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社會責任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現就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出如下意見:
一、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企業是市場體系和社會系統的重要構成單位。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自覺履行經濟、法律、道德、慈善等社會責任,已逐步成為企業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順應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潮流,塑造企業良好形象,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企業外部約束機制,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是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重要時期,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充分發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主體作用,探索建立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體制機制。更新觀念,加強引導,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增強廣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不斷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促進企業與社會共同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全面進步。
(三)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引導企業積極履行對員工、消費者、客戶、社會、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同時防止以履行社會責任為名增加企業不合理負擔。充分發揮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價值實現的重要內容。
分類指導、循序漸進。根據企業所處行業和規模,分類指導,提出相應的要求和推進意見;推動和督促企業履行法律義務等基本社會責任,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履行其他方面的社會責任。
突出重點、示范帶動。根據本地和企業的實際,明確相應的工作重點;宣傳先進典型,通過示范帶動和輿論引導,不斷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
社會參與、協同推進。充分發揮各類中介組織,特別是行業協會的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合力。
二、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內容
(四)引導企業更加注重守法誠信經營。廣泛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使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規,做到遵紀守法,照章納稅,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深入開展“信用*”建設,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加強信用監管,實施失信懲戒,開展誠信宣傳。引導企業加強內部信用管理,遵守商業道德,公平交易,誠信經營。
(五)引導企業更加注重保障員工權益。引導和督促企業嚴格規范和執行勞動合同、工資工時、作息休假等規定,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建立健全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有效保障職工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加強員工技能培訓,幫助員工成長和進步;強化安全生產,改善工作環境,加強勞動保護,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確保生產安全和職工職業健康,構建和諧企業。
(六)引導企業更加注重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支持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加大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力度,提高工藝和裝備水平,不斷開發高質量、高附加值的適銷對路新產品;積極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完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嚴禁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引導企業重視市場營銷網絡建設,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務。
(七)引導企業更加注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引導和督促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和實施建設項目時,充分評估能源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支持企業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積極開展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等活動,大力發展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以及余熱、余壓的綜合處理和循環利用。督促企業依法做好污染減排工作,自覺做到達標排放。鼓勵企業實施清潔生產。
(八)引導企業更加注重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鼓勵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吸納下崗失業、農村失地以及殘障等人員就業;開展與欠發達地區、偏遠落后鄉村的幫扶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公益設施建設、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給予慈善捐助。支持企業建立各種形式的慈善冠名基金,扶貧濟困,回饋社會。
三、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措施
(九)加強對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將推進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深入調查研究,結合本地實際,明確目標任務,研究解決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為推進這項工作的開展,省成立由省經貿委為召集單位、省有關部門參加的省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各有關部門要根據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的要求,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合力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
(十)研究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試點。在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傳統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選擇一批不同規模的企業作為省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試點單位。省經貿委會同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各地也可選擇一批企業開展試點。要總結試點經驗,不斷規范完善,逐步加以推廣。
(十一)加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和約束。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參照國際慣例,結合我省實際,做好涉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制修訂的相關工作,營造有利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制度環境。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源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傾斜。金融單位要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予以優先支持,財政等部門在安排有關項目財政補助資金時給予重點支持,其他有關部門也要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狀況作為依法審批辦理相關業務的重要依據。積極推薦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經營者參加勞模等社會榮譽的評選。嚴肅查處損害員工、消費者、社會公共利益以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加大對缺乏信用、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浪費資源、危害安全等行為的懲處力度。
(十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的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在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作用,行業協會、商會要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和引導,采取制定行業內會員企業的社會責任公約、倡議書等形式,加強行業自律。積極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引導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員工提高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重要意義的認識,樹立“履行社會責任光榮,推卸社會責任可恥”的價值觀,自覺履行好應盡的社會責任。
(十三)營造有利于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氛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輿論引導,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作用,宣傳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和先進典型,刊登、播放相關公益廣告。鼓勵企業、社區、社會團體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形成有利于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