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抗震技術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論文關鍵詞]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經驗
[論文摘要]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有三條寶貴經驗:一是快速救援;二是快速自救;三是快速發展。根本經驗是黨的領導。
汶川大地震是突如其來的。我們抗擊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已經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雖然當前依然形勢嚴峻、任務艱巨,但最危急的時刻畢竟已經過去,我們“入川趕考”——接受歷史罕見大地震的考驗,全國人民高度滿意,國際社會普遍贊譽。
勝利來之不易,卻有規律可循,總結此次抗震救災,有三條寶貴經驗。
第一條:快速救援
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黨中央在第一時間得悉,總理隨即趕到能夠抵達的距震中最近的地點。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直接指揮下,各省區市、各部門、各行業和各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緊急動員起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信息公開透明權威及時,一場史無前例的人道主義大救援開始了。此次救援首先是快速。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不快則沒有任何意義。真實災情在第一時間上報中央并及時通報全社會全世界,引起境內外、國內外廣泛高度關切,自上而下組織起有計劃有步驟的救援;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救援人員爭分奪秒搶達現場施救。此次救援不但快速,而且規模龐大。汶川地震是歷史罕見的特大地震,救援這樣的震災,杯水車薪無濟于事。大規模超大規模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短時間內即形成規模救援效果。此次救援不但是快速大規模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是快速大規模源源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救援這樣的震災,投入斷斷續續必將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正是快速大規模源源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確保了抗震救災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快速救援或快速大規模源源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對處理突發嚴重自然災害事件特別有用,國外負面的例子不少。2005年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遭罕見颶風襲擊,由于救援不快不力,新奧爾良市淪為“人間地獄”。汶川大地震前不久,緬甸遭罕見臺風暴雨襲擊,同樣由于救援不快不力,加上國力弱小,災情異常慘烈。
[論文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特點;結構體系
[論文摘要]文章分析高層建筑結構的六個特點,并介紹目前國內高層建筑的四大結構體系: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和筒體結構。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近十幾年我國已建成高層建筑萬棟,建筑面積達到2億平方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深圳地王大廈81層,高325米;廣州中天廣場80層,高322米;上海金茂大廈88層,高420.5米。另外在南寧市也建起第一高樓:地王國際商會中心即地王大廈共54層,高206.3米。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發展,全國各地的高層建筑不斷涌現,作為土建工作設計人員,必須充分了解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特點及其結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設計達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的基本原則。
一、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特點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低層、多層建筑結構相比較,結構專業在各專業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結構體系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體形、樓層高度、機電管道的設置、施工技術的要求、施工工期長短和投資造價的高低等。其主要特點有:
(一)水平力是設計主要因素
【摘要】為保證地震災害發生時,災害對建筑的影響被控制在最低,需要做好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鋼結構是現代建筑的常用結構,對鋼結構抗震設計展開研究,會對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研究產生積極影響。論文介紹了建筑鋼結構的基本情況,闡述了鋼結構穩定性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對結構的抗震設計及其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鋼結構;抗震設計;建筑
1引言
地震災害會對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產生嚴重影響,如果建筑物的抗震等級沒有達到要求,就會發生斷裂,甚至是倒塌等問題,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威脅。為有效提高建筑物在地震災害中的抵抗能力,設計人員加大了對抗震設計的研究,并著重對鋼結構的抗震設計內容展開了相關分析與研究。
2建筑鋼結構及結構抗震設計重要性
鋼材料具有質量輕及彈塑性理想等方面的優勢,機械性能較為突出,在建筑行業中有著廣泛應用。隨著鋼結構的大量應用,其具備的良好抗震性能也逐漸顯現出來了,得到了設計方與施工方的青睞。在對鋼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國家規范展開結構抗震設計,明確抗震結構的設置方式和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對結構的安全性進行保障[1]。在相同載荷工況中,采用鋼結構能使構件的厚度更薄且截面尺寸更小,其優勢在鋼結構施工中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但鋼結構也存在著穩定性較差的不足,容易出現結構失穩的問題。為保證對該項問題進行妥善處理,實現理想化的鋼結構應用模式,需要通過對單個構件進行分析,對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展開推演,做好簡化計算,從而科學展開整體鋼結構的設置。設計人員在進行鋼結構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做好梁柱的設計,應對結構中構件的相互影響關系展開研究,確定是否存在結構失穩問題。
【摘要】地震波和風荷載會影響橋梁結構的受力特性,從而影響橋梁的工作狀態和運營壽命。鑒于此,論文從重現期、作用方式、設防目標、破壞形式等方面對地震和風的特性進行對比,分析靜力法、反應譜法、動態時程法、位移設計法等在橋梁抗震設計中的應用,探討了風參數、橋梁動力特性、顫振臨界風速、抖震效應等對橋梁抗風設計的影響,并研究了橋梁抗風靜力計算、可靠性設計等。
【關鍵詞】橋梁工程;抗震;抗風;設計方法;設計理念
1引言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公路網也逐漸成型,橋梁工程的建設規模逐年增加。橋梁結構作為公路交通流通行的重要構造物,其受力特性十分復雜。隨著全球地震活動和極端氣候頻發,橋梁工程在運營期間可能受到地震波和風荷載的雙重作用,如果橋梁抗風抗震能力設計不足,可能發生失穩、顫振等病害,影響行車安全和舒適度,嚴重的可能會出現橋梁結構倒塌事故,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目前國內外很多學者和工程人員針對橋梁抗震與抗風設計開展了許多研究,但目前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理論和規范來指導設計,研究成果一般局限于某種特定的計算方法,也很少有人將橋梁結構的抗震抗風設計進行對比、分析[1]。因此,研究橋梁抗震與抗風設計理念及設計方法十分重要。
2地震和風的特性分析
地震和風都是影響橋梁結構安全運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大跨度橋梁。但是地震和風由于本身特性的差異,對橋梁結構的影響并不完全相同,使得橋梁結構的抗震和抗風設計理念、設計方法也有一定的差異。地震是因為地球自轉或構造而出現,其強度可用震級和烈度來表示,前者表示地震本身的強度大小,后者表示地震對構造物的破壞程度。風是冷暖空氣相對于地面流動的結果,其強度可用風級、風速、風壓等指標來衡量。地震和風特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1)重現期不同。一般情況下,地震(尤其是大震)發生次數少,重現期較長,持續時間短,破壞力大。風發生次數多,重現期較短,持續時間短,破壞力相對于地震小。2)影響因素不同。地震受地球構造、地質情況影響大,風受氣候環境、地形地貌影響大,但是局部區域也可能強震與強風同時存在。3)作用方式不同。地震屬于偶然作用,是以地震波的方式來傳播的。由于傳播介質的復雜性,地震波在傳播期間容易出現反射、折射等現象,使得構造物受地震的影響也復雜。風是一種流體,不存在傳播介質,在流動過程中產生的風荷載和構造物相互作用,出現自激振動現象,地震和風的作用方式如圖1所示。4)設防目標不同。地震和風的預測都是基于歷史資料,但是JTG/T2231-01—2020《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范》提出了明確的橋梁抗震設防目標,但是風力無論大小都要考慮其對橋梁結構的影響,沒有明確的設防目標。5)破壞形式不同。地震對橋梁結構的破壞形式主要有彎曲破壞、剪切破壞、落梁破壞、支座損傷等。風對橋梁結構的破壞主要有顫震、抖震、渦激共振、風雨震等。
摘要:地震具有破壞性,在建筑林立的今天,一場大震會造成較大地財產與生命損失。我們無法阻擋地震的發生,也缺乏有效的監測預防手段,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善建筑物結構,減小地震帶來的危害。卓越周期是建筑抗震設計中常用的參數之一,可以通過地震記錄、常時微動等手段進行測定。近年來,卓越周期概念的矛盾性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有逐漸淡化的趨勢。本文探討卓越周期概念的定義、常用測定方法,并結合實例分析計算各測定方法的數值。
關鍵詞:卓越周期;抗震;巖土工程;勘察
1概述
地震造成的破壞是地震力通過場地土實現的,因此確定場地土的動力特征和地震動參數至關重要。可以反映場地土地震動力特性的參數有: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地基承載力、剪切波速、卓越周期、特征周期等。巖土工程勘察中卓越周期是最常用的參數之一。
2卓越周期的定義
日本學者金井清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即使在不同地震中,同一地點的地震動卓越周期也是一定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同一場地的卓越周期并不總是一定的,而且當地基是雙層或多層時,卓越周期不唯一。金井清所著《工程地震學》指出,卓越周期還隨震中距、震級等因素而變化。我國的研究較晚,1964年抗震建筑設計規范將卓越周期T確定為判斷場地類別的參考指標之一,并進行了大量測試工作,以滿足重大工程抗震設計中場地烈度的需要。近現代關于卓越周期的比較明確的定義有:《工程抗震術語標準》定義為:隨機振動過程中出現概率最多的周期,這反映了地震特性及場地特性。抗震設計中研究的是地震波通過場地時的反應,它是震源、傳播途徑和工程場地的相互作用,用來分析結構在地震作用中的響應。《工程地質手冊》描述為:地震波在土層中傳播時,經過不同性質界面的多次反射,將出現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若某一周期的地震波與地表土層固有周期相近時,由于共振的作用,這種地震波的振幅將得到放大,此周期稱為卓越周期。《巖土工程手冊》的描述為地表土層對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選擇放大作用,致使在地震記錄圖上某些周期的波形特別多而好,也顯得卓越,這個周期稱為卓越周期。場地卓越周期是地面運動的重要特征量,它與覆蓋土層的厚度、構成、物理力學性質以及場地的背景振動等有密切關系。由上可知,卓越周期是地震波在場地地層中傳播產生的,它與場地自身特性有關,也受地震波類型的影響。它不止是場地的固有特性,也反映了該處場地在地震中的振動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