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做好社區黨建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落實“四句話”黨建思路。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形式
把人凝聚在黨旗下。把責任靠實在基層黨支部“四句話”黨建新思路,按照區委提出的把黨支部建在村民小組、建在居民小組(樓群院落)建在經濟組織(車間班組)建在學校年級組、建在產業鏈上。把錢花在黨建上。制定出臺了區社區黨建精細化管理工作意見》積極探索在條件具備的新社會組織、樓群院落和群眾自發性組織中建立黨支部,設立特色黨小組。目前,15個社區全部設立黨總支,成立新社會黨支部1個,樓群院落黨支部23個,特色黨小組44個,全面消除了社區黨建“空白點”。
二、落實“三有一化”任務。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為全區面向社會公開招考了30名具有大中專學歷的工作人員。去年4月份又重新選舉產生了4名年輕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年以來。采用“公推直選”選舉產生了居民公認的社區領導班子。優化了年齡結構,壯大了干部隊伍,實現了有人干事。區財政局逐年加大對社區建設和人員工資的財力支持,社區建設經費由原來的每年5千元增加到現在每年2萬元,通過落實社區建設經費正常增長機制,實現了有錢辦事。區上采取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為全區15個社區落實了平均200平方米的活動陣地,并按照“七有”標準,全面改善社區工作條件,為社區配置了辦公、文化活動和遠程教育等設備,制定出臺了相關管理制度,實現了有地方議事。社區黨總支和轄區單位黨組織建立了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充分利用轄區單位的人才、活動場所等資源,積極開展“資源共享、共建共駐”活動,已初步形成了以街辦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總支為主體,轄區單位黨組織為基礎、樓院黨支部為補充、特色黨小組為延伸的新型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三、落實“三化”管理。提升社區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根據不同樓宇、小區的實際情況,結合黨員隊伍特點,將所轄區域劃分成數個網格,把農村、企業、社區、機關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全部納入網格,實行“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樓院黨支部—黨員樓長”社區四級黨建網格管理體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職能到位、責任到人、技術配套的社區管理服務網絡。二是黨員管理規范化。針對社區內不同身份的黨員,五管齊下”強化對社區黨員的規范化管理,確保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持續發揮。對居民黨員實行“直管”強化居民黨員的黨性意識和組織觀念,樹立黨員良好形象;對在職黨員實行“共管”,以社區為單位。采取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方式。一是組織管理網格化。按照“分級、分類、分工”原則。職黨員每季度到社區報到并開展志愿活動1次以上,為居民群眾辦1-2件實事,年底社區將在職黨員在社區表現向黨員所在單位反饋;對離退休黨員實行“聯管”聯合原單位黨組織,為離退休黨員送報刊、送資料,并提供發揮余熱的舞臺,使他社區建設中,老有所為;對無職黨員實行“接管”定期對下崗、待崗黨員和未安置的復轉軍人、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黨員進行排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檔案、設崗定責;對流動黨員實行“協管”建立流動黨員臺帳,協助流出黨支部跟蹤管理,及時將流動黨員編入居民黨支部,參加組織生活,引導教育流動黨員熱愛社區,建設社區,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社區管理精細化。設立標準的四站三室二廳一中心”辦公場所,實行社區事項急辦件、限時件、承諾件、補辦件、建議件的五件式”辦理模式,按照受理、辦理、反饋、監督四道作業程序,最短時間內為居民辦理日常事務,做到一站式審核”一門式辦公”拓展民情信息通達協調機制,實施“民情大回訪”工程,通過懸掛民情信箱、組建民情信息員隊伍、記民情筆記、開通服務熱線、印發民情連心卡等多種途徑,做到察民情、曉民意、解民難、排民憂、聚民心。充分發揮現代數字信息技術,自主研發“社區三維數字精細化信息管理系統”把轄區機關單位、居民基本情況、流動人口、便民服務等信息與社區的地貌實景集成,建立網上社區服務、查詢系統。并通過社區黨建網頁,公布社區日常工作結辦程序、服務項目、聯系方式等內容,讓廣大居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辦事流程和預約服務。
四、落實“民情流水線”工程。提高社區綜合服務質量
一社區一特色”要求。為轄區居民群眾提供細致周到服務。東湖社區聘請專業人員,按照“一街道一品牌。針對居民身份不同、服務需求不同、利益要求不同的實際。利用周一、周五下午和周末休息時間,組織開展“愛心家長”活動,培養入學幼兒的興趣愛好;協調轄區退休老師,利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五點到六點,組織開展“陽光五點鐘”工程,解決了轄區內中小學生五點鐘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問題。育才路社區針對遠教平臺特有的大量革命影片儲備的優勢,每逢星期五、星期六晚上,組織開展社區老人“相約周末影院”活動,對居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康壽路社區在文化活動廣場和住宅小區架設廣播網絡,開通了社區之聲”拓建了黨建宣傳平臺。各社區通過組建合唱團、中老年藝術團、武術隊、舞蹈隊等群眾文藝團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了居民群眾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