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局市委財政收入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全市財政工作在上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真抓實干,奮力拼搏,通過大力組織財政收入、進一步科學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深入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切實加大財政監督管理力度、積極推進機關文化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各項財政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當年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億元大關,實現217956萬元,比上年增加69051萬元,增長46.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695050萬元,比上年增加191058萬元,增長37.9%,如加上專戶支出省列支因素,全市財政支出達到76.3億元,支出規模位居全省第5位,支出進度與支出規模創歷史最好水平;當年做到了收支平衡。市財政局在市委、市政府市直經濟綜合部門考核中連續第6年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主要工作如下:
一、緊緊圍繞地方財政增收目標,千方百計組織各項財政收入
為了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政權運轉與改善民生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全市各級財稅部門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真抓實干,千方百計加強財政收入征管。當年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上年調整增長的基礎上又創三個歷史新高:第一,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億元大關,實現217956萬元,創歷史新高。第二,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達46.4%,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4.1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1位,創歷史新高。第三,全市全口徑稅收收入實現46.05億元,增速達40.4%,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4.3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1位,創歷史新高。
(一)及時落實和調整財政收入目標。年初,根據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年度預算收支任務和市政府確定的各項財政工作目標,及時將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各級財政、稅務部門和有關征收單位。8月份又根據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等實際情況將年度一般預算收入任務調整為20億元,比年初市人大批準的預算任務增加21300萬元,并將調增的預算收入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級財稅部門和有關征收單位。為了確保完成完成調整后的全市一般預算收入任務,我們切實加強預算執行情況分析,采取了月調度、旬通報的措施,及時發現并解決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加強與各級稅務部門、有關征收單位的聯系,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征收的積極性。
(二)切實加強稅收收入的征收管理。一是積極與國稅、地稅等收入征管部門密切配合,認真落實各項稅收政策,嚴格加強稅收征管和控制減免緩稅等行為,特別是對采礦、選礦等行業繼續采取了“以電控稅”的辦法,有效防止了稅收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努力做到應收盡收。二是協同稅務部門,切實加強對主要稅種和零散稅源的管理,加大對重點稅源和新興稅源的監控力度,全面落實稅收調整政策,改進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保證了各項稅收的快速增長。三是積極組織開展稅源調查工作,從3月份至8月份對全市110戶重點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損益、所得稅的計算繳納以及其它各稅種的收繳情況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分析,摸清了底數,掌握了稅源的分布情況,為今后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提供了依據。四是大力支持“金稅工程”建設,實施稅銀橫向聯網,使各征收機關征繳的稅款通過電子網絡直接繳入各級國庫,為確保稅收及時足額入庫提供了技術保障。
由于采取了以上各項有力措施,當年全市全口徑稅收收入完成完成464030萬元,比上年增長40.4%,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總量位居全省第12位。其中:國稅收入完成253945萬元,比上年增長36.1%,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總量位居全省第11位;地稅收入完成210085萬元,比上年增長45.9%,增幅位居全省第2位,總量位居全省第11位。
(三)切實加強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一是依法依規征收。嚴格執行國家、省、市關于非稅收入征管的有關政策規定,努力做到依法依規征收,并確保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二是繼續實行以票控費,充分發揮財政票據監管中心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以票控費的措施,防止收入流失,做到應收盡收。三是努力挖掘非稅收入潛力。把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和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做為非稅收入征管工作的重點抓實抓好。積極與國土資源部門配合,認真落實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管理辦法,當年實際收繳土地出讓金40,253萬元,核撥土地成本35,342萬元;與國資委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的管理,收繳地鐵公司等改制企業的國有資產收益4,045萬元。
當年僅市本級完成非稅收入45925萬元,為年度預算30023萬元的152.96%,增收15902萬元。其中,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完成24473萬元,為年度預算16083萬元的152.16%,增收8390萬元;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完成21452萬元,為年度預算13940萬元的153.89%,增收7512萬元。
二、緊緊圍繞民生法定重點支出需要,科學調整和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按照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年繼續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向改善民生和法定(重點)支出傾斜,向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當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達412173萬元,占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66.4%,比上年增加79727萬元,增長24%。
(一)確保了財政供養人員工資發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落實到位。一是年初做實工資支出預算,保證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當年全市11.8萬名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全額發放,工資性支出達到247039萬元,特別是加大了對財力困難縣區的工資轉移支付補助,保證了縣鄉公教人員工資發放率達到了100%,沒有形成新的拖欠。二是積極落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各項政策,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需支出,在年初預算中予以足額安排。當年還籌措資金3200萬元和2800萬元,分別將2006年下半年市直單位上調的工資和規范后的津補貼及時補發到位。三是離退休費按時足額發放,當年共發放92256萬元。
(二)確保政權運轉和社會穩定。一是確保黨政機關公用經費需求。根據實際需求,在確保工資正常發放的同時,適當提高了黨政機關公用經費標準,當年市本級公用經費支出達79543萬元,比上年增加4589萬元,增長6%。二是增加維護社會穩定的支出。保運轉是公共財政的主要職能之一,在保障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公用經費需求的同時,努力增加辦案經費和政法建設的資金投入,切實提高裝備水平和技術手段。如結合全市公安系統的“三基”建設,先后投入資金2893萬元,重點支持了市公安局的“情報信息工程、防控體系工程、科技強警工程、警務保障工程、隊伍建設工程”等五大工程“三基”建設。同時在將市公安局、市法院、市信訪辦駐京人員的信訪經費由信訪辦統一管理的基礎上,當年信訪工作經費比上年增加107萬元,增長22.8%,為做好信訪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
(三)確保各項社會保障資金落實到位。當年各級財政部門共籌集各類社保資金20.6億元,為近300萬人口提供了各項社會保障待遇。一是確保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全面落實。當年籌集資金20532萬元,使全市共有75362人實現就業再就業。其中,為62748人支付職業培訓補貼2717萬元,為102290人支付職業介紹補貼1523萬元,為36889人提供公益崗位補貼6902萬元,為80380人提供社會保險補貼6617萬元。二是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擴大覆蓋范圍。當年共籌集各類資金24505萬元,為城鎮居民按時足額領取保障金提供了資金保障。當年城市低保人群達16.6萬人,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人均低保補助水平比上年提高10元/月。農村低保審批工作全面完成,共有16.4萬人納入保障范圍,全年共發放低保金5600萬元,人均補助標準498元/年。三是提高養老金保障水平,為103168人及時發放養老金86232萬元,人均發放標準比上年又提高85元/月。四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平穩。全市參合農民達218.6萬人,參合率為89.4%,完成了年初人代會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參合率達86%的工作目標。全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支出10041萬元,補償參合農民169.7萬人次,受益農戶比例為77.6%。五是積極支持農村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當年共籌集資金4182萬元,改、擴建105所農村衛生院用房近8萬平方米。當年投入財政資金362.8萬元用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培訓及購買公共衛生設備,大大提高了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六是籌集資金4022萬元,全面落實了優撫對象的各項待遇。
(四)努力加快采沉區和棚戶區改造進程。當年全市撥付采沉區和棚戶區工程資金總額達到1.8億元,確保了工程如期完工。其中,北票“金河小區”總建筑面積36.8萬平方米的,工程已全部完工,采沉區受損住宅居民已入住;北票“銀河小區”的60棟居民住宅,當年已交付使用;市區鐵路棚戶區8.3萬平方米住宅已全部交付使用;北大街6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工程也如期完成,省政府有關部門對我市采煤沉陷區、棚戶區的改造資金使用及管理給予良好評價。
(五)積極改善農村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一是積極支持農村飲水解困工程。當年爭取省以上資金5267.5萬元,并落實配套資金580萬元,完成了飲水解困工程502處,解決3.23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受益人口16萬。二是認真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直補資金和項目建設資金。與市移民機構配合,爭取省扶持資金3265.6萬元,用于對原遷居民20707人直補和全市52個后期扶持項目建設,其中市級審批的26個后期扶持項目已經實施完畢。三是積極開展抗災救災工作。針對今年3月份我市遭受的嚴重雪災,省市縣三級財政投入資金1700萬元,其中一部分是財政貼息資金,這些資金主要用于恢復生產和生活救助,共修復保護地冷暖棚達50404棟;針對6月份遭受的嚴重旱災,各級財政投入抗旱資金2670萬元和小型農田水利資金2150萬元,重點用于對設施農業小區配水配電。四是全力支持整村推進和移民扶貧工作。當年共投入財政資金15550萬元,全部完成了全市剩余的313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基本解決現有貧困人口的穩定溫飽問題;市以上共投入移民搬遷資金1244萬元,在全面完成省下達我市當年移民搬遷任務1440戶的基礎上,超計劃落實移民搬遷戶972戶。五是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當年籌集救災資金2301萬元,使9.8萬災民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籌集資金1317萬元,全力支持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共新建住房1327戶,維修住房2646戶。六是認真落實好對種糧農民的各項補貼政策。及時下撥糧食綜合直補資金14010萬元,比上年增長63.9%,對種植糧食和其它作物的530.89萬畝耕地面積的71萬戶農民給予了補貼;落實良種補貼資金645.8萬元,落實農機具補貼資金170萬元。
(六)大力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廣泛籌集資金,努力增加教育事業投入,當年全市教育方面支出為118634萬元,比上年增長30.5%,增加27704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增長率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率4.7個百分點。特別是加大了對教育“兩免一補”和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年繼續對農村中小學實行全部免除學雜費政策,在確保2006年減免范圍的基礎上,將城郊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少數民族學校以及農村進城務工家庭、城市困難家庭的學生均納入免除學雜費的范圍。當年籌集資金5528萬元,使農村享受免除學雜費學生人數達到352349人,其中小學222996人、初中128993人、特教360人;籌集資金1580萬元,繼續對困難家庭學生79656人免除課本費;籌集補助資金303萬元,對困難家庭寄宿生10099人繼續實行生活補助政策;加大對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技工學校助學扶持力度,并籌集1280萬元助學資金,資助了15000名學生。
(七)大力支持科技、文化等事業的發展。一是繼續加大科技資金投入規模。當年全市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6495萬元,比上年增加2274萬元,增長53.9%。當年市本級投入科技資金1,200萬元,重點支持我市高新技術園區建設,以及符合我市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科技項目;投入資金200萬元,用于我市高新技術園區的成果轉化基地及孵化器建設工作,以建立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園平臺;下達科技補助資金250萬元,用于加華園區科技項目補助;爭取省科技資金390萬元,用于支持14個省級科技項目;投入資金86.8萬元,對全市科技大會召開及評獎、科技活動周及海外學子創業活動周等工作進行支持。二是努力增加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投入65.3萬元進一步完善北塔博物館,投入26.7萬元為牛河梁文化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努力增加體育事業的投入,通過土地置換新建了朝陽市體育館和全民健身館,投入資金34萬元支持了朝陽市第二屆全民健身節暨首屆龍舟大賽、老年健身活動、省田徑比賽等一系列活動。投入資金227萬元對電臺、電視臺和各轉播臺設備進行了維修改造和更新,促進了我市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
三、緊緊圍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各項財政政策手段的功能和作用
各級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積極運用財政貼息、補助、稅式支出、擔保、以獎代補等政策和資金手段,大力支持全市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積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一是認真落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當年全市共辦理退稅、抵稅、免稅等稅式支出30705萬元。二是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產品出口。當年爭取專項資金7000多萬元,同時市本級安排工業發展資金700萬元,共落實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貼息項目22個、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3個、其他專項資金支持項目20多個。三是努力解決破產企業的遺留問題。將向東化工廠破產后職工異地安置補助資金24,588萬元,按照規定的劃撥程序一次性撥付到朝陽市住房委員會資金專戶,再由該專戶向向東化工廠破產清算組進行資金撥付,保證了專款專用。
(二)繼續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要求,當年全市各級財政用于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支出194609萬元,比上年增長42.54%,增加58083萬元。一是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當年投入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資金2550萬元,重點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快了保護地建設的步伐。當年全市新建冷棚45338畝,超計劃29.5%;新建暖棚46907棟,超計劃56.4%。二是大力支持畜牧業發展。投入畜牧業發展資金2,945.8萬元,較好地保證了全市畜禽疫病的疫苗購置和發放、純種母豬和能繁母豬生產、畜牧業龍頭企業項目貸款貼息及以獎代補、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及新品種引進推廣等資金需要。三是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當年共投入農村勞動力“陽光工程”培訓和新型農民培訓等資金501.4萬元,對29830名農民進行了專業技能培訓,對15218名農民進行了技術培訓。四是大力支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投入農業技術推廣資金975萬元,使設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得到大面積應用;五是大力支持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市各級財政投入資金6194萬元,重點支持了植樹造林、生態公益林管護、水土保持、河道治理等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全市完成造林面積120萬畝,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52萬畝。六是大力推進了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當年省財政共批復我市項目22個,投入資金7234萬元。其中,土地治理項目15個,投入資金4379萬元,涉及39個鄉鎮,全年治理土地面積9.4萬畝;產業化項目7個,投入資金2855萬元。
(三)積極落實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財政優惠政策。當年市以上財政部門共向各縣(市)區投入一般性轉移支付、體制補助及獎勵、社會保障補助、農業及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168507萬元,比上年增加21490萬元,增長14.6%。其中:各縣(市)區從省級稅收增量返還政策中獲得33851萬元;從一般性轉移支付政策中獲得53017萬元;從財源建設工程規劃獎勵政策中獲得3388萬元;從省“三獎一補”政策中獲得7655萬元。市本級*年對縣(市)區投入8382萬元。各項政策落實及資金的投入,使全市縣區財政實現了快速發展:一是從發展速度看,縣區財政實現了高速增長。*年各縣(市)區(含開發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8340萬元,比上年增長57.2%,增加57638萬元,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0.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4.9個百分點。二是從財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看,所占份額又有提高。*年縣(市)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2.6%,比上年增加5個百分點。*年建平、凌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3億元。三是從財政保障能力看,保障法定(重點)支出的能力逐年增強。尤其是在保障一般性支出方面,做到了當年公教人員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保證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與津貼補貼的資金需求,其它支出也都做到了較好保障。在2008年年初召開的全省財政工作會議上,朝陽市被省政府命名為*年全省縣(市)財源建設工程先進市(全省排名第一名),并獲得省政府獎勵200萬元;建平縣、北票市、凌源市分別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地區稅收收入超5億元財源大縣(市);納稅在1,000萬元以上的39個稅源大戶企業受到了省政府表彰。
(四)進一步擴大融資擔保規模。通過提高擔保中心在金融系統的擔保信用等級(“A”級信用等級)和擴大擔保中心擔保資金規模(1億元以上資金)等方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當年共為54家企業提供擔保貸款42595萬元,解除擔保責任19167萬元,在保擔保貸款為23428萬元。
四、緊緊圍繞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繼續深入推進和不斷完善各項財政改革
按照建設“陽光財政”的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繼續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
(一)繼續深化部門綜合預算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部門綜合預算編制方法,細化支出預算,通過編制部門綜合預算,切實規范部門的收支行為,減少預算的隨意性。市本級嚴格執行《關于市本級一般性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的意見》(朝政辦發[*]24號),當年市本級對78個一級預算單位和325個二級預算單位全部納入了部門綜合預算編制范圍,用規范的方法和嚴密的操作程序,切實增加了部門綜合預算編制的透明度,提高了預算編制效率與質量。通過編制部門綜合預算,當年僅市本級非稅收入形成政府統籌財力3628萬元。指導縣(區)級部門推進綜合預算編制改革工作,印發文件并組織培訓,各縣(市)區2008年將全部啟動在先進的軟件平臺上編制規范部門綜合預算。
(二)積極推進和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市本級73家一級預算單位和83家基層預算單位全部實現了國庫資金網上集中支付。為了規范和簡化集中支付系統操作流程和用款計劃審批程序,提高運行效率,根據財政部《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方案》等有關要求,對市本級預算指標賬進行了重新設置,對軟件的科目庫進行了相應調整和修訂,保證了預算指標所列支出功能科目的準確性。建平縣、凌源市、朝陽縣、雙塔區也相繼開展了國庫集中收付改革試點工作。
(三)全面深入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一是認真加強了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采購行為。當年印發了《朝陽市政府采購評標管理辦法》等5個文件,對政府采購行為進行了規范。二是擴大政府采購規模。在認真總結完善貨物類集中采購經驗和作法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工程和服務類采購活動,擴大采購規模。當年全市政府采購規模36220萬元,比上年增長70%;采購次數856次,比上年增長13%;實際支出33840萬元,比上年增長73%;節約資金2379萬元,資金節約率為6.5%,比上年增長2%。其中,市本級政府采購規模18588萬元,比上年增長54.9%;采購次數120次,比上年增長12%;實際支出17540萬元,比上年增長52%;節約資金1048萬元,資金節約率為5.6%,比上年增長1%。
(四)大力推進政府財力資源整合工作。在推廣學習建平縣政府財力資源整合經驗的基礎上,各縣(市)區在教育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開展整合工作。同時按照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支農資金整合的指導意見》和省財政廳《關于印發遼寧省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啟動全市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在建平縣2006年率先被財政部列為部級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的基礎上,經積極努力爭取,凌源市又被列為財政部試點縣(市),今年可獲得試點資金500萬元,重點支持了保護地、畜牧業、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建設,使凌源市發展成為全國北方最大的保護地蔬菜、花卉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全國重要的瘦肉型豬和牛肉、羊肉生產基地,全國經濟林生產示范縣和全國食用杏生產基地。
五、緊緊圍繞財政資金短缺現狀,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和政策對我市的支持
近年來,朝陽市經濟和財政雖有較快發展,這只表明一種發展態勢,財政總量仍很小、收支矛盾仍十分尖銳,特別是資金短缺、投入不足問題,成為制約朝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對此,在支持經濟發展和大力組織財政收入的同時,各級財政部門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積極向上級爭取對我市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同時,還積極開展了化解鄉級政府債務和支持招商引資工作。
(一)積極爭取上級財政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與有關部門配合,積極向上級反映朝陽財政收支困難的實際情況,積極申報符合標準的項目,多種渠道收集信息和提供相關的數據資料,最大限度地爭取上級對我市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按可比口徑計算,當年共爭取上級各項財政性資金466827萬元,比上年增加91260萬元,增長24.3%;超過市政府年初下達的考核指標比上年增5%的目標。其中,爭取一般性轉移支付類資金149,759萬元,比上年增長33%,增加37,136萬元;爭取社會保障類資金97,215萬元,比上年增長20.2%,增加16,360萬元;爭取財政支農和農業綜合開發類資金48,639萬元,比上年增長8.3%,增加3,747萬元;爭取行政政法和教育科學文化類資金25,192萬元,比上年增長38.4%,增加6,983萬元;爭取工商企業發展和商品流通類資金69,304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增加8,112萬元;爭取經濟建設類資金69,786萬元,比上年增長27.8%,增加15,179萬元;爭取財政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優惠政策類資金5,155萬元,比上年增長126.81%,增加2,860萬元;爭取其他類資金1,817萬元,比上年增長93.4%,增加883萬元。
(二)積極籌集資金化解鄉級政府債務。當年省政府下達我市的政府債務償還任務為1,499.92萬元。為了牢固樹立政府信譽,積極籌措資金,實際償還1865.1萬元。同時,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委、省財政廳關于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意見的通知》(遼政辦發[2006]72號)要求,積極開展鄉級政府債務的清理與核實工作,為今后開展化解鄉級政府債務工作提供了準確的依據。
(三)大力支持招商引資工作。一是積極為各部門、各單位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提供經費保障。市本級全年撥付經費375萬元用于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二是切實做好市財政局的招商引資工作。*年市政府分配給市財政局的招商引資任務是1億元,為了完成任務,我局先后制定了《關于做好市財政局*年招商引資工作的通知》(朝財債[*]265號)和《關于分解下達我局*年招商引資工作任務的通知》(朝財債[*]337號),經過全局廣大干部的積極努力,當年實際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0個,完成招商引資數額12204萬元。
六、緊緊圍繞依法理財推進進程,不斷加大財政監督管理力度
按照建設“法制財政”的要求,市財政局認真執行和貫徹落實《財政部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實施意見》等財政政策,不斷規范和加大財政監督管理力度,積極推進依法理財進程。
(一)積極推進財政管理的精細化和規范化。一是印發了《朝陽市市級預算支出管理暫行辦法》,對市本級預算支出指標進行了規范化管理,特別是對追加的項目支出指標,從經費(資金)的申請、審批、下達等程序進行詳細規范,有效提高了資金審批的質量和效率。二是全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經過嚴格審批程序批準的支出全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確保了資金運行的安全性,提高了資金的運行速度,切實實現了用機制理財、用制度理財,使日常支出指標管理達到了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的要求。
(二)進一步完善財政監管體系。為了認真貫徹執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切實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監督,嚴肅財經法紀,以制度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了財政監管體系。主要是制定出臺了《構建朝陽財政監督機制初步方案》(朝財監[*]113號)、《關于對財政專項資金實施績效監督的意見》(朝財監[*]112號)、《朝陽市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程序》(朝財監[*]21號)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并重點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專項檢查,一是對市屬單位非稅收入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市直執收執罰單位共計132戶,重點檢查了57戶,檢查面達到了43%,檢查發現存在違紀問題的單位有17戶,違紀面為30%,共查出各類違規違紀資金557.71萬元。二是對全市中小學財務收支及資產負債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重點檢查了全市城市及農村中小學258所,檢查面達到94.16%,共查出各類違規資金11,212萬元。
(三)進一步加強了會計管理工作。一是開展財務會計信用等級評價試點工作。深入貫徹省關于加強會計誠信建設實施意見,在縣級以上行政事業單位開展了財務會計信用等級評價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全市會計人員誠信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為用人單位聘用、交流會計人員提供了信息平臺。二是加強會計培訓工作。對全市7650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了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嚴格執行了會計從業資格網上考試制度。三是認真組織開展了會計誠信建設系列活動,對全市95名會計誠信建設先進工作者給予通報表彰。還組織朝陽市優秀選手參加了遼寧省第三屆會計知識大賽和珠心算比賽,取得了較好成績。
(四)切實加強了財政性資金的投資審核工作。當年共評審政府投資的各類建設和改造工程項目331項,總報審額為43684萬元,總審定額為46965萬元,總審減額為7953萬元,綜合審減率為18%。其中,評審財政直接投資的工程項目131項,報審額為10765萬元,審定額為19313萬元,審減額為2146萬元,審減率為20%;評審政府投資、財政監管的工程項目200項,報審額為32919萬元,審定額為27652萬元,審減額為5807萬元,審減率為18%。
(五)認真完成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和監管工作。按照財政部的統一要求,利用3個月時間,在全市范圍內完成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清查的結果是全市1703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額為63億元,為今后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市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受到了省財政廳的表揚。
七、緊緊圍繞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進一步加強機關和干部隊伍建設
財政部門作為市政府主要的綜合經濟部門之一,擔負著為政府管家、為人民理財的職能。為了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給市財政局的各項工作任務,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能打硬仗的財政干部隊伍,為此,財政部門緊緊圍繞提高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加強機關干部隊伍建設。
(一)努力提高政治與業務素質。比較系統地組織學習了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快樹立朝陽發展新形象、黨的*大報告等理論文件。在學習形式上采取集中和自學相結合的辦法,以答題、征文、培訓、專家講座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特邀*大代表明志友同志作了《認真學習黨的*大精神》專題報告。結合財政業務工作實際需要,聘請專業人員講解《會計法》、《預算法》及有關財政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水平。按照省財政廳的要求,成功組織407人參加了全省財政干部崗位資格考試,及格率達到98%。同時,認真組織了全市財政干部培訓工作,積極參加省財政廳組織的培訓。
(二)認真貫徹落實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黨務公開工作,建立黨員先進性教育的長效機制,檢查督促各支部認真堅持制度。積極開展創建“先進黨支部”、爭當“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活動,使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黨風黨紀教育活動,并邀請市紀委領導舉行黨風廉政建設輔導講座,督促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廉潔自律。為進一步全面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和黨員承諾書,并建立了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廉政檔案。同時,堅持在全局范圍內積極開展“讀書思廉”和家庭助廉活動,用正反事例教育廣大干部職工要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警鐘常鳴。
(三)切實加強了機關文化建設工作。在認真考察學習外地財政部門機關文化建設工作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制定了《朝陽市財政局機關文化建設方案》,對年內的機關文化建設任務和責任進行了分解落實,總結提練了朝陽市財政局機關價值理念,機關走廊文化建設初見成效。制度文化建設正在按計劃推進。同時,通過積極組織廣大干部職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活動,培養和引導財政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不斷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增強了財政系統的感染力和向心力,積極營造了創新、進取、團結、和諧的氛圍。
*年,還認真組織開展了代市政府對縣域經濟發展有關財政指標考核、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會計職稱考試、扶貧幫困、定點扶貧、編寫財政志、指導生態文明示范村建設等項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年全市財政工作也依然存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在下一年度工作中認真研究解決。一是財政收入總量在全省仍排在后幾位,財政保障能力仍然不足。近幾年,全市財政收入雖然增幅較大,質量有所提高,但總量仍很小,在全省的位次排在后幾位,與其他市的差距仍然很大。二是財政支出主要依靠上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和專項資金,財政調劑和調控能力仍比較弱。三是財政干部隊伍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需要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