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業園區的節地設計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業園區的節地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工業園區的節地設計研究

      隨著產業升級帶來高科技產業的革新和發展,當今城市產業發展模式對工業園區建筑設計提出了更復雜的要求,節地設計不再是一個單一議題,急需從節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初級階段升級為集節地、高效、創新、生態、可持續發展于一體的“生態化”設計理念轉變。

      關鍵詞:工業園區;節地;總圖設計;建筑設計

      自城鎮化加速以來,我國城市工業用地的規模飛速增長,迅猛的城市擴張背后常常是粗放建設模式,造成一些地區土地浪費、生產效能低下、環境污染、人口流失等現象。這其中有土地管理水平和節地理念普及不足的問題,也有工業園區規劃和設計水平不高的原因。近年來隨著對工業節地設計的逐步重視,各地政府機構更加重視挖掘工業用地的潛力。同時,隨著產業升級帶來高科技產業的革新和發展,工業園區也從傳統的“工廠聚集地”形態模式逐步向功能豐富多元、空間舒適、配套完善的“多功能復合體”形態轉變,發展為今日城市新區多見的新興工業園、產業園、科技園。全新的產業發展模式要求設計工作者對工業園區進行更加系統、深入的研究

      1工業園區

      本文所研究的“工業園區”泛指當下大量建設在城市新區的工業園、科技園、產業園等。工業園區的發展通常超越“產業”范疇本身,還促使休閑娛樂設施、綠地及生活區域的形成。園區內有公用的研發、辦公、娛樂和公共服務設施,以及為產業類型匹配的中小型工業廠房。園區內同時進駐多家具有一定的生產關聯性的企業,共享園區內的空間、設施、資源甚至技術條件?!肮澋亍辈⒉皇菃渭円饬x上的節約用地,也包括高效、靈活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增加可共享、可靈活利用的空間,創造生態環保的生產環境等。雖然各類工業園區由于產業定位的不同在規劃、設計和建設上的側重點不同,建筑特點也千差萬別,但在節地問題上應有很多共通之處,本文希望從設計方法的角度探討工業園區在節地問題上的設計策略。

      2工業園區總圖設計節地策略

      工業園區內的產業類型決定了其研發、生產工作受地理環境、交通物流、空間尺度及工藝設備等方面的影響較傳統工業要小很多,反而其基礎功能設施的共享機制更為重要[1]。所以,總圖設計對工業園區節地的影響更具有決定性。

      2.1功能結構的空間布局工業園區的功能結構直接規定了其空間組織方式。工業化社會的工業園以生產為核心,其他均作為附屬功能存在,知識經濟時代下,高新技術產業集中的科技園、產業園的用地更加多樣,功能結構一般包括科研區、生產區、物流區和生活配套區。科研區一般處于工業園區中比較安靜且穩定的核心區域,良好的研發環境利于企業行為的正常運轉,是工業園區發展的動力所在,尤其高科技園區對建筑外部空間環境有較高要求,需要高質量的綠化景觀和宜人的公共交流空間。在總圖布局時可以盡量采用向心式、圍合式以及軸線式的布局形式,使研發建筑樓群形成空間個性鮮明的建筑組團[2]。生活配套區在空間上需要和科研區緊密聯系,保證企業研發人員工作的高效和便利。在高新技術產業集中的科技園,生活配套區不僅需提供居住、餐飲等基本功能,還常常包括共享交流、金融服務、娛樂休閑等一系列服務設施[3]。從土地經濟性和功能性角度考慮,總圖規劃時這類非生產功能應盡量統籌考慮,以綜合體的形式布局在園區交通最為便利的區域,達到最大程度的共享狀態,同時可以和園區內的集中景觀綠地及地下空間結合設計,利用下沉廣場、采光庭院等空間,不僅優化了地下空間的環境質量,同時極大地節約了地上空間。生產區和物流區通常是工業園區占地面積最大的功能區域,也是各個企業各自獨用的部分,合理配置生產、物流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積是工業園區節地設計的最重要的一環。傳統廠區服務于大型工業,建筑面積配置受制于生產設備和工藝,但新興產業園多服務于高科技產品生產企業,生產空間尺度受產品和生產設備影響小,反而更應從建筑設計角度尋求最優的節地節能設計模式。工業廠房的防火單元面積根據生產類型、建筑高度的不同分級規定,以丙類工業廠房為例,多層廠房模塊占地面積多以2000至4000平方米單元最佳,高層廠房模塊則以2000至3000平方米單元為優,規劃時需根據具體的產業類型定位合理配置,否則造成因消防設計導致的面積浪費是不必要的[4]。

      2.2建筑間距與道路結構的組織工業園區通常以多層建筑為主,防火間距是建筑間距的決定性因素。園區內工業廠房的建筑間距一般在10-18米之間,另外在有污染的項目中還需考慮衛生間距和通風間距。生活區如配備公寓、員工宿舍時還要充分考慮居住類建筑的日照間距,可采取盡量將居住建筑設置在用地范圍的東南角或西南角的方式減少日照間距的不利影響。除了在規范層面控制建筑間距,在規劃布局時仍需通過設計手法提高用地效率。例如研發建筑單體的空間靈活度較大,平面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據總圖規劃布局的需要調整。道路結構在工業園區規劃中對用地效率影響很大。工業園區的生產性質決定了建筑需要有良好的車輛可達性,加之物流通道需要更大的道路寬度和轉彎回車空間,生產物流區域的道路往往占用較大比例的土地面積,根據以往的設計經驗可以達到廠區面積的40%。工業園區尤其是高科技產業園的總圖規劃中,可適當優化物流運輸方式,通過合并可共用的裝卸場地、整合物流通道、精簡道路結構的方式節約用地面積,達到緊湊高效的總圖設計。

      2.3生態系統的建構工業園區的生態系統研究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許多工業園區往往存在開發強度過大、綠化空間功能單一、生態系統薄弱等問題。在后工業化的城市發展階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建構可修復的生態環境系統,促進工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應作為工業園區的節地設計策略中的重要補充。良好的景觀綠地系統不僅是工業園區生態防護的主要支撐,也利于吸引優秀的企業機構加入,在園區的招商運營方面帶來長久的經濟效益,高新科技企業和其職業人群在心理需求上更加傾向于功能多樣、環境舒適、有活力的公共空間。因此,未來工業園區的景觀設計中需強調功能的“復合性”和空間的“可達性”,即營造以豐富多樣的景觀植被復合群落為主,拓展有文體娛樂、休閑聚會等功能,具有連貫便捷的步行系統和無障礙設施的景觀綠化系統,代替以往功能單一、僅具有可視性的草坪式綠地。在設計時可利用各個功能分區的空間特點有效布局景觀節點,如在園區入口廣場空間設置開敞的水景、綠化空間,在科研區和生活區建筑圍合區域設置較大的景觀植被群、休閑游園和餐飲運動場地,在生產區的條狀道路兩側設置適合散步、騎車的林蔭步道、休息區等,形成多層次的完整的景觀休閑健身網絡。如今許多城市已紛紛著力于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業園區設計不僅需要滿足當下的生產,更有不斷擴大產能的需求,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應用便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重點。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公共建筑,工業園區建筑在可再生能源系統應用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建筑屋面面積大、建筑設備少,建筑立面多為窗墻體系,形態簡潔平整,更適合大面積的太陽能光伏系統的集成設計,達到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為一體的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另外,太陽能熱水系統、地源熱泵系統和空氣源熱泵系統等措施均應在新型工業園區的規劃設計中得到充分實踐,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量,使工業園區建筑從能源的消耗者轉變為生產者,從能源角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生態化”的節地設計理念的升華。

      3工業園區建筑設計節地策略

      工業園區的運營模式以租賃出售為主,在初期規劃時需要充分考慮招商運營的核心需求,落實在建筑單體層面上,就要深入研究建筑空間在通用性和靈活性方面的優化,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園區空間的利用效率,避免因設計不合理導致的園區經濟效益低下。

      3.1建筑單體靈活性設計研發工作具有獨立性和協作性并重的特質,存在多種不同的工作模式。通常各個企業入駐前會根據自身需求個性化分配各類空間的面積比例和組織方式,所以這類建筑的平面設計中應最大程度統一柱網模數,做到結構體系簡潔化。不同于一般辦公建筑,科研樓建筑需要空間更大的實驗活動場所,單個集中的交通服務單元面積較大,容易對研發辦公空間造成限制,可以拆分成若干個小的單元。另外,研發設備有需要轉運的可能,需設計方便運輸的貨梯廳和通道,為運營管理提供最大的靈活性,從而適應企業內部工作模式不斷轉變的需求,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在剖面設計的通用性方面,不需要考慮大型生產設備尺度和荷載,通常4.5米至5.0米層高可滿足大部分產業研發需求,標準層高以4.5-4.8米為主,首層因為可能需要放置較大的實驗設備,層高可達到5.5-6.0米。如今研發建筑設計出現從原來的多層向高層發展的趨勢,同時可以將豐富的空間環境要素整合在建筑群之中,例如下沉廣場、空中運動場地、交通連廊、觀景挑臺、屋頂花園等,既不占用研發功能面積,又可打造多維度、多功能的休閑空間,極大地提升園區節地設計的空間效果[5]。生產活動以輕量化的產業類型為主,通用廠房一般可以滿足大部分生產需求,這大大延長工業建筑的使用壽命。通用廠房建筑設計需在層高、地面承載力、采光、通風和照明等多個方面考慮一定的通用性,并且盡量擴大柱網跨度,減少柱子的數量,最大程度減少生產工藝受結構體系的限制。同時,輕型產品的工業生產對空間要求不高,適合發展不同空間尺度類型的多層和高層廠房,如單層4000平方米的大型通用廠房多為1-2層,首層層高可達12米以上,滿足物流園區的空間需求,而單層2000平方米的中型廠房則多為3-4層,首層層高較高,標準層較低,全面覆蓋生產工藝的各個環節的空間需求,進一步增強廠房的靈活性。

      3.2建筑單體可發展性設計根據實際工程的招商經驗,一種四至五層、單層面積約500-800平方米的小型研發建筑很受發展初期的中、小型企業歡迎,這其中涉及園區發展的定位和土地平衡問題,僅從建筑設計的角度看,建筑單體的面積越小,無疑用地效率越低,而且存在企業發展的局限性問題。在今天的工業園區建筑設計中,常常將小型建筑單體進行單元化設計,通過兩個或三個單元進行“兩拼”、“三拼”的組合設計,再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拆分或合并租售。單元之間可用廊道等“連接體”聯系起來,也可僅用防火墻分隔,在功能、交通、防火方面各自獨立,但充分考慮未來聯通使用的可能性,如在最優的聯通部位不設置樓電梯、機房、管井、消火栓等不便改造的交通服務空間,結構設計時預留未來聯通的荷載和結構構造,并考慮沉降不均可能造成的改造問題。這一“可分可合”的單元組合設計手法也可用于廠房建筑的設計中,在不影響園區總體布局的基礎上,省去廠房部分次要采光面的建筑間距,節約大量用地面積[6]。這類可發展性設計方式滿足了現代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中的產品更替、產能提升、規模調整等種種變化需求,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靈活調整租用模式是工業園區節地設計、有效適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策略。

      4小結

      立足于新的時代格局中,當代工業園區設計對建筑師提出了更復雜的要求。設計工作者不僅要從規劃層面綜合考慮工業園區“多功能復合體”的空間形態,更要將“生態化”的節地設計理念貫穿于工業園區建筑設計的全過程中。在總圖規劃階段布局合理、高效的園區的功能結構和道路結構,并充分利用區域的自然要素和可再生能源,構建面向企業和人的高效、生態的工業園區環境,在建筑單體設計中重點研究各類型建筑內部空間的靈活性、通用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大大增強工業園區建筑的空間利用效率,延長工業園區的生命周期。現代的工業園區節地設計理念必然是集節地、高效、創新、生態、可持續發展于一體的綜合概念,是由上至下、由大到小的多層次的節地設計策略系統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張翠娜.工業建筑節地的設計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2]王毅,陳靜.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工業園區規劃探索與實踐[J].工業建筑,2008,12:37-40.

      [3]謝薇薇.現在高科技園外部空間規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4]姚威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探索[D].重慶大學,2010.

      [5]唐林衡.“商品化”工業園區規劃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6]陳征.工業園區空間形態的模式化規劃方法探析[J].南方建筑,2004,6:64-66.

      作者:馬鶴瑛 單位: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的天堂|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1在线|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