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農業局工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1號文件和省、市、縣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一產助推旅游”的發展模式,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支撐,探索為農服務新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快速、健康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二、主要目標
穩定糧食生產面積達21.5萬畝,確保糧食總產達9.1萬噸,突破油料生產面積達6.5萬畝;新增白茶0.3萬畝、綠色蔬菜基地0.1萬畝、綠色有機農業生產示范基地5個、有機水稻600畝,擴展水稻、椪柑核心區各0.25萬畝,“三品”認證新增3個;確保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個、力爭2個,縣級龍頭企業5個、省級示范社2個、市級示范社4個,新建沼氣池400只,農民收入增長12%。
三、工作措施
1、繼續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注重以人為本,及時組織局機關干部深入村、組、戶,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推進現代農業的建設進程。一是強化農民負擔監督管理,了解和掌握農民負擔監管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各項政策執行到位。二是確保惠農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戶。三是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完善土地承包檔案工作,依托基層農經體系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組織的有效途徑,努力建設村有站點、鄉鎮有中心、縣市有市場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四是加強一事一議規范管理,配合做好財政獎補一事一議項目。
2、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一是擴基地。大力抓好綠色有機農業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建立25個綠色有機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穩步推進綠色有機產品生產基地,有機水稻1800畝,以有機椪柑為主1萬畝,綠色有機蔬菜、瓜果1500畝,有機食用菌(含采集地)6000畝,有機白茶5000畝,繼續實施22.5萬畝農產品生產基地進入有機轉換期,新增2.5萬畝,其中白茶1.2萬畝、水稻3.2萬畝、蔬菜0.1萬畝、水產養殖基地0.1萬畝、椪柑3.3萬畝、農副產品采集地14.6萬畝;擴展水稻、椪柑核心區各增0.25萬畝,達到10.5萬畝。二是育龍頭。著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突出抓好大項目建設,增強企業的生產能力,做好省級龍頭企業重新認定工作,推薦優良的龍頭企業進入省級龍頭企業行列。引導龍頭企業打造品牌、做大品牌,同時,積極對外尋求合作,與中糧集團等企業溝通,促成合作組建白茶集團公司。繼續開展領導干部掛點幫扶合作社活動,全面提升專業合作社內涵,指導合作社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支持合作社開展標準化生產,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社之間開展合作或聯合。三是建園區。做大做強現有休閑農業園區與休閑農莊,重點跟蹤、對接服務好樂豐農業科技示范園、北河生態園、中部夢幻城、泥堝生態新村、娃娃魚生態苑、中源農家樂、仙墟蔬菜生產合作社、香露特色果蔬生產合作社等休閑旅游農業現代園區建設。新建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休閑農業園區1家、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休閑農莊4家,發展農家樂60家以上,開發旅游商品10種以上,努力爭取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落戶我縣,積極跟進省農業技術培訓中心項目落戶并開工建設。提升我縣鄉村旅游在全省的影響力,繼續實施公路沿線油菜景觀帶工程建設,讓油菜觀光帶成為我縣一個新亮點,力爭申報成功國家級或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積極開展休閑農業創評活動,力爭國家級或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四是樹品牌。緊緊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引導涉農企業和合作社參加國內外各類展示會、洽談會、博覽會、交易會,積極引導企業在國內大中城市設立名特產品專賣店,鼓勵申報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著名商標、名牌農產品,全面提升我縣農業品牌的形象,在鞏固全縣現有45個“三品”認證基礎上,新增3個,繼續爭取新品認證、續展、保持認證費用,實行財政補助50%優惠政策。
3、繼續抓好兩項民生工程。一是沼氣工程。確保完成農村沼氣建設“百日會戰”建池234戶任務,申請驗收09年新增農村沼氣建設項目,尤其是對大中型沼氣池建設,集中供氣等方面有新突破,做好沼氣技工、沼氣用戶培訓工作,完善沼氣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推廣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并對老池進行改造。二是陽光工程。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服務業、農村特色非農產業開展培訓工作,提高農民就地就近就業能力,提升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從業人員和農村社會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
4、繼續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農業執法工作。“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們將繼續加大農業執法力度,進一步規范農資市場,杜絕制售偽劣農資產品,防止坑農害農的事件發生,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一是加強農藥科學合理使用的宣傳培訓,對無公害標準化果園和無公害標準化蔬菜基地開展農藥殘留監測。二是完善認證機構管理制度,規范認證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搞好服務。三是加強對獲證企業的生產監管,督促指導獲證單位的到期認證產品及時復查換證,嚴厲查處非標生產和超期使用“三品”標識標志的行為。四是規范“三品”包裝標識,嚴厲打擊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標志等違法違規行為。
5、突出農業招商和“三爭”工作。一方面始終把農業招商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突破口,繼續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的原則,加大我縣農業招商項目的宣傳力度,緊緊圍繞主導產業、蔬菜基地建設及精深加工開展招商,讓更多的龍頭企業在我縣落戶。另一方面主動把握上情,克服小縣的瓶頸,整合資源,精心尋劃,積極向上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以更多的項目來推進農業發展,幫助農民致富。
6、重點突出科技興農。一是進一步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加速農技推廣體系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創新農技推廣方式,開展以“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為主題的“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提高農業技術到位率,實行以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模式的工作責任制,建立基層農技站示范基地,突出抓好主推品種、主推技術的推廣,建設好10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每個鄉鎮要求安排50畝以上稻田開展高產創建示范工作,并組織100名農技人員和1000名科技示范戶進行培訓。抓好我縣5個基站項目申報,實現基站綜合樓建設全覆蓋,加速搭建服務平臺,延伸服務網絡,基本建成農民群眾方便、快捷的滿意服務體系。二是繼續抓好現代農業水稻新品種展示項目和水稻高產創建活動,著力推行“多用一斤種,增收百斤糧”、綠色植保、配方施肥、免耕直播等良種良法及實用技術,實現水稻平均單產、畝增5斤的目標。三是建立送科技下鄉活動長效機制,完善縣、鄉、村三級培訓的服務網絡,創新“農民餐桌點菜,農技人員下廚”等面對面培訓方式,全面推行農技人員工作時間“五分之一學業務、五分之三下基層、五分之一服務中心工作”的高效優質服務工作機制,讓農技人員干得舒心,農民稱心,政府放心。四是認真做好種糧大戶糧田建設,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盡快與中標單位簽訂合同,待晚稻收割完畢,立即開始施工,同時,做好項目施工管理、資金管理和協調工作,把項目建成全省山區高標準種糧大戶糧田建設工程的樣板,爭取后續項目的立項。
7、圓滿完成縣委、縣政府交給的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及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強化服務效能,深入開展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抓好綜合治理、“六五”普法、政務公開、計劃生育等工作,圍繞服務中心、服務基層、服務農民,創造性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