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糧食高產創建整縣推進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年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辦農號)精神,結合本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水稻主產區和水稻增產為重點,強化行政推動,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資金投入,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把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成功的技術模式、組織方式、工作機制,向整縣推進,集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糧食高產示范區,輻射更大范圍,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全面提升我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二、目標任務
(一)示范面積
根據農業部、省農業廳年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實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我縣今年是整縣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全縣水稻52萬畝種植面積均在高產示范之列。其中:
1、萬畝示范片。全縣共建立21個萬畝示范片,分別是:徐家鄉的陳家、游家萬畝示范片;株良鎮的田南、城上、湖邊萬畝示范片;萬坊鎮的上嶺、雙港、鄱陽萬畝示范片;建昌鎮的姚家巷、萬年萬畝示范片;里塔鎮的水南萬畝示范片;新豐街鎮的汾水萬畝示范片;上唐鎮的太平、上舍萬畝示范片;天井源鄉的周坊、天井源萬畝示范片;洪門鎮的沙坪萬畝示范片;龍湖鎮的龍湖萬畝示范片;沙洲鎮的臨坊、鄧坊萬畝示范片;潯溪鄉的敖家灣萬畝示范片。
2、村組示范戶。全縣共落實高產創建示范戶1072戶。首先,在每個行政村遴選一戶種糧大戶為村級示范戶,全縣共150戶;其次,在每個自然村遴選一戶有文化、懂技術、樂于助人的農戶為自然組示范戶,共922戶。
(二)產量目標
全縣雙季稻產區產量目標1100公斤(早稻畝產500公斤,晚稻畝產600公斤),一季稻產區產量目標650公斤,較上年平均單產增加64公斤,增幅為12.88%。
三、建設內容
(一)高產技術集成
技術集成按照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育苗栽插、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五統一”技術服務基礎上進行。做到六項技術集成應用:一是推廣良種。二是雙季塑盤拋秧技術。三是推廣好氣灌溉技術。四是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五是綜合防治病、蟲、草、鼠害。六是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
(二)典型引領示范
在高產創建實施過程中與培育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相結合,實現土地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生產轉變,提高種糧效益。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基礎上,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引導耕地向種糧大戶集中,推進集約化經營。一是每個鄉鎮都必須組建一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二是每個行政村落實一戶水稻面積20畝以上的大戶為高產創建示范戶,每個自然村落實一戶水稻5畝以上的農戶為高產創建示范戶,示范戶應有文化、懂技術、樂助人;三是縣、鄉農技人員要親自示范,做給農戶看、帶著農戶干,要求指導高產創建的縣鄉農技人員,每人都要選定一丘面積不少于一畝、交通便利的稻田作為高產示范田。
(三)創建標準模式
在整縣推進高產創建示范項目過程中,要做到行政與技術結合,科研與推廣結合,規模化經營與專業化服務結合,必須有龍頭企業對接,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有種糧大戶帶頭。把去年萬畝示范片內不同的高產模式向全縣輻射推廣,把分散的模式進行系統集成,形成規范統一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實現田間設施標準化、栽培技術模式化、管理服務專業化、生產過程機械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確保我縣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的順利實施,縣成立“縣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整縣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農業局、財政局、水務局、農機局、發改委、國土局、糧食局、科技局、農開辦、種子管理局等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及全縣12個鄉(鎮)的鄉鎮長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局內,由農業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任主任,種子管理局局長為副主任,主要負責高產創建活動的日常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協調有關工作。全縣各鄉鎮也要成立對應機構。
(二)加強技術指導
建立“縣有技術專家、鄉有技術骨干、村有技術標兵”的三級科技服務隊伍。縣成立“縣糧食高產創建專家指導小組”土肥站溫珍和、農機推廣站等六位技術骨干為專家指導小組成員,專家指導小組主要負責糧食高產創建實施技術推廣方案和實施細則的制定、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每個鄉(鎮)均要明確4名技術骨干,分村包片進行技術指導。每個村要明確一名技術責任人。實行專家和技術員承包責任制,開展全程技術指導,確保關鍵技術落實到位。
(三)宣傳發動到位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墻報、宣傳手冊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使廣大農戶了解高產創建活動的目的、意義。在宣傳方式上,一是在縣電視臺農業專欄內大力開展宣傳,同時廣泛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整縣推進高產創建的目的意義;二是編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手冊,作為示范推廣的主要技術資料,發放到農戶手中,做到每戶一冊,印發“明白紙”發放到種糧農戶手中;三是示范區每個村要制作“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示范農事提示專欄,定期宣傳和提示栽培技術要點;四是在中心示范區及各鄉鎮實施區樹立“農業部糧食高產創建整縣推進試點縣”標示牌;五是利用各類會議、科技下鄉、生產調查和各種鄉村文藝活動機會開展示范工程的宣傳。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推廣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為我縣實施“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了解和支持糧食高產創建工作,讓更多的農民積極主動參與高產創建活動。
(四)開展部門協作
發揮行政推動的主導作用,協調財政、發展改革、綜合開發、國土、水利等部門支持整建制推進,科研、教學、推廣等單位都全力參與整建制推進,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院校參與的大協作格局。縣農業局應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協調,推動落實。統籌利用好各種投資項目和專項資金,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約項目、合力推進。
(五)強化責任落實
實行分片督導制度,加強對整縣推進高產創建的督促檢查。“縣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整縣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各個成員為行政負責人,專家指導小組成員為技術負責人,分別掛鄉包片(見附表一、附表二),負責項目實施工作;每個村派駐一名技術工作人員,負責項目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工作,確實做到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工作時時有人抓,處處有人管,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六)加強技術培訓及現場觀摩示范
為了規范技術操作規程,開展縣、鄉、村三級技術培訓。縣對各鄉鎮的技術骨干人員和科技示范戶、種糧大戶進行培訓。由專家指導小組編制全縣的水稻高產生產技術規程,采用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相結合、電視教學和人工教學相結合,在各鄉鎮、各村舉辦培訓班;同時分發技術資料,做到農戶人手一份;在集中示范田塊,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技術人員、種糧大戶和農民群眾到示范片舉辦現場培訓班,廣泛開展現場學習觀摩,在田間實地操作和講解技術,做到易懂、易學、易掌握,使示范戶人人掌握技術、家家懂得操作。同時,大力宣傳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中涌現出的好做法、好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七)嚴格項目管理
一是按照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要求,嚴格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嚴禁超范圍支出。二是按照農業部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整鄉整縣整建制推進的測產驗收辦法,嚴格程序,規范測產,確保產量真實。縣農業局要會同統計部門搞好測產驗收和產量預計,力求產量科學準確,杜絕虛報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