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人才開發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建設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農村人才隊伍作支撐。本文僅就*農村人才開發的基本狀況、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開發的基本思路作一些粗淺分析和探討。
一、*農村人才開發的基本狀況
近年來,*各級黨政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和人才觀為指導,大力推行“人才資源+事業平臺”的人才開發模式,不斷建立健全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機制,著力推進農村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農村人才開發取得明顯成效,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一是人才總量不斷增加,人才年齡、學歷、專業技術職務結構進一步改善。“依托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積極探索選拔深造、聯合辦班以及上掛下派等培養方式,培養‘領頭人’;依托職業中學、農廣校開展系統提高和超前預測性培訓,培養‘當班人’;依托各中小學,采取在普通教育中引入職業技術教育內容等形式,培養‘接班人’;依托民營企業、科技專業戶等進行示范性的關鍵傳授和實地指導,培養‘當家人’”,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結構合理的永久牌人才隊伍。二是農村成人教育實現了以文化教育為主到以技術教育為主的轉移。依托項目、產業和協會,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以“基地+協會”模式,發展專業技術協會近100個,通過聘請專家講學,開展技術交流、培訓、研討活動,每年培訓各級各類農村技術人才七萬多人次,組織數百名農村實用人才外出培訓,80%以上的參訓人員成了當地致富帶頭人。三是堅持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業務能力考核和職稱評定有機結合起來,免費為農民評定職稱。四是初步摸索出了把農村人才開發、科技開發、農村經濟開發有機結合的農科教三結合的工作體系,推動了農民科技致富和農村經濟發展。
但是,當前*農村人才開發客觀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一是農村人才的總量匱乏,密度不夠,結構失衡,分布不合理。*是擁有36萬人口的農業大市,農業人口占75%以上,但全市現有農村實用人才在各產業的分布結構不盡合理,仍以種植、養殖等傳統產業為主,新興產業人才嚴重不足。二是對開發利用農村實用人才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一談到人才,往往把眼睛盯在高精尖人才上,卻忽視了有一技之長的農村人才。三是管理服務滯后,培訓開發缺乏針對性,特別是農村人才的培訓與使用脫鉤,導致人才的利用率不高,影響了現有農村人才的積極性。四是各級財政對農村人才培訓投入不足,缺少農村人才開發的剛性政策,把農村人才開發視為軟任務,影響了農村人才開發的規模和速度。
二、*農村人才開發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必須適應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的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民營企業超常規發展,其產值占社會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大幅度加大。但是,由于技術人才匱乏、職工素質低下、管理科學化程度不高、技術人才機構不匹配以及資金投入不足,致使民營企業整體水平偏低。因此,*今后開發農村人才必須針對民營企業人才奇缺、裝備和管理水平低的實際,加強民營企業各種門類的專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大力提高廣大民營企業干部管理水平和職工文化技術素質,以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必須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需要。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隨之而來的從業人員的轉換崗位、服務行業人員日益增多,農業、工業、第三產業之間人員轉換將日益頻繁,勞動者從一個產業部門到另一個產業部門流動的職能變換越來越多。因此,*農村人才開發必須適應產業結構的這種調整和勞動力、勞動者職能的變換。
(三)必須適應教育特點和推動人全面發展的需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人的身心發展是統一的、相互聯系和互為影響的,是有序的、有階段性的,是既穩定又可變的,是不均衡、有差異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其身心發展是不同的。農村人才開發,必須適應這些教育規律。此外,還應遵循成人在職性、速成性的特點,尤其是對已在業的勞動者進行智力開發必須符合他們的生產、生活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
三、*農村人才開發的基本思路
(一)強化宣傳。大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加強農業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是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村人才開發的意義和成果,不斷擴大影響,使人們意識到農村實用人才能帶動廣大農民科技素質的提高,能帶動實用技術成果的廣泛推廣,能帶動更多的農民走向富裕,從而提高對農村實用人才的認識。要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在推廣典型經驗上狠下功夫,善于及時捕捉輻射面廣、經濟效益高的“土專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專門召開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典型經驗交流會,充分激發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以科技促致富。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是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速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各級黨政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領導,定期了解和檢查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情況,促進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進行。
(二)合理規劃。在調查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根據*主產業和拳頭產品開發確定的經濟項目規模明確科技攻關、示范、推廣以及培養、培訓各類專業人才的任務,結合應急與超前、眼前與長遠、速度與效益的關系,制定出農村經濟開發、科技開發和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配套規劃,形成綜合實施方案。
(三)加大投入。要積極主動爭取各級黨政加強領導,堅持政府財政安排投入和社會各界資金投入相結合的形式,積極引導社會民間資金投入農村人才開發。要積極協調農村人才開發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大農村人才開發的政策投入、信息網絡建設投入和項目投入,積極爭取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專項用于農村人才開發,確保在經費上給農村人才開發大力支持。
(四)多輪開發。一是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統籌協調發展。基礎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也是各類教育的基礎,要切實予以加強,適當滲透職業技術教育內容,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職業教育是將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應進一步調整中等教育結構,整合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資源,以職業中學和農廣校、農機農技校為基地,培養開發一支規模宏大、質量較高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成人教育是直接、有效提高現有勞動者素質的繼續教育,應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成人教育體系。建立市、鄉鎮(街道)、村三級培訓基地,以各級科技推廣站為基地,緊緊圍繞當地經濟發展的優勢項目及主攻方向,以廣大在鄉的小學、初中、高中畢業生為重點,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各級實用技術教育,培養開發一批有一定技能的初級技術人才。二是綜合統籌使用一定區域(諸如幾個鄉鎮或幾個行政村)內的技術力量,協助培養開發農村人才;此外,還可考慮,將轄區相關部門的技術力量和職中畢業生集中起來使用,配合農業、科技部門推廣科技,有條件的,還可擔任科技攻關工作。三是改革職中招生辦法,對迫切需要學技術、學管理的基層科技工作者,采取免試入學的辦法,使他們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一支強勁力量,提高整體水平。四是以技術集團承包的形式,聯合農業、科技、教育的力量,開展技術攻關、培訓、咨詢,開發農村人才技術資源,加快商品規模經營和上檔升級。五是努力發揮農業、科技、教育三部門結合產生的技術推廣優勢,注重培養科技示范戶,增強農民對科技的接受能力,強化生產示范性培訓,加大生產示范力度。六是通過創辦食用菌協會、種植協會、養殖協會等專業技術致富協會,讓農民在活動中相互學習,進行自我開發。
(五)科學評估。認真制定農民技術員的職稱評定和農業技術稱號的評定辦法,通過嚴格評審條件,規范操作,不斷提高農民技術職稱評定的質量和信譽,為農村人才開發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要加大對農民技術職稱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群眾和用工單位對農民職稱的認識,增強農民技術職稱的市場實用性,不斷調動農民參評積極性。要積極探索完善現行農村實用人才技術職稱和技能登記鑒定制度,改進農村實用人才評價辦法,因地制宜地開展評審工作,解決專業類別、評審標準、評審費用等問題,認真落實有關優惠政策,使農村人才真正成為農村最吃香、最受歡迎、最受尊重的人。
(六)嚴格考核。要將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將農村實用人才的開發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年度目標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