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鄉村經濟工作構思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村經濟工作構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鄉村經濟工作構思

      2012年農村經濟發展形勢及全年預計

      2012年,全市農業戰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協調聯動,真抓實干,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全市經濟筑底企穩發揮了可貴的支撐作用。總體上看,全市全年糧食總產實現“九連增”,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畜牧、蔬菜、果品等特色主導產業加快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據初步預計,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可望實現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均可完成年度計劃目標。

      (一)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1、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162.9萬畝,單產481.6公斤、總產560.1萬噸,分別比去年增加31.5公斤和31.8萬噸,單產、總產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九連增”。全市小麥玉米兩熟平均畝產1001.2公斤,單產均在全省排位第一,全市建成“噸糧田”900萬畝,其中“超噸糧田”380萬畝,全面實現“噸糧市”建設目標任務。2、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發展較快,主要畜禽品種實現穩定增長,預計全市肉、蛋、奶、水產品產量達到68萬噸、105萬噸、25萬噸、5.4萬噸,牧漁業總產值可達220億元。全市新增備案規模養殖場618家,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場17個和81個,新增銷售額超億元龍頭企業6家,累計達到14家,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分別達到2家、12家、81家,武安瑞陽種禽有限公司繼吳氏潤康之后在天交所成功上市。蔬菜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市蔬菜預計種植面積228.5萬畝,產量865萬噸,可實現產值92.5億元。蔬菜產業示范村達到40多個,蔬菜標準園到達76個,蔬菜品牌達40余個,認證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50個以上。果品業快速發展,果品面積新增10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70萬噸。棉花、油料持續穩定生產,全市棉花播種面積160.6萬畝,預計總產14.5萬噸;全市油料作物播種面積59.3萬畝,總產13.6萬噸。3、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快速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10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46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預計全年完成投資95億元,超計劃18.8%;全年簽約項目210個,項目協議資金總額365.4億元。爭取省農業產業化項目扶持資金3620萬元,資金數額位居全省前列。2012年,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額可達690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62%左右。

      (二)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

      1、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引黃工程、南水北調及配套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進展順利,其中引黃工程中引黃配套滏陽河應急供水工程完工,北張莊揚水站工程投入使用,引黃穿衛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治理民有渠大名五干渠險工段,使控制灌溉面積由95萬畝擴大到110萬畝,全年引調黃河水源1.12億方;南水北調及配套工程已先期開展節點工程建設,完成穿越鐵路、公路、河渠的設計方案70處,其中已建成3處、在建6處;支漳河整治工程完成中華大街橋至王安堡閘9公里已治理段的配套工程,初步形成景觀效果。4個大型灌區和15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規模化高效節水示范工程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全市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2萬畝,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展較快,解決了55.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2、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實施了以“一帶”(城郊西部生態屏障綠化帶)、“一城”(城市綠化)“三網”(道路綠網、生態水網、農田林網、“千村”(千村綠化)和“三基地”(西部山區生態林基地、名特新優林果基地、東部沙區速生豐產林基地)為重點的“11313”工程,實現了擴綠量、提綠質、增綠效的新突破。綠化總量和質量高于往年,全年完成造林綠化38.9萬畝,凈增森林覆蓋率1.86%,生態建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資源安全得到有效保護,全市沒有發生森林火災和重大毀林案件,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3‰,低于全省下達的4.2‰限定目標。

      (三)扶貧開發成效顯著

      市黑龍港流域十年扶貧規劃出臺,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市、縣兩級一般預算收入的1%投入專項扶貧政策開始啟動;“雙百+雙百”定點幫扶工程成為在全省首創、成功實踐的“模式”,全年各項扶貧資金投入達6.09億元,確保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實施了一大批中小型以工代賑項目,爭取中央資金2512萬元,發放勞務報酬522萬元,建設渠道工程45.1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4.8萬畝;修建鄉村道路85.5公里,解決了19.3萬人行路難問題;完成小流域治理3平方公里。有力地支持了基層建設年活動50個幫扶村的街道硬化工程,進一步改善了貧困縣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項目區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四)農民收入增長較快

      農民現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現金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各項現金收入均實現全面增長。農村改革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農業規?;?、現代化發展,促使農村土地流轉加速,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收入快速增長。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765元;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將超過年初制定的10%的增長目標。

      2013年農村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展望2013年,我市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有利條件,同時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從有利條件看,主要表現為:一是市場需求更加趨旺。預計2013年國內經濟企穩增長將更加鞏固,農產品市場需求會繼續穩定增加,在國際市場糧價看漲、國家再次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明年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將繼續保持上漲態勢,有利于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二是政策扶持更加給力。乘黨的“十八大”東風,國家將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將陸續出臺,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三是發展基礎更加堅實。近幾年來,隨著國家一大批重大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我市農業生產條件和現代化水平,成為農村經濟較快發展的堅實基礎。從不利因素看,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業生產風險加大。自然災害呈多發重發趨勢,給農業生產增加了新的難度。二是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農民工資性收入能否保持快速增長存在不確定性;產業轉型升級對農民就業技能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結構性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農資成本和經營費用持續增高,不斷蠶食農民收入的增長空間。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壓力加大。全社會對綠色環保農產品的需求呈剛性增長,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較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不完善,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亟待加強。綜合分析,2013年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有利因素勝過不利影響,形勢總體向好。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積極因素,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夠實現全市農業農村經濟較快發展。

      2013年工作重點和主要舉措

      (一)強力推進特色農業建設

      1、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按照穩定面積、優化品種、提高單產的思路,進一步加強高產創建和噸糧田建設,努力在全市打造200萬畝“超噸糧田”,小麥平均畝產達到550公斤,玉米平均畝產達到700公斤。引進、示范、推廣國內外最先進的糧食增產技術,全面提高農民科技種田水平;強化基層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建成205個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和17個鄉級農技推廣綜合服務站,盡早建成一批田間設施齊備、服務體系健全、倉儲條件配套、區域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的糧食生產基地。2、加快畜牧水產業發展步伐。圍繞肉類產業保質增量、牛奶產業上檔升級和禽蛋產業提質增效三大目標,重點搞好生豬和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工程,著力推進“一種三化”(良種普及、規?;B殖、標準化生產、科學化防控),進一步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加快實現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2013年全市肉、蛋、奶和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69萬噸、107萬噸、26萬噸和5.6萬噸。3、力促蔬菜產業提檔升級。加強省級千畝蔬菜標準園建設,完成45個千畝標準園建設任務。推進5個市級蔬菜產業示范縣建設,建成25個標準化示范村,每村建成一個300畝以上、以先進設施生產為主體的蔬菜生產標準園。加強近郊蔬菜基地建設,在永年、肥鄉、成安、磁縣及武安、涉縣,建設1萬畝近郊蔬菜基地。提高蔬菜產業化水平。充分發揮市級蔬菜行業聯合社作用,搞好產品推介、品牌注冊、產品銷售等服務。4、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以糧油、果蔬、肉類、蛋乳、生物質等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五大優勢主導產業,扶持建設一批區域特色明顯、產業集中度高、經濟效益突出的核心基地縣。繼續實施“百龍騰飛”工程,重點扶持100家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經營機制活、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通過完善省、市扶持辦法,探索實行龍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在輻射帶動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力爭2013年農業產業化經營率增加1個百分點左右。5、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充分發揮農技推廣體系作用,鼓勵農技人員深入村戶開展“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和示范帶動。充分發揮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帶動能力,建立健全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網絡,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科研院所技術優勢,加強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逐步推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提高農技推廣服務能力。強化服務意識,重點搞好種養殖業病蟲、疫情危害預測預警與統防統治,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大力推廣適生優質良種和節水灌溉、科學施肥、標準化生產等先進技術,為農業生產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二)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1、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實施引黃灌區建設,疏通引黃總干渠、分干渠,恢復配套支渠工程,完善控制性調蓄工程,力爭將引黃灌區擠進國家灌區規劃。繼續推進南水北調及配套工程,全面啟動控制性節點工程和水廠及配水管網工程建設,確保實現2014年配套工程與總干渠“雙通水”目標。加快實施滏陽河通航工程,完成滏陽河賀莊橡膠壩至蘇曹游園6.5公里段清淤疏浚,使滏陽河滏陽公園至蘇曹游園段具備通航條件。2、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按照科學規劃、突出重點、連片治理、整體推進的原則,統籌協調引黃灌區、大中型灌區、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和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實施,完善管道輸水和渠道防滲為主的節水灌溉工程體系,著力打造一批規?;澦喔仍鲂痉豆こ蹋e極推進農田水利建設,2013年實現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3、加緊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繼續堅持一手抓標準化生產,一手抓執法監管,持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全市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一是提升農產品質量監管手段,擴大大農產品檢測覆蓋面,完成農產品檢測19000個以上,確保檢測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二是完善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投資1000萬元建成市級農產品綜合檢測中心,加快大名、魏縣等9個縣級綜合質檢站項目建設進度。三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堅決打擊制售假劣農資、違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質等違法犯罪行為,實施從田園(農場)到餐桌的全程監控。四是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集中防控,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4、抓好民生工程建設。進一步強化推進措施,全面加快工程建設步伐,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全部解決我市氟超標、污染水等632個村、77.0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5、抓好農村新民居建設。努力打造“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生活便利、安居樂業、文明和諧”的農村新家園。在整體推進171個省級幸福鄉村建設示范點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整建制推進幸福鄉村示范點,做到率先達標、率先入住,示范帶動全市幸福鄉村建設深入開展。強化規劃引領、產業帶動,有序推進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約利用、產業集聚發展,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和帶動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著力強化生態環境建設

      大力抓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退耕還林、太行山綠化、匹配荒山造林、自然保護區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進“花海綠廊”試點建設工作,啟動主干道路綠化升級工程;開展城鄉綠化攻堅行動,加快鄉村道路綠網、生態景觀水網和農田防護林網“三網”建設,2013年全市完成造林綠化任務38.9萬畝。大力推進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和水源地保護工作,增強水源涵養能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0平方公里。加強生態資源管護。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不斷加大森林草原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建設力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加強對水土保持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空間管制,切實保護好各種生態資源。

      (四)全力打好扶貧攻堅

      依據國家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規劃要求,圍繞8萬人口脫貧目標,以東部黑龍港流域和西部太行山區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實施扶貧項目產業化為主抓手,突出抓好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強化資金整合力度,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加大以工代賑工程實施力度。以國家以工代賑工程“十二五”規劃為指導,實施一批基本農田建設、小型農田水利、鄉村道路等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6萬畝,新建鄉村道路20.5公里,解決1.6萬人行路難問題,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水平和生態環境,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同時,認真組織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貧困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五)著力深化農村改革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一步提高規模流轉比例。深化林業改革。繼續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進配套改革各項工作,加強管理服務機構建設,健全森林資源流轉制度,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林業合作組織建設發展的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建立各類林業合作組織。繼續推進農村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良性運行和管護機制,確保工程建成后長期發揮效益。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發展農村保險事業,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努力擴大覆蓋面,增加財政補貼險種,努力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引導組建一批休閑農業、傳統手工、土地股份等特色專業合作組織。2013年,全市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500個,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580個。

      (六)努力促進農民增收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就業能力為目標,以“實用、實際、實效”為原則,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致富能力。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縣域實體經濟,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為農民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增強農村勞動力就業穩定性。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男人影院|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www.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国产专区一va亚洲v天堂|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亚洲黑人嫩小videos|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