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衛生局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對20*年工作,該局響亮提出了新的目標任務: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92%以上;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120/10萬,孕產婦死亡率≤25/10萬,嬰兒死亡率≤12‰,衛生監督覆蓋率為100%,血吸蟲病保持傳播阻斷標準,爭取10個鄉鎮衛生院順利進入國債建設項目圈,鞏固“農村示范中醫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產科建設合格縣”創建成果,整合村衛生室建設,引進外部醫學專業人才和招聘醫學大專以上畢業生100名左右。今年,該局將著力于以下五大體系的建設:
加強衛生財政保障體系建設
努力將公共衛生、農村衛生、醫療保障、社區衛生等工作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提高衛生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充分發揮財政支撐作用,逐步建立通暢有效的衛生財政保障體系。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做好重大傳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降低傳染病發病率。完成公共衛生監測設備一期裝配任務,提高全縣人群免疫水平,確保全年無急性血吸蟲病例發生。全面完成血防機構改革,實現血防站與五醫院順利分離。加強孕產婦系統和兒童系統管理,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全面啟動農村婦女病免費普查普治工作。加大衛生執法力度,確保食品安全,凈化醫療環境。
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不斷完善醫院內部管理。認真開展“優質服務活動年”活動。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群眾利益為第一追求,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以優化管理、提高質量、提升服務為抓手,努力實現“和諧醫患、和諧衛生”的目標。20*年,全系統要評選出“德藝雙馨”的“十佳好醫生”和“十佳好護士”,并給予重獎。緊縮單位財務政策,合理支配資金,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制定消赤減債目標,努力建設“節約型”醫院。加強業務監管。嚴格執行醫療技術項目、從業人員、醫療技術、醫療設備等要素的準入審批。嚴禁醫院或科室對外承包,嚴厲查處院中院、科中科。全面推進醫療責任保險工作,不斷健全醫療糾紛調處機制,確保醫療糾紛調處的公平性、合法性。加強衛生行風建設。弘揚正氣,狠剎不正之風。建立健全的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督制約機制,為構建健康和諧醫患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全面實施人才強衛戰略。領導班子帶頭學習業務、法律以及科學發展觀等知識,著重提高促進科學發展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統籌協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著力解決人才緊缺問題。通過采取“三個一批”緩解當前人才緊缺的現狀。即送出去一批:選送100名左右優秀年輕衛技人員到上級業務單位進修;請回來一批:對退休或內退人員實行返聘;引進來一批:全年引進100名醫學院校畢業生充實到各醫院。建立衛技人員培訓基金,鼓勵新進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對新引進到鄉鎮衛生院的大專以上醫學院校畢業生在頭2年內每人每年補助6000元。鼓勵在職衛技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教育。舉辦各種業務培訓班,培訓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度,通過競爭上崗、雙向選擇、崗位交流和末位淘汰制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形成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
鞏固提升農村衛生發展水平。全力爭取中央財政對我縣10家鄉鎮衛生院的國債項目建設,爭取省、市、縣配套資金到位,促進鄉鎮衛生院改造全面升級。摸索建立農村衛生發展長效機制,確保村衛生室建設的連續性。探索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構建“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城鎮醫療服務模式,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社區衛生服務與新推行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有機銜接,初步建立城鎮社區衛生服務平臺。
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與優勢。充分發揮中醫在疑難疾病、慢性病、治療成本低等方面的特色與優勢,使中醫藥在緩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中醫工作實施“三名三進”工程,即建設名院、創建名科、培養名醫;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中醫院要鞏固“省級中醫示范醫院”的創建成果,進一步加強中醫特色專科建設和急診急救能力建設。鄉鎮衛生院要加大“省級中醫示范衛生院”的創建力度,鼓勵中醫藥人才深造,對有特殊貢獻的中醫藥人才重獎。
加強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
圍繞“創辦人民群眾滿意的新農合”目標,推動新農合深入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建立穩定長效的籌資機制。降低籌資成本,擴大覆蓋面,爭取讓農民全部跨入“看病報銷族”。二是建立新農合監審平臺。確保網絡正常運行,使醫院新農合管理和縣農合中心管理同步網絡化、信息化,降低運行成本,實現網上監管。三是逐步推開新農合補助醫院墊付方式。今年將在人民醫院等10家定點醫院首度推行醫院墊付醫療費用試點工作,確保新農合能救民于病困之時,真正方便于民。四是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嚴禁濫抬藥價,嚴禁掛床住院,套取新農合基金。實行陽光服務,讓參合病人的醫療消費明明白白。四是完善調整新農合政策。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年開始,新農合基金籌集由現行的50元/人提高至100元/人,國家財政投入由20元提高至40元,按照配套投入比例,省級財政投入24元,市、縣級財政分別投入由原來的4元增加至8元,增加一倍。逐步降低起付標準,對大病和重病人群的補助政策給予特殊傾斜,提高農民受益水平,努力打造群眾真正滿意的“民心工程”。
創新藥品供應體系建設
創新藥品管理和使用辦法,有效減輕醫藥費用負擔,緩解群眾看病貴問題,逐步凸顯醫院服務的公益性。爭取上級領導重視和多部門協作,由政府牽頭,財政、衛生、物價、藥監、勞動保障等部門配合,以居民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建立基本用藥目錄,政府實行統一招標、統一價格、統一配送的“三統一”制度,采取先試點、后推開的漸進式改革策略,逐步探索一條“醫藥分開”管理的改革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