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司法局培訓行政教育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市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著力于充分發揮工作職能和工作優勢,按照“圍繞一個主題、打響三個品牌、形成和深化四大工作機制”的總體目標要求,穩步而有序地開展各項工作。為維護社會穩定、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法治*”、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1、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規范化建設。一是以開展法治理念教育為契機,緊緊圍繞創建“平安*”、“法治*”,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認真履行職能,整改突出問題,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二是采用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專題輔導與座談討論相結合、派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等形式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三是進一步加強規范化建設,健全完善了有關規范化方面的各項規章,建立了依法執法、依法行政內部管理的長效機制;四是組織司法行政機關人員進行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知識的考試。
2、“作風建設年”暨“三創一爭”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3月始我局開展“作風建設年”暨“三創一爭”主題實踐活動。全局機關干部職工學習縣委縣府關于“作風建設年”暨“三創一爭”活動文件精神,局黨組提出,通過“作風建設年”暨“三創一爭”活動,致力于干部隊伍建設上水平,致力于作風建設抓實效,致力于制度建設抓根本,努力營造“想干事的有機會、會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地位”的氛圍,使工作作風得到新的改進,服務質量得到新的提高,整體形象得到新的提升,司法行政的職能作用和整體作用及融合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3、新一輪機關干部全員聘任工作順利進行。根據縣委組織部《*縣鄉鎮、部門中層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意見》的要求,結合我局干部聘任期已到的實際,3月份,在全局范圍內開展新一輪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和一般干部雙向選擇的全員聘任制工作。在編中層以下干部全員參加。中層干部實行競爭上崗,由局長聘任;一般干部實行雙向選擇,由科室負責人聘任。
二、以“基層基礎建設推進年”為主題,推進司法所各項業務
1、加強培訓,抓好網絡,切實發揮人民調解保障作用。一是按照年初計劃,開展了鎮、村兩級和有關部門人民調解員培訓活動,內容涉及調解范圍、程序、制度、文書制作和常用法律知識,效果良好。二是抓好網絡建設,建立了由縣人民調解工作指導委員會、12個鎮(開發區)調委會、261個村居(企業)調委會(其中企業調委會76個)、1031名人民調解員構成的“四級”工作網絡,成為化解我縣各類民間糾紛等人民內部矛盾的中堅力量。形成了以行政區劃設置建立調委會為主、社會民間新生力量(天凝“老娘舅”、洪溪“大阿姐”等隊伍)調委會為補充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
2、延伸平臺,拓展領域,構建大調解機制。一是成立全縣人民調解工作指導委員會。1月份在全市率先成立人民調解工作指導委員會,并召開了第一次聯席會議,17家成員單位參加了會議。二是聯合法院出臺《涉訴民事糾紛引導、委托人民調解若干意見(試行)》。這一《意見》的出臺,是在司法調解指導下提高人民調解工作水平,探索民事糾紛案件在法院受理前、受理后、開庭審理前以及審理過程中引導、委托人民調解工作的有益嘗試,也是切實加強和推進我縣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又一項新舉措。三是為確保“兩節”、“兩會”期間的社會穩定開展大排查。組織基層司法所和調委會認真開展不穩定因素大排查。今年全縣各級調解組織受理糾紛2457件,調處成功2373件,調處成功率達96.6%。
3、積極探索、鞏固基礎,做好社區矯正試點前期工作。年初,我縣正式被確定為全市第二批社區矯正試點縣。為確保我縣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依法、規范、有序進行,我局在抓緊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著力在健全組織、落實力量、完善制度、加強銜接等方面下功夫,完成了組織機構組建、人員配備、宣傳動員、文件制度的修訂,社區矯正對象的多次排查與相關部門的銜接交流等多項前期準備工作。至今我縣有矯正對象237人,計劃年底前完成交接工作,全面啟動。
4、完善制度,強化銜接,做好幫教安置基礎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各級幫教安置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工作制度,制定了詳細的崗位目標責任制,實行責任倒查。完善幫教對象信息庫,進一步完善了就業指導和培訓制度。八月份在大云鎮召開現場會,推廣大云鎮幫教安置“八個一”制度建設實施方案,并結合一人一檔工作要求全縣司法所全面實施。現有幫教安置對象947人,已落實幫教安置940人,幫教率為99.3%,當年度歸正人員無重新犯罪。
三、立足發展,創新工作,不斷增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實效
1、加強協調,整體推進,“大普法”格局初步形成。去年年底,建立了法制宣傳教育部門分片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共有44個。聯席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主要負責分析全縣法制宣傳教育的特點、規律,統籌研究、解決全縣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促進部門協作配合,實現信息共享。此項制度的實施,初步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的長效工作機制。今年4月,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關于開展“法律七進”活動的方案》,把“法律七進”作為“五五”普法的主要形式,并于五月初舉行“法律七進”啟動儀式,各牽頭單位及時按照制定的方案狠抓落實,取得良好的成效,我縣的“法律進農村”“法律進學校”等活動都處在全市的領先地位。出于推進工作的需要,縣考評辦把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對各鎮的年度綜合目標考核,硬化了基層黨政的主體職責。
2、豐富手段,優化載體,法治文化建設備受關注。為全面推進全縣“五五”普法工作,拓寬社會參與途徑,努力形成各方面踴躍參與法制宣傳教育的生動局面,今年6月到11月,在全縣開展法制文藝創作比賽、法制專題村級簡報比賽、法制漫畫(動漫)比賽和法制攝影比賽。縣法宣辦共收集到法制文藝作品40多件、法制專題村級簡報近50份、青少年法制漫畫(動漫)作品50多件、法制攝影作品100多件,為20*年全面推進“法律七進”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鎮也充分發揮法制文藝這一深受群眾喜愛的形式,深入基層廣泛開展宣傳活動,送法到基層,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3、內外兼修,整合資源,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在鞏固原有基礎的前提下,整合各部門的人才資源,建立健全了法制宣傳教育“五個百”隊伍,即:百名普法講師團隊員、百名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百名法律服務志愿者、百名法制宣傳教育聯絡員、百名政府行政執法和法制工作人員隊伍,擴大了法制宣傳在全社會的影響力,顯示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在局機關內部實施法制宣講全員參與制度,在全縣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導師帶徒活動,在全縣范圍內有一定影響的7名普法工作者被聘任為法制宣傳教育導師。
4、拓展領域,加強外聯,努力擴大普法陣地。借助“*法治網”平臺,對法律法規進行解讀,以生動的案例宣傳法律,開展法律學習的入門教育,共上傳法制新聞(圖片)319篇;利用電視媒體覆蓋面廣的特點,發揮報刊深度解讀的優勢,開設《說法》、《法治時代》專欄,共播放(刊發)法制類新聞和節目44期;充分利用縣法制宣講團,深入到基層舉辦法制講座230場次,增強全縣干部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通過律師和法律工作者參與信訪接待和調處民事糾紛,廣泛宣傳法律知識。主動聯系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紹興政法學校,在隊伍培訓、專題講座、司法考試輔導等方面達到合作關系,以更好地運用外部資源為我縣普法工作服務。
四、以深化“法律服務質量年”活動為契機,著力提升法律服務監管水平
1、扎實開展深化“法律服務質量年”活動。一是以所、處為單位,按照要求對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和法律服務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則進行學習討論,同時,學習教育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結合起來,與自身業務學習結合起來。二是開展以“聽庭、查卷、詢訪”為主要載體的法律服務質量檢查,組織聽庭7次7名律師和1名法律工作者,抽查案卷301卷,其中律師辦結案卷176卷,公證辦結案卷64卷,基層法律服務辦結案卷51卷,法律援助案卷10卷,并將檢查結果反饋各法律服務機構進行整改。
2、完善法律服務管理機制。實行“三位一體”的管理方式,即以司法行政機關的宏觀管理為核心,以行業協會的行業管理為主體,以法律服務機構的自律管理為基礎,形成服務質量、誠實信用、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為重點的動態監管和常態管理平臺。在原有法律服務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又建立了律師服務風險告知制度和案件證據交接制度、公證處和公證處主任考核辦法、基層法律服務“三統一”制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服務監督管理長效機制。
3、形成社會公益服務的有效形式。以政府、鄉鎮、社區、企業、單位、社團、部隊為依托,完善法律服務七進工作,組成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為骨干、司法行政機關人員、基層司法所人員參與的百名法律志愿者隊伍。進一步強化律師參與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積極參與政府行政決策、處理突發性群體事件和涉訴涉法信訪事件。配合《物權法》的頒布和實施,組織律師參加縣人大“人民權益”欄目解讀《物權法》電視訪談和《*日報》(*版)作專題宣傳。
4、法律業務總體穩步發展,服務質量明顯提高。1-11月份,全縣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197家,民事案件358件,經濟案件541件,刑事辯護案件242件,律師事務所業務收費626萬元;縣公證處共辦證2910件,其中國內1644經濟件,國內民事765件,涉外457件,涉臺44件,業務收費158萬元;基層法律服務擔任法律顧問16家,民事411件,調處各類糾紛125起,業務收費1131821萬元。
五、以深化“文明窗口”創建為抓手,打響法律援助品牌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知曉度。一是通過報刊等傳媒宣傳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維權服務過程中,將遇到的發生在弱勢群體身邊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及法律援助工作新情況、新特點、新趨勢等編寫成信息,及時通過報刊等社會媒體向廣大群眾宣傳講解。二是廣泛開展咨詢活動,擴大法律援助的社會影響。在各種紀念日、活動日期間,積極參加各部門組織的上街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通過分發資料、現場咨詢和講解等形式,大力宣傳法律援助條例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三是開展法律援助進鄉村活動,積極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借助“法律七進”和百姓課堂陣地,開展法律援助進農村、法律援助牽手農民的宣傳咨詢活動。
2、完善制度管理,規范工作機制。堅持以法律援助規范化建設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促進我縣法律援助工作水平上新臺階。結合工作實際,按照《法律援助規章制度結構體系圖》的要求,著手制訂并完善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程序、中心學習制度、接待咨詢制度、崗位職責等制度,以及法律援助受理、審查、指派規則、法律援助機構服務承諾、受援人須知等公示材料。同時將有關規范化建設的要求、目標和任務體現在其中,明確了法律援助受理、審查的具體處理程序和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
3、整合社會資源,發揮援助站、點作用。加強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把工作重心下移到鎮、村,指導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系點開展工作。在社區、行政村及各鎮“新*人”管委辦設立了199個法律援助點,與法援中心、鎮法律援助工作站呼應,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三級法律援助服務網絡。主要做法是:一是規范管理,以村(居)調委會為依托來配備人員。二是加強指導,提高法律援助工作點的工作效率。另外,中心還整合資源,組織縣法律援助中心全體人員、律師、法律工作者、各援助站工作人員、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到全縣各鎮、社區、外來人口集中居住地、職工公寓等循環宣傳,開展法律援助流動站服務,將法律援助職能引入社區,建立法律援助向弱勢群體延伸的又一個工作平臺。
4、深化“文明窗口”創建,提高服務水平。以優化窗口功能,樹立司法行政機關的良好形象為宗旨,爭創“群眾滿意服務窗口”、“效能建設示范崗”。將窗口建設作為一項為民服務的實事工程,完善窗口服務。按照便民原則,采取三條措施提高窗口辦事效能。一是抓好窗口接待服務的工作機制。確保群眾來訪、來電咨詢得到及時接待,及時登記、及時解答。二是倡導文明服務的規范用語,主動與來訪群眾拉近距離。三是在縣局的支持下,堅持每周六輪流安排局內干部到援助中心值班,以方便群眾來訪,接受群眾監督。
5、開辟“綠色通道”,應對群體性案件。針對目前群體性“討薪”案件和突發性事件不斷發生的現狀,中心采取多項措施:一是實行特事特辦,簡化辦理手續。二是做好“討薪”的預警、預防、預報的法律援助工作,暢通上下信息反饋的渠道。加強法律援助中心與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點的聯系,做好對農民工的法律引導,防止因拖欠工資引發農民工過激行為和群體性事件,保證社會穩定。三是加強與各鎮、開發區及勞動部門的協調聯系,合理運用法律手段,積極采取非訴訟與訴訟并舉的形式辦理涉及農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保證農民工維權案件的辦案效率。今年共辦理群體性拖欠農民工工資法律援助案件10件,為761名農民工追償工資320萬余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了33%、236%、387%。
截至11月底,共接待群眾來電來訪1439件2156人次,受理援助案件2*件。
六、其他工作:
在信息、外宣、調研工作方面,通過明確考核責任、召開專題座談會等形式,有力地推動了工作開展。全局共完成調研文章6篇,共收到各科室及各鎮司法所上報的司法信息170條,編撰《*司法信息》20期,市局錄用27條,《浙江司法行政簡報》錄用2條,浙江省司法廳網站錄用18條。同時,做好車輛、財務、檔案、文印等項工作,為全局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