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學中的現代性淺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學中的現代性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文學中的現代性淺析

      作為清代學術思想的核心人物———戴震及其哲學歷來為研究者所重視。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吳根友教授長期耕耘于明清哲學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繼《中國現代價值觀的初生歷程———從李贄到戴震》(2004)、《明清哲學與中國現代哲學諸問題》(2008)、《戴震、乾嘉學術與中國文化》(2015)、《中國哲學通史?清代卷》(2020)等書之后,近期他又推出《戴震哲學思想新探: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現代性研究》(2022),系統總結三十余年來研究戴震哲學的心得體會,可謂是戴學研究史上一部里程碑式著作。該書由三部分組成:首章為第一部分,細致梳理了二十世紀以來戴震哲學研究的學術成果,尤其對梁啟超的“理學反動”說和胡適的“近世哲學”說頗為矚目。第二章至第四章為第二部分,從道論、“分理”說、語言哲學、認識論、經學解釋學及其當代轉化等方面揭示出戴震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其現代價值。第五章和第六章為第三部分,通過對惠棟、章學誠以及段玉裁、焦循、王念孫、王引之、阮元等戴震同代學人或其后學之學術思想的考辨和分析,以標舉戴震哲學的獨特性內涵及其對后世的深刻影響。全書結構精巧,觀點鮮明,論述嚴謹,啟人深思。今筆者不揣淺陋,從三個方面略述閱讀感想。

      一、乾嘉道論的深度詮釋

      在《戴震、乾嘉學術與中國文化》、《中國哲學通史?清代卷》等論著中,吳教授明確指出,不同于宋明理學以理、氣、心、性作為核心哲學范疇,乾嘉時期的哲學家回歸先秦儒學傳統,以道論作為其形上學之根本關切。這在思想史上具有承先啟后之重要意義,即乾嘉道論不僅繼承并深化了后理學時代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等人反理學的思想傳統,而且還引導并啟發了晚清以降龔自珍、魏源、章太炎、梁啟超等人現代性的變革主張。乾嘉道論的典型體現無疑是戴震哲學。吳教授在書中通過對《法象論》、《中庸補注》、《緒言》、《孟子字義疏證》等文獻的考索,揭示出戴震在思想上有一個從服膺程朱到超越宋學的變化過程。簡言之,戴震的道論并非先驗虛構的思維實體,而是具有感性內容的“實體實事”。它既是天道“氣化流行”之內在法則,也是人道“血氣心知”之價值規范。經由“必然”來實現“自然”,基于“求真”來達成“求善”,乃是戴震哲學的應有之義。難能可貴的是,吳教授并沒有止步于對戴震形上學的發掘與彰揚上,更是進而探求戴震倫理學的現代意義。與以往研究者多從功利主義或情感主義的立場研究戴震倫理學不同,吳教授認為戴震“分理”說蘊含著自由的精神,扭轉了宋儒“天理”觀之倫理異化傾向。他擲地有聲地指出:“戴震與宋明理學倫理學的根本區別不在于要不要人欲的問題,而在于要不要自由的問題?!碛妗?,在倫理學領域實質上是限制與自由之辨。在文化學領域則是野蠻與文明之辨,在歷史學領域則是保守與進步之辨。這也是明清啟蒙思想家的倫理學與宋明理學倫理學的根本區別之處?!雹俅送?,吳教授還對戴震追求“十分之見”的認知理想予以了高度贊揚。他認為,戴震的“光照論”是從認識的角度講人之道德修養問題,將“尊德性”的目標轉化成以“道問學”的方式來實現,具有思想轉向的重大意義。而戴震的“大其心”則偏重于擴充認知主體的心量,由此理解古圣先賢協于天地之心的精神,這與今天的西方解釋學有異曲同工之妙。相較于宋儒“任意見而禍斯民”的為學流弊,戴震“明其區分”、“精其裁斷”的認識論,無疑更能正確地理解古代經文,進而實現儒家思想之現代轉化。要而言之,相較于以往的研究成果,吳著從形上學、倫理學、認識論等方面系統重構了戴震哲學的思想體系,不僅揭示出戴震哲學相較于宋明理學的合理之處,更是積極闡明戴震哲學所蘊含的現代價值。吳教授以溝通古今中西之“視域融合”的博大心胸,做到了陳寅恪所謂“與立說之古人,處同一之境界”②的同情理解,可謂是戴震哲學的異代知音。

      二、人文實證主義的自覺運用

      如所周知,乾嘉時期的學者普遍采納“訓詁明則義理明”的考據學方法。相較于梁啟超、胡適等人簡單與西方科學主義相比附,吳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文實證主義”的概念。所謂“人文實證主義”是指“通過文字、訓詁、制度、名物的考訂的廣義語言學方法追求經典解釋過程中的客觀性”③。這一概念具有兩個方面的優點:一是借鑒了西方哲學中實證主義的基本內涵,但又避免了邏輯實證主義拒斥形上學的問題。二是有助于將乾嘉學者的考據學方法論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方法論,激發中國古典學術的生命活力?!叭宋膶嵶C主義”的提出,無疑體現出吳教授勇于造道、精研覃思的治學精神。不寧唯是,吳教授在書中更試圖將人文實證主義的方法進一步提升為經典解釋學的方法。在研究戴震的語言哲學時,吳教授認為戴震力圖通過語言、文字的工具,使得對古代經典的解釋具有人文學之客觀實證性的特征,以防止陷入高度主觀化的臆想之中,并強調這種人文實證主義的方法不僅“迥然有別于宋明理學的思辨哲學,與明末清初的反理學思潮亦有不同之處”④,可以看作清代哲學的典型風貌。吳教授從人文實證主義的角度解釋戴震的語言哲學,揭示出其所具有的客觀性、開放性、明晰性的特征,深化了我們對乾嘉哲學思考方式的理論認知。而當討論戴震的經學解釋學時,吳教授則將借鑒現代哲學解釋學理論,致力于將戴震的經學解釋學轉化為經典解釋學。具體而言,包含四個方面:其一,將戴震的“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的經學解釋學原則,泛化為“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義”。其二,將戴震的“一字之義,當貫群經”的經學解釋學的循環,轉換成“一字一句之義,當貫經典文本的整體”。其三,將戴震的“大其心以體古圣賢與天地之心相協”的經學解釋學中相對封閉的“視界”,轉化為“以體認人類的根本價值基點與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這一包含著思想境界與認知水平兩方面提升的開放式的“視界”。其四,知識視野與思想視野的擴充。吳教授借助解釋學循環的理念,將戴震的經學解釋學轉化為經典解釋學,使得其更具有普遍的哲學史方法論意義,體現了當代中國哲學研究者主體意識的凸顯。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吳教授將人文實證主義提升至經典解釋學,體現了“即哲學史講哲學”的重要意義。正如他所強調的,經典解釋學的意義在于“向經典與生活的二重世界開放,并在經典、世界、與解釋主體的三維互動、循環的過程中,讓經典活化,讓世界豐富化,讓解釋者自身的精神內涵豐富化,進而變成更有精神厚度的主體”⑤。由此,不僅可以避免用外來時髦理論剪裁傳統史料的流弊,而且也提高了中國哲學研究的準入門檻,有助于中國人文學的長遠良性發展。

      三、戴震哲學的時代反響

      除了對乾嘉道論的經典詮釋和人文實證主義的自覺運用外,該書的另一顯著特色是細致勾勒了戴震哲學的時代反響。與一般學術著作僅限于梳理和研究戴震生平經歷及其學術思想不同,吳著還從戴震哲學的同代爭論以及后世影響兩個方面深入探討了戴震學術思想的價值意義。正是通過對惠棟、章學誠、段玉裁、焦循等人戴學因緣的細膩剖析,我們看到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乾嘉學術思想生態圖景,這也使得乾嘉道論形上學及其人文實證主義方法論之普遍性進一步彰顯。戴震思想的形成淵源一直是學術界的研究焦點。錢穆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認為,戴震35歲時與惠棟的揚州之晤,使其從尊宋述朱轉向反宋復古的道路。吳教授通過對《與是仲明論學書》、《與姚孝廉姬傳書》等文本的考察分析,指出戴震在見惠棟之前,便已確立求道、聞道的終極目標以及于經中求道的方法論體系?;輻澟c戴震的學術思想關系,“是一種學術同盟軍的關系,并不存在戴震師從惠棟這樣的先后關系”⑥。吳教授的這一論斷有助于我們理解清代吳、皖兩派的內在學術關聯。章學誠與戴震之間的論學分歧也是乾嘉學術的一個重要話題。相較于前人“尊章抑戴”或者“是戴非章”的態度,吳教授對于章、戴二人予以充分的理解,并對他們的學術分歧做了實事求是的評價。在他看來,章學誠在倫理觀上較為保守,并不能理解戴震批評程朱理學的實際意圖。不過,章學誠在歷史觀上持開放性的觀點,他對戴震“道在六經”的批評有合理之處。而章、戴在方志實踐上的分歧則反映了二人不同的治學理念,“我們不能說孰是孰非,而只能說二者各有擅長”⑦。要之,對于章學誠與戴震學術因緣之間的是非曲直,吳教授站在乾嘉學術的整體視角進行合理解讀,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清學的本質特征。“后戴震時代”是吳教授對乾嘉后期學術思想特色的一個深刻總結。學術界普遍認為,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等人繼承和發揚的是戴震考據學的成就,焦循、阮元等人則接續并深化了戴震反理學的思想。吳教授基于“乾嘉時代的哲學是以‘道論’為其形上學,以‘人文實證主義’為其方法論”⑧的判斷認識,在對段玉裁語言哲學的分析中發現了其隱匿的倫理政治思想,大力褒獎段玉裁通過“求是”的活動以“求真”的學術理想。此外,對于焦循“性靈說”中所蘊含的個體主體性的新傾向、高郵王氏父子語言學研究中所體現的古典人文知識的追求、阮元以人文實證主義的方法論證其新仁學的努力,吳教授都能探賾鉤玄,剖析入微,改變了我們以往對戴震后學“氣魄較小,眼光較狹”⑨的刻板印象。簡而言之,通過對乾嘉其他儒者與戴震學術淵源的辨析,吳教授總結到清代哲學的理論貢獻有二:一是將中國傳統哲學以求善為目標的思維方法轉化為以求真為目標的思維方法;二是在這一精神努力方向的指引下,傳統語言學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文獻整理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當然,吳教授也反思了18世紀中國哲學實證化傾向中存在的弊病,對瑣碎考證掩蓋思想光芒的現象予以了批評。但是,以戴震為代表的乾嘉哲學所蘊含的現代性價值,今天依然值得我們重視。

      四、總結

      總體說來,與以往戴學研究著作不同,吳著的價值正如該書副標題所言“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現代性研究”,即立足當代中國社會變革與哲學發展的經驗事實,探求以戴震為代表的乾嘉道論形上學和人文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普遍意義是該書希冀達成的基本目標。雖然作者在研究上有不少突破前人之處,但仍謙虛地認為自己對語言學、詮釋學等理論并不熟悉。在筆者看來,該書的結語部分更是授人以漁,指明了未來戴學研究的增長點,如將戴震與同時期歐洲思想家進行系統比較、從中國哲學范疇史的角度研究《孟子字義疏證》,這些都是可以深入挖掘的重要議題。誠如吳教授所言,“晚明以降的中國人文學研究,特別是哲學思想、思維方式與現代性的關系的研究,是中國人文學很難繞過去的一個話題?!雹馔黄啤皼_擊—反應”的外生型現代性的敘述話語,尋求“傳統—現代”的內生型現代性的哲學精神,是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學科的基本特色。吳教授對戴震哲學的現代性詮釋,繼承并發展了侯外廬、蕭萐父一系的“早期啟蒙學說”,拓寬并深化了明清哲學研究的理論內涵,有助于我們在古今中西之變的宏大歷史視野下思考中國哲學的未來出路。

      作者:韓書安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中國石化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高橋石化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

      中國石化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最新亚洲成av人免费看| jjzz亚洲亚洲女人|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成av人影院|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