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兒歌與兒童教育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方面,孩子對兒歌的需求十分強烈;另一方面,我國兒歌的資源庫十分貧瘠,于是便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現在,似乎越來越少聽到孩子們傳唱兒歌童謠了,更多地是聽他們唱起《superstar》和《兩只蝴蝶》之類的成人歌曲。沒有了兒歌,似乎童年也變了味道。在世界兒歌日來臨之時,希望“還孩子一個兒歌的時代,重塑健康童年!”
最初的純真和溫暖
是什么曾經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什么打濕過我們閃亮的童心?是什么讓我們拉起彼此的小手?是兒歌。也許,今天的孩子體會不到兒歌的魅力,相對他們這一代人來說,我們的童年很單純,沒有背不完的單詞,沒有一個接一個的競賽,也沒有層出不窮的流行歌,只有兒歌引領著我們,做最簡單的游戲,過最快樂的童年。兒歌像慈祥的老祖母,帶大了我們和我們的上幾代人。可惜,現在的孩子卻把兒歌丟在了風里。
愛人和我是同齡人,都是上世紀60年代生人,那天,我問他,你最難忘的兒歌是什么?他說,是《找朋友》。我呢,最記憶猶新的兒歌是《丟手絹》。兒子則在一邊大笑,說:“看你倆這點出息。”問他知道這兩首兒歌嗎?他說,不知道,我們崇尚的是周杰倫的《雙節棍》。
誠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環境和精神寄托,我們不能再過多地強求孩子什么,在他們的小肩膀上,已經扛上了許多我們家長的意志,我們惟獨忘了我們的童年是那樣的簡單和快樂。那時,我們雖然物質上不太富裕,但自由啊,成天像鳥兒一樣,在外面玩,還不是一個人玩,是小朋友們扎堆玩。我們玩的最多的游戲就是大家拉起手來,坐下圍成一個圈,然后,有一個小朋友在圈外跑,大家一起唱著那首熟悉的兒歌“丟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邊,大家不要告訴她,快點、快點抓住她,快點、快點抓住她”。
那時候,我膽小,最怕被抓住,因為抓住了就得站在圈子中間表演節目,我嗓子不好,不會唱歌,每次被逮住都是給大家講故事,所以,我當學生時作文一直寫得不錯,也許是故事編多了,想象力就比較豐富,老講老講,慢慢地口才也鍛煉好了。現在這樣講,未免有點生拉硬扯,兒子又該說我“臉大無極限,又在自己表揚自己”。其實,兒歌作為啟蒙文化的一部分,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除非有特定事件給了你特別的記憶。
愛人說他之所以對《找朋友》這首兒歌印象最深,是因為他在一次找朋友中,找到的不是好朋友,而是一個剛和他打過架的小朋友,但是先敬禮,后鞠躬,握握手后,倆人又說開了話,真的像兒歌里唱的那樣,大家都是好朋友。愛人開玩笑地說,是這首兒歌大大地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要不,從談戀愛開始,每次我們倆人吵了架以后,都是他先找我說話。
我白了他一眼:“敢情你打小思想覺悟就比我高。”他笑笑,不緊不慢地批評我:“瞧你這點姿態,咱這不是討論兒歌對你我的影響嗎?”
經典兒歌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
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小白船
藍藍的天空銀河里
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樹
白兔在游玩
槳兒槳兒看不見
船上也沒帆
飄呀飄呀,飄向西天
小燕子
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兒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游戲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