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全省科技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全省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黨的*和省委第*次黨代會精神,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繼續全面落實*省“*”科技發展規劃,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組織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為重點,加速科技優勢向現實生產力轉變,為創新型*及西部強省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全省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推進“13115”科技創新工程全面實施,抓好20*年確定的167個項目,加大項目組織力度,新啟動項目100項左右。以科學發展觀為主線,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通過省科技研究發展計劃、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計劃,選擇支持一批與“13115”科技創新工程相互銜接,相互配套配套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區域能力建設等項目,提升行業、區域發展的技術水平。以科技創新條件平臺和環境建設為基礎,不斷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以推進科技合作交流為突破口,擴大科技工作的開放水平;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抓手,確保科技工作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一、以深入貫徹黨的*精神為契機,形成全社會推動自主創新的熱潮
1、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競爭力的決定》、《*省“*”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等文件,深刻認識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結合本行業、本地區的實際,找準科技工作的重點目標和重點任務;積極參與全省“13115”科技創新工程,組織實施一批與本行業、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密切的科技項目,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全社會推進創新型*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以深入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為重點,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2、抓好20*年確定的第一批79個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實施工作。面向制約我省當前經濟發展的緊迫問題,*年繼續在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現代醫藥、水資源和環境保護、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等10個重點領域啟動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實施項目60個左右。
3、抓好20*年確定的3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啟動工作。*年繼續圍繞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優勢產業啟動25家左右產學研結合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建工作,力爭有20余家掛牌運行。對現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全面評估,擇優給予支持。鼓勵已組建的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申報國家和省上的各類科技計劃。
4、做好已審定的31個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對重點領域的科技項目和成果進行調研分類,組織項目遴選,嚴格準入條件,選擇已經成熟的項目,分期分批實施。*年啟動項目25項左右。
5、加強對21個已審定科技產業園區的管理。*年啟動建設15家左右科技產業園區。在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內,圍繞重點產業和龍頭產品,建好一批專業化科技產業園區;在關中星火產業帶內,建設一批以現代農業技術示范輻射為主的農業科技產業園區和星火技術密集區,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在擁有資源優勢的陜北、陜南地區,建好一批以資源深加工為主的產業園區。
三、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線,優化配置科技資源,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6、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重點開展小麥、玉米、油菜、蘋果、設施農業、肉牛及奶牛、現代節水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加強農業核心技術集成與示范,建立高產、高效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示范田,組裝集成蘋果、獼猴桃、紅棗等生產關鍵技術,建成一批標準化綠色果品生產基地。集成示范畜禽高效安全養殖技術,建立示范養殖場和小區;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實施“科技扶貧五大工程”,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
7、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產業化為目標,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相結合,工業化發展與信息化發展相結合,力爭在重點行業的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促進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重點開展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新能源、輕工、紡織、建材、建筑工業技術領域的科技攻關。抓好制造業信息化示范工程、國產軟件開發示范工程。針對我省主要礦產資源和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選擇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8、組織實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我省優勢和特色的生物醫藥與社會發展科技項目,重點開展生物技術與新藥開發、現代醫學及人口健康、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中藥現代化等領域的科技攻關。認真落實國家節能減排的重大部署,組織力量開展節能降耗技術、控污減排關鍵技術、循環經濟技術、科技防災減災技術重大項目研究開發,組織推廣20項節能減排技術。加強對循環經濟制約問題的技術研究;繼續加強渭濱和華陰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做好科學技術普及工作,辦好全省“科技活動周”,積極參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之春宣傳月”等科普活動。
9、以應用基礎研究為重點,圍繞生命、材料、化學、信息、地球科學等優勢學科,加強重點項目的組織、凝練。重視中青年科技人員的培養,培育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研究團隊;探索一批前瞻性開發項目,做好國家973計劃項目等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的組織推薦和管理工作;完善基礎研究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在全國的基礎研究地位。
10、推進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星火產業帶建設,加快現有國家級、省級高新區、星火技術密集區、農業科技產業園區建設,重點推動西安高新區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加快軟件、光電子、新材料、航空、航天、農業等科技產業基地建設。推進各高新區開展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不斷完善開發帶的創新服務體系,全力支持區內民營科技企業孵化、發展、壯大,促進民營科技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11、組織實施好陜南突破發展專項、陜北能源重化工專項、*省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等科技專項,重點支持油氣開采、精細化工、機電、礦冶、綠色產業及特色農業等領域的產業化項目,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植區域主導產業。
12、實施市縣科技能力建設、富民強縣、科技特派員等科技計劃,不斷增強市縣科技創新能力。繼續與組織部門聯合開展年度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各市對所轄縣(區)科技進步工作、特別是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落實情況進行量化考核。
四、以科技創新條件平臺和環境建設為基礎,不斷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13、選擇具有優勢的行業,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平臺。鼓勵大中型骨干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充分發揮*工業技術研究院、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化工技術研究院、*電子技術研究院和*農產品技術研究院的作用,推動產業的自主創新。集中力量做好*省科技資源中心建設的籌備工作。
14、加快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和完善以大學、科研院所為依托,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農業科技110、星火學校和遠程培訓等多元化發展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加強技術市場體系建設,實施“*省技術轉移促進行動”,重視發揮網上技術市場的功能;推進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示范)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快速發展。
15、穩步推進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工作,建立*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門戶網站,優化科技圖書文獻、大型精密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科學數據、自然資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轉化等平臺,完善服務功能。按照“開放、競爭、流動、合作”的原則,建設好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積極支持省部共建*省西部建筑科學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建設,支持*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晉升國家重點實驗室。
16、積極探索多渠道的社會化科技投融資途徑,形成科技創新融資平臺。引導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投入主體,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積極推進西安(楊凌)高新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證券公司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試點。以國家設立創業板為契機,推進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
17、進一步發揮政府科技獎勵工作的導向作用,加強獲獎應用技術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重點獎勵對*西部強省建設起到支撐和促進作用的科技成果。
五、以推進科技合作交流為突破口,擴大科技工作的開放水平
18、以科技項目為載體,開展行業間、地區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加強省內各行業、區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各行業、區域之間的優勢互補。繼續做好中國東西部投資與合作貿易洽談會、楊凌農高會、北京科博會、深圳高交會等科技展團的組展工作,組織省內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參加上述活動,參展、交流人員500人(次),達成一批對外科技合作項目。
19、整合國家、省、政府間科技合作資源,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引進技術、引進資金、引進人才。組織企業、高校、院所開展境外科技項目推介活動,重點加強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配合國家科技部,共建我省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