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區深化改革創新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渭濱在關天經濟區中率先發展的關鍵之年。2011年全區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大力實施“五大戰略”,突出“三大重點”工作,積極推進“六區建設”,致力經濟轉型,持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著力創先爭優,努力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城鄉統籌、改善民生、黨的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為順利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開好局、起好步。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5%以上。
一、抓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1、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健全完善項目儲備包裝、招商引資、開工建設、竣工投產的滾動開發機制。對20個市上考核的重點項目以及80個區級重點項目,要加大工作力度,健全項目工作機制,加強協調聯動,促使早開工、早竣工。
2、強力突破招商引資。要堅持各方聯動,突出產業招商,主攻重點區域,完善專業化、常態化爭取項目和招商引資的工作機制,更加重視環境保障工作,營造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全年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5億元。
二、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培育集群優勢產業
3、加快工業園區發展。要按照打造關天經濟區裝備制造業高地的定位,積極推進園區產業高新化、布局專業化、機制市場化。園區要加大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服務企業力度。至少要合同引資產業化項目20億元以上,至少有1個3億元、2個億元以上投資額的產業化項目動工建設。
4、增強大企業大集團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加大對駐區大中型企業的服務和保障力度,積極支持企業剝離社會職能,努力解決就學、社保、用地等問題,用感情和服務爭取這些企業把技改擴能、引資嫁接等項目投放在渭濱,建立專業園區。要緊緊圍繞全區叉車機床、石油裝備、道岔橋梁等重大產業發展,引導中小企業搞好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做大產業集群,增強市場競爭力。
5、完善中小企業服務機制。對參與配套的企業,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科技經費對支柱產業、成長型企業的扶持,加快現有企業擴張規模、產品升級,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產值過億的骨干企業,提高全區工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三、抓好舊城改造和城市建管,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6、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堅持不懈實施“城中村”、“棚戶區”等改造,年內啟動實施舊城改造項目23個,加快對重點城中村的“村轉居”工作,加緊實施萬和國際等重大商貿項目和石壩河街道改造工程。大力推進橋北地區商貿體系向西向南延伸,積極實施南關路片區改造及壹號大院商貿設施建設,開發建設橋南、姜譚商貿副中心,科學合理設置商貿物流網點布局,不斷壯大第三產業發展空間。
7、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針對市區交通擁堵問題,加緊協調市上相關部門在車流密集區域建設新的停車場和過街天橋,推動市上盡快實施經二路人行道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物業管理體制,全面推行城鄉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水平。抓好城市小道路改造、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的載體服務功能和綜合競爭力。
四、抓好后山區農村開發,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8、加快后山區農村發展。要加大“五傾斜”扶持力度,把后山區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綜合開發,整村推進,力爭后山區農村有一個長足發展。要以晉星創建為抓手,深入實施舉措到戶工程,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完成大灣鋪等村貧困人口搬遷項目。加快建設農村公共服務中心,加強農村衛生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陣地建設,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抓好貧困群眾技能培訓,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大幅增加。
9、大力發展都市農業。要以“發展都市農業,建設城市近郊花園”為目標,按照“依托城市,服務城市,富裕農民,提高附加值”的思路,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力爭每個鄉鎮都有1-2個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發展潛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都市農業示范園,促進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品牌化,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邁進。
五、抓好改革創新,建設國家級創新城區
10、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大力開展農村綜合改革,加快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穩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
11、加強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推進觀念創新、科技創新和機制體制創新,形成具有城區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企業自主創新的金融服務,探索建立信保貸聯動機制。
12、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創新完善人才引進、培養、管理、激勵機制,統籌抓好各類人才隊伍建設,選拔培養一批中青年專家、優秀創新人才和首席專業技術人才,培訓一批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繼續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
六、抓好文化旅游產業開發,打造旅游名區
13、加速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深入挖掘姜炎、石鼓文化底蘊,提升炎帝陵、雞峰山、銀洞峽等風景區檔次,迅速壯大文化旅游經濟。以全球華人省親祭祖大會等重大節慶活動為契機,積極開展旅游產品推介,加快茵香河、清姜河流域旅游開發建設,提高渭濱旅游知名度。加速現有景區檔次提升,引導發展田園觀光農業,推廣采摘認種體驗模式,完善近郊旅游功能和體系,進一步加大農家樂發展力度,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
14、繼續實施南山綠化工程。著力推進秦嶺北麓保護性開發,加快南山坡地公園建設,讓綠色和生態彰顯渭濱發展的特色,實現生態與產業、興綠與富民和諧共贏。
七、抓好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15、推進統籌城鄉試點工作。要緊緊圍繞城鄉一體化發展,重點做好農民進城、土地流轉、都市農業、溝域綜合開發、城鄉社保均衡覆蓋、后山區深山溝農民搬遷“六項工作”,進一步探索統籌城鄉體制機制創新的途徑和辦法。要把塔稍溝綜合開發作為我區統籌城鄉發展的試點。石鼓鎮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工作要創新思路,立足鎮情,在農村產權制度、土地流轉等方面有所突破,各鄉鎮都要確定試點村,著力在抓試點、樹典型、創機制上取得重大進展。
八、抓好民生保障,全面增強人民福祉
16、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繼續抓好民生八大工程,積極落實全民創業政策,深入開展“充分就業示范社區”、“先進勞動保障事務所”創建活動,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妥善安置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復轉軍人就業,努力實現充分就業。要加快統籌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步伐,繼續做好各類保險提標擴面工作。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進一步加快推進老齡、殘疾人、兒童福利和慈善事業。
17、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重視發展學前教育,推進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年內完成石鼓鎮衛生院異地重建,加快高家鎮衛生院和姜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樓項目建設,為群眾提供滿意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加強優生優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積極整合文化資源,大力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活動,繼續抓好鄉鎮街中心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設,推動體育、檔案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穩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動人防、科協、文物、檔案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九、抓好社會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18、加強政治文明建設。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充分履行職能,加強同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推進依法治區,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權利。
19、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紀念建黨90周年為契機,廣泛開展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努力弘揚時代主旋律。要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做好社會熱點、難點和突出事件的輿論引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大力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提升社會文明水平,確保創建省級文明城區一舉達標。
20、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以創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為目標,切實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深化省級“三無”縣區創建成果,完善信訪聯合接待大廳運行機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全面實現“一控四降”目標。加強市場物價監管,解決好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問題,努力鞏固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
十、抓好黨的建設,為西部強區提供堅強保障
21、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今年黨建工作要以“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為主題,以創新體制機制提升領導科學發展能力,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積極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機關、學習型黨員干部建設,全面實施“三統一推”黨員干部教育新模式,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
22、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完善“五個注重”用人導向和“六步法”干部選任機制,進一步推進干部選任和監督工作規范化。切實做好地方黨委換屆工作。
23、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深化創先爭優增強基層黨組織活力和戰斗力,深化“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全面實行農村黨組織“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推行社區“兩委”班子任期目標承諾制,進一步規范社區“兩會一中心”運行制度,大力開展“兩新”黨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和黨員先鋒崗等創建活動,深化完善流動黨員四級服務管理網絡,增強黨員隊伍的整體活力。
24、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廉政準則》,大力開展廉政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加快實施廉政風險評估預警和網絡監督機制,嚴格落實“五不準”各項規定,全面推行黨務、政務公開,促進權力運行程序化、透明化。
25、加強作風建設。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著力提高工作效率。領導干部要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切實推動工作落實,引導大家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創業上,把精力用在狠抓落實上,把功夫下在取得實效上,形成加快發展、爭先進位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