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廣播電視局,
近幾年以來,全市廣電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緊緊抓住影響農村和諧發展的關鍵因素,緊緊圍繞“網絡建設、村村通工程、數字化和固態化改造”等重點項目,全力以赴,克難攻堅,建立起了鄉鎮級廣播電視站00余個、衛星地面接收站00余座,建成并開通了市至縣(市)00多公里的廣播電視光纜網,截止200年底,全市鄉(鎮)有線電視通播率達100%,行政村通播率達98%,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3.2%和94.5%,全市城鄉有線電視用戶已突破萬戶。全市廣大農村初步形成了廣播電視并重、無線有線結合、衛星接收與地面網絡同步發展,各種傳輸媒體(中波、調頻、電視、微波、衛星接收、電纜與光纜、有線廣播網)等相互交織、傳輸手段先進、服務功能齊全的農村廣播電視覆蓋體系,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文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1、縣、鄉有線電視網絡發展步伐加快。近兩年來,我局緊跟廣播電視事業建設“數字化、網絡化”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加大了縣鄉有線電視網絡建設的力度。全市先后投入近000千多萬元架設了市至縣(市)00公里的光纜干線網,全市廣電網絡線路總長達到000多公里,*等縣100%的行政村實現了光纜聯網,并逐步向有條件的偏遠鄉鎮和自然村延伸。全市有線電視總用戶達萬多戶,入戶率達25.35%,傳送廣播電視節目基本套數由原來的十幾套增加到現在的套,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3.2%和94.5%,連年以1個以上百分點的速度增長。中央、省、市廣播電視節目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傳送至廣大農村用戶的家中。農民群眾也可以象城市居民一樣收看到清晰的畫面、收聽到清楚的伴音,有力地促進了黨的政策、先進文化、科技知識和致富信息的進村入戶,有效拓展了廣播電視宣傳輿論陣地的功能和途徑
2、先后兩輪高效完成了占全省任務總數近的0個行政村與自然村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任務。我市成立了以副市長*為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和市廣電局局長*為副組長的市村村通廣播電視領導小組,并要求所有縣(市)局都成立“村村通”領導小組,其中*等由縣分管縣領導親自擔任組長。*等縣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村村通建設的實施意見》。按照省“村村通”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各地廣電部門克服任務重、時間緊、設備到位較遲等困難,精心組織,全力以赴,在優質完成第一輪“村村通”工程并獲得全國全省全市“村村通”工作先進的基礎上,200月高效完成省定我市第二輪個盲點村的建設任務。我局多次向省局、國家廣電總局領導請示匯報全市“村村通”工作的進展情況、請求解決配套資金與設備等問題。全市各級廣播電視部門多方籌措資金,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按照籌資比例抓好落實,廣泛采取從市、縣、鄉財政拿一點、縣(市)廣電局擠一點、各級“包鄉扶村”單位對口扶一點、受益農戶出一點、熱心公益事業的單位與個人捐一點等多種辦法解決建設資金,共籌集“村村通”建設資金000多萬元,較好地解決了資金與建設的矛盾。全市廣電系系廣泛采用光纜電纜聯網、獨立前端、有線延伸、微波無線覆蓋等技術方案,加班加點組織施工。200年月日至日,省“村村通”驗收組采用隨機抽查的辦法,對我市*等個縣市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進行了檢查。個被抽查驗收的縣(市)綜合評分均在95分以上,平均得分97.6分,綜合評價均為優秀。20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了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盲村”的調查論證和摸底工作,重新核準了個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盲村”總數,并經市政府批準上報到省局。研究制定出了實施“村村通”工程建設的技術方案和投資預算,今明兩年將全面啟動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設。
3、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投入加大。從200年0月起,我市的臺、站、臺、臺、臺等單位擔負了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試點工程(簡稱“4T+2R”工程)的建設任務,至200年春節前安裝調試完畢所有新上的廣播電視發射設備及附屬設施,并按上級要求實現了正常播出。新增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第七套節目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套節目的無線覆蓋,新上電視發射機0部、調頻廣播發射機6部。“4T+2R”工程實施后,我市有臺、站、、等個1千瓦以上大功率高山臺站無線發射中央、省廣播電視節目,中央、省廣播電視節目在我市無線覆蓋率達到50%以上,比工程實施前的覆蓋率提升20%。,
4、建成并試播了無線數字電視。*市無線數字廣播電視項目經市政府批準建設、加快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步伐、解決*村鎮的廣播電視高清晰覆蓋問題的重要舉措。我局于200年月順利試播了無線數字電視。主基站設在山,采用MPEG-2的數字壓縮格式,傳送0套左右的無線數字電視節目。為了進一步擴大有效覆蓋,充分發揮好這個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下一步,將按照業界公布的DMB-T地面數字電視的標準,對其數字前端、發射機等進行升級改造。
5、創新了農村廣播電視管理機制。我局嚴格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則,認真抓好農村廣播電視規范化管理,使每個掃盲村都張貼有《村級廣播電視室管理制度》、《村級廣播電視室技術維護制度》等制度。全市各縣(市)局都成立了農村廣播電視維護中心,并且落實了人員、車輛、工具,每個小前端機房都指定了專門的維護人員,用戶家中都持有“有線電視維護卡”,卡片印有維護人員和聯系電話。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據《*省農村有線電視系統技術規范》,制定了新農村建設點有線電視項目設計標準,出臺了優惠標準。《新農村建設點普及有線電視項目設計及優惠標準》規范了農村有線電視系統技術標準,減免了每個新農村建設點有線電視網絡設計、規劃及培訓費,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有線電視的規范發展。如今,*已基本實現了市、縣(市)、鄉、村廣電網絡四級貫通,形成了以縣級廣播電視網絡分公司為中心、鄉(鎮)有線電視站為基礎、村廣播電視室為依托的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初步探索了一條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新體制新機制,直接促進了黨的政策、先進文化、科技知識和致富信息的進村入戶,較好起到了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修養的,轉變農民觀念,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科學技術水平的作用,為推動全市農村文化建設做出了積極努力。
6、存在的不足。近幾年,我局通過大力推進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在完善農村廣播電視設施、繁榮農村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由于資金困難,廣播電視在全市農村的有效覆蓋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高山臺站新上發射設備后,因事業費不能到位,難以滿時段播出;部分村級廣播電視站點維護管理缺乏資金與人員等。
7、今后的工作打算
1、加大光纜網絡建設的投入。到“十一五”期末,鄉鎮聯通廣播電視光纜達100%、行政村達60%;
2、加強縣級電臺、電視臺、高山臺廣播電視設備數字化、網絡化、固態化的技改;
3、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的“村村通”建設任務。經核報,我市“十一五”期間需完成1633個20戶以上“村村通”建設任務。
4、進一步規范鄉、村級廣播電視站的管理,從編制與經費上予以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