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素養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核心素養概念的不斷完善和教育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迎來了新的變革和發展。初中地理教師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對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開展高效的地理知識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將論述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核心素養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初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當中,主要包括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能力等四個方面。初中地理教師在開展地理知識教學時,應當注意從這四個角度出發,探索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有效策略。同時,教師應當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多元化的地理知識內容和地理學科教學形式。
一、創設真實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樹立人地協調觀念
學生具備良好的人地協調觀念可以使他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系,使他們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看待人類對地理環境的重要影響,學會從人地協調角度思考地理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方式,同時使他們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觀念。為此,初中地理教師應當在地理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較為真實的地理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感受生動、形象和直觀的素材的過程中在腦海當中形成較為完整的地理環境意識,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把握能力,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對地理知識的印象和了解對人類與地理之間的關系有更加深入的探究,有效促進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地理情境之中,能夠讓學生更快速地記憶相關地理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快速地建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健康理念。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來豐富地理情境教學,尤其是在導入環節利用一些生動的地理紀錄片片段等內容來引導學生快速集中思維、展開想象,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初步收集視頻信息,并發揮自身的形象理解能力在腦海當中構建完整的地理環境情境。同時能夠初步了解本節課所學的地理知識,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將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變化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而有效發展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例如,教師在對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中的第二節“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進行教學時,可以在導入環節播放有關人類活動與地理氣候氣溫變化的紀錄片視頻,以此來使學生在聯想和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營造生動的地理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從視頻內容的角度思考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尤其要讓學生感受北極地區在受到全球工業排放影響以后造成的冰川融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以及我國戈壁地區植樹造林對緩解地區高溫情況的重要意義,以此有效發展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使他們認識到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諧相處才能營造良好的氣溫環境。
二、利用微課視頻教學,發展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
初中階段的學生從前并沒有系統學過地理知識,他們的地理思維在初中階段才獲得初步發展,因此,他們在學習和掌握地理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困難。此外,初中階段的地理知識內容涉及面較為廣泛,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把握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以此促進學生綜合思維素養的提升,使他們能夠在解決地理問題時提升自身的審題能力、信息收集能力,進而使他們在掌握問題細節和解題方向的前提下綜合運用自己所學過的地理知識對地理現象加以分析,并提出地理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措施。微課視頻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教學手段,通過微課視頻教學能夠將復雜的教學知識點拆分為一個個簡單的微小知識點,通過逐步攻克微小知識點,完成復雜知識點的教學工作,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這一高效的知識教學資源來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在高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下提高自身對知識的把握能力,進而有效完善初中階段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使他們在腦海當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方便學生在應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及時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良好的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接觸新的地理知識和開闊知識視野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容進行有效歸類,讓他們在解答地理問題的過程中有新的探究方向和創新性思路。例如,教師在對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中的第四節“澳大利亞”進行教學時,可以在帶領學生學習有關澳大利亞的地勢環境、人民生活習慣、氣溫氣候等知識,之后空出一部分教學時間應用微課視頻展開教學,在了解澳大利亞中西部是荒無人煙的沙漠、干旱少雨且氣溫高、溫差大以及沿海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濕潤等基本特點的同時深切感受自然地理環境對澳大利亞地區畜牧業發展的影響,以及草原生態對牛、羊的飼養以及增加當地產業鏈和人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同時,使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自主總結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在氣候、地勢、人文等方面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讓他們在對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識吸收效率,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架構,學會在思考地理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有效發展自身的綜合思維能力。
三、加強模塊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
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在模塊知識教學過程中應用提問教學方式、互問互答教學方式等來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使學生學會根據某一區域的地勢特征、氣候特征等相關知識對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自然災害等進行合理猜想和推斷,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聯想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同時使他們在解決區域地理知識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和問題并加以合理解決。教師在利用提問教學和談話法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和思考空間,保證他們能夠在學習區域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宏觀思考習慣,學會站在區域整體地理環境發展特征的角度上對其中的細節內容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同時,地理教師要注意在提問教學過程中落實“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性原則,保證學生在思考過程可以全面發揮自身的探究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并通過適當的引導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地理問題的探究方向。教師還要注意在開展模塊知識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之下敢于表達自己的個性理解和猜想,以此有效增加地理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進一步促進學生多方面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教師在對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中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的第一節“美國”進行教學時,可以在模塊知識教學過程中開展實際問題訓練,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美國可能出現哪些環境問題和自然災害?”這一問題來發展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使他們能夠結合西半球國家的地勢特征、降雨特征和氣溫特征等對美國這一國家的實際地理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并以此來總結美國中部地區長期遭受龍卷風的侵擾、東部經常出現臺風登陸以及環太平洋一線經常地震的原因,讓學生在合理的猜想和聯想的過程中不斷發揮自身的發散思維能力,對美國區域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區域認知能力。
四、注重結合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由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導致許多地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都聯系的十分密切。初中地理教師還應當利用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將課內地理知識與課外的地理生活技能有機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構建高效地理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旅游經歷中的所見所聞和對家鄉地理環境的看法來開展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利用課上所學的專業地理名詞和理論知識解釋自己生活中觀察到的氣溫變化情景、降雨情景以及山川、湖泊、盆地等地理環境,以此來促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地理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綜合應用地理知識可以使他們對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此來讓學生學會綜合應用地理知識提出有效的解決地理問題方法,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素養。在進行地理知識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適當地引用生活中的案例,幫助學生明確生活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教師在對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中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的第二節“土地資源”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我國的土地資源應用情況,包括森林覆蓋面積、農耕土地面積、城市發展規劃面積等知識內容,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地理實踐應用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進一步探究樓房、馬路、公共設施等建筑的發展對我國土地資源的影響,使他們學會從土地資源應用造成的不利影響和有利影響兩個方面對課上學習到的地理理論知識加以實際應用,并學會從促進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土地資源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
五、優化地理圖片教學,提高地理知識的滲透效率
只有當學生具備完善的地理知識儲備,教師才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進而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為此,地理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提升地理知識滲透效率的有效教學方式,保證在開展實際應用教學、綜合應用教學、拓展教學等環節當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素養和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地理圖片教學來豐富學生對地理理論知識的印象,利用投影設備吸引學生觀看和了解與教材內容中不同的地理圖片,使學生在收集圖片信息的過程中豐富自身對某一地區的環境問題、地理特征的認識,同時,讓他們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對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有更加清醒的認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人地協調素養和環境保護觀念,使他們學會從促進地理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圖片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地理教材當中往往也會穿插著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老師在查找圖片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參考課本當中的圖片,為學生補充講解。由于課本的篇幅限制,課本當中的許多圖片都是十分單一,并且片面的,因此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片教學來幫助學生完善課本當中沒有體現出來的相關地理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校園周圍環境來發展學生的知識實踐應用能力,使他們學會在提升自身地理思維能力的前提下對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加以解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素養,從而有效構建高效的地理教學課堂。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促進地理學科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教師應當重視發展學生各個方面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同時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實踐將知識進行綜合應用,促使他們在學習知識和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學習感悟,學會認清人與自然、環境發展與人類生存的重要關系。通過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之余,養成良好的協調發展意識,為學生的后續學習生涯以及社會發展道路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秀花.情境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
[2]張文倩.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20.
[3]卜聰強.初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
作者:吳雪玲 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師范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