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委農業綜合開發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省、州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會議精神,20*年全縣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為目標,突出“三個重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冬閑田開發利用),抓好“三個結合”(建設重點涉農項目、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推廣農村實用技術),落實“三項機制”(組織領導、樣板示范、考核督辦),為來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開好頭、起好步,為全縣農村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突出“三個重點”
(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以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和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為主要抓手,加大農田水利設施、鄉村公路、生態家園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努力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小型多樣、合理布局”的原則,實施基本農田建設、道路整治、水土流失治理、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治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等農業項目水利配套工程,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生產條件。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平方公里;解決2.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改善灌溉面積0.46萬畝;投資490萬元實施龍坪楂樹坪長槽排澇引水工程和三里灌區水利工程;整修渠道36.35公里,基本修復歷年來的水毀渠道。
2、鄉村公路建設。完成20*年通達工程60.3公里任務,做好2009年通暢工程201.5公里的路基準備。完成“天二”公路“云天段”水毀修復工程,確保基本暢通。安排3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廣泛發動群眾,維修改造村級公路1000公里。進一步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
3、煙水配套工程建設。加大煙葉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煙水配套受益面積新增1.28萬畝。修建水池36個,容量32000立方米;修建溝渠5公里;鋪設管網300公里;修建改建密集烤房609棟;新建標準化晾房5200間;修建煙田機耕道12公里。
4、生態家園建設。完成20*年沼氣池建設任務尾欠3370口。推行沼氣池信息化管理,完成沼氣池普查和相關軟件開發利用,與循環農業發展相結合,與生態旅游相結合,不斷提高生態家園建設的綜合效益。
(二)特色產業基地建設
按照“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的要求,堅持新建與改造(管理)、規模與質量一起抓,進一步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力爭全縣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到81.4萬畝(復種面積)。
1、煙葉基地。切實調整煙葉區域規劃布局,促進煙葉種植向適宜區轉移。科學安排煙葉茬口,力爭2009年落實兩煙面積8.4萬畝(其中白肋煙6.1萬畝,烤煙2.3萬畝),產量達到23.1萬擔。
2、畜禽基地。重點扶持和發展生豬規模養殖,完成長梁鄉萬頭養殖場建設;新增能繁母豬0.5萬頭,出欄生豬41.79萬頭;扶持發展生豬“150”模式養殖戶40戶,山羊“1235”模式養殖戶20戶。進一步打造“景陽雞”品牌,擴大知名度,力爭到2009年底飼養景陽雞80萬只,出籠40萬只。認真做好秋季集中動物免疫工作,確保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率達100%,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
3、魔芋基地。加快商品芋基地建設,積極推廣應用魔芋次生莖繁種技術、豐產栽培技術,培植種植大戶和專業村,抓好魔芋越冬儲藏,留足種芋,盡快恢復魔芋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
4、茶葉基地。加快低產茶園改造和新建設的力度,加強茶園田間管理,集中連片發展建園,穩步擴大規模。大力推廣無性系良種,開發無公害、綠色、有機茶,新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0.1萬畝。充分利用冬閑季節,加大茶廠優化改造,提高茶葉產品質量和衛生水平。
5、蔬菜基地。大力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重抓精細菜基地建設,在品種多樣化、季節調配科學化、專業生產合作化上取得新突破;積極發展地方特種菜,擴大產品出口;大力推廣儲藏保鮮技術,加強冷鏈建設,促進蔬菜產品外運外銷;加快無公害及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推廣應用步伐,推進標準化生產進程。完成蔬菜種植面積10萬畝,其中特色蔬菜5.3萬畝。
6、地道藥材基地。鞏固發展藥材生產專業鄉鎮,加大GAP實驗示范基地建設力度,加快國家認證進程和示范推廣速度。新增地道藥材2萬畝,其中草本藥材1.5萬畝,木本藥材0.5萬畝。
7、生態林業基地。抓住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機遇,以退耕還林、低產林改造、天然林保護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為主體,以社會造林綠化為補充,完成用材林建設任務4.5萬畝,經濟林建設任務1萬畝。加強苗圃秋冬季管理,確保合格苗木200萬株以上。進一步抓好春季雪災毀損林地清理、重新造林及受災經濟林恢復管理工作。
(三)冬閑田開發利用
實行分類指導,加大冬閑田的開發力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復種指數,能耕盡耕,宜種盡種,確保夏糧種植面積達38.1萬畝。低山地區的水田,以推廣雙低油菜免耕稀植和早熟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為重點,力爭種足種滿,不留空田。高山地區水源充足、能排能灌的田塊,要擴種蠶豆及短季節蔬菜,實現多種多收。加速馬鈴薯產業化進程,逐步實現馬鈴薯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自給生產向商品性生產的轉變,力爭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發展鄂馬鈴薯5號種薯基地面積0.2萬畝,原種40萬粒,大面積推廣5萬畝。選用優良品種,增加肥料投入,提高播種質量,力爭小麥面積達到4.8萬畝。抓住國家促進油料作物恢復性生產的政策機遇和油菜價格上漲的機遇,引導農民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大力推廣中油雜10號、中油雜11號等高產優質品種,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其中雙低油菜面積達到8萬畝。根據市場需求,立足山區特色,因地制宜發展雜糧,擴大種植面積,“兩豆”面積達到1.3萬畝。
二、抓好“三個結合”
(一)與建設重點涉農項目相結合
充分利用國家、省在我縣實施的農業重點項目,做好高標準設計規劃,建成高質量的民心工程,真正達到項目建一處成一處、效益發揮一處的目的。
1、實施好扶貧開發項目。抓住全省在我縣實施“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項目的機遇,在高坪鎮、紅巖寺鎮、三里鄉、花坪鄉實施以公路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五改三建”為主的小區建設、以村衛生室和村學校建設為主的社會事業建設和以茶葉、苗圃、煙葉、養殖業為主的產業建設等,探索一條扶貧開發的新路。
2、實施好農業綜合開發創新試驗區建設項目。突出“兩基一品”建設(即中低產田基礎設施建設,特色資源基地建設,養殖、加工企業及其產品品牌建設),整合資源,整合資金,重點扶持重點區域的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實行立體式農業綜合開發,認真做好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創新試驗區建設。
3、實施好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通過以種草、植樹等生物措施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工程措施,治理生態環境,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投資500萬元在高坪鎮塘壩子村實施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新修河堤2000米,新修攔河壩2座,整修河堤1740米,完成土石方開挖9652.5立方米,完成M7.5漿砌石塊工程11050立方米。
(二)與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相結合
結合我縣實際,圍繞壯大優勢特色產業,規范和擴大專業合作組織,創建特色品牌,扶持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1、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根據市場需求,立足資源優勢,突出重點產業,實行連片開發,大力發展專業鄉、專業村。積極培育壯大農村市場主體,利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關口葡萄”、“景陽核桃”、“花坪獼猴桃”等特色產業,新建核桃基地0.5萬畝。充分發揮大批種植、養殖、營銷科技等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規范現有的33家專業合作組織,建立穩定的利益連接機制,促使更多的農民進入產業化經營鏈,力爭到今年底專業合作組織達到40家,發展入會(社)人數1.5萬人,帶動農戶4.5萬戶。
2、創建特色品牌。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操作技術規程制訂、完善;加強農產品牌的開發、宣傳與保護,加大“三品”標識、商標名牌的申報力度。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對相同產業內的魔芋、肉食品加工等分散小企業實行資源整合、強強聯合和外引內聯,逐步打造一批能夠領銜各產業的骨干型龍頭企業和精品名牌產品。
3、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加強重點幫扶、對口幫扶工作,分產業各選擇1-2家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支持其做大做強。確保對龍頭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為龍頭企業服好務,積極協助扶持帶動農戶能力強的魔芋加工、中藥材等農產品企業開展農副產品收購、加工,力爭實現產值2.1億元。
(三)與推廣農村實用技術相結合
把提高科技普及率、科技到戶率作為農業增產增效的首要任務,增強科技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
1、抓好科技推廣。重點推廣輕簡栽培、配方施肥等技術,推廣麥煙套種、豬沼茶、豬沼果等高效模式,加大薯稻連作、多種形式間套作、甲霜林拌種霜種薯處理等關鍵技術推廣應用,抓好油菜免耕稀植栽培、硼肥施用、秋發栽培等實用技術推廣,力求增加單產,提高效益;積極推廣林業生產技術,提高干果及速生豐產林生產水平。通過技術推廣,提高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
2、抓好教育培訓。采取科技下鄉、現場會、院落會等多種形式,將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中農民所需的技術送到農民手中,送到開發現場。以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和“技能就業計劃”為重點,切實抓好農村勞動力培訓。加大科技示范戶培訓力度,培養更多的種養能手、科技致富帶頭人。建立縣、鄉、村三級沼氣池服務網絡,實行以行業性的技術推廣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雙線并行的服務體系。
三、落實“三項機制”
(一)組織領導機制
1、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擺上突出位置,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之中,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廣泛發動群眾,采取一切可采取的辦法,帶領和引導全縣人民掀起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的熱潮。
2、發改、財政、民宗、信用社、扶貧開發等部門要加大項目資金籌集力度,保證按時足額到位。
3、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加強培訓,提供優質服務;氣象部門要搞好天氣預報,為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服好務。
4、農業、工商、質檢等執法部門要深入開展農資打假保秋播行動,依法查處和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制假售假行為,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為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保駕護航。
(二)樣板示范機制
各涉農部門要興辦具有一定規模的標準化、產業化示范樣板,縣直11個單位要辦好19個示范樣板。
1、農業局要在下壩良種場建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要在高坪大堰塘村建20畝茶樹良種母本園,10畝鄂茶1號良種扦插苗圃,生產良種茶苗200萬株;在三里鄉、高坪鎮辦好1000畝的無性系良種茶園示范樣板;在適宜鄉鎮辦好2000畝鄂馬鈴薯5號良種繁殖基地,繁殖種薯150萬斤;在*鄉辦好5000畝油菜免耕稀植示范樣板;在*、*等鄉鎮建好魔芋健身栽培示范樣板5000畝。
2、林業局要辦好200畝山地楊苗圃基地、景陽薄殼核桃示范樣板和花坪獼猴桃示范樣板。
3、水利水產局要在三里鄉辦好基本農田建設示范樣板。
4、畜牧局要辦好長梁鄉萬頭養豬場建設樣板及一個二元母豬示范基地。
5、發改局、財政局要辦好高坪鎮塘壩子河道治理示范樣板。
6、科技局要在龍坪鄉辦好1000畝的地道藥材示范基地。
7、煙葉公司要在高坪鎮麻扎坪辦好煙水配套工程示范樣板。
8、扶貧開發辦要在花坪鄉建立魔芋種芋繁育示范樣板。
9、交通局要辦好路基改造示范樣板和村級公路維護樣板。
10、民宗局要辦好高坪鎮八角村優質茶100畝示范樣板。
(三)考核督辦機制
圍繞全縣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重點和任務,制訂嚴格的考核督辦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1、落實“兩定兩包”責任制。由一名縣領導帶一個縣直單位負責一個鄉鎮的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實行“兩定兩包”責任制,即定時間、定任務,包鄉鎮、包項目,確保各項工作整體有序推進。
2、加大督辦檢查力度。縣委、縣政府組成工作專班對各鄉鎮的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進行巡回檢查督辦,每旬通報一次檢查督辦情況,并通過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對行動快、措施得力、完成任務好的鄉鎮和部門進行表彰,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在全縣通報批評。縣委、縣政府將在年底對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檢查驗收、總結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