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鎮村教育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3年,在縣委、縣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全縣教育系統以教育現代化創建為主線,以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校園環境優化年”活動為載體,務實創新,拼搏苦干,全縣教育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取得了新突破、實現了新跨越。先后獲評全國、省、市、縣各級各類表彰60多項;在縣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中榮獲一等獎。
一、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1.教育現代化創建高分通過省現場評估。
2.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7.17%;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達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6.04%;高中段毛入學率達95.72%;職業學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數占應屆畢業生人數的8.1%。
3.獨立建制的公辦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全部達省二類標準。
4.超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初中、高中教學效益性指標,獲評市“義務教育教學管理先進集體”、“高中教學管理先進集體”。
5.職業教育縣內招生2564人;勞動力轉移培訓14193人次;為企業開展專項培訓19701人次;創建省市級社區教育中心2個,省高水平富民基地1個,所有社區教育中心網站均達市標準。
6.年內招聘教師187人,高中任課教師研究生學歷達8.12%;培訓教師5000人次。
7.年內創建省市平安校園48所、省市綠色學校5所、省市健康促進校12所、市管理規范示范校3所、市藝術特色學校2所、市A級食堂12個、市依法治校示范校3所,市勞動實踐場所示范校1所、市廉政文化進校園示范點1個。
8.年內新建、重建、加固、維修校舍16.5448萬平方米。
9.指導建設省標準幼兒園22個,成功創建省優質幼兒園10所,21個鄉鎮均建成市級以上標準社區教育中心。
10.完成實驗中學城北校區工程建設,石榴高級中學回歸公辦,培仁學校規范改制。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教育現代化創建高分通過評估
一年來,縣教育局把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作為頭等大事重點推進。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起點低、資金缺等諸多困難,全縣教育系統廣大干群以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不等不靠,采取超常措施,緊張快干、攻堅克難,風雨兼程、不辭勞苦。從局領導班子到中層科室,從局機關到學校,從校長到一線教師,全系統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通過構建局領導班子成員包片,科室負責人包校,學校教干包點責任體系,建立風險抵押、捆綁考核、周周過堂、責任追究激勵機制,采取現場推進、專題分析、階段過堂、觀摩驗收、總結反思五會推進措施,確保創建工作加速推進,如期完成。在創建過程中,全系統創新思路,破解難題,多方籌集資金,積極爭取縣鄉兩級政府和村兩委支持,先后投入7.4億元安裝學生用計算機9005臺,新建多媒體投影教室1801個,購置教師用計算機7687臺,新建校園網絡中心57個,新建有60個分會場的高清視頻會議系統。新購圖書85.4萬冊,新建實驗室151個,購置藝體設備413套,一次性解決了全縣中小學圖書室、實驗室、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運動場等裝備問題,配齊了全縣幼兒園配套設施。在創建過程中,全縣各校更新辦學理念,創新工作舉措,在“品質教育、活力校園、幸福師生”美好愿景引領下,扎實開展“特色學校建設年”、“校園環境優化年”以及教師能力提升、教育科研振興等主題活動,實現了學校辦學內涵和辦學品質大提升。在全系統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縣教育實現了里程碑式突破,教育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美麗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嶄新的精神面貌、豐富的文化內涵、鮮明的辦學特色征服了專家,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2013年9月中旬,我縣高分通過省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現場考察評估,并獲得高度評價。省專家組一致認為:東海縣創新理念,以“不求最早、但求最好”為目標定位,把教育現代化創建作為民生大事的第一目標,全縣上下合力抓、傾力抓、全力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建有特點、有亮點、有高點,東海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成為教育現代化創建的新標桿、新旗幟。由于成績突出,教育局被評為市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縣重大事項推進完成獎。
(二)教育均衡發展取得新進展
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白塔、黃川、石梁河、石榴、石湖等5個鄉鎮幼兒園回歸教育主管,新創省市優質園13所,復評市優質園15所,改擴建省合格園2所和辦園點79個。根據學前教育發展需求,逐步增加公辦幼兒教師進編數量,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學前教師隊伍。利用東海教師培訓中心、東海中等專業學校,開辦學前教育中專班,與連云港師專聯合辦班,提高教師學歷層次。與揚州大學幼教中心牽手結對,促進全縣幼兒教師水平大提升。實施城鄉結對幫扶工程,通過支教、送教(東海縣幼、實小附幼、牛山鎮中心園、晶城園送教下鄉10次)、同臺競技等方式,有效促進城鄉師資均衡發展。東海縣幼先后獲評市首批管理規范示范園,縣幼、二幼、牛山鎮中心園順利通過市級管理規范園驗收,教育局獲評市學前教育工作先進集體。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年內新建教學樓9棟、平房160間,加固教學樓5棟,總建筑面積38600平方米,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基本達到省二類標準,校校建有門戶網站,光纖連通實現全覆蓋,初高中、中心小學及較大農村完小實現跑道塑膠化。投入408萬元更新中小學課桌凳4萬套,其中中學1.5萬套、小學2.5萬套。優質資源不斷擴充。投入8500萬元的縣實驗中學北校區已經建成并即將投入使用,計劃總投入達1.2億元的城北小學、英疃小學和城北幼兒園等新建項目,正在進行征地補償及規劃設計。石榴高級中學成功回歸公辦,培仁學校完成規范改制。石榴鎮成功創建省社區教育中心,石梁河、雙店、桃林、溫泉、南辰等5個鄉鎮成功創建市社區教育中心。辦學水平逐步提高。溫泉中學、駝峰中學、石榴初級中學、房山中心小學、平明中心小學順利通過市管理規范示范校評估或復評;50所學校、幼兒園獲評東海縣“美麗校園”稱號。東海中等專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被評為市級品牌專業,計算機應用、會計、學前教育等3個專業被認定為省合格專業,珠寶石加工與營銷專業被認定為省中等職業教育特色專業。
(三)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德育實效性進一步增強。在省市“育人精彩瞬間”和“學科德育精品課程”評比中成績喜人,獲評一等獎7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4項,在市校徽、校旗、校歌評比活動中,34所學校獲獎,數量和獎次居全市前列,精心打造校園文化,白塔高中的“勵志文化”、溫泉中學的“泉文化”、平明中學的“朱自清文化”、南辰中學的“跑馬燈舞”、曲陽小學“水晶文化”、石湖小學的“棋文化”等都彰顯著育人魅力。課程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新創省市課程基地7個、市課程基地培育項目3個,東海高級中學獲評普通高中省課程基地、房山初中獲評省初中課程建設項目基地,縣實驗中學、縣實驗小學、青湖中心小學、曲陽中心小學、縣幼兒園獲評市基礎教育課程基地,駝峰中學、和平路小學、平明中心小學獲評市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培育項目。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開展“機關干部聽課月”活動,聽課評課500余節,積極推廣“建構式生態課堂”理念,引導質量增長方式轉變,全縣已有10余所學校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教學模式,白塔高中的“分層次問題教學”、白塔初中的“一二三課堂”已在市內外產生較大影響,雙雙獲評市課改領航學校。教學質量繼續穩步提升。東海高級中學高考本科達線超千人,受到市教育局表揚,縣第二中學、初級中學、西雙湖中學、白塔初級中學、培仁學校、安峰中心小學獲評市教學質量獎,教育局再次獲評市“義務教育教學管理先進集體”和“高中教學管理先進集體”。在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中,我縣取得歷史性突破,獲得全國一等獎1名;省市一等獎79名,二等獎65名,三等獎56名。東海高級中學李志偉同學獲全國一等獎,同時獲得高考保送生資格,為四縣參賽學生中唯一獲此獎項的學生。特色教育成效進一步凸顯。少兒版畫作品赴日本展出,受到高度評價,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正式開營,新創市勞動實踐場所示范校1所,新增市基地優秀課程1個,在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16個一等獎和9個二等獎,數量與質量全市第一。在省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朗誦《中華少年》獲一等獎,2幅藝術作品獲一等獎,并入圍全國藝展,教育局獲優秀組織獎。在全國青少年才藝電視展演活動,古箏合奏《戰臺風》獲得金獎,教育局獲評優秀組織獎。在教師節成功舉辦“大愛教育”文藝演出,獲得高度評價。縣實驗小學獲評“中華文化藝術傳承優秀學校”、縣幼兒園獲評“全國幼兒創意美術大賽組織特等獎”、橫溝小學、雙店小學獲評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桃林小學、石梁河小學獲評省“普及推廣無線電測向運動會先進集體”,石榴初級中學、和平路小學獲評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成功舉辦全縣中小學田徑運動會。縣實驗小學獲評省健康促進校金牌校,縣二中的籃球、平明中小學的冬季三項獲省級表彰,縣實驗小學的籃球、舉重,石榴小學的摔跤,和平路小學的足球在市級比賽中名列前茅。縣實驗小學獲評全國跆拳道培訓基地,桃林小學獲評省級跆拳道基地;教育局獲評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先進單位。
(四)師資水平逐步提高
及時補充編制。嚴把教師入口關,年內招聘教師187名,全部分配到農村學校任教。建立教師流動機制,縣內、鄉鎮內流動600多人次,支教、走教及農村進城頂崗學習教師130余人。加強師德建設。完善考核機制,健全師德檔案,評優評先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加大違紀違規查處力度,重拳打擊有償家教,設立“監督投訴”平臺,成立專項督查組,堅持每周督查,實行有報必查,有責必究。建樹師德典型,年度獲評市師德模范20人,獲評市縣“三八紅旗手”、“優秀園丁”100人;堅持典型引路,舉辦師德標兵巡回報告會9場,在報紙、電視臺推介“晶都育人楷模”36人,山左口中心小學教師季洪開作為全省5位最美鄉村教師之一被教育電視臺推介。加大培訓力度。發動全縣5000名中小學教師注冊省“教學新時空”平臺,參加“名師課堂”直播活動。完善管理“東海數學教研網”,有注冊會員5301人,點擊率超80萬次,創辦“東海小學英語資源網”,創新教研方式,利用學科交流群形式組織教師參與教研,共享資源。實施“聯片教研”,為薄弱學校教師提供面對面學習、交流機會。暑假集中對教師進行新課程標準培訓,參訓教師2300余名。加快名師培養。啟動“晶都名師培養工程”,遴選培養對象1230名,并進行相應層級的培養,組織首批53名“全能教師”赴滬研修,推薦骨干教師參加國培260人、省培917人、出國培訓8人。扎實推進第二屆“教師專業素養大賽”,在省市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共有100余位教師獲獎。著力提升科研水平。2項教學成果獲評省基礎教育二等獎,在“五四杯”、“教海探航”和“師陶杯”等重要教科研賽事中150余篇論文獲獎,名列全市前茅,縣教育局均獲評省優秀組織獎,成功申報省市“十二五”規劃專項課題246個,被確定為省市級精品課題培育對象7項,被確定為市“十二五”規劃重大、重點課題2項。縣教育局獲評市教育人才工作優秀獎
(五)教育民生逐步改善
關愛體系逐步完善。全年安排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近入學93人,入學率達100%;向15000余名孤殘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慰問金、助學金和營養補助金等1500余萬元,向大學新生發放助學金130萬元,為819名應屆高校畢業生辦理基層單位就業學費補償額500萬元,為6800名大學生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3800萬元。捐助活動積極開展。縣直單位教職工參加“博愛在東海,人道萬人捐”活動,共捐款19.8萬元;全縣中小學生參加“少吃一份零食,奉獻一片愛心”活動,共捐款20余萬元。關愛工程扎實推進。大力實施熱水熱飯工程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營養改善工程,全縣30所公辦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已有26所完成食堂回收和自主經營。“平安考試”順利實施。投入400余萬元建成4個標準化考點304個考場和1個縣級指揮平臺,全年各類招生考試平穩、順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加強。貫徹落實中央8號文件和《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三年提升行動計劃》,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教育局獲評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認真開展小志愿者說唱美德少年活動,積極推進鄉村少年宮建設。在市第三屆優秀童謠評比中,縣教育局獲評優秀組織獎。建議提案辦理效率進一步提升。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27項,辦復率和滿意率均達100%,教育局獲評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單位。在縣“122民生熱線”工作考核中,教育局榮獲一等獎。縣教育關工委獲評省“關工委工作常態化建設合格單位”、市“關工委工作先進集體”。
(六)安全穩定有效加強
安全工作得到強化。制定下發《關于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月”工作的通知》,《“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月”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把3月份和6月份定為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月,先后對全縣所有校舍及附屬設施進行逐校、逐棟、逐層、逐間全面排查,對有安全隱患的學校,及時下發整改通知。重視對學生接送車監管,相繼制定并下發《關于成立校車及接送學生車輛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的通知》(東教安〔2013〕1號)和《關于印發東海縣校車及接送學生車輛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對接送學生車輛進行全面排查,全縣86輛接送學生車輛悉數登記在冊。會同公安、交通等部門組織校車駕駛員資格審查、車輛年審,進行交通法規培訓。會同縣綜治辦、公安局聯合組織開展了校園周邊治安環境整治集中排查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年度獲評全縣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進一步加強安全教育,利用開學安全教育周、中小學安全教育日、全國防災減災日、消防安全宣傳日等契機,通過安全教育課、講座、校園網絡、宣傳畫和板報等形式,加強安全教育和自我防護能力培訓,先后開展全縣“安全生產月”、秸稈禁燒、預防學生溺水、交通事故等主題行動,組織應急疏散演練800余次。加大“平安校園”創建力度,先后投入544萬元用于合格校園警務室規范化及物防、技防體系建設。年內申報省“平安校園”15所,創建市“平安校園”33所,數量和質量居全市前列。維穩工作顯著加強。積極構建“局群眾工作站—校群眾工作室—群眾信息員”的三級信訪工作網絡。認真做好信訪問題督查督辦,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答復,年內接信訪126件次,全部辦結。年度獲評“全縣信訪穩定工作先進集體”。
(七)創新創優亮點頻現
創新創優工作扎實開展。年初確定創新創優項目,全局掛牌督戰,年末評比獎勵。人事科扎實開展“晶都名師培養工程”,獲評年度全縣組織工作十大創新創優成果獎;中小教科全面開展“校園環境優化年”主題行動,大力實施“一校一品”工程,精心打造校園文化和特色展示精彩“三十分鐘”,在教育現代化現場評估中亮點頻閃;電教中心在縣實驗小學與山左口芝麻小學、團林小學開展“一根網線連通城鄉課堂”試點,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和教學質量提升;發展規劃與財務科實施熱水熱飯工程,全縣大部分公辦學校食堂已完成回收并自主經營,飯菜質量高、價格適中,深受學生及家長歡迎;教育工會建立“3+2”學校民主管理機制,省市網站專題報道,縣總工會將此列入2013年創新工作報省參加評比;教育學會加強區域性名校創建,房山初級中學的“五味課堂”已見雛形,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評為全國“科研特色學校”;審計室實行“財務收支動態監控分析法”,開創了教育資金監督管理新模式,預防和減少了違規現象的發生;招生辦著力飛行員培養工程,其中2名同學被空軍飛行大學錄取,錄取率居全市之首;辦公室創新了培訓模式,提高了宣傳實效,已在國家、省、市主流報紙發稿230余篇,在省市電視臺發稿15篇,在省市教育信息網發稿105篇,有力提升了我縣教育形象。教育局“星級評價,引領特色學校建設”、白塔初級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特色創建”獲評市基礎教育工作創新創優優秀項目獎,白塔高級中學“分層次問題教學模式”、縣幼兒園“版畫教學特色建設”、縣實驗小學“版畫之鄉花蕾香”獲評市基礎教育工作創新創優入選項目獎;教育局獲評縣政府年度創新創優獎。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年內發展新黨員15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2人,培養黨員發展對象23人。在全縣教育系統內開展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基層黨組織評選活動,獲評省市優秀共產黨員19人、優秀基層黨組織5個。
(八)教育行風明顯轉變
收費、辦學行為逐步規范。在教育信息網和各學校門前公示治理教育亂收費舉報電話,向全縣一年級入學新生家長發放收費監督卡16000余張,全縣學校聘請行風監督員200余名。分春秋兩季對學校收費情況進行檢查。堅持“收支兩條線”制度,加強內部審計,教育局獲評全市唯一一個省教育內部審計表揚項目。發揮“規范辦學行為監督箱”和“規范辦學行為監督卡”的監督作用,接受家長及社會對辦學行為的監督。工作作風不斷改善。簽訂《行風工作承諾書》,積極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組織“萬名教師走鄉村訪家庭話創建”系列行風建設主題活動,采取給家長一封信、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風監督員走進校園現場評議等形式,促進工作作風改進。在縣行風測評中,縣教育局位居前列。黨風廉政建設有效推進。加大評優評先、職稱評定、招生考試等熱點問題透明力度,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積極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海陵路小學被評為市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認真履行紀檢監察職能,在高考、中考、大宗物品采購、學校基礎建設等重大事項中做好監督工作,對離任校長進行離任審計。教育局獲評省紀檢監察工作先進集體。教育督導有效開展。年內開展了鄉鎮政府教育工作、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學前教育工作、素質教育工作、規范辦學工作、學校法治建設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等專項督導,保證了教育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的貫徹執行,促進了全縣教育均衡、和諧、健康發展。年內新創市依法治校先進校2所,教育局獲評市教育督導工作先進單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
農村小學特別是教學點辦學條件相對滯后、師資匱乏;由于學生數反彈,城區小學“大班額”、“擇校熱”等涉及民生問題依然存在。
二是師資素質仍需提高
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名特優教師匱乏,教師的教學理念仍需加快轉變,業務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師德建設急需加強,有償家教、從教不廉、作風不實、紀律不嚴的行為依然存在,嚴重影響了教育形象。
三是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特別是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接送學生車輛的管理以及留守兒童的教育都應加強。
總體上看,我縣教育發展水平與我縣實現城鄉一體、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還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