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局加強指導思想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加快我市文化事業的發展,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生活質量,參照*省建設文化大省規劃綱要,結合我市文化事業發展的實際狀況,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
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以構建和諧邢臺弘揚先進文化為主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實施精品戰略,打造文化品牌;抓好基層文化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依法規范文化市場,努力創造和諧、健康的文化環境;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加強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提高文化單位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盡最大可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努力實現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重點工作及發展目標
(一)繁榮藝術創作和演出
1、“十一五”期間,繼續加強藝術研究和藝術創作工作。充分挖掘邢臺歷史和人文資源,發展特色文化,推進精品創作。創新藝術生產機制,支持組織文藝創作人員深入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創作出一批既具邢臺特色,又體現時代精神的藝術精品,爭取在*省第七屆、第八屆戲劇節獲得大獎,并力爭獲取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和“文華獎”。
2、培養和造就一批專業藝術人才,解決好專業藝術人才隊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問題。市雜技團要繼續辦好學員班,市*梆子劇團和豫劇團要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引進人才、培養新秀。要不斷創新育人機制,打造自己的編、導、演隊伍,到“十一五”末,爭取培養出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名編劇、名導演、名演員。
3、繼續推進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改革。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演職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市*梆子劇團和豫劇團每年要創作演出或移植演出二至三臺新劇目,演出場次不少于300場。市雜技團要注重拳頭節目的排練,不斷開拓海外市場。
4、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藝術表演團體。“十一五”期間,各縣(市)都要扶植1—2個高水平的藝術表演團體,尤其是地方稀有劇種的表演團體,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層次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
5、“十一五”期間,市*梆子劇團要新建多功能排練廳,市豫劇團要完成排練廳的更新改造。
(二)抓好基層文化建設
1、積極創建文化先進縣。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全市有一半以上的縣進入省級文化先進縣行列,有2—3個縣進入全國文化先進縣行列,為文化大市建設奠定扎實基礎。
2、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改建擴建邢臺市圖書館,將新館建成我市標志性建筑之一。加大城市影劇院改造力度,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改造,爭取在2010年以前改造完成一批高標準的城市影劇院。著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網絡建設。到2010年,實現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的目標。新建和改造的縣級圖書館、文化館要達到省級標準,圖書館的建筑面積不低于1500平方米,藏書不低于10萬冊,文化館的建筑面積不低于2000平方米。兩館合建的不低于3000平方米。縣(市、區)所在地要建有文化廣場,有舞臺和供電設施,面積不少于4000平方米。農村各鄉鎮、城市各社區要普遍建有多功能文化中心(文化站)和圖書室,村村建有文化室或閱覽室。
3、繼續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在完成各縣市圖書館基層中心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在鄉鎮、街道和社區建設基層中心,逐步提高工程覆蓋率,讓更多的基層群眾共享這項現代化的文化服務。
4、積極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逐步建立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和分級保護制度,積極搶救瀕危項目,完善傳承制度,通過整合資源、創新形式,合理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資源。
5、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農村以鄉鎮為重點,城市以社區為重點,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陣地、基本隊伍、基本內容和基本方式建設。進一步開展傳統節慶日、重大紀念日的主題文化活動,繼續組織彩色周末和假日文化活動,大力發展社區文化、鄉鎮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等各類群眾文化事業。創新機制,推進農村電影“2131”工程。
(三)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利用
1、繼續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做好配合“南水北調”等重大基本建設工程的文物考古工作。
2、積極籌建邢臺市博物館。組織力量盡快完成邢臺市博物館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完成邢臺博物館和邢臺民俗館基本陳列設計方案。
3、加強我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利用。“十一五”期間,完成對普利寺塔、邢窯遺址等國保單位的維修和建設工程,修復開元寺、天寧寺、古城墻、扁鵲廟等古建筑群,修復邢臺古城內的歷史街區,保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古店鋪。爭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4、加強抗大紀念館、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司令部、義和拳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發展紅色文化旅游。
5、積極推動我市的文物和歷史研究工作,籌劃出版一批有代表性的文物研究成果。
(四)加強文化市場管理
1、繼續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本著有利于發展先進文化、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利、有利于壯大文化產業的要求,不斷調整和優化市場結構,提升經營業態,促使文化市場健康、繁榮、有序發展。
2、加強對網絡市場的引導和監管。控制網吧總量,鼓勵網吧規模式發展,培育和發展連鎖網吧、綠色網吧、商務網吧和公益網吧,改造網吧的經營模式和贏利模式。嚴厲打擊接納未成年上網、組織網上賭博、傳播反動淫穢信息等違規違法行為。
3、進一步規范音像市場。“十一五”期間要建立和完善正版音像制品發行網絡,對全市音像市場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發展連鎖經營,大型超市等現代營銷模式。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音像制品經銷行為。
4、支持鼓勵歌舞娛樂場所和演出市場建康有序發展。按照“先繁榮、后規范”的要求,給予積極引導和扶持,鼓勵發展超市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模式。使我市的娛樂業在“十一五”期間得到較快地發展。
5、出版物市場要堅持鼓勵發展,實施扶優戰略。積極推進企業體制改革,從整體形成一個網點布局合理、品類齊全、規模總量較大結構優化的出版物市場,到2010年,出版發行單位達到520家,批發單位增加12家,連鎖經營單位增加6家,大型書城增加3家,中型書城增加22家。
6、印刷業市場要鼓勵規模經營,要對現有印刷企業進行整合,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業印刷工業園區,并發展一批規模較大、有一定實力的印刷企業,到“十一五”末期,全市印刷企業達到600家。
三、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統一認識,進一步加大文化體制改革的力度。按照中央、省對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在抓好試點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有序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以“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加活力、改善服務”為重點,深化內部制度改革。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擴大實力”為重點,培育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文化企業。
(二)進一步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繼續加大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縣、鄉、村農村三級公共文化網絡建設的投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光添彩。大力扶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盡快將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三)進一步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要健全完善人才使用與激勵機制,培養造就一批優秀的文化藝術人才。要鼓勵、支持人才干事業,逐步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工作環境。要拓寬用人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加大文化人才的引進力度。要加強對現有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業務工作水平;加強法律法規培訓,努力提高文化執法水平。
(四)進一步落實各項文化經濟政策。要研究和制定我市落實中央、省有關文化經濟政策的具體措施,為“十一五”規劃的落實,為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政策保證。
(五)切實加強對文化事業建設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性,要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領導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將文化工作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本地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納入黨委、政府的重點議事日程。使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統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