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升鐵路企業抗疫安全治理能力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新冠病毒奧密克戎、德爾塔變異株等仍在全球肆虐,我國外防輸入的壓力很大,全國各地不時地出現輸入性局地疫情爆發,對各鐵路局集團公司的應對能力不斷帶來新的考驗。面對各地疫情多發、頻發的客觀趨勢,如何確保應對疫情防控工作能更加從容、有序、科學和規范,必須在提升鐵路抗疫安全的治理能力上深入研究,以確保各集團公司抗疫和安全生產始終保持在科學管理的水平上。
一、客觀認識鐵路在全國抗擊疫情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
1.從鐵路地位考量,國家整體抗擊疫情工作離不開鐵路運輸。鐵路運輸具有方便、快捷、規模化運輸、可靠性強的比較優勢,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大動脈地位無可撼動,在任何情況下保運輸、保暢通的作用非其他交通工具可替代。在以往各種自然災害、突發事件中,鐵路不僅不能獨善其身,而且要在物資轉運人員疏運中首當其沖。全路廣大干部職工都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鐵路運輸企業絕對不同于一般國企,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終位列第一線并切實履責擔當,不僅是企業責任,也是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責任。
2.從行業特點考量,鐵路企業抗擊疫情工作任務更艱巨。根據國家衛生部統計的數據,2014—2019年,我國平均每年報告各類公共衛生事件1722起,其中傳染病事件占全部事件的78%。雖然多數傳染病事件都得到及時有效控制,但也不乏形勢失控、達到重大甚至特別重大標準的公共衛生事件,如2009年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9年北京內蒙兩地鼠疫疫情和2020年年初爆發持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等。這些重大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爆發突然、危害嚴重、防控緊迫,調查處理和控制過程復雜。鐵路運輸點、線、面交織連接,承運的旅客地域廣泛且流動性大,本次疫情很多疑似和確診病例就是通過乘坐火車進行擴散的。與一般企業和部門相比,鐵路企業的疫情防控工作除了復雜性,更兼具難度性和艱巨性。對此,無論是本次疫情還是以后可能發生的其他疫情,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和物質準備。
3.從經濟角度考量,實現抗擊疫情的直接和間接損失最低化是各鐵路局集團公司長遠發展之必需。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疫情每個月給全球經濟造成3750億美元的損失,預計2022年年底損失將超過12萬億美元。此次疫情發生以來,鐵路運輸企業也遭受了不小沖擊,鐵路全行業2020年突出表現在客運運輸收入以及非運輸收入同比出現了大幅下降,2021年雖有所改觀,但對鐵路收入的影響仍是巨大的。各集團公司未來的發展、職工收入水平畢竟都需要運輸收入的支撐,疫情階段的收入損失終究要靠后續的增收來沖抵,必然加重各集團公司今后的減虧經營壓力,這種經營壓力和艱難過程預計會一直傳導到疫情結束后二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疫情來臨時,如何控制投入、損失的可接受程度,如何避免對運輸生產的影響或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則是當前應該提前研究籌劃的重要事項。
二、抗擊疫情對運輸安全帶來不可忽視的沖擊
防疫安全是必須嚴防嚴守的第一要務,而運輸安全一直以來都是鐵路行業必須確保的第一要務。面對突發疫情,如何正視二者關系?2021年發生的“湖北十堰天然氣爆炸事故”“6月4日蘭新鐵路列車撞人事故”警示我們,“兩個安全”同等重要,不能在思想上厚此薄彼;“兩個要務”必須一起抓同時抓,不能在行動上顧此失彼。以哈爾濱局集團公司調研的運輸一線站段為例,雖然各基層單位在“兩個安全”工作結果上交出了合格答卷,但疫情給運輸安全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卻不容忽視:
1.組織結構臨時調整導致的影響。在抗疫工作中,各基層單位均抽調人員組成專門抗疫機構,不可避免地對原有運輸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帶來沖擊,在一定程度上,齊抓共管安全的組織構架有了弱化。一是安全管理組織弱化,各基層單位對安全和防疫從段到車間采取了“段長(主任)抓安全、書記抓防疫”的管理模式,黨組織書記日常工作基本全部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以往抓安全的精力旁顧,現實上削弱了安全管理的力量;二是一線車間現場安全控制力減弱,車間管理人員基本都是管生產管安全的專業技術干部,防疫抗疫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承擔了相應的任務,影響現場專業作用發揮;三是運輸計劃被打亂,長期以來安全管理形成了基本固定“套路”,關鍵環節、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基本固化,而疫情防控又恰恰將原有的“固化”“套路”打亂打破,運輸計劃、生產計劃的頻繁變化,對關鍵環節、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均帶來巨大影響,造成嚴重安全隱患,各類因素偶合疊加極易發生安全事故。
2.對現場作業人員的影響。疫情和安全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人”,疫情發生不可預測的因素導致對現場作業人員影響巨大。一是職工行動受到限制,在疫情嚴重時期,為切斷疫情傳播途徑,許多城鎮、村屯采取了封閉管理措施,限制人員流動,大量鐵路職工也被迫留在家中,嚴重影響了原有的正常工作秩序。二是職工心理發生變化,在疫情爆發嚴重階段,職工出勤上崗作業,心理不可避免的產生波動,甚至有懼怕外出、與人接觸等顧慮,極易導致職工作業時精神不集中、不專注,一旦出現作業標準執行不到位、作業動作走樣、預判錯誤等,就有可能發生人身安全事故。三是職工行為習慣改變帶來的安全隱患,疫情影響帶來的運輸組織變化,改變了職工長期養成的作業習慣和標準。特別是疫情下的突發情況較多,極易讓職工感到不適應、不習慣,打破常規的做法將導致不確定因素頻繁發生,必然導致安全隱患的增加。
3.運輸組織“非正常”帶來的影響。長期安全管理實踐證明,諸多安全事故、問題發生在“非正常”,特別是在生產中人為因素造成的事故比重極高,緊急調配人員又造成“非正常”,二者疊加,極大地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概率。一是對安全管控環境不熟悉,在安全預判、作業行為把控、對“物”陌生等方面均易產生問題;二是作業過程的不確定性風險高,緊急上崗,作業操作業務不熟練、作業流程不熟練等,人為發生錯誤的概率大幅度增加;三是人員產生的安全思想“臨時性”,臨時性任務對作業人員的思想和安全心理極易帶來波動,從而影響對安全作業行為的把控。
1.對防疫工作開展總結分析。從疫情突然爆發到現在基本穩定,從當初的各自為戰、倉促上陣到現在的從容應對和井然有序,回顧全路近兩年來的抗疫過程,有很多深刻教訓需要吸取,有很多不足和失誤需要反思,更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鑒推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無論存在的問題還是取得的成績,對于今后各類防疫抗災工作都是寶貴的財富,急需我們認真總結:做到針對不足完善措施、梳理有效作法固化工作經驗、建立預警機制明確處置流程、完善救援方案和應急預案,力爭形成一套上接政府、下可操作,有標準、成體系,兼顧抗災與生產,確保抗疫、運輸“兩個安全”,能覆蓋到人、機、技和管理各環節的成熟的模式化預案。
2.防疫安全納入鐵路大安全管理體系。本次疫情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危害發人深省,讓我們越發認識到:一是疫情本身就是安全問題,無論對社會還是對企業;二是疫情不可避免地會對傳統運輸生產安全帶來影響沖擊,兩者緊密關聯;三是疫情損失往往大于運輸安全損失,運輸安全害一企,疫情安全危一城;四是防疫控疫和運輸安全一樣,責任重于泰山。本次疫情后,防疫安全必然納入國家戰略,更要納入企業戰略。實現“防疫”“運輸”雙安全目標,尤其是確保防疫安全,首先要提升對防疫安全的認識高度;其次要把防疫安全納入運輸安全這個大安全體系之中,切實做到工作同規劃、重點同強調、措施同部署、力度同加強,只有意識不減、防線不松,我們的工作才能在疫情來臨時更主動、更有效。
3.完善抗疫組織。我國的衛生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由各級政府、專業機構、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及社會公眾等組成。隨著國家層面應急管理體系的健全完善,基層企事業單位衛生應急管理組織的建設將提上日程。根據各集團公司現有狀況,一是各集團公司有必要設立至少1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常設機構,對內統籌指揮、協調和指導各基層單位的日常防疫工作,對外與當地政府和衛生專業指導機構做好業務對接;二是本次疫情結束后,各基層單位防疫辦公室不可一撤了之,要整合各單位防疫辦基本職能,增設編制或增加職能,選聘專職人員負責各單位日常衛生防疫和自然災害防控工作;三是大型車站、基層單位和長途旅客列車,要視情況視需要設置針對職工、旅客的隔離治療和接觸者管理的備用場所;四是加強防疫物資、救災物資儲備管理,構建物資緊急購置渠道,完善物資調用程序和調取審批制度,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能知而不備的原則,為防疫救災工作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和物質保障。
4.制定監測、預警、報告、應急響應等各環節的“工作指引”,加強崗位業務指導。傳染性公共衛生病例的起源、爆發、擴散和傳播有很大的隱蔽性,即使衛生管理專業機構短期內也很難做出判斷評估和規律把握。本著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目標,從國家到基層建立形成了多渠道、多層次的監測、預警、報告、評估、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治機制。鐵路基層單位處于這個大工作格局的前哨位置,但由于專業人員數量少、專職人員崗位不穩定、衛生防疫知識匱乏等原因,恰恰是最薄弱的鏈條。結合各單位衛生防疫人員兼職兼崗的現實情況,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覆蓋各環節工作的業務指導書或工作指引說明,本著能操作、易上手、簡單易懂、清晰實用的原則,通過明確標準、規范流程和知識普及,讓各崗位人員短時間達到對基本規定、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的熟知熟記,力爭快速從行業外行轉變為崗位內行。
5.積極引進智慧防疫系統。鐵路管內站、車和公共場所人流密集,存在流動大、易聚集、難管控的難題。特別是對進出站旅客的體溫檢測、軌跡排查、風險甄別、例行安檢等,環節較多、程序繁瑣、效率不高,客流高峰時期常常形成排隊擁堵局面,群體感染風險大大增加。解決此類問題,可多學習和借鑒各地好的創新經驗,引進和采用一些智慧化防疫系統。一是可以提供車輛和人員的精準定位、位置查詢、軌跡跟蹤等,可有效掌握目標車輛、人員活動的實時情況,便于對突發狀況進行有效處置,控制傳播范圍;二是可實現被監控車輛、人員的越界報警、區域進出報警、異常報警,并對報警數據進行分析,協助防疫管理人員及時發現異常;三是防疫定位服務系統可以還原和捕捉確診病患的歷史軌跡和實時軌跡,實現精準定位隔離人員,可為相關部門提供準確的動態防疫信息;四是主動更新政府部門發布的疫情分布細節,根據公布的確診患者行蹤軌跡,自動呈現比對員工與確診患者的活動軌跡,提醒員工避開高風險防疫場所,提高自主防控意識;五是結合人員運行軌跡,通過分析不同時段的人流密度,對疫情防控進行輔助規劃。可以確信,今后類似的數據化、信息化、智慧化設備和系統會越來越多,隨著更先進、更智能防疫系統的研發推廣和更多解決方案的普及應用,我們現在的困難和問題預期可迎刃而解。
作者:王新富 高智強 單位: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