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全縣生態長廊建構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設綠色生態長廊是貫徹落實我縣“生態大縣、林業大縣”任務目標的重大舉措,是從總體上構建以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為骨架,以城鎮、村莊綠化為依托,以公路、河渠、堤壩等綠化為網絡的國土綠化戰略的需要。實施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工程,能夠改善沿線生態環境,全面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向縱深發展。
一、堅持原則
(一)堅持以生態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突出重點的原則。
(三)堅持綠化、美化相統一,喬、灌、花、草相融合,普遍綠化與重點美化相結合的原則。
(四)堅持以質量為本,著眼于高起點、高標準,突出地方特色,多模式開發的原則。
(五)堅持統一領導,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二、任務目標
利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全縣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各鄉鎮要按照“兩年完成、第三年掃尾”的要求,本著“干線公路和縣鄉道路同步推進”的原則,根據各自實際,制定年度實施計劃,每年抓1—3條高標準樣板路。通過示范帶動,推動面上的工作,保證按時完成縣政府下達的任務。全縣三年總的任務目標是完成道路綠化135.4公里,造林20310畝,實現境內道路全綠化。原則要求是:第一年完成任務的60%左右,第二年完成任務的40%左右,第三年搞好補植掃尾。2011年全縣需完成綠化81.3公里,造林12175畝,需苗67.1萬株。各鄉鎮具體任務目標如下:
費城鎮:涉及道路5條,16.6公里。其中G327國道3.2公里、S234省道6.6公里,縣鄉道路:費梁路(經水連、泗彥)1.9公里、費芍東路2.9公里、興郝路2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10公里,造林1500畝,需苗8.3萬株。
鎮:涉及道路2條,7.3公里。其中縣鄉道路:興郝路2.7公里、費梁路(經水連、泗彥)4.6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4.4公里,造林660畝,需苗3.6萬株。
鎮:涉及道路4條,24.8公里。其中S342省道4.4公里、S240省道4公里,縣鄉道路:費梁路(經水連、泗彥)4.4公里、興郝路12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14.9公里,造林2220畝,需苗12.2萬株。
鎮:涉及道路1條,9.4公里。其中S240省道9.4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5.6公里,造林840畝,需苗4.6萬株。
鎮:涉及道路3條,21.3公里。其中S234省道5.7公里、S342省道14.8公里、S240省道0.8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12.8公里,造林1920畝,需苗10.6萬株。
鄉:涉及道路1條,4.2公里。其中縣鄉道路:費芍東路4.2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2.5公里,造林375畝,需苗2.1萬株。
鎮:涉及道路3條,2.9公里。其中S342省道0.8公里,縣鄉道路:義流路1.5公里、費馬路0.6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1.7公里,造林255畝,需苗1.4萬株。
鎮:涉及道路2條,11.2公里。其中S229省道5.4公里,縣鄉道路:義流路5.8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6.7公里,造林1000畝,需苗5.5萬株。
鎮:涉及道路3條,3.8公里。其中G327國道0.2公里、S229省道2.4公里,濱河大道1.2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2.3公里,造林345畝,需苗1.9萬株。
鎮:涉及道路2條,4.1公里。其中縣鄉道路:方馬路3.2公里、垛南路0.9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2.5公里,造林375畝,需苗2.1萬株。
鎮:涉及道路2條,9.5公里。其中縣鄉道路:文泗路3公里、垛南路6.5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5.7公里,造林855畝,需苗4.7萬株。
鄉:涉及道路2條,2.5公里。其中縣鄉道路:文泗路0.5公里、塔城路2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1.5公里,造林225畝,需苗1.2萬株。
鄉:涉及道路1條,4.3公里。其中S234省道4.3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2.6公里,造林390畝,需苗2.2萬株。
鎮:涉及道路3條,8.5公里。其中S234省道4.2公里,縣鄉道路:文泗路2公里、興郝路2.3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5.1公里,造林765畝,需苗4.2萬株。
鎮:涉及道路3條,5公里。其中日東高速連接線1.2公里,S234省道1.5公里,縣鄉道路:塔城路2.3公里。2011年至少完成3公里,造林450畝,需苗2.5萬株。
三、建設標準
干線公路和縣鄉道路每側造林寬度不低于50米。
四、造林技術
(一)整地方法:對成片造林實行全面整地,其它要采取大穴整地,挖1米見方的大穴,立地條件差的要客土。
(二)造林密度:根據我縣實際,營造楊樹豐產林每畝28—55株,株行距以3×4或4×6米為宜;單行栽植的,株距以2~3米為宜。經濟林以畝栽55—74株,株行距3×3或3×4米為宜。栽植時,要澆大水、施足肥、踏實土,提高造林成活率。
(三)種苗選擇及苗木規格:綠色生態長廊建設要選擇速生、優質、抗病蟲和名、優、特、新等優良樹種。要結合我縣自然條件,本著“適地適樹、突出特色”原則,道路兩側栽植楊樹的,樹種以“107”、“中菏一號”、“土耳其”為主,其它選擇適宜的經濟苗木和花卉,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要選擇優質壯苗,杜絕劣質苗。
(四)撫育管理:要改變栽而不管、管理粗放等傳統生產經營模式,變粗放管理為集約經營。用材林要按照中幼齡林撫育管理技術規程,前三年重點做好松土除草、施肥澆水、防治病蟲害等工作,進入成齡后,要及時修枝,確保樹干通直;經濟林要做好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修剪等工作,力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確保綠色生態長廊建設的順利實施
縣里將調整充實綠化委員會,同時成立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擔任,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林業、農業、果業、公路、交通、土地、水利、農業開發辦、水保辦、氣象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對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要實行領導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狀,確保工作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推動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深化改革,落實政策,充分調動各方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要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結合實際情況,加大林地林木產權制度改革,按照“誰綠化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的原則,引入競爭機制。進一步完善拍賣、承包、租賃、合作經營等多種土地流轉形式,激發群眾參與植樹造林的積極性。要建立健全造林護林責任制,實行包栽、包活、包成林的“三包”政策。要依法治林,加大管護力度,強化法律監督,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毀林和侵占綠地的違法犯罪行為,鞏固和發展綠化成果。
(三)完善機制,多方籌資,保證綠色生態長廊建設投入
縣政府三年將拿出1000萬元資金用于綠色生態長廊建設,第一年計劃投資600萬元左右,第二年計劃投資400萬元左右。各鄉鎮要不斷完善資金管理使用機制,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補助資金專款專用。同時,各鄉鎮要努力拓寬籌資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多渠道、多層次籌措建設資金,確保高標準完成綠色生態長廊建設。
(四)加強督導,嚴格考核,全力推動綠色生態長廊建設
縣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要不定期到鄉鎮督導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對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協調、解決。要加大對綠色生態長廊建設的考核力度,及時兌現獎懲。任務目標下達后,縣里將根據各鄉鎮的任務數量及投資規模,給予補助資金的20%作為啟動資金;當年7月份進行第一次驗收,完成任務且樹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含95%)的,再兌現補助資金的40%;當年10月份進行第二次驗收,保存率達到90%以上(含90%)的,兌現剩余的補助資金。另外,對完成任務的鄉鎮,根據驗收結果,縣里設立一、二、三等獎,授予“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先進鄉鎮”榮譽稱號,并給予現金獎勵;對沒有完成建設任務的鄉鎮,給予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