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碳減排對鐵路煤炭運輸影響和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通過分析2011—2020年間全國煤電運市場數據資料,總結了行業發展變化規律,分階段預測了碳減排對鐵路煤炭運輸的影響趨勢,有針對性地從鐵路運輸調整轉型頂層設計、搶抓機遇擴大市場、推進公轉鐵、加大煤炭產業鏈契合度、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培育新的運量增長點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碳減排;鐵路煤炭運輸;公轉鐵;多式聯運
“雙碳”(碳達峰、碳中和)被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碳減排成為今后相當長時間內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必將對各行各業,尤其對能源消費結構中“煤、電、運”供應鏈產生長遠的深刻影響。
1煤電運市場發展變化
1.1煤電消費結構發展變化
國民經濟發展、國家雙碳戰略與煤電能源消費結構發展變化息息相關。中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電力、交通和工業三大行業,碳排放占比分別約為41%,28%和31%。據相關報告數據測算,中國由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總量為1.0×1010t左右。其中,煤炭消費產生的CO2排放量占75%左右[2],2011—2020年間中國原煤年均產量3.69769×109t(見表1),煤炭生產和消費居世界首位。因此,煤炭作為高碳能源,降低其消費強度,控制其消費總量,是碳減排的重中之重。由全國煤電產量數據統計分析看出:a)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發電量保持持續增長,年度平均增幅5.20%。但是電力能源結構以燃煤火電為主,火力發電量年均占全國發電總量的74.80%,占比較高;b)近年來,火電年度平均增長比例為3.70%,低于電力增長比例5.20%,且呈總體繼續下降態勢;c)原煤產量增幅遠遠低于發電量增幅,年度平均增長比例為1.90%,全國原煤產量10年間高位徘徊。
1.2煤炭運輸結構發展變化
煤炭作為國家能源消費結構的戰略資源,是目前電力生產和工業制造的主要原材料。由于中國煤炭產量集中在山西、陜西、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廣東、江蘇、山東等經濟發達強省位于中國東南部地區,全國公路、鐵路等運輸企業是煤炭大宗貨物“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主力軍(見表2)。由全國貨運量及煤炭運量統計分析看出:a)煤炭是鐵路運輸的主要貨源,國鐵煤炭運量占國鐵貨運量的51.4%,鐵路運輸對煤炭依存度和敏感度較高,煤炭產量變化與國鐵貨運量高度關聯。b)在國家整個貨運結構中,國鐵貨運量年均僅占全國貨運量的7.2%,占比不高且波動較大。全國貨運量超過90%以上由公路和水運承擔,其中,公路貨運量占全國貨物運量的75.6%。因此,推進貨物運輸“公轉鐵”,具有較大的增量空間。c)國鐵煤炭運量占全國原煤產量的43.4%,進一步擴大鐵路煤炭運輸量,有廣闊的市場空間。d)國鐵集團實施的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成效明顯,國鐵煤炭運量和貨運量明顯上升,鐵路企業調整轉型、擴大市場占有率,依然大有可為。
2碳減排對鐵路煤炭運輸的影響趨勢預測
從目前中國碳排放情況來看,中國“碳中和”基本確定“三步走”策略:2021—2030年為實現碳達峰階段,2030—2045年為快速降低碳排放階段,2045—2060年為深度脫碳、實現碳中和階段[3];《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23號)要求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4]。這些研究文獻和綱領性文件,指明了碳減排的方向和路徑。2021—2060年是碳減排的實施階段,也是黨和國家推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偉大戰略目標的攻堅階段,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增長是必然趨勢。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碳減排的矛盾,使二者相互促進、達到和諧平衡,是全社會、各行各業的共同責任和工作主題。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通過分析預測碳減排對鐵路煤炭運輸的影響,對以鐵路煤炭運輸為主的企業制訂針對性措施、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超前布局至關重要。
2.12025年前
國家推進落實“十四五”規劃,保持宏觀經濟增長是總基調,能源結構的調整剛剛開始,消費端對煤炭需求量仍然保持較高水平,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持續發力,鐵路煤炭運輸量和貨運量仍將保持慣性穩步增長。在“十四五”期間,鐵路運輸企業應抓住機遇,進行戰略調整、優化結構,擴大貨運中白貨占比。
2.22025—2030年間
“十五五”期間,能源結構調控效果初顯,煤炭產量開始下降,但國家經濟發展對煤炭消費總需求仍處在較高水平。大宗貨物運輸市場結構性博弈全面升級,如果鐵路企業“十四五”期間調整轉型初顯成效,將會增加部分貨物運輸份額(白貨的“散改集”“公轉鐵”),彌補能源結構調控減少的煤炭運量,維持鐵路貨運量高位徘徊;如果鐵路企業調整轉型不力,將會出現煤炭運量持續下跌,企業承接國家能源結構調控對鐵路貨運量縮減的影響。預計“十五五”后期,國家碳達峰時間有可能適當提前,但是碳排放量達峰、煤炭產量達峰、鐵路煤炭運輸量達峰,可以是三個不同的時間節點。鐵路運輸企業通過實施積極的戰略調整,鐵路煤炭運輸量達峰時間完全可以在前兩項達峰后繼續延后時間達峰,為鐵路運輸爭取更大的市場空間。
2.32030—2060年間
2030年碳排放達峰后,國家能源消費結構將進入緊密調整期,煤炭生產消費總量進一步減少,鐵路煤炭運輸量也將呈現下降的總趨勢。在2030—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階段,煤炭消費總量大幅減少對鐵路貨運量具有較大的影響;在2045—2060年深度脫碳、實現碳中和階段,鐵路運輸企業完成戰略調整轉型,鐵路貨運量將發生“V”字形反轉。
2.42060年實現碳中和后國家能源消費結構基本穩定,煤炭產運需模式趨于穩定,鐵路煤炭運輸量將保持相對穩定。但煤炭作為化石類能源,消費比例和鐵路運輸量將逐步降低,鐵路運輸貨物品種也將進一步優化。鐵路運輸作為現代綜合運輸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將繼續發揮經濟高效、綠色低碳、安全可靠的國家大動脈作用。
3對策與建議
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鐵路運輸企業尤其是以煤炭運輸為主的企業,必須認真分析研判,準確把握發展態勢,及時調整企業定位,上下協同聯動,因時因地施策,共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3.1積極謀劃運輸調整轉型的頂層設計
國鐵煤炭運輸線路主要是大秦、唐包、瓦日、侯月、浩吉等鐵路干線,煤炭運量占全線貨運量的比例非常高,具有體量大、區域集中等特點。相關企業應未雨綢繆,及早部署、全過程跟蹤,積極開展碳減排對鐵路運輸影響的研究工作,做好運輸調整轉型的政策應對。a)深入研究各省市、各地區、各行業系統的碳減排實施方案,分析對鐵路煤炭運輸的影響,分析新形勢產生的新機遇,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b)研究跟蹤國家部委、各重點行業、各重要企業,以及國內外相關領域產業結構調整、企業重組整合和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發展態勢,做好戰略規劃,推動鐵路運輸領域的改革和調整轉型;c)盡快制訂鐵路行業推進雙碳行動的實施綱要和方案,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對推進實施“公轉鐵”、拓展多式聯運等方向的核心關鍵技術裝備、硬件設施、軟件開發系統實施科研攻關,培養和鼓勵技術創新隊伍和人才,以技術創新引領鐵路運輸調整轉型。
3.2搶抓窗口期
進一步擴大鐵路煤炭運輸市場碳達峰前的10年,是國家能源消費總體增長、電力結構逐步優化的時期,鐵路企業應抓住這一關鍵窗口期,進一步擴大煤炭運輸市場的占有率,做大并鞏固煤炭運輸基本盤。a)繼續推進并深化鐵路貨運增量行動,大力吸納新增運量。要緊盯煤炭運輸重點區域、重點線路的運輸增長新需求,加強運輸組織,最大程度滿足客戶需求。要降低集疏運項目建設門檻,簡化審批程序,加快推進煤炭專用線建設,在碳達峰前吸納更多的周邊煤炭產能。b)充分利用鐵路優勢,敞開接收轉移運量。碳減排行動實施中,許多城市、港口、園區因地制宜采取了節能減排的控制措施(限制汽車運輸煤炭、鐵礦石等),給鐵路運輸創造了政策機遇。鐵路企業應及時跟進,吸收并鞏固向鐵路轉移的貨物運量。c)及時承接調整運量。碳減排方案推進中,與鐵路運輸高度關聯的上下游供應鏈中,煤礦、電力、鋼鐵、冶金、建材、化工等涉煤企業將不可避免地發生企業重組、產能優化、布局調整、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對煤炭等能源材料的運輸方式、路徑也會發生變化,鐵路企業需要跟進運輸銜接,確保貨源不流失。d)高度關注碳排放交易轉讓新政實施。碳交易對鐵路運輸來說,就是煤炭、鐵礦石、高耗能原材料供應鏈的變化,是運輸方案在發到站、車流徑路上的調整。鐵路企業必須提高運輸組織的靈活度,做到隨機應變。
3.3堅定不移
繼續推進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路運輸約占全國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的85%以上[5],遠遠超出鐵路、水運,是交通領域碳減排的重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要求,“加快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公鐵、鐵水等多式聯運”[6]。目前在貨物運輸特別是煤炭運輸中,公路貨運量占比較高,尤其在省內和省際的中長途運輸中。鐵路企業應揚長避短、乘勢而上,大力推進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a)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目前碳減排宏觀政策支持公路大宗貨物運輸向鐵路轉移,公路運輸企業也在針對自身短板進行升級轉型(研發推廣新能源大載荷汽車等),但是技術成熟并完成規模化更新替代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鐵路企業應抓住機遇,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利用行政和市場手段,積極吸收公轉鐵運量。b)完善鐵路站場軟硬件改造。要牽頭推廣專用線共用、實施老舊專用線短平快改造,加強與城市周邊地區鐵路外圍集結轉運中心的協調聯動,構建“外集內配、綠色聯運”的公鐵聯運配送體系[7]。c)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公轉鐵”的重點是300~800km范圍的省內、省際中長途運輸,難點是多式聯運成本不占優勢。鐵路企業要大膽改革創新,采取靈活機動的價格策略,嘗試推行全程物流,積極提升服務水平,力求前期取得突破。
3.4進一步強化與煤炭產業鏈的契合穩定貨源
鐵路運輸企業應利用自身控制煤炭運輸關鍵物流環節的優勢,積極嘗試“產業鏈”運作,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向煤炭生產、加工、消費端的延伸滲透,進一步提高對資源的掌控力,增加在煤炭運輸結構調整中的話語權。a)積極向煤炭資源上游延伸。參與鐵路集疏運設施、專用線、儲煤配煤基地、物流貿易園區的建設和運營,提高鐵路對煤炭資源的輻射吸納能力。b)充分利用煤炭上下游相關企業經濟互補性強和依存黏著度高的特點,積極采用多種合作形式,進行煤炭運貿一體化經營,開展存儲、加工、配送服務,固化供應鏈。c)利用公路運輸轉型的機會,率先投資以新能源為動力的公路短駁機具設備,組織向鐵路集運煤炭,搶占短途汽車運輸市場,打通最后一公里。d)進一步深化與港口、水運等部門的合作,組織內河、沿海運輸船隊,通過公鐵水聯運直達終端用戶,以延長物流供應鏈來維護鐵路貨運量的穩定。
3.5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彌補煤炭運量減少后的缺口
集裝箱作為運輸單元的多式聯運,使公路、鐵路、水運、海運貨物運輸“無縫化銜接”,是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的物流模式。集裝箱多式聯運能夠促使鐵路運輸結構更趨合理,實現鐵路貨運以傳統大宗貨物為主謝英玄:淺議碳減排對鐵路煤炭運輸的影響和對策轉向大宗、白貨共同發展的新格局。a)要加快多式聯運樞紐與節點設施建設。推進傳統鐵路貨場的升級改造,加快城市綜合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的布局建設,進一步增加鐵路集裝箱與集裝箱平車的投入,創新“干線多式聯運+區域分撥”發展模式,深入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7]。b)進一步提升多式聯運技術裝備的專業化、標準化程度和融合性。針對碳減排后鐵路貨運市場的新產品、新業務,積極開發專業設備,擴大集裝箱在各種聯運方式之間的共用共享范圍。c)大力組織適箱貨源入箱。要瞄準糧食、化肥、礦建、食品等較大運量的白貨[8],進一步提高鐵路貨運量中白貨占比,彌補碳減排對運量的影響。d)構建多式聯運的信息共享平臺。運用大數據、智能化工具,將貨源信息、運力資源配置、受理承運、物流跟蹤、交易結算、返程配貨、客戶服務等諸環節納入其中,整合信息資源,真正做到全程服務、無縫銜接。
3.6積極培育碳減排萌發的新的運量增長點
在國家碳減排政策推動下,能源結構調整和制造業產品更新升級加劇。鐵路企業要把握機遇、及時應變,跟進貨運服務,培育新的運量增長點。a)新能源、新材料運輸。要圍繞能源和原料結構的變化,及時組織鐵路運輸設施布局調整、設備完善配套,運輸組織措施要到位契合。b)碳減排要求加強大宗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廢舊物資的循環利用,如冶煉渣、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廢舊有害金屬材料、廢舊化工材料等,鐵路企業要及時承接相應運輸需求,加快研發相應的運輸工具,建立并完善運輸組織體系。
4結語
國家碳減排政策的實施,給鐵路運輸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挑戰。鐵路運輸企業應抓住關鍵窗口期,積極應變、科學施策,主動服務、當好先行,通過貨運結構的調整轉型,實現鐵路運輸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謝英玄 單位:晉豫魯鐵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