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經濟工作安排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是我旗農村經濟“效益提升年”,全旗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旗委十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和旗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的安排部署,突出一個根本,圍繞一個目標,把握五項重點,抓好十個產業,推進八項工作,鞏固成果,完善設施,提高效益,確保達到預期目標,推動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
一、突出一個根本
突出生態建設這個根本,加快生態修復步伐,努力建設生態奈曼。
二、圍繞一個目標
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這個目標,確保農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把握五項重點
(一)建設100萬畝玉米高產攻關帶。實施玉米高產攻關工程,采取良田、良種、良肥、良法及病蟲害防治等綜合措施,沿國道111線建設100萬畝玉米高產攻關帶,單產達到噸糧標準,帶動全旗糧食產量達到25億斤以上。
(二)建設100萬畝高效作物種植基地。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大力調整種植結構,新發展萬壽菊、紅干椒、藥材等高效作物10萬畝以上,總面積突破100萬畝,其中畝收入超2000元高效作物達到60萬畝以上。
(三)提升模式化養殖水平。大力發展黃牛和肉羊產業,突出抓好養雞產業。繼續推行小區養殖,已經建成的要必保養殖戶全部入駐;尚未建完的7月底前務必建完,10月底前養殖戶全部入駐。今年新建養殖小區20處以上。抓好養殖專業村建設,新發展農區養牛專業村4個、育肥牛專業村1個、養牛示范村2個。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措施,新培育養殖大戶50戶以上。牧業年度家畜存欄達到210萬頭(只、口),禽類飼養量達到1000萬只。
(四)鞏固設施農業發展成果。加強新棚建設,搞好閑棚利用,優化蔬菜品種。已經啟動建設的要盡快投入生產,已經投入生產的要提高經濟效益,尚未利用的務必在6月底前組織修復并投入生產。年內力爭新增2.2萬畝,所有溫室和大棚都要充分利用,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五)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管護和利用。新建的農村沼氣、飲水安全、農田節水灌溉等工程設施,要保證建、管、用一步到位,一次達到項目要求。已經建完的,尤其是2007年以來建完的,要按項目要求重新檢查驗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切實發揮工程應有效益。
四、抓好十個產業
(一)蔬菜產業。重點是擴大裸地蔬菜種植規模,提高設施蔬菜種植檔次,種植面積力爭達到8萬畝,其中裸地種植3萬畝、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種植5萬畝。以大沁他拉、八仙筒、新鎮、治安、東明和白音他拉6個蘇木鎮為重點,建設食用菌生產基地,新增生產能力800萬袋,總數力爭達到1100萬袋。
(二)沙地西瓜產業。重點是嚴格執行農資供應、技術指導、產品價格、商標使用、銷售地點、利潤提成“六統一”的要求,穩定種植面積,提高產品品質,建設專業市場,整治經營秩序,規范合作社經營行為,突出解決好品種單一、品質下降、經營水平低、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積極探索西瓜保鮮技術,引導瓜農搞好錯季生產,努力實現早中晚西瓜適時上市。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
(三)稻谷產業。重點是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打造綠色稻谷產業基地,生產綠色有機食品,提高水稻和谷子加工轉化能力。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其中水稻5萬畝、谷子20萬畝。
(四)葵花產業。重點是進一步尋求龍頭企業的支持,發揮產業協會作用,引進推廣適合本地區的新品種、新技術,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產品品質。種植面積力爭達到20萬畝。
(五)萬壽菊產業。重點是依托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八仙筒、東明、治安、明仁和六號農場為主,落實優惠政策,擴大種植規模,扶持龍頭企業,搞好生產、銷售過程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
(六)養雞產業。重點是掛靠周邊地區加工企業,推動黃花塔拉1000萬只肉雞屠宰加工項目開工建設。繼續以青龍山、沙日浩來、新鎮為重點,大力發展平養肉雞;以白音他拉蘇木為主,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大力發展籠養蛋雞和沙地散逛雞。肉雞飼養量力爭突破800萬只,蛋雞飼養量力爭突破200萬只。
(七)蒙古野果產業。重點是加強種植基地管理,完成歷年不合格地塊補植補造,擴大栽植規模,提高經營水平和經濟效益。年內新增2萬畝,其中果樹1萬畝、大扁杏1萬畝,總面積發展到12萬畝(果樹6萬畝、兩杏6萬畝),全力打造蒙古野果基地。
(八)紅干椒產業。重點是以八仙筒鎮為核心,輻射帶動明仁、東明、治安、固日班花以及有種植條件的南部山區,加大推廣力度,擴大種植規模。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加工企業,促進轉化增值。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
(九)薯類產業。重點是擴大種植基地,培育龍頭企業,改進加工工藝,開發粉條系列產品,拓展外埠市場,千方百計破解制約薯類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粉條、粉絲生產能力達到100萬斤。
(十)花生產業。重點是以明仁蘇木為核心,輻射帶動有種植條件的山、沙兩區花生產業發展,引進新品種,擴大訂單種植規模。同時,掛靠并引進花生產品加工企業,實現就地轉化增值。種植面積力爭達到5萬畝。
五、推進八項工作
(一)加快推進效益型生態建設。實施收縮轉移戰略,落實生態建設責任制,圍繞生態和經濟效益,突出建設和管護兩大重點,完成人工造林18萬畝,其中灌木林8萬畝、經濟林2萬畝、用材林3萬畝、文冠果2萬畝、樟子松3萬畝。封山(沙)育林20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25萬畝。綠化村屯26個。啟動實施內蒙古東部林木種苗良種繁育基地項目。編制完成全旗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啟動建設中國作家生態林。繼續落實科學的禁牧政策,建設教來河兩岸沙帶封禁保護區25萬畝,固日班花、黃花塔拉圍封禁牧區30萬畝,通赤高速公路兩側治理5萬畝,教來河、老哈河、牤牛河主河道治理3萬畝,實行常年禁牧,徹底封住禁死。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制定怪柳保護辦法,綜合整治亂墾、亂耕、亂牧、亂采、盜獵及非法破壞森林草原行為。面對氣候變化及楊樹大面積死亡等形勢,積極探索以興隆沼為核心的科爾沁沙地治理新模式。
(二)全面推進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的有利機遇,進一步完善水源建設規劃。尤其是南部山區,要逐村搞好建設計劃,為更多地爭取水源建設項目創造條件。按照節約、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原則,堅持不懈地搞好以水利為中心的農田草牧場基本建設。山區突出抓好水源工程,通過修建小水庫、小塘壩、蓄水池和截潛流等多種形式,千方百計留住天上水、截蓄地表水、用好地下水,解決水源嚴重不足問題。啟動博等溝和希勃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牤牛河水庫截浮流工程。平原區和沙區突出抓好節水灌溉工程。實施2萬畝東明鎮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完成5000畝義隆永、東明和治安鎮玉米、西瓜膜下滴灌節水示范工程,認真做好牧區節水示范、設施農業供水等項目建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5萬畝、節水灌溉面積6萬畝。認真抓好水利普查工作,按要求完成各階段普查任務。加強養殖業基礎建設,新增飼草料基地4萬畝,建設棚舍1.5萬平方米、永久性窖池1萬立方米,購置飼草料加工機械200臺。
(三)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繼續按照“鞏固擴大成型的、規劃發展有基礎的、拓展提升有影響力的”思路,抓好十個重點產業,力爭實現有商標、有龍頭、有市場。對于全旗重點打造的優勢產業,要搞好產品產地認證,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品質。尤其是西瓜、小米、粉條、林果等產品品質要重點保證,確保農產品安全。要特別注重我旗特色農畜產品的宣傳推介工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改進方式辦好“第三屆西瓜節”和蒙古野果、設施鮮桃、奈曼小米、奈曼大嗑推介會,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圍繞優勢產業,引進、扶強、做大一批龍頭企業,搞好產銷銜接,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帶動能力。鼓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壯大農村營銷專業戶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斷完善農合組織發展激勵機制,加強考評、規范運營,切實發揮作用。鞏固和發展各類專業市場,加快東明西瓜、沙日浩來果菜批發市場建設步伐,使之盡快投入運營。
(四)有序推進勞動力轉移。堅持“旗外打造就業品牌,旗內挖掘就業潛力”的雙向轉移途徑,抓住旗內用工需求不斷增加的機遇,合理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創業、就業,確保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切實加大旗內就業信息的宣傳力度,優先保障旗內各類企業和農業生產用工需求。加強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創新培訓方式,明確培訓重點,滿足不同崗位的用工需要。切實做好服務工作,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等行為,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勵農民進入農產品加工和商貿流通等領域。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1萬人次以上,技能培訓6000人以上。
(五)扎實推進農業實用技術普及。認真開展“全區農業服務體系示范縣建設”,加強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全市的統一部署,加強蘇木鎮農科站建設,實施定編、定員、定崗和機構上劃。成立設施農業和果樹服務中心,充實西瓜辦力量,切實發揮服務職能。健全科技人員使用、培養和引進激勵約束機制,重點充實當前急需的設施農業、果樹栽培、舍飼養殖等科技人員,保障農業生產人才需求。抓好設施農業物聯應用系統項目示范工作。搞好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建設標準化示范鎮、村、戶和試驗示范小區(場),南部山區重點抓好薯類、谷子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北部平原區和沙區重點抓好玉米、西瓜、葵花、經濟林、紅干椒等試驗示范基地建設。不斷優化畜禽養殖品種,引進效益高、前景好、適合本地區的優良品種,提高養殖效益。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培訓,尤其要千方百計破解舍飼養殖技術“瓶頸”,著重提高廣大群眾對種養業實用技術的應用能力。探索推行工廠化育秧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50萬畝。玉米螟綜合防治面積力爭達到100%。加大動植物疫病防治力度,確保不發生重大疫情。高度關注氣象事業,加強“兩個體系”(服務體系、預警體系)建設,開展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按要求搞好“兩庫一室一平臺”(彈藥庫、高炮庫,工作室,作業平臺)防雹設施建設,增強氣象服務保障能力。落實好國家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引進標準高、質量好的播種及收獲機械,側重推行玉米、谷子全程機械化作業,重點抓好1個玉米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村,進一步提高機械化水平。加強農機作業管理,提高農機服務隊、農機合作社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保障農機生產安全。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適當發展規模經營,為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創造條件。
(六)深入推進扶貧開發。牢固樹立“大扶貧”觀念,形成全方位、多領域推進扶貧開發的工作格局。加強項目爭取工作,爭取年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村5個以上。加大科技扶貧、產業化扶貧、財政資金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扶貧項目爭取力度,有針對性地扶持貧困地區發展扶貧產業,增強致富能力。全年爭取各類扶貧資金2000萬元以上,扶持5000戶2萬人穩定脫貧。
(七)持續推進民生改善。立足于新農村建設,堅持不懈地抓好四項工程:一是農村安居工程。采取政策引導、項目扶持、農民自主的方式,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啟動第七期移民擴鎮項目,建設大沁他拉生態移民項目,穩步實施生態脆弱區零散戶搬遷轉移,完成國有林場629戶危房改造及新增項目。二是村屯環境整治工程。按照全旗村屯整治方案要求,繼續開展村屯整治大會戰,力爭全面達標。各蘇木鎮(場)要成立管護隊伍,落實管護責任,健全完善村屯管理辦法,建立村屯環境管理的長效機制,常年保持村容整潔、環境優美、道路平坦暢通的良好面貌。三是飲水安全工程。著眼于廣大群眾的身心健康,加大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力度,新建飲水安全工程24處,解決1.17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四是“一池三改”工程。切實搞好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工程,積極引導廣大農村群眾使用清潔能源,新增沼氣用戶2500戶以上。
(八)全面推進涉農管理。重點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突出解決好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強化涉農機關隊伍管理。加強對農口部門和二級單位的管理,狠抓干部隊伍建設,整頓作風,轉變職能,強化服務,照章辦事,提高效率。二是強化涉農項目管理。各類涉農項目都要按照政策規定和法規要求組織實施,做到健全組織,落實責任,跟蹤督查,保證質量。特別是對項目設計、建設、用材的招標和工程質量監督都要嚴格管理,合法合規。三是強化專項資金管理。繼續對涉農資金實行跟蹤檢查和年度審計,加強指導和監督,切實保障各類資金專款專用,發揮效益。四是強化種養業小區管理。進一步完善小區管理辦法,逐個小區核查驗收,建章立制,搞好入駐把關,加強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實現正常生產、規范運營。五是強化基礎設施管理。嚴肅整治農業基礎工程建設市場,保證建設質量。健全和完善農田水利及農村供水等基礎設施管理機制,加強對各類設施的保護和維修,確保發揮作用。尤其要保護好網圍欄、變壓器等農用設施,嚴厲打擊偷盜、故意損毀、惡意霸占等違法行為。加大農牧業綜合執法力度,開展違規占地清理活動,清除耕地內墳墓、廢棄的井房和線桿等附著物,提高耕地利用率。六是強化農村財經管理。切實發揮蘇木鎮經管站職能,加強農村財務和承包合同管理,嚴格執行村級財務報賬制,做到日清月結;對于農村承包合同,務必做到新簽訂合同把關到位,不規范合同完善到位,合法合同履行到位。
六、轉變農村工作作風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蘇木鎮一把手要經常性的深入基層,走村入戶了解情況,貼近群眾,把工作落實到位。針對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繼續發揮10個產業專項推進工作組職責,落實計劃,指導生產,解決困難。各蘇木鎮對重點工作都要制定計劃,明確目標,一把手分工負責,重點產業和項目要有專人或專門隊伍推進。農口各部門要落實工作職責,強化業務指導。加強干部群眾的學習和培訓工作,幫助他們掌握政策、堅定信心、拓寬視野、更新觀念,增強圍繞主導產業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保障資金投入。旗財政繼續安排資金3000萬元,用于設施農業、養殖小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同時,積極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集中使用,重點傾斜。各部門要積極捕捉上級政策信息,下力量爭取項目和資金。加強與金融部門溝通聯系,擴大信貸支農投入。進一步拓寬籌融資渠道,激活民間資本支持農業發展。
(三)推動工作創新。面對當前資金短缺、任務繁重、發展壓力大等不利形勢,各部門及各蘇木鎮(場)要轉變發展觀念,破除“等、靠、要”思想,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工作,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積極探索農村經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努力提高駕馭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創新工作機制,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不斷完善推動農村經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經濟建設,形成全方位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四)嚴格落實政策。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步伐,全面完成505萬畝集體林改革任務,并做好總結表彰。對草牧場“雙權一制”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回頭看”,確保各項措施全部到位,為落實國家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政策打好基礎。及時兌現糧食直補、農資補貼、良種補貼、農業保險、畜牧業補貼、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等惠農政策,保障資金發放和項目實施及時到位,確保農民政策性收入持續增加。
(五)加強宣傳示范。繼續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效果好、說服力強的農牧業典型,通過對外宣傳、現場觀摩等形式擴大示范帶動效應。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習考察活動,借助先進地區經驗促動我旗相關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駐外招商隊伍的作用,加大農產品宣傳和農業領域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農畜產品加工、營銷企業。
(六)加強督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