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精神病安全隱患下精神科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研究方法
對8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研究護理安全隱患發生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風險管理對策。
1.1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對本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
2結果
在該組病例中,精神病患者護理安全隱患類型有自傷自殺、沖動傷人、外出潛逃、例割腕、墜床、噎食等,其中,外出潛逃36例,占45.0%;沖動殺人18例,占22.5%;自傷自殺10例,占12.5%;跌倒9例,占11.25%;墜床3例,占3.8%;割腕2例,占2.5%;噎食2例,占2.5%。
3討論
3.1精神科護理安全隱患類型及發生原因分析和普通病區患者相比
精神科患者比較特殊,不僅病情復雜,且多數喪失自制力,具體表現為認知功能異常、行為及思維異常、情感紊亂等,因此極易出現各種護理安全隱患。該研究結果顯示,12.5%的患者發生自傷自殺現象,22.5%的患者發生沖動殺人現象,45.0%的患者發生外出潛逃現象,2.5%的患者發生割腕現象,3.8%的患者發生墜床現象,2.5%的患者發生噎食現象,11.25%的患者發生跌倒現象。其中,外出潛逃發生率最高,其次為沖動傷人、自傷自殺。精神科患者之所以會發生上述護理安全隱患,筆者認為與以下幾點有直接關聯,具體:①通常精神病患者病狀復雜,在護理活動的開展中,隨時有可能發生安全事件。加之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與風險預見能力較弱,無法做到周密的處理,極易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在該組的病例中,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不配合治療及護理,因此對其實施了約束性保護,某夜晚該患者謊稱如廁,而臨床護士并未給予嚴密的監管,結果導致患者自殺,搶救無效死亡。②由于患者多,且環境空間小,護士未做好分級護理工作,將未約束病人與約束病人安排到同一個病房內,結果導致患者間發生矛盾,并出現互相毆打、人身傷害等安全事件。③由于受疾病本身的影響,患者多有妄想、悲觀消極及抑郁等表現,因此而出現割腕、自縊等自殺行為。④在護送患者進行相關檢查時,因護送護士缺乏警惕性或護送人力不足而導致的意外事件;在病人沐浴、進食、入廁時,因看護不力而誘發的意外事件;在組織戶外活動時,因病人尋隙潛逃或借故掉隊而誘發的意外事件;在臨床治療中,因責任意識不強而造成的意外事件;因過分依賴患者家屬,而掉以輕心、忽視監護,從而導致病人潛逃、傷害他人等意外事件。
3.2針對風險原因,落實風險管理對策
3.2.1規范操作,加強對患者的監測
在臨床中,患者之所以會出現安全事件,和護士操作不規范密切相關。部分護士工作懈怠、簡化程序,最終導致患者在某一個疏漏的環節中發生意外,如自傷自殺等。因此,在護理工作的開展中,要做到規范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護理,不可隨意、懈怠或簡化手續,加強對患者的監測,時刻留意患者的動態,以最大限度地規避意外事件的發生。
3.2.2時刻保持警惕性,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法律意識也逐步增強。精神科護理工作是一項高風險、高責任的工作。作為精神科護理人員,要充分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從而使患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能夠在醫院中安全、順利的接受治療。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多反思護理服務中的不足之處,吸取經驗教訓,完善對患者的護理服務,時刻保持警惕性,以防患者出現傷害他人等侵犯他人權益的意外事件。
3.2.3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降低護理風險
護理工作與患者疾病康復息息相關,同時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面對精神病患者時,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做好分級護理工作,不要將未約束病人與約束病人安排到同一個病房內,以避免互相毆打、人身傷害等安全事件的發生。②精神病患者多有妄想、悲觀消極及抑郁等表現,針對此種情況,護理人員當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護理操作技能,積極與患者溝通,掌握其思想動態,對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的不良情緒、意識功能、情感功能及認知功能得到改善,從而從源頭上控制護理風險;③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對存在潛逃、自傷自殺及傷害他人等傾向的患者要加強防范;④嚴格履行工作職責,仔細觀察每一位患者的動態,增強風險意識,爭取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積極進行處理;⑤對于有潛在風險的患者,要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工作,使家屬知情,從而積極配合護理風險防范工作,以杜絕安全隱患。⑥在面對患者時,要細心、耐心,有責任心與愛心,做到“五聲”,即關懷聲、問候聲、服務不周有道歉聲及為患者辦事有回聲、患者出院時有送別聲,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不僅對患者的康復十分有利,也間接地降低了護理風險。
3.2.4加強風險管理,確保患者人身安全
護理安全不僅是風險管理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也是構成醫院專科護理的重要內容。陪護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病區管理及保護制度等均屬于護理安全的范疇。為了降低護理風險,減少安全事件的發生,必須加強安全管理,具體為:①根據精神科護理工作內容,制訂相應的風險處理及防范預案,同時對院內各科室進行風險規避及處理策略教育,以使護士在面對應急事件時能夠及時、有效處理。②積極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嚴禁患者及家屬等任何人員將危險物品帶入精神科病區,每日定時定點進行安全檢查,如發現可疑情況,當仔細檢查,并加強風險防范力度。③醫院當制訂風險管理質量標準,并使相關管理人員根據標準定期進行護理安全檢查,可1周1次,也可結合本院情況確定具體檢查時間及次數,如檢查中發現安全隱患,當做到積極應對、及時處理,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杜絕安全隱患。④在患者沐浴、進食或對患者實施輔助檢查、組織外出活動時,當加強看護、護送力量,以防發生自殺、傷害他人及外出潛逃等安全事件。⑤加強對護理核心制度、下班前巡視及夜查房制度、國家節假日彈性排班、交接班制度的執行力度。⑥對于新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及陪護人員,當給予安全告知,并嚴格實施入院安全檢查,使其了解院內安全管理制度,并積極配合安全管理。⑦加強對危險物品的管理,以防患者隨意觸摸,而引發安全事件,同時還要完善對患者及家屬等人員的外出請假登記表,做到處處抓安全。
4總結
綜上所述,精神科護理安全隱患較多,為了有效防范護理安全隱患,當加強對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嚴格質量控制,提升護士的風險預見能力及防范能力。
作者:程俊張瑜李彥田長亮單位:北京軍區解放軍261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