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實現畜牧業提升計劃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現代畜牧業四年提升計劃的意見》(政發〔〕12號),鞏固和深化畜牧業發展三年攻堅戰成果,全面提升畜牧業整體水平,大力推進畜牧強市的建設進程,市政府決定,從年起在全市實施現代畜牧業四年提升計劃。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為總目標,突出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強化現代科技支撐,優化發展環境,依托資源和基礎優勢,創新發展模式和機制,大力實施“五化并舉,整體提升”發展戰略,加強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延長和深化產業鏈條,加速提升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和全市經濟的振興。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技興牧。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突破制約畜牧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不斷提高畜禽良種化、養殖標準化、疫病防控、飼料開發利用和生產管理水平,加快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
2.堅持產業化經營。以重點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核心,依托畜禽生產大縣和各類畜牧合作經濟組織,集聚社會資本、企業家、技術創新人才及關聯緊密的配套企業、服務性產業等發展要素,構建產加銷一體化新型產業發展模式。
3.堅持分類指導。不斷優化調整畜禽發展的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以四縣(市)及雙陽區為重點,統籌規劃,加快推進榆樹、農安、九臺的生豬、肉牛,榆樹、德惠的肉雞,農安的肉兔,雙陽的梅花鹿和城區的奶牛養殖基地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的主產區,形成規模優勢和經濟優勢。
4.堅持發展和保護并重。統籌現代畜牧業、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與動物疫病防控,構建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疫病防控體系。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提高清潔生產和能源建設水平,大力推廣農牧結合和生態種養模式,促進畜牧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5.堅持政策引領。充分發揮政策和資金扶持的導向作用,在標準化健康養殖、良種繁育、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新產品研發等方面,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引導社會力量投身畜牧業生產經營,推動符合科學發展和區域功能定位要求的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年,全市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龍頭企業和主要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畜牧經濟總量達到1000億元。具體目標:
1.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強。到年,全市生豬、肉牛、奶牛、羊、家禽和梅花鹿分別發展到1264.4萬頭、323.8萬頭、5.2萬頭、103萬只、4.2億只和25萬只,年均分別遞增8.6%、2.4%、6.6%、3.9%、5.4%和12.2%。全市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143.8萬噸、35.1萬噸和7.7萬噸,年均分別遞增7.1%、4%和5%。
2.產業素質穩步提升。到年,全市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提高到80%,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糞污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70%以上。畜牧業產值達到350億元,畜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650億元。畜牧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經營規模和帶動功能不斷增強。
3.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飼料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8%以上,違禁添加物檢出率控制在0.1%以下。獸藥經營使用領域抽檢合格率達到90%以上。生鮮乳收購站100%實現持證收購和標準化管理,生鮮乳質量安全保障機制更加健全。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200個。
4.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到年,先進適用技術轉化應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在品種培育、標準化養殖、飼料資源開發利用、重大疫病防控、畜禽廢棄物綜合處理利用、草原保護建設、機械化生產等重大關鍵技術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5.疫病防控水平明顯提升。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基本健全,力爭不發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穩定控制布病、結核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嚴密防范境外動物疫情傳入,大牲畜、豬羊和家禽疫病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3%和5%以內。動物和動物產品可追溯體系健全完善。
二、加速推進畜禽養殖規模化標準化
(一)大力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堅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設的方針,鼓勵引導分散、小規模養殖向標準化規模養殖轉變。進一步落實省里以獎代補扶持政策,積極推進健康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期末,新建養殖小區1200個。
(二)深入抓好標準化養殖小區示范區建設。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和監管常態化的要求,組織實施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重點推進中等規模場(戶)的改造和提升,引導帶動更多的養殖場(戶)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到年,全市要建成50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示范區,并實行掛牌管理。同時,組織抓好省級標準化養殖小區示范區爭創活動。下力量推進清潔生產,在糞污無害化處理和利用上狠下功夫。利用好省里對糞污處理場建設的扶持政策,力爭建設100個糞污處理場。
(三)切實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大對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投入,堅持“引育繁”相結合,重點加強生豬、肉牛、奶牛、家禽、肉兔和梅花鹿等畜禽的原種場、祖代場、擴繁場和人工授精服務站(點)建設,支持從國外引進原種豬、種公牛、祖代肉種雞等優良品種。制定出臺《市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規劃》,著力抓好新牧科技和皓月公司的肉種牛、廣澤種奶牛、康大肉種兔、正大萬頭祖代種豬場項目建設。實施農安挽馬品種保護工程,有計劃地引進優良品種,并著手建立農安挽馬凍精庫,促進養馬業的不斷發展。到年,全市生豬、肉牛、奶牛、肉羊、蛋雞和肉雞的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7%、96%、95%、85%、98%和99.8%。
(四)不斷提高畜禽科學飼養水平。堅持科技創新提速、科技推廣提效、科技培訓提質的原則,進一步推進現代畜牧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健全畜牧科技研究推廣機構,加強與博聯會、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支持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圍繞畜禽品種改良、疫病防治、粗飼料開發利用、排泄物無害化處理以及資源化利用等健康養殖技術,加強科研攻關,加快成果轉化。組織實施好畜禽健康養殖科技服務“345行動計劃”,利用4年時間,通過對畜牧業生產各環節的技術培訓,實現畜禽防疫制度化、飼養流程標準化、生產管理規范化、畜產品質量安全化、疫病風險最低化5個階段性目標。
三、加速推進產加銷一體化建設
(一)重點推進“三區一帶”建設。實施項目帶動,努力打造皓月清真肉牛產業園區、雙陽梅花鹿產業園區和農安畜產品加工業集中區,建設北起烏金屯大橋,南至興隆山廣澤乳業的102國道畜產品加工“產業帶”。抓好皓月清真肉牛產業園區一體化建設項目,鼓勵發展規模母牛養殖場,支持皓月新建改造50個肉牛出口基地示范養殖場。出臺《關于支持家養梅花鹿產業發展的意見》,抓好雙陽梅花鹿產業園區開發項目,支持長雙鹿業等重點企業研發“活力飲品”、“參茸護膚品”等梅花鹿系列產品,推進雙陽梅花鹿產品物流商貿園和梅花鹿產業開發區項目建設。加強農安畜產品加工業集中區建設,重點推進大連成達2億只肉雞、河南眾品100萬頭生豬、鼎浩2000萬只肉鴨和康大1000萬只肉兔等項目。加速推進華正公司生豬一體化項目,新建改造50個生豬一體化基地示范養殖場。在產業帶建設上,建設德惠國家禽肉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全面推進肉雞產業升級。支持肉雞加工企業開發新產品,創省級以上名牌5個;完成對100個肉雞規模示范養殖場強制通風、水簾降溫等技術改造。繼續推進正大集團在榆樹的1億只肉雞項目,到年完成全部44個現代化養雞場建設,使我市肉雞產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大力提升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堅持“全鏈條、全利用”的產品開發戰略,鼓勵企業走精深加工、系列開發之路。突出營養、方便的熟食產品加工,大力發展生物制藥、保健品、醫藥中間體,拉長產業鏈條,提高加工層次,不斷向食品業、醫藥業延伸拓展,逐步實現動物皮毛、骨血、內臟和排泄物全加工、全利用,構建畜產品生產、加工、綜合利用、梯級增值的產業格局。強化品牌意識,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知名品牌。
(三)推動飼料獸藥工業快速跟進。按照“提高門檻、減少數量、轉變方式、增加效益、加強監管、保證安全”的原則,鼓勵兼并、聯合,推進飼料企業規模化、集團化進程。重點提升工業飼料的生產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培育優質名牌飼料產品,建立飼料行業誠信體系,推行生產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大秸稈飼料的開發利用,推動草食畜禽規模養殖同步發展。到年,全市粗飼料開發利用率達到25%。充分發揮我市獸用生物制藥產品研發、生產技術和生物制品企業的基礎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獸藥產業。
四、加速推進獸醫工作制度化
(一)加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步伐。按照農業部和省政府要求,制定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中長期規劃,落實各項建設任務。加強市、縣、鄉、村四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高監測、監管和綜合防控能力。在永免疫無口蹄疫區緩沖區建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全市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力爭三年內全面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加強標準化鄉鎮畜牧獸醫站建設,力爭兩到三年全面完成新建和改擴建任務。
(二)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繼續實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和其它疫病計劃免疫措施,組織實施重大動物疫病、重要人畜共患病、外來動物疫病以及對畜牧業生產危害嚴重的常規動物疫病的監測和防控工作,確保畜禽處于有效免疫保護狀態。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執法,進一步加強對動物及動物產品的飼養、屠宰、經營和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嚴格落實動物飼養場(小區)、隔離場、屠宰加工場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防疫條件審查“一票否決制”。嚴格實行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外埠產品準入制度,簽訂聯防協議,確保入長畜禽產品報驗率達到100%。
(三)加強獸醫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按照“完善機制、提高素質、增強能力”的要求,強化鄉鎮畜牧獸醫站公益性職能,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實驗室能力和官方獸醫隊伍建設,做好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資格認證和教育培訓,規范執業獸醫從業行為,強化動物診療機構管理。加強防疫隊伍建設,逐步提高村級防疫員待遇。
五、加速推進畜產品質量和投入品安全化
(一)切實強化市縣兩級畜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建設。市縣兩級要加大財政投入,加強軟件和硬件武裝,努力構建和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配齊配全各種檢測化驗設備,盡快滿足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需要。要明確人員編制,強化專業人員培訓,保障工作經費,確保監督檢測工作扎實開展。
(二)進一步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堅持從嚴管理、嚴格執法原則,從強化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入手,建立規模養殖企業實名登記備案制度,規范畜禽飼養環節管理,建立健全動物免疫檔案,逐步完善畜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強豬、牛、羊免疫耳標的佩戴,并及時上傳到農業部信息庫。深入開展飼料、獸藥等投入品市場的專項治理,進一步加大對制售、使用“瘦肉精”等違禁藥品行為的打擊力度,努力凈化獸藥、飼料市場環境。嚴把飼料、獸藥生產、銷售和使用關,擴大監測范圍,提高監測頻率,落實抽樣監測、日常巡查和“黑名單”制度。大力推進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提高我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信譽度。要逐級落實責任,將畜禽養殖、檢疫監督各個環節納入監管范圍,做到畜產品質量有源可溯、有責必究。
六、加速推進畜牧業服務和管理信息化
(一)進一步完善畜牧業信息化管理體系。繼續開發完善畜牧經濟軟件管理系統,逐步擴大對加工企業、獸藥、飼料企業和市場流通等管理軟件系統的開發。在肉牛、生豬養殖和加工環節,研究設立電子標識系統,逐步建立從養殖到餐桌的可追溯體系。加強市場監測和信息,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強對市場的監測和生產的引導。
(二)大力發展現代畜牧合作經濟組織。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則,引導畜牧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畜牧專業合作社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參股龍頭企業和按有關規定參與興辦農村資金互助社;建設飼料加工與配送中心、技術培訓與技術指導服務中心、良種推廣與人工授精服務中心等,通過利益鏈條把發展和服務聯結起來。組織開展畜牧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選活動,使其發揮更大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積極發展多元化市場流通主體。拓寬流通渠道,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畜產品市場體系,著力提升畜禽及其產品營銷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市場調控能力的畜產品交易市場和連鎖超市。發揮區域優勢,實施科學布局,建設和完善集市場、物流、檢驗、信息于一體的肉牛、梅花鹿等特色畜產品集散中心,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產銷對接、互聯網等現代營銷方式,鼓勵企業開展畜產品電子商務,力爭在生豬遠期交易上取得突破。
(四)不斷創新畜牧業融資機制。在繼續落實好標準化養殖場、良種補貼、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動物防疫、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國家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市政府將在優質畜禽品種繁育推廣、標準化示范養殖場、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畜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建設和龍頭企業發展等方面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認真落實國家在畜牧業用地、用水、用電、農機補貼等有關規定,在養殖基地優先配套新農村建設和循環農業發展的有關項目。繼續組織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建立擔保公司,努力擴大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開辟畜牧業金融市場,大力吸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進入畜牧業融資領域。鼓勵縣(市)、區政府按有關規定,建立畜牧業投資公司和畜牧業發展資金。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主體,通過內部聯保、龍頭企業信用擔保等形式,建立為養殖戶提供貸款的融資模式。努力擴大畜禽政策性保險覆蓋面,有計劃地開展育肥豬、肉牛、肉羊、家禽等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
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一)思想認識要到位。畜牧業是我市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實施“五化并舉,整體提升”發展戰略和四年提升計劃,是加快建設畜牧強市,提高我市畜牧業在國內外競爭力的根本措施。各級政府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現代畜牧業擺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切實強化措施,抓出成效。
(二)組織領導要到位。市政府成立實施現代畜牧業四年提升計劃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牽頭,市直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負責組織四年提升計劃的實施,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市畜牧業局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也要成立相應機構,組織開展四年提升計劃的各項工作,形成合力興牧的良好氛圍。
(三)工作落實要到位。各級政府要把實施四年提升計劃納入重要日程,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親自研究部署,分管領導要靠前指揮,抓好落實。要從本地實際出發,科學規劃,突出重點,統籌安排,扎實推進。要狠抓落實,逐級、逐年、逐項進行目標任務分解,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市直相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履職盡責。建立督導反饋機制,強化督導檢查,實施動態反饋,確保整體推進。
(四)政策落實要到位。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出臺的各項強牧惠牧政策,切實增強工作透明度,嚴格規范資金使用方向,做到專款專用,提高扶持資金的使用效率。強化對政策資金使用的監管,確保政策資金落實到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結合實際,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努力構建全方位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長效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