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委書記農業農村管理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一、主導產業培育效果良好,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重點培育茶葉、毛竹兩大農業主導產業。
全縣茶園面積發展到12.*萬畝,其中良種茶園5.82萬畝,茶園良種化率達到48.2%,有機茶頒證面積2.2萬畝,同比增長4.76%,茶葉產值3.47億元,同比增長16.7%。完成茶廠優化改造30家,其中通過QS認證14家。武陽春雨茶獲得“金華市消費者最喜愛的名茶”,武陽春雨、更香霧綠、郁清香茶獲得*綠茶博覽會金獎。成立了中國首家有機茶研究院——*更香有機茶研究院。完成了省、縣級竹子現代示范園區建設規劃。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全縣糧食播種面積25.66萬畝,糧食總產量9.27萬噸,分別完成省市下達目標的106%和116%。生態林業經濟持續發展,畜牧業穩步發展。水果、蠶桑、食用菌、蔬菜、宣蓮等特色農業協調發展。龍頭企業與農民的聯結性得到增強,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業科技和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種子種苗、農技林技服務和培訓、新農機推廣的力度進一步加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動植物疫病防控、“綠劍”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政漁政得到加強。全縣自留山換證工作全面完成。
二、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堅持把村莊整治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龍頭,把村莊整治和生態村建設相結合。全年完成村莊整治建設111個,有6個村被命名為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有3個村被命名為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全縣累計有254個村開展整治,有2*個村通過縣級考核驗收,受益人口累計達11.1萬余人。順利通過了省級生態縣考核驗收。
三、*工程全面啟動,農村飲用水條件明顯改善。高度重視解決群眾喝水難問題。按照“兩年基本解決,三年全面實現”的目標,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大力推進*工程建設。全年累計完成政府性投資5280萬元,解決和改善了93個村5.3萬人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采取城市管網延伸供水、區域集中供水、分散式供水三種不同供水方式,出臺了*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竣工驗收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推行招標投標制、項目法人制和建設監理制,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工程管材單價降低近40%。同時,積極探索工程建后管理的辦法和途徑,促進工程長效運行。
四、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全面啟動,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順利完成。一是深入進行低收入農戶核查,夯實工作基礎。全縣確定低收入農戶5467戶。二是制定幫扶政策,引導低收入農戶創業致富。由縣政府安排資金1000萬元,實施了產業富民、免費培訓轉業就業、下山脫貧、金融貸款扶持創業、農村廣電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農村社會保障等六大行動計劃。三是落實幫扶措施,完善幫扶機制。探索建立了鄉鎮(街道)扶貧專干制度“一戶一策一干部”結對幫扶制度。
五、創業富民熱潮廣泛興起,農民致富門路不斷拓寬。一是大力扶持發展家庭工業。全縣新增家庭工廠325家,從業人員1515人,實現產值達4481萬元。二是來料加工發展迅速。來料加工業遍及全縣18個鄉鎮、街道,共有2*個村、415名經紀人從事來料加工、加工點1360個、從業人員1.6萬人,加工費總收入1.94億元,增長22%,成為農民群眾特別是低收入農戶增收的主要途徑。三是加快發展農家樂。全年新增“農家樂”20家,總數達到129家,年接待人數20多萬,年營業收入達到3000多萬元。四是積極促進“超市經濟”發展。全縣有286個村有人外出經營超市,開出超市3480家,從業人員8383人,經營總收入達到3.4億元。五是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不斷加大。
六、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加大,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縣完成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項目5個,完成總投資598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1.27萬畝,改良土壤1000畝,新建和修建攔河壩12座;修建機耕路23公里;完成土地整理4.3萬畝,建成標準農田3.12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60.5萬畝,總節本增收1812萬元。完成生物防火林帶建設51.9公里。石硤水庫籌備進展順利,源口水庫灌區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襯砌渠道46.3公里,新增改造灌溉面積6570畝,完成年度“千庫保安”任務,修復加固山塘水庫51座,完成年度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全縣水域調查工作全面完成。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有效開展,全面取得了旱期治理源口水庫藍藻和抗擊16號“羅莎”強臺風的勝利。
七、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協調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協調發展;社會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不斷完善,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27.47萬人,參合率達95.7%;農村文化建設成效顯著;農村衛生計生事業全面發展;省級科技強縣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村級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
20*年新農村建設要重點抓好的五項工作
一、大力實施有機品牌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結合我縣實際,必須著力推進“六個化”,走以高效生態為特色的農業產業化路子。1、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做大做強茶葉、毛竹兩大主導產業。茶園面積穩定在12.1萬畝,有條件的茶園要進一步擴大有機茶頒證面積,新發展和改植茶園4000畝,優化改造茶葉加工廠10家,“武陽春雨”茶爭取進入*省著名商標行列。毛竹要充分發揮山地宜竹面積廣闊的優勢,以深入實施興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新造毛竹林基地,提高竹園管理水平。加強筍竹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大力發展筍竹加工業。同時,要繼續做精高山蔬菜、優質水果、食用菌、蠶桑、宣蓮等特色產業,規范發展畜禽養殖業,確立區域產業優勢。確保糧食生產和安全,切實抓好超級稻豐產工程,實施全國超級稻推廣示范縣建設。全年爭取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6萬畝,總產量8.8萬噸,建立萬畝示范區5個。2、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農業科技化。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加強種子種苗工程建設。3、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農業標準化。4、加快建立農業專業經營合作組織,推進農業組織化。進一步激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帶動和競爭能力,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規范化建設,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完成申報省、市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4家,市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星級評定12家。5、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機制,推進農業規模化。6、突出實施有機品牌戰略,推進農業品牌化。進一步擴大中國有機茶之鄉和“武陽春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武義宣蓮”申報國家工商局證明商標。在加快推進農業“六個化”的同時,要全面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擴面工作,不斷提高我縣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二、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1、全面推進城鄉垃圾一體化收集處理體系建設。要加大資金投入,制訂扶持政策,完善建設規劃,用一年時間,建成“戶集、村收、鄉鎮運、縣處理”的城鄉垃圾收集處理網絡,將垃圾衛生整治覆蓋全縣,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垃圾出路問題。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確保城鄉垃圾一體化收集處理體系長效運行。2、繼續大力推進村莊整治和生態村建設。按照縮面減量、深化提高的要求,全年完成40個整治村建設。繼續以國道、高速公路、鐵路沿線和風景旅游沿線村莊的環境整治為重點,連片連線,綜合治理,提升整體形象。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更高要求,抓好已建全面小康示范村的提升工作,努力建設一批環境優美、產業發展、生活富裕、和諧文明的農村新社區。3、繼續深入實施*工程。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規范工程管理,重點完成清溪口水廠和153個村供水管網建設,解決和改善7.47萬人飲用水安全問題。4、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955萬元,加緊完成20*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加快推進“沃土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切實提高農田地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石硤水庫建設,完成初設、項目報批、移民安置等前期準備工作。
三、大力推進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提升低收入農戶自我發展能力。要按照“扶貧重心下移到村、扶貧對象明確到戶”的要求,加快推進“六大行動計劃”,以低收入農戶集中村為重點,因村因戶開展項目幫扶,努力提高低收入農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轉移就業能力。1、明確幫扶類型。因戶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低收入農戶的不同情況,分別實施“增收型、救濟型、保障型、引導型、遷移型的幫扶對策。縣產業化扶持政策對低收入農戶發展農業產業的補助門檻降低到連片1畝以上、補助標準提高50%。全年完成下山脫貧300戶1000人。繼續加快三角店和柳城下山脫貧小區建設。2、加強平臺建設。繼續深入開展“一戶一策一干部”結對幫扶活動,做到不脫貧不脫鉤。3、強化工作責任。嚴格把好”低收入農戶審核關。
四、大力推進創業致富,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要積極搭建創業平臺,優化創業服務,努力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1、加快發展家庭工業和來料加工業。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發展家庭工業的優惠支持力度。拓展服務空間,主動做好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對接工作,引導大中型企業將部分產品或生產環節向家庭工業擴散和延伸。要把發展壯大來料加工業作為推動農民創業就業的重要渠道,大力培育和扶持來料加工經紀人、專業村、重點企業,注重市場拓展和特色培育,拓寬加工貨源,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的來料加工格局,發展來料加工塊狀經濟。20*年要完成來料加工收入2.3億元,力爭達到2.5億元。2、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加快編制農家樂發展規劃,加強農家樂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農家樂宣傳促銷等服務工作,突出本地資源特色和文化稟性,充分利用我縣有機茶園、宣蓮、果園等農特產基地,“寓樂于農”,“以農帶樂”,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整體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要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政策,堅決查處一批違法占地經營的農家樂,促進全縣農家樂規范有序發展。3、積極發展“超市經濟”。積極鼓勵建立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努力創立武義超市品牌,建立超市經營信息平臺,及時超市供求狀況、超市用工需求等信息,積極為超市與本地企業牽線搭橋,使超市成為我縣產品對外銷售的窗口。積極實施“回歸工程”,鼓勵超市業主回鄉創業。4、加強農民轉移就業的培訓和全程服務。圍繞提高培訓的合格率、覆蓋率和就業率,繼續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進一步突出技能培訓和預備勞動力培訓,加強再就業和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要按照統籌城鄉就業的思路,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就業服務信息網絡,為農村勞動力免費提供信息咨詢、培訓教育、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深入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重點培訓種養能手、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把一批有技術和經營特長的農村能人培育成為農村新的創業者。
五、切實加強農村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積極推進高標準、高質量普及農村學前教育,加快初中段學校向中心鎮集中,中心小學向鄉鎮所在地集中,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提高農村基礎教育水平。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把農民職業教育與成人學歷教育、專業技能培訓結合起來,使受訓農民獲得專業技能證書和學歷證書,提高農民學歷層次。2、完善農村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分層分類救助辦法,健全農村基層社會救助網絡。繼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努力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切實解決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鞏固提高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水平。3、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大力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和提高農村參合率。抓好農民健康體檢工作。4、加快繁榮農村文化。重點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完善設施,強化綜合服務,加強縣、鄉、村三級文化員隊伍建設,積極組織開展文化“三下鄉”、送“百場戲劇、千場電影”下鄉活動,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