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十一五規劃及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6年1月)
2005年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2005年以來,我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市委三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緊圍繞“三個確保”即:確保全鄉社會穩定、確保公務員之家實現農民增收、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的發展思路,在努力維護全鄉社會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全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加快全鄉工業化進程,積極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戰略,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強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的教育管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全鄉逐步實現了社會穩定、政治安定,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
截止2005年年底,全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8170萬元,同比增長102%。財政收入完成10186萬元,占全年計劃的255%,同比增長109%;生產總值完成88787萬元,同比增長32%。農業產值完成11500萬元,同比增長10%。工業總產值完成91103萬元,同比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580元,同比增長18.4%
全鄉十一五規劃目標及主要措施
為全力實施科學發展觀,在我鄉全面建設和諧、富裕的小康社會,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落到實處,加快全鄉經濟建設步伐,促進我鄉經濟和社會事業跨越式發展,結合**鄉實際情況特制定第十一個五年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進工業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擺脫靠資源優勢發展的局面,多種產業并舉,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保持全鄉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發展目標
到2010年主要經濟指標預期達到以下要求:
——生產總值達到230290萬元,實現平均年增長21%以上。
——財政收入達到30000萬元,實現平均年增長25%以上。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100元,實現平均年增長12%以上。
三、保障措施。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將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以項目為載體,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非農產業經濟快速增長。一是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在抓好在建項目的基礎上,積極謀劃和建設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后勁。二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改變過分依賴自然資源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使經濟增長建立在依靠科技進步、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快、環境污染少、能耗比較低、經濟效益好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二)繼續提高農業產業化規模和質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重視發展外向型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發展特色果品、蔬菜,努力把畜牧養殖發展成為我鄉農業主導產業。健全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圍繞富裕農民這個中心任務,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大力發展高產高效和精深農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業效益。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產品及農副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做好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的組織、指導和服務工作,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勞務輸出。加強對農民勞動就業和引導性職業技能培訓,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自主創業增收能力。
(三)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是大力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以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宣傳組織發動,整體協調推進農村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依靠自己雙手建設美好家園。到2010年,全鄉24個行政村全面建成文明生態村,其中有80%達到精品村標準。二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重點鞏固和提高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增加農村教育投入,大力改善農村教育辦學條件。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加快農村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加大投入,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體系建設,重點抓好鄉、村兩級衛生院(室)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不斷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解決好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全力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實現農村合作醫療全面覆蓋,有效解決農民群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對“五保戶”、困難戶等特困群體的救助政策;完善農村低保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標準;建立健全失地農民生活和養老保障制度。
(四)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建立和完善調解、處理矛盾的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反應機制,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健全和完善基層治保組織和群防群治網絡,提高社會整體防范水平。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并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創建“誠信平安鄉鎮”活動,努力創造文明法治、穩定和諧、諒解寬容的社會環境。公務員之家
2006年工作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我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年。全鄉2006年的總體工作思路是:團結和帶領全鄉黨員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工作為重點,以強鄉富民為目標,牢固樹立“項目為綱、環境為本、科學發展”的思想,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三個文明建設,緊緊圍繞“三個確保”即:確保全鄉社會穩定、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確保經濟快速增長實現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在工業上,繼續實施“增、減、轉”戰略,即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節能環保”項目的引進,減少“高投入、高能耗”資源依賴型項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工業技改投入,優化經濟結構。在農業上繼續實施“擴、縮、增”的結構調整思路,推進全鄉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廣優種良法,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推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一、主要經濟發展指標
——生產總值達到96360萬元。比上年增長32%。
——財政收入12780萬元,比上年增5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8490萬元,比上年增長26%。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0元,比上年增長18%。
二、主要工作任務及措施
(一)優化環境,狠抓項目,確保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
充分發揮全鄉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緊緊圍繞“增、減、轉”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加大協調配合力度,為客商提供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吸引更多的客商來鄉創辦各類經濟項目。堅定不移地實施民營經濟帶動戰略,以大開放促進大調整、大提高,推進民營經濟上總量、上水平,進一步增強跨越式發展的支撐力。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鄉”戰略,將重點培植機器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包裝印刷等產業。特別是抓好以下重點項目建設:
(一)老辛莊多孔磚廠,投資880萬元,目前已完成了土地租用協議的簽定,土地平整等前期準備工作,投資200萬元定加工設備一套,目前,北京的技術人員正在該廠進行指導,項目完成后可新增產值1500萬元,稅金200萬元。1月份開工,3月份投產。
(二)東安礦山機械廠改擴建項目,規模增大一倍,1月份開工,8月份投產。
(三)雙城礦業50萬噸精選項目,投資3000萬元,預計今年3月份開工,6月份投產。
(四)唐山客戶金龍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000萬元,在西山、河南荒山開采石英砂石用于曹妃港區墊地。
(五)唐山天美食品加工廠建立板栗加工廠,投資近1億元。預計今年4月份開工。
(六)是康園食品廠投資680萬元的改擴建項目,完成后可實現年產達3600噸,增加產值1300萬元,增加稅金130萬元。預計今年3月份開工,6月份投產。
(七)是老辛莊瑞寶祥工貿有限公司與天津鋼廠合作新上燒結廠,預計投資1000萬元,已完成選址工作,其它事宜雙方正在洽談之中,預計年產值2.4億元,稅金800萬元。
(八)是前店的佟天文礦山機械廠,占地30畝,現已完成征地,預計投資2000萬元。預計今年4月份開工。
(九)港陸公司投資12億元的1250熱軋薄板項目,已經完成投資6億元,預計今年8月份正式投產。
(二)狠抓基礎建設,突出結構調整,實現“三農”工作的新突破。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切實關心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三農”工作的新突破,為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作出新的貢獻,進一步增強跨越式發展的向心力。緊緊圍繞“擴、縮、增”的結構調整思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民增收步伐。一是全面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保護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重點落實糧食直補等扶持政策,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保障。計劃投資350萬元,新建蓄水池50個,埋設地下輸水管道12000米。擴大改善灌溉面積3000畝,改造中低產田500萬畝。三是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建設為重點,穩定糧食種植面積,適度發展蔬菜、特種水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加大養殖小區建設,進一步擴大養殖業規模,力爭到2006年新建養殖小區10個,新增生豬存欄2.8萬頭,羊存欄1500頭,牛存欄800頭,雞、鴨等家禽存欄30000只。四是要大力培育農村運銷大戶、經紀人、專業股份合作化組織,力爭年內專業合作組織達到159個,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領頭雁作用,典型示范,輻射帶動,全面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三)進一步加快以文明生態村建設為主線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按照因村制宜,分批次進行的總原則,在2005年文明生態村建設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快精品村建設步伐。一是對2003年以來的試點村建設抓好完善提高,全面完成造林綠化和環境凈化工作,并建立健全有效的管護機制,鞏固建設成果。二是再完成第二批10個村精品村建設。
二是進一步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強力推進全鄉一建三改工作,積極引導農戶建設新型沼氣池,積極培養示范戶和示范村。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力爭年內完成沼汽池建設1500個。
三是進一步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做好有線電視入戶工作。力爭今年完成6個村,900戶的安裝任務,使全鄉的入戶率達到85%以上。
(四)加強精神文明與政治文明建設,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切實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調動和凝聚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成果檢驗執政能力建設的成效,進一步增強跨越式發展的凝聚力。一是大力倡導《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各種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著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多種形式的文明創建,全面提升城鄉文明程度,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全鄉農民養成重秩序、重公德的文明行為,實現由傳統農民向現代城鎮農民的角色轉換。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創建活動,加強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全面完成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加強鄉衛生院建設,擴大新型合作醫療,降低群眾就醫負擔。堅持不懈地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穩定低生育水平,努力爭創市級優質服務先進鄉。
(五)堅持以民為本,努力維護全鄉和諧穩定。
進一步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從戰略的高度出發,扎實做好穩定工作,進一步增強跨越式發展的推動力。一是要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確保全鄉社會政治穩定。繼續堅持打防結合的方針,深入開展“嚴打”專項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建立和健全鄉、村安全防范和社會矛盾調解網絡,強化安全責任追究,不斷提高基層組織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繼續創建誠信平安鄉鎮。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開展交通、信訪、鐵礦開采、安全生產、重點項目建設和重點區域治安“六項秩序”整治活動。堅持以“打霸除惡”和“打霸治痞”為重點,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保持良好社會秩序。三是認真解決群眾來信來訪問題,高度重視并處置好群體性事件。落實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制,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確保社會穩定。強化基礎工作,防止和減少重大惡性事故和重大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
總之,面對2006年的工作,我們倍感壓力,更充滿信心,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鄉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鄉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