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危舊房改造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開拓創新思路,工業經濟穩定發展
一是強化服務意識,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以人為本處理好與企業和群眾的關系,營造一個和諧的經濟發展氛圍。做好國家有關政策宣傳,努力向縣政府申請工業企業優惠政策,為投資企業爭取優惠條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加強安全管理,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與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完成了企業推行安全生產分類評估工作,我鄉赤馬玩具廠被評為B類企業。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工作,進一步加強重點施工場所、企業安全隱患督查。三是增強財政投入,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拉長產業鏈,增加經濟效益。
(二)創新舉措,“6+1”目標取得突破進展
自年初以來,以“農民六大增收目標”和“農村危舊房改造”為首要任務。以農村危舊房改造為突破口;以下山轉移、本文來自農民轉移就業、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等三大工程為抓手,狠抓六大目標實現不動搖。
1、穩步推進農民下山轉移工程
今年計劃下山轉移100人,其中整村搬遷50人。已完成轉移106人,其中零星轉移44人,整村搬遷62人,完成率106%。以危舊房、舊村改造工作為重點,以建設用地復墾項目為補充,加快農民下山轉移步伐。今年重點抓好*區塊土地建設項目和*村建設用地復墾項目,進一步挖掘農民下山轉移資源優勢和優化農民增收軟環境,從而促進農民下山轉移。
2、大力開展農民培訓轉移就業工程
今年農民轉移就業工程計劃轉移就業133人,幫助解決農民就業崗位36個。已組織農民轉移就業133人,完成指標數的100%,幫助解決農民就業崗位40個,完成指標數的111%。據統計,今年我鄉轉移勞動力2414人,完成年度計劃100%。其中:轉移在鄉內企業就業373人,占總轉移數15.5%;轉移在縣內企業就業1429人,占總轉移數59.2%;轉移在市內企業就業262人,占總轉移數10.8%;轉移在省內企業就業293人,占總轉移數12.1%;轉移在省外企業就業46人,占總轉移數2%;轉移在國外企業就業1人,占總轉移數0.1%。通過多渠道搭建就業平臺,確保農民異地就業,同時還加強農民培訓工作,提升農民就業能力。全年共組織農業專業技術培訓170人,新型農民培訓130人,柿子干加工培訓45人,職業技能培訓102人。
3、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
全鄉共有25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401戶941人,今年由縣、鄉干部結對幫扶126戶300人,由各村黨員干部結對聯系275戶641人,除低保外,今年計劃幫扶188人達到人均2500元以上,20*-20*年累計計劃幫扶188名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達4000元以上,今年已有204人達到2500元以上,完成率1*.5%,20*—20*年累計人均收入達4000元以上達到198人,完成率105.3%。我鄉進一步推行“輸血”和“造血”相結合的扶持方式,重點通過產業、技術幫扶,使一大批農民走上了就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通過素質、崗位幫扶,使一大批農民走上了就業致富奔小康的道路;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貧困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并采取“獎補結合、突出實效”的方式,把幫扶資金分為脫貧啟動金、致富激勵獎、示范帶動獎展開獎評,促進低收收入農戶奔小康。
4、不斷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
我鄉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發展食用菌產業,壯大苗木產業,開發庫區養魚捕撈業,培育農家樂旅游產業,積極引進吊瓜種植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5446元,比上年增長約11%。今年增收的主要渠道:一是項目建設增收,重點是康莊公路、旅游開發、舊村改造及脫貧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勞務收入預計增收100萬元;二是種植業、養殖業預計增收40萬元;三是新增公益林18895畝,預計增收20萬元;四是云和湖旅游開發和土地復墾等工作政策性收入增收110萬元。五是勞動力轉移預計增收42萬元。依此計算,農民純收入總量預計比上年增加312萬元,人均增收540元。
5、統籌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
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老百姓得實惠的民心工程。按照縣政府責任書的要求,*鄉今年危舊房改造任務數50戶,其中新建戶50%,農村低保標準120%以下困難家庭危舊房改造19戶。*村被列入市、縣考核的舊村改造村之一。一是危舊房改造工作成效顯著。今年全鄉涉及危舊房改造的共有13個行政村114戶農戶250人,其中,修繕戶有25戶71人,已完成了縣下達任務;新建戶有58戶179人,完成任務數的132%;農村低保標準120%以下困難家庭危舊房改造戶涉及33戶農戶,完成任務數的135%。二是舊村改造工作有序開展。我鄉*村舊村改造已有25戶農戶完成土地審批,并已發放房產證;尚有31戶60直正在本文來自地基平整過程中。同時拆除舊房面積達13847.57平方米。整個村安置面積達5150平方米,且在施工過程對排污、路面、水電等基礎設施進行了規劃建設,各項工程均做到無障礙施工。三是農村“兩證”發放工作如期完成。截止目前我鄉今年已發放土地證達1343本,房產證54本,均已完成縣下達的任務。
(三)注重培育,農業產業調整步伐加快
一是家庭養殖產業進一步壯大。立足地緣優勢,以生態養殖為主要生產方式,鼓勵農戶大力發展庭院生態養殖產業,重點是扶持家庭養殖專業村――*村。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綠化苗木種植面積達到320余畝,試種了貝母、厚樸、白術等中草藥品種,種植面積達到100余畝,新開發吊瓜80畝。二是食用菌產業成功轉型。今年新發展袋料黑木耳80余萬袋,袋料香菇30.5萬袋,預計產值可達280萬元。三是培育生態旅游產業。以云和湖山水優勢為依托,重點打造*漁港旅游品牌和“農家樂”休閑旅游產業。全鄉現有農家樂8家,有6家被麗水市評為三星級農家樂,產值預計可達300萬元。四是鼓勵扶持來料加工業。目前,已培育來料加工經紀人4人,約100余位婦女從事玩具來料加工,30余名婦女從事汽車坐墊加工,創經濟收入50余萬元。五是努力培育林業新產業。以林權信息化體系建設為契機,加快建立規范有序的林權流轉機制,促進生態保護和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我鄉林業持續健康發展。全鄉共有11萬畝生態公益林,占林業用地面積67%,農民從中獲利143余萬元。
(四)強化建設,特色工作取得成效
1、體育強鄉創建突出投入力度
一是加強隊伍建設。設立鄉文體服務站,配備專職體育干部,成立鄉體育協會。各村建立了體育輔導站和老年體育協會,組建各類特色文體隊伍。二是完善體育設施。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完善一批高標準的體育硬件設施,實現“村村有健身場所”。新建鄉文體中心680平方米;設活動用房面積500平方米;室外文體活動場所面積11940平方米;新進健身苑點16個,添置健身路徑12套,建設籃球場6個、門球場1個、乒乓球場地12處,鄉村文體活動場所普及率90%。三是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了首屆“木玩杯”全民運動會,鄉機關團體、鄉鎮企業、各行政村組成16支代表隊300多名農民運動員參賽,成為*鄉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另外,還開展了“木玩杯”中國象棋比賽,主辦全縣“木玩杯”機關鄉鎮籃球聯誼賽等“木玩杯”系列活動,掀起全民健身的熱潮。
2、信用體系建設創新工作方式
*鄉農戶信用等級評價工作范圍廣、任務緊,涉及14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為了方便農戶,提高工作效率,鄉政府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采取時間、人員、地點、農戶四集中的采集申報方法,確保此項工作開展。全鄉14個行政村總戶數1648戶,除去低保戶、五保戶以及60歲以上農戶,應采集農戶數1362戶,占全鄉總戶數的83%,已采集農戶信息1362戶,信息采集完成任務數100%。信用等級評定1300戶,參評率為95.52%,其中AAA級信用戶198戶,AA級信用戶88戶,A級信用戶1014戶。已成功創建3個信用村,分別為張源頭村、臨海洋村和麻洋村。
3、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堅持兩手抓
堅持一手抓綜合整治,一手抓轉型升級,確保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一方面定職責、保整治。與各行政村簽訂《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責任書》,與59戶生產經營戶簽訂了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承諾書。另一方面建基地,促示范。重點建好臨海垟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和新技術培訓工作。半年來,全鄉共舉辦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6次,參加人次達500余人次,組織菇農兩赴朱村鄉參觀學習,發放技術光盤20余只,共張貼嚴禁涂蠟等標語200多張,發放宣傳單500多份。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和培訓引導,食用菌產業結構作了較大調整,全鄉僅種植花菇30.5萬袋,而黑木耳種植量上升到80萬袋,預計產值可達280萬元,實現了該產業轉型升級。轄區內花菇生產均采取了免割保水膜袋栽培新技術。
(四)攻堅克難,項目建設全面推開
1、云和湖旅游開發度假區*景區項目進展順利
云和湖旅游開發工程是縣重點工程,更是我鄉重中之重工作,鄉黨委政府竭盡全力、通力協作做好政策處理、社會穩定和工程建設的服務工作,實現了政策處理零上訪、工程建設無障礙。據統計,共征用土地1000余畝,支付政策處理補償費1460萬元。一期工程累計已完成投資1.3億元,今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現已投資3000萬元,完成項目擋土墻施工、休閑廣場場地平整,53省道至酒店道路連接線基本完成,部分旅游基礎設施工程啟動建設,碼頭建設與林相改造已完成。二期工程政策處理工作有序推開,完成土地掛牌出讓339畝。三期工程林地完成上報審批。
2、土地開發和建設用地復墾項目協調開展
今年,我鄉在建的土地開發和建設用地復墾項目有2個,一是*區塊土地建設項目,該項目由墾造耕地項目和建設用地復墾兩個項目組成。項目總投資358.31萬元,規劃墾造新增耕地面積150畝,建設用地復墾可新增耕地面積24畝。因立地條件問題,可能面積有所減少。目前*建設用地復墾項目已完工,墾造耕地項目已在11月份完成。二是建林建設用地復墾項目。項目總投資141萬元,新增耕地面積31畝。因區塊內的耕作路經過的山場,龍泉道太鄉際頭村村民有爭議,市山林糾紛辦經兩次協調未能成功,現在進行耕作路設計變更。
(四)開拓進取,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加強
1、以遠教流動培訓學校為載體,切實提升黨員創新創業能力
年初以來,我鄉針對農村黨員居住分散、教材不能貼近農村實際、教培訓方式單一、遠教硬件設備局限等問題,為加強黨員干部群眾的教育管理,提高農村黨員創業能力,立足本鄉實際,充分整合遠程教育與浙江農民信箱等網絡培訓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新載體,先期投入3萬元資金,購置手提電腦、投影儀、音響等教學設備,組建一支兼職教師隊伍,創辦了遠教流動培訓學校。利用學校深入開展“五式”教育培訓活動,將培訓和服務送到農民手中。目前,該校已培訓8期560人次,播放各類影片8部,制作了鄉土技術課件和黨員教育課件32個,為黨員干部發放各類課件碟片120個,其中向外出黨員發放碟片50余個。
2、以推行村干部規范管理辦法為抓手,切實提高村干部綜合素質
進一步深化完善《*鄉村干部規范管理辦法》,嚴格按辦法管理村干部,落實相關制度,使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鄉黨委、政府對村干部關心愛護,但同時也從嚴管理,對少數村干部有違法亂紀、群眾意見特別大,決不一味包庇,嚴格按辦法處置,進行嚴肅處理,在村干部隊伍中樹立正氣。今年以來,鄉黨委依法對一名村委主任停止行使職權,依法對一名村委主任進行引咎辭職,純潔了村干部隊伍。同時以兩委主要干部例會、村干部掛職等當前提高村干部素質和水平的有效載體,以學分制管理為手段培訓村干部,通過培訓切實提高村干部綜合素質和創業創新能力。
3、以實施農村黨員創業信貸工程為契機,著力改善黨員創業軟環境
全鄉農村黨員被評為五星61名,四星125名,通過“黨員信貸工程”農村黨員共貸款38名黨員104.5萬元,共開發經濟發展項目23個,可增加經濟收入65余萬元,有效解決了農村黨員發展經濟中資金短缺問題,調動農村黨員創業熱情。同時鄉黨委政府積極做好各類創業引導服務,解決黨員干部在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困難,著力改善黨員干部創業軟環境。
4、以突出特色、注重實效為目標,扎實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根據縣里工作部署,我鄉把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作為今年一項中心工作和政治任務來抓,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提高鄉村兩級黨員干部為民服務能力,在工作過程中既做好規定動作,又有工作創新。鄉黨委在征求農村黨支部和廣大黨員意見建議后,進行了研究分析,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活動便利”原則,及時改革創新和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提出了探索創新黨組織設置“3·3”新模式。在原有14個農村黨支部基礎上,增設外出創業、特色產業、特殊困難群體3個臨時黨支部,各臨時黨支部分別下設3個黨小組,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籌備中。全縣開展“強村帶弱村,共建新農村”活動以來,在做好跨鄉鎮行政村結對共建工作同時,結合本鄉實際積極探索本鄉鎮行政村的結對共建工作,將全鄉14個行政村按照“強弱差距、行業相近、地域相鄰”原則結成7個互助對子,部署開展“村村互助、結對共建”活動,通過7項互助共建措施,力爭實現村級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的目標,形成村際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
(五)關注民生,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1、支農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完成糧食綜合直補、水稻良種補貼發放工作,全鄉共計發放補貼資金20萬元。廣泛開展“家電下鄉”補貼工作。自政策實施以來,補貼農戶已達到150戶,補貼總額6.5萬元,提高了農民的購物積極性。
2、庫區環境綜合治理效果明顯。本鄉轄區內庫區上游水質受到污染,發生藍藻危害。為將整治工作落到實處,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庫區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專題召開相關行政村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會議,認真研究部署水庫環境綜合治理具體方案。同時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發放張貼綜合整治宣傳資料,倡導群眾建立良好生活風尚,樹立環保意識。通過各種工作措施的落實,水質有了明顯改善,庫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3、村莊整治建設全面啟動。今年重點抓好建林整治村創建工作和張源頭村整治成果鞏固提升村實施工作。積極建設農村垃圾收集設施,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加快推進農村污水處理,改善人居環境,逐步提升農村新形象。
4、計劃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完成育齡婦女查環查孕工作,應查853人,已查845人,查環查孕率達99%,計劃生育率為96.9%,社會扶養費累計征收率為80.12%,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和獨生子女父母獎金兌現率達100%。圓滿完成市級計劃生育協會評估定級試點工作,成立了14個協會組織,其中有7個村協會被評為“優秀會員之家”,臨海垟村協會被評為市級“計劃生育協會示范村”。通過采取發放印有計生知識的環保袋開展宣教活動,使“優生兩免”政策和計劃生育政策宣傳深入開展。今年10月,市計劃生育督查組到我鄉暗訪檢查,得出的檢查數據名列前予,得到了市計生檢查組領導的充分肯定。
5、社會維穩工作全面落實。一是嚴把信訪調處關。全面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落實領導班子成員包村包案制度。特別是針對出現的信訪件,我鄉集中力量,多管齊下,全面做好信訪件的處理工作。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8件次,解決7件,辦解率87.5%,維護了一方平安。二是嚴把不穩定因素排查關。實行不穩定因素月報制,定期召開干部例會,摸清矛盾情況及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對重點村、重點環節、重點時段的各類矛盾開展地毯式排查。截止12月,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7次,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79起,及時化解76起,成功率96%。發生治安案件36起,結案35起,結案率97.2%,發生刑事案件6件,破獲2件,移交4起。三是嚴把安全生產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排查各種安全隱患,確保了境內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我們對轄區范圍內的企業安全、食品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康莊工程、重點工程建設等進行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及時對存在的隱患進行查處和整改。全年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事故。
6、科技教育工作不斷進步。在科技方面重點抓好臨海垟50萬袋黑木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和省科技特派員專項高山鮮甜玉米基地建設。大力開展科普活動,為各村免費贈閱科普讀物。積極開展農民技術職稱評定工作,今年,全鄉共有156名農民獲得了農民技術員職稱。在教育方面,邀請各屆知名校友開展*小學百年慶典活動,投入10萬元開展校園環境整治,百年老校面貌煥然一新。
7、文化建設工作有序開展。今年是建國60周年,在縣文廣新局的精心指導下,緊水灘片區緊水灘鎮、*鄉、大源鄉聯合,共同主辦第四屆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月活動。我鄉組織了小品《見錢眼開》、婺劇《碧桃花》和民歌獨唱(伴舞)等節目,通過送戲下鄉活動,不僅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促進了鄉鎮之間團結合作關系,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8、農村社會保障機制逐步完善。一是認真做好低保戶、五保戶穩定工作,著力改善了其的生產生活條件。二是繼續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及日常管理工作,確保全鄉參保人數達到95%以上,農民看病貴、看病難的情況得到有效緩解。三是積極做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工作,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四是努力做好農村住房保險工作,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
20*年,我鄉各項工作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少數干群思想解放程度不夠,觀念更新緩慢,作風漂浮,抓落實還不扎實,不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二是農業產業規模小,產業基地和產業大戶不多,村與村、戶與戶之間發展極不平衡。三是發展工業缺乏空間,環境資源保護與發展工業經濟矛盾凸顯。這些困難和問題有待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