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衛生機構業務合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衛生機構業務合作現狀
近年來,在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縣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03年全縣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實行了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上劃縣管,同時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間開展了業務合作的嘗試與探索,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試點初見成效
但在農村三級衛生網絡還存在體制和機制不順、無序競爭、整體功能失調等問題。其主要原因:一是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為了生存和發展,難以合作,相互競爭,且越演越烈。二是醫療機構特別是鄉鎮衛生院人才少、醫療設備缺乏、業務用房簡陋,50%的鄉鎮衛生院無心電圖、B超、X光機等基本醫療設備,60%的鄉鎮衛生院不能開展下腹部手術和接生服務,缺乏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直接影響了衛生院的生存與發展。
二、業務合作目標
根據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農村衛生機構業務合作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通過制度和機制創新,調動和發揮縣級中心、鄉鎮“樞紐”、村為“網底”的作用,探索建立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分工明確、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業務合作機制,實現“政府主導、行業自律、縣為中心、縣鄉聯動、鄉村一體”的合作模式,提高農村衛生服務網絡的整體功能。
試點工作堅持以下原則:一是政府主導,行業自律;二是試點先行,穩步推開;三是合作互利,共同發展。
三、業務合作主要內容
(一)縣與鄉之間的業務合作
發揮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業務指導中心的作用,加強與鄉鎮衛生院的業務合作:
1、縣、鄉衛生機構簽訂《業務合作協議書》,明確合作目標和合作雙方責、權、利,縣級醫療機構幫助鄉鎮衛生院建立規范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提高鄉鎮衛生院管理水平。
2、縣級醫療機構幫助鄉鎮衛生院建立和完善內、外、婦、兒、中醫等基本科室和檢驗、影像等醫技科室,根據業務開展情況確定合作雙方的利益分配。開展業務合作一律按鄉鎮衛生院標準收費。
3、縣級醫療機構派駐專業骨干,幫助和指導鄉鎮衛生院開展手術和較疑難病癥診治,合作雙方根據《合作協議》實現利益共享。
4、經過集中統一培訓,鄉鎮衛生院檢查技術得到認可,在縣域內實行檢查“一單通”,實現技術通行、設備通用,減輕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5、建立縣、鄉、村衛生機構的雙向轉診制度。制定轉診程序、標準和相應的技術規范,明確各級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合理確定利益分配,在雙向轉診中注重保證醫療質量。
(二)縣對鄉的技術指導
結合城市支援農村衛生活動,加強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和縣、鄉人員技術交流。
1、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制定相應計劃,采取學術講座、臨床帶教和免費進修的方式,幫助鄉鎮衛生院培養一批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干,提高鄉鎮衛生院管理水平和衛生技術人員業務素質。
2、設立縣級專家庫,輪流派駐到鄉鎮衛生院巡診、坐診,定期有計劃安排縣級衛生技術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工作??h級機構下派服務人員必須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
3、制定急救“120”統一協調管理制度,建立急診急救綠色通道,實現資源共享。
4、利用縣級醫療機構農村醫療巡回車,建立“流動醫院”,開展巡診活動。
5、縣疾控和婦幼保健機構履行職責,指導監督鄉鎮衛生院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做好重大傳染病等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處理、計劃免疫、孕產婦及兒童系統保健的技術指導等公共衛生工作。
(三)鄉、村之間業務合作
以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管理為紐帶,加強鄉鎮衛生院對村級衛生服務的管理,建立鄉村業務合作。
1、鄉鎮衛生院和本區域內的衛生服務站實行人員統一調配。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可以到村衛生服務站工作,鄉村醫生也可以到鄉鎮衛生院工作。村衛生服務站承擔農民常見病治療、對危重病人提供初步處理、及時轉診,負責鄉鎮衛生院轉診病人的康復期治療。
2、鄉鎮衛生院要建立制度深入村衛生服務站進行技術指導,采取選送進修、以會代訓、專題講座等形式加強培訓,規范診療技術操作,提高村級衛生人員整體素質。
3、通過財務統一管理、藥品統一采購、收費統一標準,規范村級衛生服務站醫療服務行為,保障用藥安全,降低醫療費用。
4、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服務站實行工作統一布置,共同接受縣級衛生機構的指導和監督,完成疫情報告、計劃免疫、健康教育、婦幼保健、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等任務,宣傳貫徹執行合作醫療政策。
四、實施步驟與方法
(一)準備階段:
1、成立領導組織和管理機構:縣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協調管理委員會、技術督導組等。
2、制定試點工作方案。
3、完成基本情況調查。包括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設備配置情況,縣、鄉醫療衛生機構本身在開展合作中面臨的困難等。
4、加強縣、鄉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醫療用房條件,添置醫療設備,充實衛生技術力量。
(二)試點階段:
1、選擇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服務功能薄弱的5所鄉鎮衛生院先行試點,其中縣第一人民醫院合作2個,縣第二人民醫院合作1個,縣中醫院合作1個,縣婦幼保健所合作1個。
2、全面推開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工作,以鄉鎮為單位,覆蓋率達100%。
3、制定三級衛生機構業務合作相關文件。
4、試點工作的監督檢查。
5、中期評估。
(三)全面實施階段:
1、全面啟動試點工作,縣級醫療機構和功能較為完善的中心衛生院,根據一般鄉鎮衛生院在人員、設備、服務能力、服務人口,確定合作對象。
2、在醫療機構業務合作啟動的同時,縣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機構和鄉鎮防保機構建立以監督、指導為主的業務合作機制。
3、規范和完善“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實現鄉、村衛生機構的資源共享和共同提高。
4、10月份對整個試點工作進行終期評估,上報總結材料。
五、主要措施
(一)成立業務合作試點領導小組
1、成立縣、鄉、村衛生機構業務合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衛生局,衛生局長兼辦公室主任
2、成立縣、鄉、村衛生機構業務合作協調管理委員會,實行行業自主管理
3、接受省試點工作小組的指導與支持。
(二)加大衛生事業投入
縣委、縣政府加大衛生事業投入,落實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等各項衛生經濟政策,加強鄉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每年安排專項建設經費,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為衛生院購置生化分析儀、X光機、心電圖等檢查設備,配置兩臺流動醫療車的相關設備。保證鄉鎮衛生院從事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經費由財政全額供給。
投入專項經費用于改善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服務能力。
(三)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與管理。
政府加大農村衛生事業投入力度,加快鄉鎮衛生院建設,使全縣8所中心衛生院達到一級甲等醫院標準,成為所在區域的中心,承擔對所轄一般鄉鎮衛生院的管理和指導;17所一般鄉鎮衛生院達到省廳規定的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實現房屋、設備、人才、技術水平、服務能力的完善配套。
(四)建立業務合作獎勵與補助制度。
1、建立業務合作的獎勵制度。為鼓勵和支持縣級醫療機構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縣財政每年安排20萬元,根據年終績效考核結果對工作突出,合作效果好的給予獎勵。
2、建立鄉村醫生專項補助制度。鼓勵和支持鄉村醫生從事計劃免疫、疫情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全縣311個行政村衛生服務站,每年各按1000元給予專項補助計31.1萬元,補助經費由縣財政予以安排。
(五)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尤其要完善家庭帳戶與門診統籌相結合補償模式的試點,鞏固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建設,促進鄉村業務合作。
(六)采取多種形式引進人才
通過公開考核錄用、招聘等方式,引進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充實鄉鎮衛生院的管理和技術力量。
(七)建立績效考核評價制度
評價內容包括合作協議是否有效實施,基層服務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農民是否得到就近服務,醫藥費用是否得到合理控制等。對納入業務合作的縣、鄉醫療機構及村衛生服務站實行以獎代補的財政補助,當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補助,對機構主要負責人實行誡勉談話;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同時對機構主要負責人予以免職。對不服從組織派遣的衛生技術人員,兩年內不予晉升晉級;下派工作期間發生違規違紀行為的,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