一葉小舟;有時被風吹到蘆葦叢中,當小蟲子的樂園,甚至還可以把它當作葦葉的風箏!
轉眼間,童年成了遙遙的回憶,在河的彼岸向我招手,越來越遠,越來越遠……就像那煙波浩渺的河,雖然我們曾經無憂無慮地在它的清波里嬉戲、打鬧,但現在無法再次踏足了,只有那深深的回憶,只有在夢中才能再次領略這種樂趣。
似乎很難做出選擇!
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
一本書?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這一趟下來,你可以把它讀上一百遍,最終你能背誦下來。
對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這有什么關系呢?你不會因為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在見到他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最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要這樣做,作家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然后,我會在腦子里繼續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一些片段,并問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我還會再度其他部分,并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最后,我會想象作者是什么樣的,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歷……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