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受區政府的委托,我向大會報告*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9年計劃草案安排,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中央和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1245”總體思路,全面實施“環境優先、開放總攬、人文促動、項目突破”四大戰略,全力克服國際經濟危機產生的不利影響,努力保持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5億元,增長1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3億元,增長25.1%,高于年初預期目標3.1個百分點;全部財政收入5.3億元,增長26.6%,高于調整預算0.2個百分點;引進內資7.13億元,增長28.3%,高于年初預期目標20.4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2345萬美元,增長49.5%,高于年初預期目標90.9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及三資企業出口總值1310萬美元,增長40.9%,高于年初預期目標49.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億元,增長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1元,增長16.6%,高于年初預期目標6.6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增長7.5%,高于年初預期目標0.5個百分點。
(一)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入
全年農業增加值完成0.9億元,增長9.3%。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畜牧業增加值占一產的比重由2007年的26%下降到*年的25.5%,種植業增加值占一產比重由2007年的48.9%增長到*年的54.2%。全年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6585畝,農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投資1000余萬元,完成盤山渠恢復、楊各莊蔬菜批發市場一期改造等一批涉農基礎設施工程。鄉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全區家庭旅館達到1000余家,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村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小康村”。全區各村累計投入文明生態村創建資金1362萬元,公共財政繼續向農村傾斜,共撥付文明生態村建設資金300萬元,有力促進了農村環境整體提升。
(二)突出奧運主題,旅游品質顯著提升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9億元,增長12.1%。旅游經濟進一步發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87.3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34萬人次,俄羅斯游客2.66萬人次,實現景區景點門票收入3410.6萬元。投資1.6億元,啟動實施奧運旅游基礎設施達標工程、俄羅斯度假區升級改造等重點旅游項目。修建旅游服務中心網點6個,覆蓋了*火車站、*、*等重點區域。結合“迎奧運、建名區”環境建設十大工程和“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新增景石文化、民俗文化、植物文化、燈光秀等重要節點人文景觀,城市品位不斷提高,旅游環境不斷優化。以奧運旅游為主題,精心制作《激情奧運?相約*》等奧運旅游宣傳品,推出奧運旅游產品和線路,舉辦“**奧運旅游戰略”啟動儀式等一系列宣傳推介活動,達成各類合作意向50余項。
(三)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億元,增長40.0%;實現稅金3562萬元,增長40.3%;實現利潤7187萬元,增長161.9%;工業企業節能工作取得成效,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0.2949噸標準煤/萬元,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9.7%。工業產品銷售狀況較好,產銷率達到99.1%。民營工業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天業通聯、秦冶焦化、大班金屬等17家產值超千萬元的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產值12.6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96.4%。天業通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籌備工作進展順利,2009年擬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
(四)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全年共批準內資項目34個,批準外資項目4個,其中生產性項目4個,非生產性項目34個。引進內資7.13億元,增長28.3%,完成年計劃的118.9%;實際利用外資2345萬美元,增長49.5%,完成年計劃的254.9%;一般貿易及三資企業出口總值1310萬美元,增長40.9%,完成年計劃的154.1%。以開發區為龍頭,突出抓好招商、招會、招租、招稅“四招”工作,成功引進北京國華置業、新奧秦港能源儲運、孚邦進出口公司等總部企業28家。全年總部經濟暨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稅收1.9億元,占全部財政收入的35.8%,增長58.8%。
(五)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3億元,增長25.1%,完成年計劃的102.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8.3億元,增長30.0%;農村固定資產投資0.9億元。項目建設的拉動作用更趨明顯,43項千萬元以上在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5億元,增長28.7%,占全部完成投資的95.9%。省信息產業研發中心于12月破土動工;國際游艇俱樂部、戴河河道治理等項目已步入開工前的準備階段;葡萄酒莊園、戶外休閑營地、民俗博物館等項目正在落實開工條件。圍繞國家加大投入、拉動內需的政策導向,篩選上報西部沿海污水管網、中水利用等重點項目27項,爭取列入國家、省計劃盤子。完成全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念性總體規劃,鳥類博物館、輪滑博物館、“天下”創意會館等一批文化創意產業設施已于暑期投入使用。進一步加大借助暑期工作力度,共謀劃重點借暑項目22項,戴河河道治理、西北部污水管網等項目取得實質進展,落實各類專項補助資金8328萬元。
(六)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財政收支保持平衡
全部財政收入5.3億元,完成全年調整預算的100.2%,增長26.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3億元,增長9.3%。嚴格預算約束,合理安排支出,區本級財政支出完成3.6億元,增長1.3%。
(七)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民營經濟發展迅速
民營經濟實繳稅金4.7億元,增長34.5%,占全部財政收入的88.4%。開展“全民創業年”活動,召開全區全民創業大會,出臺推進全民創業的若干政策意見,建立區級創業項目庫,制定出臺全民創業政策,組織創業培訓,搭建創業平臺。*文化創意產業創業輔導基地被確認為第二批市級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天業通聯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躋身市民營企業20強,被認定為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八)高度關注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堅持以人為本,繼續加大對民生事業的投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1元,增長16.6%,完成全年計劃的106.0%;農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增長7.5%,完成全年計劃的100.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億元,增長3.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6.2%。全區新增就業1220人,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2158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28人,分別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22.0%、2158.0%和105.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以內。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分別新增參保人員421人和370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5.0%和123.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進展順利,參保率達到89.5%。
(九)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和諧社會建設扎實推進
深入開展節能宣傳、節能技術推廣、高能耗項目淘汰、節能減排集中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2.38%、化學需氧量排放減少12.9%、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14.3%。
科技工作堅持圍繞科技成果推廣和企業技術創新,全年推廣農業技術成果7項,授權專利數量增長57.9%。
教育工作全面實施城鄉一體的聯合校管理模式,努力打造教育“四名”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均衡發展。在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評估中,被評為全市唯一的優秀單位。投資1000余萬元,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海北路小學幼兒教學樓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免除6011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一費制”費用198萬元,
文化體育工作堅持繁榮群眾文化生活,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先后組織各類文化下鄉、數字電影放映89場次;舉辦“鳥的天堂”國際攝影藝術節、“浪漫之夏”彩色周末系列演出、第四屆輪滑節、第三屆鐵人三項賽、首屆沙灘時尚球類大賽暨中國國際木球公開賽、音樂文化人、體育文化人等各類文體活動1000余場次,豐富群眾和游客的娛樂生活。
衛生工作向公共衛生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傾斜,常規計劃免疫和艾滋病人救助體系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2.8%,高于全市2.7個百分點,起報標準由600元降至400元,并適度提高了報銷比例。
總體看來,*年我區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產業支撐作用還不明顯,四大產業尚需做大做強;重點項目進度相對緩慢,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尚未顯現;招商引資責任機制和網絡體系尚不完善,全員招商氛圍還不夠濃厚;旅游促銷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民致富增收渠道還不夠多;城中村改造難度加大,城鄉發展不夠均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