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稅費改革后基層團組織建設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村稅費改革是繼、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之后中國農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將農村的分配制度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是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的重大舉措。敦化市地處吉林省的東部山區,是一個擁有萬人口、其中從事農業生產人口萬人的農業大市。稅費改革涉及面廣,影響大,某年稅費改革政策在敦化市開始執行,隨著這項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團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新時期實現大發展,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共青團組織應該認真思考和著手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敦化團市委深入全市各鄉鎮和村,針對農村稅費改革中基層團的工作狀況,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
一、基本情況
到今年月底,敦化市共有個鄉鎮,個行政村,其中個村建立了團組織,建團率為。農村青年總數名,團員總數名,團青比率。村級團支部書記平均年齡為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含高中)名,占總數的。兼職團委書記名,占,專職團委書記名,占。團支部書記是后備干部的名,占。團支部書記年平均工資每年為元。稅費改革前,個團支部有青年田,占,稅費改革后,個團支部有青年田,占。
近年來,我市各級農村團組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黨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堅持把竭誠為青年服務作為共青團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黨建帶團建,堅持以服務促建設,堅持以服務求活躍,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團的基層組織設置形式,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涌現出一大批黨政干部的后備力量。團支部書記在工作中本著為黨政分憂,為青年服務,緊緊圍繞黨政工作中心,充分發揮了團支部書記先鋒模范作用,一大批團支部書記在工作中經受了鍛煉,并成長為黨政組織的后備力量。基層團支部在重大事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廣大農村團員青年在團支部的帶領下,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在抗洪搶險、“非典”、在各種急難險重工作任務及重大事項面前,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立足崗位,勤奮工作,用自已的青春和熱血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團支部以高度的敏銳性和責任感,迅速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精神和部署,采取生動有效的形式,廣泛動員組織團員青年與等各種邪教組織進行堅決徹底的斗爭。涌現了一批帶領農村青年致富人的帶頭人。農村團支部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以服務農村青年增收成才為主線,廣泛開展青年農民科技培訓,積極實施示范推廣科技項目,帶動了大批農村青年增收致富,培養了大批青年星火帶頭人和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團支部立足實際,找準了團的工作在黨的工作大局中的切入點,動員和組織青年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非農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進一步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取得了扎實的成效。團支部圍繞黨政工作大局,本著為青年增收成才的目標,廣泛開展了青年志愿者、農村青年科技領辦項目等一系列活動,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受取了黨政領導的認可,得到了廣大農村青年的歡迎。
二、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問題,特別是稅費改革后給基層團組織建設帶來的影響
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減輕、規范、穩定”,主要內容是“三個取消、一個逐步取消、兩項調整、兩項改革”。作為農村稅費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繼續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切實做到減人減支”也就成了農村稅費改革工作中的一個重點。調查發現,稅費改革給基層團的工作帶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基層團組織仍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組織管理方式的束縛,團的組織設置、團員的管理方式、團的活動形式等尚不能完全適應農村改革的變化;農村基層團干部年齡偏大、素質偏低,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團員隊伍的個體素質與農村改革也還不相適應;對農業改革缺乏整體把握等。
⒈農村部分基層黨組織對團的工作重視不夠,黨建帶團建機制和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
共青團組織是黨組織的后備軍,團的建設如何直接影響到黨的建設。近年來,有些黨組織特別是基層黨組織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加上部分黨支部本身癱散乏力,出現了黨不管,團,黨團斷線現象,使團的工作失去依托,長期無人問津,徘徊不前。調查結果顯示,仍有的村級黨組織對共青團工作不太重視或不重視,有的村級組織實施黨建帶團建工作效果一般或不明顯,的組織制度不健全或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些村中的青年人參加教會組織的活動。這說明黨建帶團建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制度和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⒉農村基層團組織設置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創新。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撤消職能退化的機構,合并職能交叉的機構,縮小設置偏大的機構等等,這些措施直接導致原來團組織的撤銷或者合并。調查結果顯示,全市農村團組織被撤銷或合并,個別團支部規模偏小、團員人數偏少,甚至出現松、散、軟、癱現象,組織軟化、作用弱化、團員意識淡化。團組織被撤銷或合并后,其原來所網絡聯系的團員青年要么游離于組織之外,要么處于團的工作邊緣,致使團的活動覆蓋面縮小,凝聚力減弱,活動開展難,團組織難以發揮教育引導和服務作用,團的基層組織的鞏固地位將受到威脅。
⒊鄉鎮團組織目前的工作力量和運行方式與支持農村團的事業持續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
目前鄉鎮團組織的工作領域不斷擴大,工作任務、工作對象也不斷增多,但絕大多數鄉鎮只配備一名專職或以團的工作為主的兼職團干部,鄉鎮團的委員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團組織的工作載體較少,團組織可以調動和利用的各類資源比較有限包括陣地等問題與鄉鎮團委在農村團的工作中所處的基礎地位,以及鄉鎮團的工作面臨的形勢很不適應。調查結果顯示,部分鄉鎮團干部專職不專用、研究團工作的時間和力度均不夠,開展工作時重公轉輕自轉、重活動輕效果、重團干部輕普通青年,團組織影響力削弱。
⒋農村團干部配備兼職化。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鄉鎮、行政村撤、并、減的幅度加大,設立專職團支部書記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大多都由村“兩委”中的年輕成員兼任,有的村根本找不出合適的團支部書記人選。村干部隊伍精減后,行政村團支書普遍交叉兼職,既無工作壓力也無工作精力,空殼支部增多。據調查,海林市海南鄉的個村團支部書記全部兼職,而且兼職都在職以上。
⒌團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難以落實。⒈鎮村兩級組織萎縮。鄉鎮團干部專職不專用、研究團工作的時間和力度均不夠,開展工作時重公轉輕自轉、重活動輕效果、重團干部輕普通青年,團組織影響力削弱;村干部隊伍精減后,行政村團支書普遍交叉兼職,既無工作壓力也無工作精力,空殼支部增多。
⒉團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難以落實。
絕大部分農村團支部書記從事團工作可以說是帶義務性質的,無相應的報酬和補貼(他們的報酬往往是兼職部分的工資收入),不計入工作量進行核算;鄉鎮團委書記的轉崗在一些地區得不到有效落實,部分團干部兼職過多、掛職時間長、在崗不在編,不能享受到同級公務員待遇。
一是鄉鎮團委書記應享受的政治地位和行政級別的政策落實不力,基本上是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直接影響了團的工作地位;二是兼職團委書記應以團的工作為主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難以界定和保證,鄉鎮團委書記無法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團的工作和青年工作;三是鄉鎮團委書記的轉崗在一些地區得不到有效落實,部分團干部兼職過多、掛職時間長、在崗不在編,不能享受到同級公務員待遇;四是絕大部分農村團支部書記從事團工作可以說是帶義務性質的,無相應的報酬和補貼(他們的報酬往往是兼職部分的工資收入),不計入工作量進行核算。據調查,寧安市渤海鎮所屬的村團支部書記的兼職補貼僅在-之間。
⒍團的活動經費難以措施。
長期以來,基層團組織缺乏長流水、不斷線的經費來源。在農村,稅費改革將原有的多種稅費減少到了現有的種稅費,即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議”費。后者主要用于地方公益事業,且需多數村民同意后才能收取。可支配收入的減少,加上沉重的還債任務,鄉村兩級財力現已十分困窘。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一些活動經費來源單一,主要依靠行政撥付的基層團組織,經費籌措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由于集體經濟薄弱,團支部經費在了無源之水,從而影響了團的工作的開展。據調查。寧安市渤海鎮個村的團支部改前或多或少都有固定拔出,稅改后活動經費基本沒有明確渠道。
⒎農村團的工作內容較為單一,貼近農村青年實際需求不夠,服務不夠。
在農村基層團組織中,還沒有比較成型的符合農村發展要求、適應廣大團員青年需要、適合團員青年群體生產生活特點的團的工作體系。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基層團組織不能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工作方式陳舊,工作手段落后,面對變化了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影響團的作用的發揮。部分農村團組織與黨政中心工作結合緊密、被農村青年團員認可、實際效果好影響力大、生命強的品牌工作還相對較少。從其作用的發揮情況看,凡是經濟比較發達的鎮、村,團組織活動也比較經常、豐富;凡是集體經濟薄弱的鎮、村,除部分團組織原有基礎較好,能保證基本活動外,其他團委支部活動較少,甚至常年的沒有活動。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團的工作的新對策
黨的十六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復強調,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農村稅費改革是當前農村各項改革中的一項重點。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青年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不斷地發生變化,農村團的工作必然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牡丹江市是農業大市,過去牡丹江農村團的工作有過很好的基礎和經驗,現在也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將來要想取得新的成績,各級團組織就要站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高度,拿出創新的勇氣來考慮農村團的工作,尋找新的對策。
(一)堅持以黨建帶團建,黨建團建同步走的原則,積極爭取黨組織的支持
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黨和政府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在團結教育青年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哪里的黨組織重視共青團工作,哪里的工作就有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作為團組織要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地爭取黨組織的支持,使各級黨組織特別是一些黨政領導干部能從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來認識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性,切實重視和加強共青團工作,把團的工作列入黨組織的議事日程,擺在重要位置。
⒈以“黨建帶團建”為抓手,創新基層團的工作環境。“黨建帶團建”一直是我們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的一個成功經驗。新形勢下,這項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團組織要從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當前進一步深化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加強基層黨建帶團建,使全市基層黨組織普遍將基層團的建設納入黨的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在此基礎上,創建一大批班子建設好、隊伍建設好、主題活動好、支部建設好、陣地建設好的“五四紅旗團委”。經過幾年的努力,使整個基層團建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⒉要把團干部的選拔、培訓、使用、待遇及團員發展、班子調整等納入黨的整體建設之中,充分調動廣大農村團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要重視基層團干部的選拔配備工作,切實配齊配強農村基層團的領導班子,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⒊在經費上廣開門路,為基層團組織創收提供方便,以解決基層團組織活動經費不足的問題,為基層團組織開展工作提供財力支持。
(二)切實加強農村團支部建設
以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為中心,創新組織設置模式。基層團組織是全團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完善,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調整,計劃經濟時代留存下來的按行政區劃和隸屬關系建團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新的形勢。基層團建方式必須主動適應多種公有制實現形式的不同特點,按新的經濟成分、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生產建制的調整變化和實際需要靈活設置團的組織;必須主動適應青年流向多元、流量多變和流速加快的新特點,動態設置團的組置,形成上下聯動、橫向主動、縱橫交叉的網絡型建團模式,打破行政區域、經濟和組織結構的界限,采取多種開工,實行條塊結合。在團建方式上,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團員、青年在改革形成的新的勞動組合方式和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采取獨立建、聯合建、依托建團、公寓建團、興趣建團、網絡建團等方式靈活建立團支部,要打破與黨組織設置完全對應的模式,使團支部的組織設置與新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相適應。總的來說,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往往也就是農村青年聚集點。所以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模式要把目光首先投向農業產業化中涌現出來的龍頭企業或青年星火帶頭人創辦的致富基地。如此既可填補團建空白點,又可加強對團員青年的管理,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并能有效促進所在經濟組織整體素質的提高,效益的增長。
(三)以吸納青年能人進班子為重點,創新團干選拔體制。
⒈選配好一名德才兼備、真正稱職的團支部書記。團支部書記是支部班子的領頭雁,團支部書記選配是否適當,直接影響整個支部工作的開展。在選配時,要拓寬用人渠道,將那些素質高、事業心強、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朝氣、有較好群眾基礎的優秀黨團員選拔到團的支部班子中來,從而形成一個富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集體。農村基層團組織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要把農村青年中的各類能人選進團委班子。可以采取海選的方式,以村級團組織為首批試點,從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興業致富領頭人、產業經營帶頭人、青年經紀人中選拔適合人選擔任團支部書記,提高村團支部書記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如此一方面是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和引導,可以充實村后備干部隊伍,一方面又是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斗力的有效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團結農村團員青年。⒉切實加強團員的發展和管理工作。要按照“積極有計劃地發展新團員,向一切先進青年敞開團的大門”方針,堅持不懈地做好發展團員工作,要重點在農村青年聚集的地方發展團員,尤其要加大在新型經濟社會組織的青年骨干中發展團員的工作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團員的教育管理,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團員意識教育,充分發揮團員的模范作用。要加強對流動團員的管理,按照“流入地和流出地管理相結合,以流入地管理為主,流出地為輔”的原則,在流動團員聚集的團組織建立流動團員登記制度,動態掌握團員情況,按有關規定及時為他們接轉組織關系,防止團員流失或存在團員無組織的現象。
(四)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
⒈共青團干部是黨的青年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的后備干部隊伍的重要來源。基層團干部常年工作在基層,工作繁多而雜亂。上級團組織要關心他們的政治、經濟待遇落實情況。要認真做好推優工作,把那些德才兼備、成績突出的團支部書記,及時地推薦為黨的后備干部,并在黨組織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素質和業務技能培訓、掛職鍛煉,使廣大基層團干部有想頭,有奔頭,充分調動廣大團干部工作積極性。⒉抓好團干部培訓,提高團干部的整體素質。要大力加強基層團干部的業務培訓,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每年至少要對基層團干部進行一次崗位培訓,對初任的團支部書記要進行任職培訓。要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基層團支部書記對團的業務知識以及團的有關新政策、新措施的認識。在搞好團的業務知識培訓的同時,還應適當增加理論知識、文化知識、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使廣大在基層團干部成為復合型人才,從而推動基層團的工作不斷發展。
(五)以服務青年需求為目標,創新基層團的工作活動內容和方式。
基層團組的工作方式要讓青年接受,活動方式要受青年歡迎,必須切實改變傳統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式為新型的充分發揮非權力因素作用的工作方式,加強與各類農村青年協會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體的人和事上,真正贏得青年信賴。要根,據農村生產實際、青年發展需求,在活動時間、活動方式、活動內容上靈活考慮,走業余、務實、多樣的活動發展道路,依靠活動內在的吸引力來增強團組的凝聚力,避免為活動而活動。調查表明,農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致富,為此要重點做好青年致富工程的服務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訓力度,擴大培訓面,并為他們盡可能地提供資金、政策和市場信息,從而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的增效增收,為穩定農村青年,穩定農村社會作出實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