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強化國民經濟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兩年”工作扎實有效,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固定資產投資和重點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3.1億元,增長25.3%。全市48項重點工程投資53.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5.1%,其中12項省地兩級重點工程完成臺州市考核任務的200.4%。先后開展“土地問題集中處理月”、“電網建設突擊月”、“工業問題集中處理月”、“三外工作突擊月”、“推進服務業發展活動月”和“推進旅游業發展活動月”等活動,重點項目建設推進較快。續建項目進展基本順利,石松一級公路、76省道復線城南段路基填筑基本完成,甬臺溫鐵路*段前溪隧道全線貫通,五座大橋完成形象進度80%,農村合作銀行綜合大樓主體結頂。新建項目進展態勢良好,金清新閘排澇二期工程安置地征用全部完成,拆建進展順利,開始部分標段河道拓浚。擔嶼圍涂工程完成招投標。開元小區一期全部結頂,二期開始樁基礎施工。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等政策支持,擔嶼圍涂工程、金清新閘排澇二期工程等10個項目列為省重點,其中新增省重點項目獲用地指標2766畝,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龍門港等5個項目列入20*年度浙江省公共建設投資計劃,獲省補助資金2190萬元。工業投資和平臺建設強力推進。完成工業投資87.7億元,增長27.9%。開發區、工業園區、東部產業集聚區進展良好。三地新開發面積325.2公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2.1億元,實現工業企業銷售收入124億元。*工業園區內的利歐、鑫磊等大項目相繼竣工投產。經濟開發區內的明華、晶視寶等重點項目建設按計劃推進,整體形象更加豐滿。東部產業集聚區內的東海塘南片工業園啟動建設,上馬工業區塊投入3.5億元,全面完善主干道路、給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中馬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落戶并有序推進,松門東南工業集聚區完成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和三期給水、排污工程。招商引資繼續推進。全市新批三資企業11家。協議利用外資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905萬美元。認真執行外商投資項目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試行辦法,全年有3家總投資5.3億元的項目被省發改委確認,退稅額度為5829萬元。
(二)經濟總量增長較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綜合經濟實力增強。實現生產總值410.9億元,同比增長13.8%,高于預期目標0.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8.26:53.53:38.21調整為7.69:53.57:38.74。人均生產總值35380元。財政總收入41.9億元,增長2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4億元,增長29.1%。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9億元,按現價同比增長9.8%。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為43.5萬畝、15.7萬噸,基本保持穩定。家禽、生豬年末存欄為282.4萬羽、12.9萬頭,均同比增長9.1%。農業標準化和產品品牌化建設加快,新增國家級無公害、有機、綠色農產品24個,省級名牌農產品2個,獲省農博會金獎14個。“玉麟”牌西瓜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全市農業外拓基地總面積37萬畝。海洋漁業經濟穩步發展,實現水產品總產量51.9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實現漁業產值40.7億元,增長6.8%。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工業總產值1200.4億元,其中規模上工業總產值610.6億元,分別增長19.2%、26.4%。新增規模企業465家、超億元企業14家。企業效益繼續提升,工業經濟效益考核綜合得分236.3分,居臺州市首位。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新增省級及以上高新技術企業6家,專利授權量690項,錢江摩托技術中心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稱號,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在澤國鎮設立鞋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品牌戰略深入實施,榮獲“中國帽業名城”和“中國鞋類出口基地”稱號。建筑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實現產值216.1億元,增長26.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185.7萬平方米,增長30.7%。服務業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159.2億元,增長15.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5億元,增長16.1%。旅游業繼續快速發展,方山—長嶼硐天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特色風景名勝區,全年接待游客441.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5.3億元,分別增長33%和16.2%。金融業發展勢頭良好,截至年末各項貸款余額290.7億元,比年初增加54.2億元,存款余額401.4億元,比年初增加64.6億元。房地產業較快發展,全部房地產投資17億元,同比增長38.9%。成功舉辦水泵(空壓機)、特色農(漁)產品等展會,九龍大酒店、裝飾城、工量刃具市場等商貿設施建設加快,積極發展“農家樂”等休閑產業。
(三)城鄉一體持續推進,統籌發展不斷加快
規劃引領作用增強。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規劃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市域總體規劃實施的若干意見》,不斷完善規劃管理體制。著手編制《*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并列入省試點;召開了全省縣市域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現場會,增強規劃對資源要素配置的調控和指導作用。城鄉建設步伐加快。西環路三期、*北路移山段道路已經竣工,東環路、橫湖東路(肖浦路城區段)、中心大道莘塘段等進展較好,開工建設雙南路、104國道澤國段。完成32萬平方米的公園綠地建設。“總部經濟”大樓、時代廣場等標志性工程順利推進,錦屏公園、湖心公園基本建成。逐步理順交通和水資源管理體制,完成城市公交與鄉村公交管理職能歸并,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實行供水管理一體化,優化水資源配置利用。九龍匯滯洪區可研通過評審,鐵路站場詳規已完成核心區方案討論。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大。新增臺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市本級22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加快實施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為龍頭的新農村建設工程,新建成示范村61個、整治村89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75%。全面開展81省道沿線的成片連線村莊整治,林石線通過省級文明公路驗收。長潭引水二期*配水工程市級和松門泵站建設、管線鋪設基本完成,新河、濱海飲水工程開工建設。農村飲用水工程進展較好,投入1590萬元解決了1.1萬農民飲水困難。“千鎮連鎖超市”和“萬村放心店”的覆蓋面均達100%。啟動實施農業特色產業強市、強鎮、強村“三強”工程,“三位一體”新型農村合作體系建設有效實施。
(四)體制改革有序推進,開放空間不斷提升
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公共衛生中心、王伯敏藝術史學館等4個項目試行“代建制”。在臺州市率先實施市級機關內設機構行政許可職能歸并。制定《關于加快推進中心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提高中心鎮的發展水平。殯葬管理工作出臺整治措施。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房保險工作全面推進。全年共辦理5個品種農險業務1442筆,總保費479.6萬元,比上年增長81.4%。農戶住房保險30.9萬戶,保費達478.8萬元,參保率為95.7%,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加快城市信用社改制步伐,成立我市首家地方性商業銀行——浙江民泰商業銀行。加快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造,共改制民營企業2家,利歐股份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成功上市。建立3家融資服務信用擔保企業。出口轉型穩步推進。實現外貿自營出口18.2億美元,同比增長34.8%,自營出口在多方壓力下仍實現了較高增幅。出口主體不斷增多,新增獲權企業130家,新增出口實績企業92家。全市出口3000萬美元以上企業達12家。機電、鞋仍為我市兩大出口主導行業,出口額分別達到9.2億美元和6.4億美元,分別增長52.7%、22.8%。出口市場進一步拓展,新開辟13個出口國家和地區。對外經濟合作快步推進。新批境外投資項目10個,中方投資總額1538.8萬美元。
(五)協調發展得到加強,節能環保不斷強化
要素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出臺了《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試行意見》。104國道澤國段復線、金清新閘排澇二期工程等通過國土資源部用地審查。大力開展違法用地綜合整治專項活動。全年建成標準農田1.97萬畝,凈增耕地1431畝。出臺有序用電方案和各項應急預案,進行嚴格的用電監管,全力抓好電力基礎設施建設,220千伏溫嶠變、東海塘風力發電工程啟動建設,110千伏浦頭變、文峰變等輸變電工程相繼投運。積極探索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有效方法,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申請發行企業債券申發材料已經報送到國家發改委。成功舉辦了全市重點項目融資推進會,18個重點項目獲得23億元的銀行授信貸款。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強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出臺《發展循環經濟暨節能降耗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積極推進“555行動計劃”,開展創建20*年度循環經濟示范單位活動,對21個示范項目加大扶持和督查力度,獲省發展循環經濟先進縣市稱號。對46家綜合能耗1000噸標煤以上的重點用能企業簽訂了責任書,強化節能監察,規模工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2.3%。繼續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市建設力度,被評為省級基本達標生態市,澤國、濱海、石塘、塢根四鎮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鎮。大力開展粘土磚瓦窯整治活動,積極發展新型墻體材料。21家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南屏路、橫湖東路污水處理泵站基本建成,一、二級截污管網總長度已達48公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2.2%。開工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3.8%和5.1%,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為71.6%。
(六)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新農村教育”課題獲國家級立項,“陽光招生”做法省內推廣。全市高考總上線率79.2%,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聯合藝術學校順利招收內地學生600人。*師范成功改制。公共衛生建設投入增加。農民健康工程深入推進,免費體檢農民40.3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成效顯著,參保率達88.9%。農村公共衛生12項服務扎實推進,傷寒、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就業形勢基本保持穩定。新增城鎮就業崗位7572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深入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培訓農民2.63萬人,實現農村勞動力培訓后就業5497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覆蓋率達80.6%。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26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67元,增長14.7%。基層文化建設不斷推進。成功創建省文化先進縣市,舉辦首屆藝術節和鄰居節,承辦了全國關注農民文化需求研討交流會,大奏鼓入圍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成功舉辦市第四屆職工運動會,著力備戰臺州市第三屆運動會。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增率為4.68‰,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稱號。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實施“天網工程”,開展“反盜搶、促和諧”專項行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雙擁”、優撫安置、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老齡、婦女、兒童、文學藝術、檔案、氣象、殘疾人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
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要素制約依然存在,資源集約利用水平低,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節能降耗、污染減排任務較重;二是制約外貿出口穩定增長的因素較多,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偏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重道遠;三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仍然突出,對政府職能轉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周邊城市加快發展的態勢強勁,我市面臨的區域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針對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力推進“三大主體任務”,努力培育和建設“三個*”,全面完成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