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業經濟進展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省委、省政府“兩加一推”主基調和加快實施“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主戰略要求,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振興工業經濟若干政策的意見》文件精神,促進工業的大發展、大擴容,實現市工業經濟趕超發展,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鼓勵高成長型企業發展
對我市工業總產值年增長達到5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上年交納的稅金為基數,當年新增稅金中地方所得部分的60%于次年按“收支兩條線”的原則以獎代補方式支持企業擴大生產。資金由同級財政列入次年財政預算。
二、鼓勵重點項目加快建成投產
對固定資產投資額在5000萬元—2億元的工業項目,如項目在一年之內建成投產的,給予項目管理團隊10萬元獎勵;對固定資產投資額在2億元—10億元的工業項目,如項目在一年半之內建成投產的,給予項目管理團隊30萬元獎勵;對固定資產投資額在10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如項目在兩年之內建成投產的,給予項目管理團隊50萬元獎勵。經投資主管部門備案(或核準),2012年1月1日后從市外新引進使用自有資金投資額在2億元以上(外資3000萬美元以上),且在簽約半年內開工建設,并達到投資協議規定投資進度的重大工業項目,按項目簽約第一年內固定資產投入的1%給予補貼,次年按年固定資產投入的0.5%給予補貼,單個項目累計補貼資金原則上不超過400萬元。資金由市財政列入次年財政預算。
三、鼓勵企業兼并重組
支持行業骨干企業對行業內企業的兼并重組,并購重組資產在億元以上,實施行業內并購重組的我市工業企業或并購我市工業企業的外地企業,并購重組中涉及到的有關地方稅費給予最大限度減免,并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
四、鼓勵企業開展地方配套
對在上下游產業鏈進行采購配套的本地企業,配套率達到50%以上的,給予采購企業配套采購額3%的補助支持,最高補助50萬元。編制市名優產品推薦目錄,引導各級政府采購部門和本地用戶采購選用。
五、鼓勵科研成果加快產業化
列入省或市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以及引進、合作或委托開發的科研成果(或技術)在我市實現產業化的,當年實現新增銷售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由受益地方財政按照稅收分成體制將地方所得部分全額返還企業,次年按50%予以返還。
六、加快建設工業金融體系
充分發揮財政性資金的融資引導作用,集聚社會資金支持工業發展。組建市產業投資基金和工業創業投資基金,市級技改資金從2012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給予不低于2000萬元的基金注入。充分發揮市擔保行業協會和小額貸款行業協會的作用,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形成緊密聯保聯貸聯盟,適時組建多元化股份參與的市融資性擔保集團公司和市小額貸款集團公司,以此促進銀行金融創新;同時,通過政府補助、宣傳獎勵、適度監管等政策措施,充分引導和運用好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擔保、小貸公司資金的投融資功能,推動形成民間資本增值和助推工業經濟發展體系的建立。深化企業上市工作,凡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各級各部門均要千方百計協調好企業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工作,強力推進企業上市,開展產業鏈整合。積極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的試點工作。
七、加快培育大企業或企業集團
對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50億元、30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經營團隊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獎勵。針對大企業或企業集團的發展計劃,可按“一企一策”制定工作方案給予全方位支持。
八、加大資源就地轉化力度
2012年建成完善的磷礦石、鋁土礦開采、流向監測系統,嚴控磷礦石、鋁土礦出境,報請省對銷售出境的磷礦石、鋁礦石按200元/噸征收價格調節基金,對在省內轉化的實行先征后返。關于磷資源就地轉化,對新增的將黃磷轉化為下游產品的、轉化部分黃磷能耗低于國家標準的、所消耗的電力按0.05元/千瓦時進行補助,同時優先統配磷礦資源;不再新批準上單一的黃磷生產項目,對現有黃磷生產企業實行磷礦石定額配給;對單純磷礦石開采企業必須在兩年內實現就地轉化,否則將依法依規限制開采;鼓勵磷化工深加工企業與磷礦開采企業合作。關于鋁土礦資源就地轉化,鼓勵氧化鋁生產企業向下游延伸產業鏈,對普通棕剛玉和耐火材料實行鋁土礦定額配給。
九、鼓勵企業節能降耗
經工業節能主管部門備案(或核準)的節能技改項目,在一年內竣工投產的、年綜合節能在3000噸標煤以上的項目,按項目固定資產投入的1.5%給予一次性獎勵,單個項目獎勵資金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
十、加強工業發展的能源保障
加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力供應的協調力度,市和各區(市、縣)要形成電網建設專門工作協調小組,全力保障電力基礎設施項目的有序推進。制定市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實施方案,建立有效的新增用電負荷溝通機制,千方百計保障我市生產生活用電。在黔中經濟區域內,積極探索建立煤炭利用行政區域間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利益共享、長久合作。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和大中型企業集中供能基礎設施建設。
十一、建立市民營企業家俱樂部
鼓勵組建由政府引導,民營企業自愿參與、自主管理的市民營企業家俱樂部,為我市企業家搭建互助互信、資源互補、交流協作的平臺。每年選派20—30名優秀民營企業管理人員通過各種培訓、考察交流、社會實踐等形式提升其經營管理能力。
十二、建設市工業發展智能平臺
籌建市工業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研究我市工業發展所處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及對策、重點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其紐帶作用,搭建政府和企業的溝通橋梁。支持大學、科研院所、中介機構與企業開展“產、學、研、用”合作。
十三、實施機關干部掛幫企業服務工程
鼓勵機關干部到企業進行幫扶,加強黨政機關與企業的溝通與聯系,特別是解決好企業自身生產經營外的生產要素保障問題。從2012年起,分別從市級和區(市、縣)級工業主管部門中抽調干部掛幫企業,原則上掛幫干部每月駐企服務不低于3天。
十四、強化工業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
由市級工業管理部門負責我市工業發展所涉及的工業產業規劃布局、生產要素調配、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統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