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連片扶貧開發申報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扶貧移民局關于做好2013年連片扶貧開發項目申報工作的相關精神,按照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申報2013年連片扶貧開發項目的通知》,特制定《鎮連片扶貧開發項目實施方案》。
一、項目區基本情況
項目區幅員面積10.6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種養殖業相對發達。項目區轄三個村28個村民小組,覆蓋總農戶1231戶,總人口4103人,勞動力2508人,共有耕地面積5270畝,其中,水田1672畝,旱地3598畝,荒山荒坡1300畝,林地4300畝,其中:貧困戶239戶904人,占總人口的22.03%。
二、項目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目前,該區域已形成以水稻制種、蔬菜種植、生豬養殖為主的產業。常年水稻制種面積280畝,產量42噸,由水稻制種公司協議回收;蔬菜面積480畝,常規花生種植面積1200畝,產量240噸,紅薯面積650畝,產量1950噸,主要提供給市光友公司;現有大型養殖場4個,專業養殖大戶4戶,年出欄生豬7000頭。
三、項目建設目標
按照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的空間布局安排,在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集中連片的村申報實施連片扶貧開發項目,全面改善項目區人居環境、提升生活水平。在項目區域內大力發展蔬菜規模種植和生豬養殖產業,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建立穩定收入來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解決群眾的行路難、飲水難問題。按照災后重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完善村級公共服務活動中心的內容和功能,不斷完善公共事業配套設施。
四、項目建設內容
項目建設內容涉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新村建設、社會事業四個方面,根據資金渠道,建設內容及規模分別是:
連片產業建設:重點支持發展蔬菜、核桃、水稻制種、生豬養殖四個主導產業,項目區水稻種植面積達1000畝,蔬菜種植面積達2000畝,核桃種植面積達800畝,培育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達10戶。
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農田水利和農村道路,新建50m3蓄水池20口,新建人行耕作便道8km,建設村道26.5km。新修農村道路5公里,實現社社通水泥路。
新農村建設:完成32戶民居風貌改建和擴建,5戶民居新建,新建1.8公里5米寬新村主干道,完善村活動室三處和新建村文化廣場二個。
五、項目實施地點
根據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申報2013年連片扶貧開發項目的通知》的基本要求,結合項目村的實際情況,我鎮2013年確定的連片扶貧開發項目區分布在茯苓村、華泉村,望江村,共三個村。項目區緊鄰40公里,離51公里。
六、資金投入概算需求籌措與管理
(一)資金需求
2013年,項目總投入為1000萬元。其中:村落民居建設50萬元,占5%;基礎設施配套建設800萬元,占80%;產業培育建設100萬元,占10%;公益事業建設50萬元,占5%。
(二)資金籌措
在總投資中:①財政扶貧資金300萬元,占30%;②部門配套資金350萬元,占35%;③農戶自籌(投勞折資)350萬元,占35%。
(三)資金管理
堅持項目資金的管理主體不變,投入渠道不變,資金用途不變,使用性質不變,審批程序不變等“五不變”原則,按責權統一、管理規范的要求,根據相關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以確保項目資金發揮綜合效益。
1、實行項目資金管理責任制。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規劃跟著貧困群眾意愿走的分配安排原則,統籌兼顧、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分類實施。明確鄉(鎮)、村責任,實行項目、資金管理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法人代表責任制。
2、實行項目資金使用報批制。各項目由鎮統一審查立項后逐級上報,由各項目主管部門嚴格按照上級對口部門下達的項目資金計劃組織項目實施。
3、實行項目資金使用公示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對項目資金的分配和使用進行公告、公示;在項目實施地對項目實施的情況進行張榜公布;對農戶的實物或現金補助實行直接發放,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4、實行項目資金管理專帳核算制。要嚴格按照省、市、縣有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項目資金實行專帳管理、專賬核算、封閉運行,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5、實行項目資金管理報帳制。項目資金實行報帳制,做到資金安排到項目、日常管理到項目、支出核算到項目,按項目建設進度核撥資金,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對投資大,技術復雜的項目,要按照《招投標法》實行招投標,按規定實行政府采購。
6、實行項目資金管理審計制。每一單項工程完工后,申請縣相關部門,對項目建設質量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對建設質量差,轉移、挪用、拖欠、擠占、貪污項目資金的違紀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7、實行項目資金檢查驗收制。年度計劃完成后,項目實施領導小組按項目實施方案組織檢查驗收,進行績效評估。對擅自改變資金項目實施方案不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不履行公告公示程序,實施明顯低于規劃預期的,要給予通報,限期整改。
七、財政資金整合方案
(1)蔬菜產業發展:包括良種補貼1000畝,配套建設育苗棚。
(2)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新建供水站2處,解決2200人安全飲水。
(3)林改項目:完成人工造林210畝,封山育林500畝。
(4)農業項目:完成800畝黑桃基地建設及配套基礎設施,新建機耕道2.3公里,待專家論證后開展花椒種植試點。
(5)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規模3000畝,主要完成村道硬化20公里,硬化生產便道15公里,灌溉渠道7公里,土地平整100畝,新建蓄水池1000立方米。
(6)社會事業項目:完善村活動室300平方米,購置衛生計生中心設施3套,購置便民服務中心設施3套,購置綜合服務中心設施3套,購置文化體育中心設施3套,購置綜治調解中心設施3套。
八、預期效益
(一)經濟效益明顯
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發展蔬菜、核桃、水稻制種、生豬養殖四個主導產業,項目區水稻種植面積達400畝,蔬菜種植面積達800畝,核桃種植面積達400畝,培育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達10戶,年出欄生豬達到1萬頭以上。通過產業的引領、發展,促使項目區農戶戶均產值將增加650元,年人均增收可達到9000元以上。
(二)社會效益顯著
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基層設施條件和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將得到較大改善,道路更加暢通,水利配套設施更加完善,土壤結構進一步改良,水土流失有效得到控制,農戶居住條件改善,鄉村環境凈化,為全縣農村產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三)扶貧效益顯著
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內3個村4103人,特別是其中239戶貧困戶904人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巨大改善,通過路、水、房和環境等基層設施項目的建設和產業的連片開發,將改善該區域的生產生活條件,為項目區的農戶和貧困群眾建立起穩定的增產增收項目。
(四)生態效益突出
通過項目區基層設施建設,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農戶人居環境的改善,使項目區水土得到有效保持,水土涵養、林草作物等植被覆蓋率的增加,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空氣凈化,水質提高,項目區內的山更綠,水更清,氣更馨。
(五)發展后勁強勁
提高項目實施中實用技術的培訓推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將大大增加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群眾自立、自強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提高農村管理的組織化程度,有利于構建農村和諧。此外,通過資金整合、部門配合、整體聯動等一系列項目的建設和活動的開展,將更加促進財政扶貧資金與其他涉農資金的有效整合,從而推動項目區基層設施、產業經濟、社會事業、生態環境協調、持續、健康發展。
九、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機制。一是實行領導小組負責制。成立鎮扶貧連片開發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黨委副書記、鎮長任組長,分管副鎮長任副組長,黨政辦、財政所、經濟辦、社會事務服務辦、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水利站、村建規劃中心所、國土中心所、畜牧站、林業中心所、農機中心所、衛生院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項目工作的組織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技術指導組、資金監管組、宣傳報道組,共同組成項目工作運轉機構。各項目村成立相應的項目領導小組,負責轄區內的項目工作。二是各地各部門將該項工作納入當前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的工作格局,切實抓好項目的實施,確保項目成功。三是明確領導權責。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負責項目實施執行力的監督管理,鎮分管領導負責項目實施的指揮協調,建設項目分管領導負責具體項目的組織實施。項目建設村、建設部門、幫扶單位,按項目規劃全面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二)責任落實機制。一是鎮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鎮級部門、村簽訂責任書,細化分解任務,對各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和項目村逐一明確建設內容、完成時限和質量標準。二是各部門一把手負總責外,同時抽派一名專職人員具體負責指導項目實施。三是項目村和有關部門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按期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三)項目管理機制。一是項目規劃與實施。各相關部門對涉及的項目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到戶到地塊。方案一經確定,必須嚴格依照實施。項目實行專業隊伍施工和自建相結合。產業項目、“五改三建”、公益事業項目由村具體組織實施,分管部門負責技術指導和監督;對技術要求性強投資大的項目申報縣級業務主管部門組織比選或招投標,落實專業隊伍建設,鎮村協調配合。項目所需大宗規格物資,一律實行政府統一采購。二是項目監督與管理。所有項目監管均由業務主管部門負責,重點監管是否按規劃方案實施,是否按設計標準建設,是否按實施進度完成。三是項目檢查與驗收。實行分項驗收與整體驗收相結合、階段性驗收與竣工驗收相結合。所有項目竣工后均應接受項目主管部門和技術指導組的檢查驗收,并出具驗收證明作為報賬依據。
(四)群眾參與機制。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村民委員會自治作用、村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認真落實群眾的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和管理權,激發群眾的建設熱情和創業激情。一是充分尊重農戶意愿,優先規劃農戶迫切愿望建設的項目。二是在項目建設中,堅持農戶自愿申請、自主建設,先建先補、快建快補、不建不補。三是用好用活“一事一議”。四是推行“陽光政務”,公開項目建設過程,公開建設資金投向,公開建設物資使用,接受廣大群眾監督。
(五)考核獎懲機制。一是對項目村和相關部門,按照建設內容、完成時限和質量標準實行一月一交賬,實行“問事、問人、問責”追究。二是項目建設實行按月考核、階段考核、年度考核和期滿總結考核,并納入鎮年度目標考核。三是強化督查督辦,成立專項督查組,實行一月一督查,并向全鎮通報督查結果。四是強化考核成果運用,對先進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按月考核、階段考核和年度考核中完不成工作任務的村,取消當年評選先進的資格;對總結考核中工作不力的村,追究主要領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