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語文新課標理念下高考作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解決制約高中階段學生作文水平提升的影響因素,突破限制高中階段學生作文寫作的瓶頸,是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及新課標理念的深入滲透,為推動高中學生作文水平,解除寫作困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新課標理念強調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實踐性,強調通過具體的課堂寫作教學,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培養高中階段學生的想象、表達和觀察能力,發展高中階段學生的創造思維,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去體驗和觀察生活,進而對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體驗。新課標教育理念下的高考作文致力于引導學生聚焦生活熱點、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熱愛生活、認真生活,并能夠從生活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帶著真情實感寫作,努力將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入作品,在寫作實踐中提升創意表達能力。結合近幾年來,我國高考作文的命題情況,對新課標理念下的高考作文的具體解讀如下。
一、突出自我,真情實感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考試時的作文寫作,往往是為了取得更好的分數,作文內容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強調的“審題、立意、布局謀篇”等理論知識點,教師在平日里對學生的作文寫作練習也大多圍繞高考作文展開,長此以往,學生在這種訓練模式下,形成了固定僵化的思維,見到作文題目就下意識生搬硬套教師傳授的寫作技巧,使高考作文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形成了不良的寫作風氣。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強調“個性表達、創意表達”的寫作理念,高中階段的學生理應關注自我的生活,努力使其寫作的文章充滿個性的“自我”色彩,運用真情實感,突出自我。在2004年的高考中,全國卷、重慶卷、遼寧卷、湖北卷都體現出了強烈的“自我”色彩,作文命題重視高中生的自我體驗和認識,重視開發學生的價值導向,致力于引導學生從關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長開始,進一步學會關心他人、關注社會。以2007年浙江卷的高考作文為例,該省高考作文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所給材料時自己產生的感想,以“行走在消逝中”為題,運用真情實感,寫一篇文章,學生可以寫自己或者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或者抒發自己在閱讀材料時的感想和觀點,不論是從材料抑或是從寫作提示來看,都明顯地突出了“我”字,類似這種明顯的指向和提醒,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是從未出現過的。新課標理念下的高考作文命題,均從引導學生運用真情實感,突出自我的角度出發,回歸寫作的本質,同時,其也與新課標理念下的個性化寫作要求相契合,這意味著我國教育領域對寫作主體的認識在不斷進步。
二、關注現實,感悟生活
寫作的根源在于生活,一旦寫作的文章內容與生活脫軌,就意味著文章內容只是一紙空談,新課程理念提出學生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去關注現實,現實主義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主流的傳統文風,高中生立足現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文章寫作,是對語文學科實踐性的一種貫徹,也是新課標理念提出以來,作文教學生活化改革的共識,理所當然會在高考作文中有所體現。以2008年全國卷一的作文為例,該年作文寫作以四川地震為材料,作文和現實聯系十分緊密,體現了“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精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感悟生活。隨著新課標理念的逐漸深入和滲透,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還增加了對人的生命與生存、人的價值與發展等問題的思考,致力于引導學生從社會現象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雖然當前我國各個省份均獨立進行高考作文命題工作,但其都基于新課標理念,作文命題均從關注現實人生,重視感悟和體驗出發,雖然學生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也會有明顯的差別,但是新課標理念下,學生的作文寫作會有話可說,有真情實感,并能夠從中有所感悟。新時期的高考作文能夠明顯看出高中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三、發散思維,提升品質
新時期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發展與創新密切相關,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教育領域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作文寫作亦是如此,同樣渴望創造性思維,優秀的文章離不開作者本人的精心構思。新課標理念下,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逐漸側重于考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要求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必須以辯證的思維、縝密的思考、周全的分析,進行文章創作。2008年湖南卷的高考作文要求高中學生體會“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的詩句,從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哲理,并對二者的關系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命題者提出的寫作要求,我們很快就能知悉文章的正確寫作思路,即在寫作時,沒有絕對的是非好壞評判標準,由于兼容性強,學生自由選擇思路發揮即可。不得不承認,這種命題方式是教育領域發展中的一種進步。當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已經成為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高中教師力求幫助學生將思維能力延伸到具體的生活之中,進而準確地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衡量。
四、突出自由,彰顯人文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認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在高中階段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寫作技巧,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寫文章應以人為本的人文內涵。為適應人文精神的要求,高考作文的命題要以考生為本,在高考作文命題不斷創新的發展趨勢下,高考作文寫作具有的開放性也越來越強烈,學生享有的相對自由也越來越多,這種變化在當前已經得到了全國范圍內的關注和肯定。高考作文的開放性首先體現在作文寫作內容的開放,近幾年來高考作文大多以無主題命題為主。例如2006年的安徽卷要求學生以單字“讀”為題,展開文章寫作,基于題目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考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文章構思。其次,高考作文的開放性還體現在寫作文體不受限制,作文寫作以文體自選為主,便于高中生根據自己的寫作手法選擇恰當的寫作文體,讓學生能夠自由自在地進行語言表達,盡情地揮灑文采,這同時也是對新課程理念思想的貫徹。自由開放的高考作文寫作為高中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突出自我的平臺,完美地契合了素質教育理念中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總而言之,全國范圍內的高考作文命題已經成為人們持續關注的熱點。雖然新課程理念要求高考作文要逐步向素質教育轉型,但這并不是對高考作文的一種否定,而是要充分發揮出高考作文的作用,推進素質教育。因此,有必要對新課標理念下的高考作文進行細致的解讀,開發其積極功能,進而提高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效率。相信在高中語文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高考作文的命題形式將會更加科學合理。
作者:林華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羅塘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