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維穩保和諧創優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區政法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堅持把源頭維穩保和諧作為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緊緊抓住“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扎實推進,實現政法工作的科學發展、協調發展,為轄區穩定打下了基礎。
以保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為根本,在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上創先爭優。把社會矛盾化解作為推動鞏固省級“平安建設先進區”成果、爭創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的重點工作來抓,按照“預防為主,教育疏導,依法調處,防止激化”的原則,傾力在落實責任、源頭預防、矛盾化解、構筑平臺、創新機制方面下功夫,促使各類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一是強化責任落實,實行領導干部包案責任落實機制。堅持對重點案件逐一落實包案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化解期限。明確規定區級領導帶頭包抓重點重大疑難案件,實行“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個問題、一名區級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同時,對重點上訪人員,實行區級領導“幫扶交友結對子”制度,協助其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二是注重源頭預防,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把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工作,強化主動維穩意識,創新維穩工作理念,積極探索維穩機制,認真制定實施和考核辦法,不斷完善配套工作制度,嚴格落實考核獎懲,建立制度嚴謹、內容全面、運行良好的工作機制,從源頭上預防社會矛盾發生。今年來,全區共完成評估事項90個,預防和規避不穩定隱患50余個,其中無風險43個,一般風險46個,較大風險1個,最大限度地減少和規避了重大涉穩問題的發生,確保全區經濟社會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三是堅持提前介入,超前化解社會矛盾。加大維穩情報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的工作力度,一旦排查發現不穩定苗頭,立即上手,積極協調,確保將問題解決在初始、化解在萌芽。四是強化基層基礎,構筑維穩平臺。為全區4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配齊正科級綜治維穩中心主任,落實每鄉鎮街3-5名政法綜治維穩工作人員,切實做到綜治維穩工作機構、人員、經費到位。今年以來,綜治維穩中心累計化解矛盾糾紛97件,進行法律援助58次,為62戶貧困家庭解決了實際困難。
以努力提高“兩率一度”為重點,在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上創先爭優。緊緊圍繞全區發展大局,切實找準政法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點,進一步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系。一是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模式。進一步優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打造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品牌,建立以區流動人口信息中心為終端、以基層流動人口管理所(站)為依托,上下協調、整體運行的四級服務管理網絡,建立流動人口電子信息臺帳,全力打造現代化城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格局。目前,建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流動人口管理機構131個,聘用流動人口協管員227個、信息員359人,采集流動人口信息28000余人,錄入7632人。二是強勢推進治安技防項目建設。為了強化城區治安防控科技含量工作,近年來我區多渠道累計投資5000萬元在城區鋪設光纖80公里,安裝視頻監控設備435個,建成兩個視頻監控指揮中心,8個三級監控平臺。全區50個重點攝像點安裝了智能行為分析系統,對滯留徘徊、搶劫等涉嫌違法行為在視頻監控指揮中心實現自動報警,技防工作邁上了智能化軌道。今年,區上繼續把技防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動員有條件單位實施技防建設,新增監控攝像頭403個,在城區實現視頻無縫隙對接。同時,繼續加大農村技防建設,在原有12個技防監控村的基礎上,今年計劃新增20個(目前動工建設的村5個),力爭2年內技防村達到100%,切實提升農村治安防范能力。三是扎實開展“三進一保”(法官進農村、檢察官進社區、律師進企業和公安干警保平安)活動。組織政法干警和律師深入67個村、54個社區和20個區屬規模以上企業和管轄片區,開展大走訪、大宣傳、大排查、大整治、大整改等專項活動,進一步密切警民關系,增強群眾對政法機關的認知度、滿意率。同時,政法各部門結合實際,開展“愛民實踐大下訪”、“公安干警大走訪”、“萬名法官干警下基層、訪民意、聽民聲”等活動,組織政法干警進村入戶送法律、送服務,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1起,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2件。四是全方位開展平安建設宣傳。緊緊圍繞創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提高“兩率一度”,狠抓平安建設宣傳教育,開通了“平安建設”固定電話彩鈴,今年來,集中宣傳活動58場次,舉辦各類法制講座65場次,出動宣傳車80余臺次,懸掛橫幅350余條,刷寫墻體固定標語224條,發送宣傳彩頁、購物袋等宣傳資料22000多份,受教育群眾達52000人次,公眾的安全感滿意率和平安建設知曉率得到了明顯提高。
以打造一流政法干警隊伍為目標,在深入推進公正廉潔執法上創先爭優。堅持把公正廉潔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借鑒學習實踐活動的有效做法,通過實施公開承諾、亮牌示范、陽光執法等舉措,進一步提高開放、透明、信息化條件下的執法公信力,實現執法標準統一化、執法過程公開化、執法行為規范化、執法效果最大化的目標。一是開展公開承諾。政法部門自上而下通過召開全體干警大會、政法系統網站、公開欄等途徑層層進行公開承諾。二是實行亮牌制度。嚴格落實服務窗口掛牌上崗制度,全面公示服務窗口職能、辦事程序、收費標準,設立征求意見箱,公開舉報電話,確保服務窗口成為創先爭優的標桿。三是推進“陽光執法”。全面落實審務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司法行政政務公開,在訊問、拘押、庭審、監管場所實現全程錄音錄像,實現對政法系統執法辦案的全程化、實時化、動態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