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PBL模式在本科教學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高校本科生不斷擴招,在校本科生已經突破三千萬,但本科生學習質量卻無法保證穩步提升,主要原因是本科生學習動力不足,其中既有學校教學模式固化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約束力不足的因素。為了提高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激發本科生的學習和探索欲望,促進多種思維并進發展,增加本科生與教師的交流和溝通,文章以黑龍江大學“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為例,基于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分析其在本科教學上的應用效果,并討論其適用性。
關鍵詞:PBL;本科生教學;教學改革
為保證大學課堂的出勤率,教師以點名的方式進行抽查,并將其作為平時成績的考核因素,而這樣的課堂點名方式,給很多學生可乘之機,他們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逃課。進入大學校園以后,由于缺乏約束,學生獲得了極大程度的自由,學習的自主性顯著降低。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本科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由于學生剛進入校園,脫離約束,探究意識淡薄,缺乏創新思維,自律性也不足,所以必須在教學方面進行改革,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并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建立合理的教學模式。傳統授課方式以教為主,這種“灌輸式”教學,以及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和淺層理解難以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1],并且會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聽課效果,使課堂氣氛變得壓抑、沉悶、缺乏活力,極大地影響了本科課堂的教學質量,具體表現為學生不記筆記,只拍教師課件,經常低頭玩手機,總是犯困等,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因此,高校必須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指出,教學改革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所在,其中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又是重中之重,并針對我國高校教學提出具體要求,特別提出要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重點,強化實踐教學為著力點,以教學方法為突破口,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因材施教、點面結合推進教學改革。為了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本科教學的課堂質量,文章以“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學為例,采用PBL教學模式,分析其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討論其在本科教學中的適用性和具體的實踐方式。
一、PBL教學思路設計
PBL教學設計主要分為六個環節,即確定教學目標—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小組學習討論—信息獲取收集—歸納與總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知識,了解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的基本技術,培養堅定自覺的環境保護意識。PBL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因此PBL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是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設計[2]。問題的提出以“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第一部分內容為例,即當代資源、生態與環境的現狀與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實施途徑。按照學習小組的形式分配任務。首先小組課下查閱并收集相關資料,然后每個小組分別進行組內討論,最后得出合理的計劃和安排。各小組將獲取到的資料進行匯總、歸納、篩選,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并且可以對整個問題探究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教師對每組學生資料的收集以及問題的解決情況進行理性地分析和總結,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3]。
二、PBL應用效果分析
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在小組內,合理有效地對資料進行收集并歸納整合,形成問題的解決方案。教師對PBL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本科教學上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PBL模式可顯著提升學生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當代資源、生態與環境現狀的表述和分析準確,并歸納總結出目前當代資源、生態與環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與政策,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PBL模式下,課堂質量以及師生的互動性明顯改善,由于學生參與度普遍提高,學生曠課早退的現象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生變得更愛學習,上課積極主動,教師不再以點名的方式抽查學生的出勤。同時,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思維不受限制且主動性增強,積極性提高,能夠有效地搜集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資料和理論知識,打破了傳統學科界限,加深了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與理解。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思考的深度也得到了提高和鍛煉,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一種以探究性為主的學習模式。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PBL教學模式通過合理地分配興趣小組,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與互動交流的能力,并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滿意度較高。
三、討論與結論
通過PBL教學模式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本科教學中的實踐發現,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克服了懶惰的壞習慣,主動走進課堂。同時,分組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共同進步,不再是教師單向知識灌輸的過程,而是引領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PBL教學模式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1)學生的探索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培養學生具有追求卓越的態度,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較好的體驗感和參與感,有助于學生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2)學生的參與度較高,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彰顯了“以生為本,以創新為中心”的教學理念;(3)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上實現了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教學無止境,實踐出真知”。同時,PBL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教師監管力度不夠可能會逐漸減弱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以及自我探索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2)不同學生的性格也不同,導致組員之間的合作有一定的難度;(3)評價問題的效果不夠多樣化;(4)教師知識儲備量受到極大挑戰。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將PBL教學模式引入本科教學,需要教師突破局限,最大程度地發揮此教學模式的優勢,如監管力度方面,建議授課教師可以融入學生小組當中,更好地指導相應的問題。團隊合作方面,教師根據學生意愿自由分組,讓團隊效益最大化。評價項目效果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課堂展示,如PPT、VCR、情景劇、調查報告等。提升教師能力方面,高校要對教師進行定期考核,建立終身學習習慣。此外,高校要進行優質人才引進,以提升高校整體師資力量[4]。在課時方面,高校應當合理安排課時。然而,PBL教學模式對師生有一定的要求,對學生的要求表現為要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主動查閱資料并敢于提出問題,愿意花時間與精力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并且愿意與同學合作分享自己的成果,共同進步;對教師的要求具體表現為要具有較強的所授課程以及相關課程的專業知識,思維邏輯嚴謹,善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同時能夠掌握好課堂節奏。因此,師生同時滿足上述要求是采用PBL教學模式的前提。PBL模式正在成為教師促進學習和吸引學生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它允許主題跨內容領域集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建立起對不同學科的聯系,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協作。同時,師生間的交流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名教師,實行PBL教學模式時的準備工作將會非常繁重,不僅需要自己的努力,還需要學生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于禾,張金帥.探索教學理念下的大學課堂教學優化路徑[J].漢字文化,2020(增刊1):31.
[2]溫立健.PBL教學模式思路設計與教學價值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17):449.
[3]張新平,趙海靜,張衛東,等.內科PBL教學促進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研究[J].醫學研究與教育,2009,26(5):106.
[4]徐春雯,朱靜,安家榮,等.PBL模式在本科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OL].教育現代化,2019,6(5):171[2021-03-22].
作者:鄭恩楠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