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的事業發展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的歷史時期.黨要提高其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必須加強理論系統性研究和創新,減少詮釋,克服理論的權力化現象,從而改進和加強黨的理論建設,促進黨的事業發展。
關鍵詞:理論建設系統性研究理論創新理論權力化
對于一個政黨來說,理論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礎,理論清醒是政治清醒的保證.理論先進是政治先進的前提。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理論建設貫穿始終。新的歷史時期.黨要提高其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必須加強黨的理論建設.促進黨的事業健康發展。
一、加強理論的系統性研究
黨的歷史上之所以屢屢出現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盛行.出現或“左”或右的錯誤傾向.其根源就在于黨的理論基礎薄弱,理論水平不高.主要表現為黨在理論建設上過于功利化,偏重實用性而缺乏系統性研究。就理論基礎而言,中國與俄國相比有明顯的不足。馬克思主義誕生于歐洲.俄國十月革命前,大約有3O多年時間,以普列漢諾夫、列寧為代表的一批革命者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和宣傳.出現了一批水平很高的理論著作從而全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這為十月革命進行了充分的理論準備。
中國在十月革命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零散的、瑣碎的。中國革命者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和中國特殊國情的需要相結合的情況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從一開始就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學說,而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其它理論組成部分學習研究不夠。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系統研究,為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按其革命所需取舍理論,邊學邊用,實用性、功利性明顯。由于對馬克思主義缺乏系統的學習與研究.直接影響到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總體把握.使黨在理論準備上顯得相對薄弱,黨員理論功底也不雄厚。
由于建黨時理論準備不足.建黨后又一度出現了輕視理論研究的傾向,給黨的理論建設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使我們黨長期以來理論水平顯得不高。在延安時曾說:“一般地說來,我們的理論還不能夠和革命實踐相平行,更不去說理論應該跑到實踐的前面去。”直到思想的成熟,黨才有了革命建設理論。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的理論建設薄弱,缺陷更加明顯。在經濟文化相當落后的基礎上進入社會主義.更加迫切需要理論指導。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長期都沒有搞清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本質問題。就更不用提在其它各方面進行理論的指導了。在一無理論指導,二無經驗可循的情況下,只能邊建設邊探索。一方面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教條式理解;另一方面.又把過去革命時的經驗照搬照抄.結果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越來越嚴重。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理論建設也遠遠落后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摸著石頭過河”既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試驗.也是對黨的理論建設的偉大探索。鄧小平曾專門強調黨的各級干部,要學習和熟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從而加強我們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決不能忽視基礎理論的研究,這些研究是理論工作的任何巨大前進所不可缺少的”。
二、加強理論創新,減少詮釋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理論創新是基礎,是一切創新的先導,是引導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先進的科學的思想理論來自于不斷的理論創新,守舊沒有出路。只有理論創新才能使黨的理論建設繁榮興盛。不可否認,作為先進的政黨,黨的理論建設中還存在重宣傳、輕研究、詮釋多、創新不足的問題。
以前,由于條件限制,很難展開大量的理論研究工作,黨的理論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進行理論宣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活動。因此.理論活動中翻譯經典著作多,自身理論著述少;學院式著作多,真正深入中國政治、經濟、歷史和社會的著作少;即使專著也是“述”多“著”少,更多是為對經典著作的詮釋。今天,這種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
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理論需要灌輸和宣傳.但不能停留在詮釋層次上。當前,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存在著大量的復雜問題需要理論工作者去研究,去解決,需要提出創新性的理論。但許多理論工作者卻缺乏創新精神,把自己僅僅當成理論宣傳員。跟著形勢報,把豐富的、充滿活力的社會科學理論搞得抽象玄奧和空洞神秘.既得不到人民群眾的認可與贊賞,也難以產生實際的社會價值。
理論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創新永無止境。從黨的事業出發,馬克思主義更需要人們進行深層次思考.學習、宣傳、研究和運用要適應時代,指導各項事業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科學一個基本功能,就是用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武裝社會成員,為社會發展提供健康向上的思想導向。
以科學理論武裝人是一切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武裝人,決非一般的宣傳、詮釋.而是包含著十分豐富的理論研究與創新,有著深刻內涵的理論拓展工作,需要理論工作者具備堅實的理論功底。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逐步喪失了理論的科學性和戰斗力,導致錯誤叢生,各種思想泛濫。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個學風問題,如果把基本原理與具體結論、方案混淆,勢必阻礙基本原理的創造性運用。離開本國實際和時展,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既沒有意義也沒有出路,把馬克思主義當成教條必然就阻礙理論發展。學習馬克思主義。重要的是學習精神和方法。不斷地去進行理論創新
三、克服理論的權力化現象
我們黨建黨以來,一種現象時有發展:誰有權誰就有理論,誰就是理論權威。具體表現為官大理論深,權大理論真;各級領導出理論,各級領導當權威。陳獨秀、李立三時期如此,王明時期更為嚴重,以“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自居,只要與他們意見不一致。就一律被宣布為“右傾機會主義”。遵義會議后,這種錯誤傾向得到糾正,黨的理論建設逐漸形成健康發展的風氣。
本來政治家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提出理論比一般人更易推行,這本屬正常,在中外歷史上也是比比皆是。但如果政治家壟斷了理論創新與發展,唯我獨尊,那就是不正常的。理論來源于實踐,但并非某些具體實踐的產物.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存在形式,具有思辨性、邏輯性、推理性的特點。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就不是直接來源于社會實踐。如果僵化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是不可能提出理論的.提出了理論也不會是科學的。理論家必須深入實際,吸收源于實踐的思想精華,理性思辨,然后提出理論,反復論證.互相爭鳴,從而使這一理論得以更加完善。在此基礎上,政治家從眾多理論學說中選擇并接受某種理論主張,把它變成執政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經過實踐的檢驗,從而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
對于我們黨,克服理論建設權力化傾向必須實行民主化,必須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我們黨理論建設繁榮與蕭條局面的出現都與黨內是否有濃厚的民主氣氛密切相關。回首我們黨近90年的理論建設之路,有值得欣慰的成就,也存在著需要認真反思的不足。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政黨,必須不斷加強理論建設,以適應我們當前任務的需要,以適應自身所擔負使命的要求。超級秘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