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派出機構、直屬事業機構:
為進一步規范再生資源回收市場,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切實改變我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解決再生資源回收帶來的環境、衛生、市容、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適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總體目標規劃,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環境條件,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在充分利用、規范和整合現有再生資源回收渠道的基礎上,結合城鄉建設發展規劃,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范建設,形成以城市社區回收站點為基礎,集散市場為核心,加工利用為目的,點面結合,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進我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總體目標
通過構建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形成再生資源回收促進體系,建立回收企業和個人的從業資格培訓體系,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3個90%和1個80%的總體目標(90%以上的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區建立規范的回收站點;90%以上的再生資源進入指定市場進行規范化的交易和集中處理,生產性廢舊金屬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再生循環鏈條;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回收率達到80%以上)。以有利于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行業管理為出發點,以社區、回收企業和集散市場為載體,以整合現有網絡資源為基礎,逐步形成符合我市建設發展規劃,布局合理、網絡健全、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管理科學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實現我市再生資源回收的產業化。
三、建設原則和方式
采取政府引導支持、企業投入、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建設與管理并重的原則。按照商務部和省商務廳關于再生資源網絡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由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龍頭企業進行實施,在市區先行建設,待條件成熟后,再向縣市延伸。市區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按照社區回收站點——區域性回收中心——集散交易市場三個層次同時配套建設。
四、規劃布局
(一)社區回收網絡(生活性再生資源)
負責回收居民交售的再生資源(包括廢紙、廢塑料、生活性廢舊金屬、廢玻璃和廢橡膠、廢家用設備等)。按照“便于交售”的原則,在社區設立“七統一,一規范”(即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著裝、統一價格、統一衡器、統一車輛、統一管理、經營規范)的再生資源回收站點。社區回收網絡分兩期實施,一期(年——2013年)市區建成101個回收站點,其中秦都區45個、區50個、高新區6個。二期(2013年——2015年)市區建成47個回收站點,其中秦都區4個、區38個、高新區5個。回收站點要與再生資源回收交易市場緊密銜接,回收物品當日收、當日清,不在回收站點存儲。
(二)區域性再生資源回收中心
城區每個街道辦至少建一個再生資源回收中心,與社區回收站點配套,占地面積不低于200平方米,負責本轄區內回收站點的管理、經營,具有收運、整理、儲存、中轉功能。市區建設再生資源回收中心13個,其中秦都區8個、區5個。
(三)再生資源集散加工交易市場
按照與居民區相對隔離、便于運輸、具有一定規模的原則,市場應同時具有儲存、集散、初級加工、交易、信息收集等功能,市場內每個攤位經營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儲存場地相對固定,有圍墻隔斷,具有合格、完善的消防設施。根據市區再生資源回收規模,在市區東、西、南、北城郊外建設4個分別占地80畝至160畝的集散交易市場。
對非居民區產生的再生資源由回收企業采取定時、定點上門回收方式,統一標識、封閉式分類回收車運輸至集散市場。從事運輸回收的人員應經過崗位培訓,統一著裝,規范作業。由于生產性廢舊金屬與社會的公共設施安全密切相關,生產性廢舊金屬由有一定規模、經營規范的廢舊金屬回收企業負責回收。回收站點和回收中心不得拆解廢舊金屬,特別是廢棄電子物。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是一個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系統工程。市政府將建立由主管市長牽頭,市商務局、發改委、城建局、住建局、國土資源局、工商局、公安局、環保局、安監局、綜合執法局、供銷社、秦都區政府、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市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也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協調,抓好本轄區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
2、密切配合,狠抓落實。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是一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業,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投入、參與到這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之中,切實履行職責,發揮自身優勢,分工負責,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狠抓落實,確保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商務局、城建局負責網點的統一布局和規劃;商務局負責對實施企業的審核選定,負責審核實施企業的實施方案,并指導實施企業按方案組織實施;工商局負責對經營活動的監管、清理取締無照經營網點;公安局負責治安、消防和流動人員的管理;秦都區政府、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負責本轄區內網點的選址布點,待集散交易市場建成后,負責對現有網點進行清理取締,組織其進場集約式經營;住建局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納入城鄉建設規劃之中,使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在建設之初就步入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軌道。
3、積極扶持,加快發展。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是一個企業效益微弱、社會效益顯著的公益性事業,各級政府應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和規劃許可,市級相關部門對網絡體系建設涉及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市政設施挖掘占用、供電、排水、用氣入網、人防工程易地建設、新型墻體材料等費稅予以優惠和減免,網絡體系建成運營后政府給予適當獎勵。
4、搞好宣傳,正確引導。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正確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的必要性和社會效益,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這是市委、市政府為市民辦的一項利民工程,爭取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確保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和市場整頓規范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