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造紙企業治理改造指導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大曹莊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步伐,切實解決造紙企業水污染問題,實現我市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年本)》和《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1)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堅決淘汰、關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境污染嚴重的生料造紙企業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年10月20日前要將1.7萬噸/年以下的化學制漿生產線和3.4萬噸/年以下的草漿生產裝置以及排放不達標的年產1萬噸以下廢紙為原料的造紙企業全部淘汰(企業生產規模以市環保部門核查后認可的生產能力為準)。要制定并完善造紙企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將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改委嚴格落實產業政策,供電部門負責斷電,水務部門負責切斷用水,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吊銷營業執照,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收回生產許可證,環保部門負責收回排污許可證,企業要拆除和就地銷毀生產設備,消除污染轉移隱患,做到徹底淘汰。
二、要積極做好淘汰造紙企業轉、改產的指導服務工作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積極做好轉、改產的指導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做好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造紙企業的淘汰工作,確保穩妥進行。對需轉為熟料造紙或其他生產項目的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相關產業政策及行業準入條件辦理,指導企業辦理環境影響評價等審批手續,經批復同意后方可實施。在改造熟料生產工藝過程中,要實施“節水減排”和零排放工程,經環保驗收合格后方可予以生產。
造紙企業在技術改造及污染治理過程中,要自覺采用能耗較少、污染負荷排放量小的清潔生產工藝,不斷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提高技術起點。如采用含硅量較低、纖維含量較高的草漿原料及自動打包技術和少氯、無氯漂白工藝。所有造紙企業必須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并由發改委和環保部門組織驗收。加強原料高度凈化,采用兩級干法備料或干、濕法組合備料等技術,去除原料中的泥沙和雜質。
減法化學漿黑液推薦采用常規燃燒法堿回收技術為核心的廢水治理成套技術:
1.高效黑液提取技術,黑液提取率85%以上;
2.新型全板降膜蒸發管或管-板結合草漿黑液蒸發技術;
3.高效草漿黑液燃燒技術;
4.連續苛化工藝技術;
5.保持游離堿技術:采用加堿保護或高堿蒸煮,以保持進入蒸發工段墨液的游離堿濃度,達到降粘的目的。
三、加強造紙企業環境管理,確保完成污染減排目標
(一)加大造紙企業污染治理力度。對符合規模要求的生料造紙企業,自通知之日起,全部實施停產治理,做到穩定達標排放。停產治理期間要停止生產用電,停產整治結束后仍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一律取締關閉;對現有廢紙制漿造紙(本色再生紙)廢水應采用生化或生化+物化處理工藝進行治理,色度不達標的還應增加脫色單元,對單純以絮凝等物化處理工藝進行治理的,要全部停產治理;脫墨再生紙的脫墨廢水進行單獨處理,其他廢水的處理要求與本色再生紙廢水處理技術要求相同。污泥應妥善處置,避免重金屬污染。
(二)嚴格新建造紙企業審批。今后全市不再新批、新建年產5萬噸以下造紙企業,嚴格限期低檔紙及紙板生產項目。對新建5萬噸以上的造紙企業,要從嚴把關,按照審批程序,逐級報批,并有排污總量指標,經批復同意后方可開工建設。
(三)嚴格排污許可證制度。造紙企業必須持證排污,對沒有辦理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的造紙企業,責令限期辦理。造紙企業的水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必須滿足當地水環境質量目標要求。
(四)加強自動監控和運行管理。造紙企業必須安裝流量計和水質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保證正常運行,并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要加強對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制定并實施嚴格的運行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并完善運行和監測紀錄,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廢水的達標排放。
(五)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對造紙企業的監督監管力度,增加檢查和監測頻次,確保各造紙企業治污設施正常運行。對不按要求運行治污設施、擅自停運治污設施、偷排偷放的造紙企業進行停產治理,并處高限罰款,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屢查屢犯,一年內出現兩次或兩次以上超標排放的企業,依法由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限期停產治理或責令關閉。
(六)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各級環保部門要積極配合監察機關對監察對象拒不執行關閉決定的、停產整治決定的、建設項目停建決定的追究企業法人責任,造成嚴重環境
污染,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對沒有按期徹底取締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沒有下達取締關閉通知的、沒有吊銷或注銷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的、沒有斷水斷電的,追究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有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對政府及監管、執法部門存在行政不作為、監管執法不到位,包庇縱容,充當企業保護傘,為企業通風報信,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