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扶貧項目發展匯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對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工作發展進行以下闡述:項目村基本情況;項目實施情況和取得的效益;項目實施呈現四大特點;項目實施的主要做法。在這些工作方面中項目實施情況和取得的效益要注意資金投入情況;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情況;產業發展情況和項目實施效益。項目實施呈現四大特點是用“大扶貧”理念,推動“大扶貧”;點面結合,連片開發;權限下放,統籌開發;強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在項目實施的主要做法工作中注意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一、項目村基本情況
20*年,我縣共組織實施省級整村推進扶貧項目45個,(其中,省追加2008年整村推進項目7個,20*年第一批整村推進11個,第二批整村推進項目27個);州級整村推進扶貧項目4個;,州級革命老區開發建設項目1個;*“*”重點村項目6個;合計56個。項目覆蓋全縣8個鄉鎮,24個村委會,56個村組,覆蓋農戶5365戶(其中*“*”重點村項目733戶),21728人(其中**重點村3014人),在項目覆蓋人口中,低收入貧困人口有9101人,未解決溫飽人口有9432人。
截止11月20日,56個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建設已全部啟動,其中,已完成建設任務的有36個,其中已驗收24個,正在抓緊建設的有20個。56個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可按期在年底完成。
二、項目實施情況和取得的效益
1.資金投入情況
在項目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上共計整合投入各類資金3306.88萬元,其中扶貧資金投入1175萬元(中央及省級扶貧資金675萬元,州級扶貧資金60萬元,州革命老區開發建設資金15萬元,*幫扶資金380萬元,中國兵器裝集團公司掛鉤扶貧資金45萬元);整合縣鄉及水利、教育、財政、發改委、煙水工程、交通、林業、衛生、其它等部門資金1681.43萬元;項目村群眾自籌348.26萬元,投勞折資102.19萬元。
在產業發展上,共投入資金2038.65萬元發展生產。其中,整合水利、林業、農業等部門資金132.83萬元,項目村群眾自籌資金1905.82萬元;分類投入情況是,種植業投入1014.33萬元,養殖業投入1024.32萬元。
20*年56個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合計投入建設資金5345.53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投入建設資金3306.88萬元,產業發展投入資金2038.65萬元。
2.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情況
新修進村道路4.2公里,硬化進村道路23.78公里;硬化村內衛生路57.83公里;飲水工程完成自來水管線鋪設93.3公里,建2000m3水池2個,200m3以下水池8個;建水窖124口;支砌三面光溝渠2.2公里;新建大棚50個;完成一池三改533戶(沼氣池、改廄、改廁、改廚);安裝廣播電視接收裝置297套;建村小1920平方米;衛生室2個,農民科技文化活動室4個,衛生公廁13個。建安居房20戶,項目的實施,使項目村的基礎設施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3.產業發展情況
在生產發展上,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在傳統產業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積極扶持特色產業的開發和發展。整合水利、林業、農業等部門資金132.83萬元,項目村群眾自籌資金1905.82萬元投入生產。在項目村培植和發展烤煙9498畝、油料1717畝、蔬菜1045畝、啤酒大麥860畝、萬壽菊、燈盞花等藥材450畝;發展水果730畝、早實核桃4194畝;發展養豬13547頭,發展養羊3420只,發展肉牛600頭。利用*產業扶持資金扶持*鎮優質仔豬擴繁飼養513頭和標準化生豬養殖4500頭,擴繁優質種豬1500頭。
4.項目實施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使項目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夯實完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讓項目村農戶在上年的基礎上,實現凈增經濟收入2041.45萬元,凈增經濟純收入778.07萬元,人均凈增純收入358元,有效地增加了群眾的收入,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的生活水平。基本實現了“雙增、十有、六變(即戶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農民人均經濟收入增;群眾有房住、有水喝、有沼氣、有衛生廁、有衛生廄、有衛生路走、有病能就醫、有學上、有廣播、有電視;群眾農業種植結構變,生產方式變,生態環境變,生活習慣變,村容村貌變、)”,實現解決溫飽和鞏固溫飽的目標,為構建和諧文明新村奠定堅實的基礎。來源于:
三、項目實施呈現四大特點
(一)用“大扶貧”理念,推動“大扶貧”
根據省委、省政府扶貧開發實施連片開發和州萬村建設千村推進的要求,縣委政府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結合我縣實際,整村推進項目建設采取點面結合同步推進的辦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以新農村、新農家、新農民建設為突破口,以農村經濟產業化、農村建設新型化、人居環境優美化、公共服務社會化、農民教育組織化、穩定機制長效化、村務管理民主化、鄉風民俗文明化為目標,以項目建設內容為核心,積極整合資金集中投入建設。開展了水、路、教育、生態能源、公益事業、村容村貌治理、綠化美化等工程建設,項目建設使片區初步顯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成果。
(二)點面結合,連片開發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發展什么”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和突出重點,連片開發”的要求,20*年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以片區開展發為主,分別為*鎮*區、*鄉*隆片區、*片區、*片區、*片區、*鎮二級路沿線片區和永寧舍者片區,**片區以*“*”重點村建設為載體,其它片區以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為載體,在注重科學引導的基礎上,尊重群眾的意愿,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急需的項目放在優先位置,進行建設。
(三)權限下放,統籌開發
針對整村推進扶貧項目資金少,貧困村要做的事情多的實際,單用項目資金完成項目建設難度大、效益不明顯的實際,為調動鄉鎮和項目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項目建設發揮最大的扶貧效益,經過08年多次同鄉鎮醞釀溝通,按照項目實施以鄉鎮為單位,片區為載體,由鄉鎮圍繞片區開發提前統籌規劃,全力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充分調動鄉村干部群眾自建家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扎扎實實搞好項目建設的思路,*年的整村推進項目以片區開發的形式,全部下放到鄉鎮,由鄉鎮負責組織實施,各鄉鎮以片區開發為重點,提前統籌規劃,圍繞片區建設整合資源,積極組織群眾參加項目建設。一是做到了提前布局、統籌規劃,二是達到了強力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的要求,三是充分調動了鄉村干部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實現了項目建設效益明顯的目的。同時縣扶貧辦圍繞項目實施加大監管、指導、檢查、督促力度,保證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扎實有效推進。
(四)強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
整村推進的要害在于整體性、系統性和實效性,關鍵在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20*年的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一是整合縣鄉及水利、教育、財政、發改委、煙水工程、交通、林業、衛生、國土、其它等部門資金1681.43萬元;二是群眾積極參與,調動群眾自力更生,自建家園的熱情,群眾自籌及投勞折資項目村群眾自籌348.26萬元,投勞折資102.19萬元。資金投入到位,保證了項目村建設同步投入、集中投入;同步推進,整體推進。充分發揮了扶貧項目的整體效益。
四、項目實施的主要做法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整村推進是貧困村構建和諧文明新村的好形式、好平臺和好抓手,通過縣鄉村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項目建設成效明顯,一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制定完善縣級部門實施整村推進片區開發措施及考核辦法。并把整村推進項目列為全縣重點工作和行政效能監察對象進行督查和問效,強勢推動項目建設。二是落實領導責任制,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領導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新機制;層層落實責任制,定任務,定責任,把任務落實到領導、部門、個人。實行第一責任人和具體責任人制度。明確職責,建立責任狀。三是實行縣級領導和部門集中聯系鄉鎮,集中力量扶貧,實行干部駐村指導,項目村都有一名干部負責該村的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四是縣級財政做好整村推進項目資金的管理工作,以保證項目實施做好、做實、做出成效;五是及時組織相關工程技術人員深入項目村,參與項目建設規劃、進行技術指導,組織相關技術培訓和推廣,為項目村提供技術支持。從而形成上下思想統一,使項目建設做到五個到位,即認識到位、領導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資金到位。來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