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土地吃上營養餐 現代農業受歡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三夏”在即,小麥豐收在望。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自去年春天啟動以來,成效如何?記者近日走訪了山東、安徽幾個實施該項目的縣,發現測土配方施肥受到了農民、農技工作人員、生產流通企業的普遍歡迎,正迎來它的豐收時節。
農民:“測土配方施肥真是件實實在在的好事!”
5月18日,山東省壽光市留呂鎮高淮村村頭的小麥地一望無際。村民蘇新江夫婦正用施肥漏子在小麥地壟間施底肥,準備套種玉米。與往年不同的是,他今年施的是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專供的玉米配方肥。
去年蘇新江家的小麥用的就是小麥配方肥,畝產800來斤,比前年每畝增產100來斤。他折下一根小麥給記者看,“你看這小麥麥穗顆粒飽滿,莖稈粗壯,再過半個月就可以開鐮了。今年的收成肯定錯不了!”蘇新江的臉上掛滿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去年我拿配方肥種香菜,種出來的香菜又大又好吃,別人家賣6毛錢1斤,我1元錢1斤還搶著買!”這不,嘗到了甜頭的他現在又用配方肥種起了玉米。
“測土配方施肥真是件實實在在的好事!”蘇新江告訴記者,測土配方施肥不僅增產增收,而且還省成本,以前他種小麥,1畝地要用1袋50公斤的復合肥,得花130多元,去年他開始用配方肥,1畝地只用40公斤,花了79元錢。
5月20日,在安徽省鳳臺縣桂集鄉大王村萬畝小麥優質高產示范區,記者碰到了兩位同村同組的農民田學前和田學習。田學前去年在農技人員的幫助指導下開始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當年就嘗到了甜頭,水稻1畝打了1400斤。老把式田學習卻看走了眼,由于他去年沒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水稻1畝打了不到1200斤,“今年的小麥我也使用配方肥了,你瞧瞧,這壯實勁,測土配方施肥就是靈!”有了比較,田學習特服氣。
農技員:“我們的價值得到了體現”
田學習去年沒使用測土配方施肥,跟項目剛啟動不久,宣傳還不是很到位不無關系。而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宣傳、施肥技術的培訓具體主要由項目縣的農技推廣人員來承擔。
“宣傳培訓的過程是個互相感動的過程”,山東省招遠市農技推廣中心的吳德敏深有感觸。去年他去地處偏遠的畢郭鎮埠上村給農民宣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一開始農民以為他是來推銷配方肥的,都半信半疑,愛理不理。但聽著聽著,越聽越有勁。講到快中午12點還沒講完,吳德敏宣布下午接著講,這下聽的正起勁的村民們可不干了,紛紛建議老吳上午一下子講完,并表示講完后留吳德敏吃午飯。講完課已是下午1點多,聽課的農民還圍著老吳,拉著他問這問那。有的還跟著老吳到鄰村連聽多場。“我干農技推廣這么多年,還從沒遇到過這種場面!”老吳告訴記者。
這種感動一直感染著老吳和他的同事們。同時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感動著農民朋友。他們進村入戶,使農民零距離接觸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了利用農閑多講幾場,有的農技人員一天幾場連軸轉,嗓子啞了還堅持講。
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開展以來,農技人員付出了大量辛勞。數以千計的土壤樣品的檢測,土壤養分數據庫的建立,示范點示范戶的指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宣講……所有這些工作,農技人員都是鐵打的主力。“工作比以前忙多了”,吳德敏說,“但每當豐收時節,看到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農民增產增收,我們的價值得到了體現,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生產流通企業:“雖然利潤薄一點,但配方肥代表了發展方向。”
在山東省招遠市辛莊鎮東良村示范區的田埂上,記者看到了配方肥。包裝袋上“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專供”字樣十分醒目,防偽標識、舉報咨詢電話一應俱全。包裝袋上氮、磷、鉀養分配比標得清清楚楚:18∶12∶18。
配方肥是這樣到農民手里的。先是農技部門對當地的土壤進行測試,然后有針對性地建議實施相應的施肥技術。根據這個“方子”,經過招標,化肥企業中標“照方抓藥”生產配方肥,然后再由流通企業配送給農戶。
為了盡量發揮配方肥減本增收的作用,山東省采取盡量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的措施,降低售價。在壽光,負責復合肥配送的山東東方譽源農資有限公司李乃家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在每個縣設置一個配送中心,每個村設一個聯絡員,不經過任何中間環節,直接把配方肥送到農戶手里,這樣每噸可減少30―50元的營銷成本與100元左右的流通成本,他坦言,做配方肥的利潤確實要薄一點。山東省招遠市華霞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的張立夫總經理看得更為長遠:“雖然生產銷售配方肥利潤薄一點,但它代表了發展方向,以后農民都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