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區思想重解決實際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做好新時期社區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群眾的呼聲和意愿作為第一信號,把為群眾辦實事、解疑難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志指出:“要把做群眾思想工作與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辦實事中貫穿思想教育,通過解決現實問題引導群眾提高精神境界。”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在為群眾辦實事的全過程中,才能讓群眾動心、舒心、暖心、開心。
解決實際問題是提高黨和政府凝聚力、號召力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就必須以維護人民的利益為己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切實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解決實際問題是適應“四個多樣化”新趨勢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正在引起社會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唯利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會抬頭。這就給思想政治工作加重了任務,帶來了難度。因此,只靠過去那種一般性的政治灌輸、做說教式的大報告顯然是不行了,結合解決實際問題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開展思想教育,也就成了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要求。
解決實際問題是社區承接社會職能的現實要求。改革開放以來,企業辦社會的職能開始剝離,教育、醫療、后勤保障等社會職能加速復歸社會,多種新的社會矛盾必然在社區里表現出來,社區就成了社會矛盾的多發點和集中點。因而,解決這些矛盾就成了加強社區保障功能的現實要求。
解決實際問題是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職能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區域不斷擴大,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社區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增長;同時,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社會治安問題增多等等,這一切使城市的管理任務加重。城市管理的諸多問題不能靠傳統的擴大政府機構的辦法來解決,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思路是把部分政府職能轉移到社區,加強社區工作,通過發動居民參與管理的辦法為自己創造一個經濟、社會、生態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因而,作為第三級管理的街道政府和社區組織,其自身職能要求,就是要維護地區安寧,逐步形成政府機構同社區組織交向運作的社會化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小政府、大社會的構架。
解決實際問題貴在堅持“四抓”
要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必須在抓信息收集、抓關鍵問題、抓結合引導、抓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真正消除居民群眾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難,從而達到服務經濟,穩定大局的目標。
抓信息,及時掌握群眾呼聲。做好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以“居民高興不高興”為第一信號,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為工作標準,了解民意,把握社情,對居民群眾的情況做到“知底、知情、知心”,才能使工作有的放矢,有條不紊。在這方面,我們摸索出了“點、線、面”互為結合的聯動信息網絡收集法。“點”就是居民區在樓群、單元、庭院,及圖書室、活動點等設立建議箱、民聲速遞簿,作為了解居民群眾的“心聲點”、“民情點”,及時掌握居民群眾思想動態。“線”就是暢通民情反饋專線,通過架設民情專線,召開居民代表會,發放群眾意見征集表,公開政務、居務等方法,使上情下達、下情上曉,信息渠道通暢無阻。“面”就是區四套班子領導實行聯系點、包片(居民區)負責制,區屬黨員持“社區聯系冊”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在社區發揮好信息員、宣傳員、戰斗員的作用。
抓關鍵,及時化解群眾矛盾。抓關鍵,就是指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即要把群眾的熱點、難點、焦點作為工作的主攻方向。為抓住問題的關鍵,我區政府和各街道每年根據群眾來信來訪和發放意見征詢表,排列出一批實事項目,并將之公布于眾,接受群眾監督。幾年下來,已為群眾解決了諸如用水難、住房難、低洼積水、設施不全等一批困難問題,把實事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抓結合,及時引導群眾情緒。黨在一定時期的總任務、總目標,是全黨、全國的大局。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這個大局,并結合、滲透到具體工作中去。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注重結合,既要把影響大局的、廣大群眾關切的問題作為工作的突破口,黨建資訊網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又要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引導群眾情緒,黨建資訊網提升群眾觀念,將黨的方針政策滲透其中,使黨和政府的目標、任務融入人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抓典型,及時樹立群眾榜樣。群眾身邊的典型大家看得見、摸得著,對群眾最有說服力,而且對化解矛盾,引導輿論,解決困難問題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樹典型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求優不求全”,對典型不求全責備,只要有過眾之處,就進行肯定和宣傳。二是“求實不求大”,對典型事跡的宣傳,注重實事求是,不人為拔高、夸大,讓群眾感到可信、可學、能學。三是“求深不能泛”,典型要有深度,切忌泛泛而談,言之無物;“求廣不能濫”,挖掘典型、培育典型盡可能體現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使不同群體都能學有方向、趕有目標,但又不能濫樹典型,失卻典型的本質含義。現在,我區每個街道都樹立了一批自強自立、尊老愛幼、熱心公益、鄰里和睦等典型,對社區群眾起到了促進教育作用。
解決實際問題必須有機制保障
實踐表明,要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必須要有過硬的機制作保障。這個機制就是體制、制度、政策的綜合體現,是管長遠的、管根本的東西。這幾年,上城區在社區思想政治工作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五大機制。
組織領導機制。明確各級領導干部的職責,尤其強調一把手負總責機制。黨委書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黨政一把手帶頭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改變一些單位和地方口頭上講齊抓共管,實際上又都不管的“脫檔漏空”狀態。
目標責任機制。制定了一套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重在量化的目標體系———雙百分考核制,根據目標要求進行分解細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虛變實,由軟變硬。同時健全職能部門、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相結合的全方位監督管理體系。
齊抓共建機制。解決實際問題,僅靠黨委部門是不夠的,必須要做到黨委、政府共同參與、共同配合。我區各街道成立的社區管理委員會就形成了以黨委牽頭,各部門、轄區單位、群眾團體共同參與的管理體制,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目的,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競爭激勵機制。專門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獎勵政策,對特色工作和精品工程實行扶持政策。
投入保障機制。要把實事辦實、辦好,必須以一定的投入機制作保障。我們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時,采取區政府財政撥出一點、轄區單位資助一點、街道社區自籌一點的多渠道投入辦法,切實保障實事項目落到實處。僅今年區領導現場辦公就決定投入2000萬元,著手解決61個社區的居住環境問題,得到基層群眾的擁護和贊揚。
“五大機制”促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虛變實、由“軟”變硬、由忽冷忽熱變為穩定運行的良好發展狀態,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