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食監局加強監管教育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目標與任務
(一)強化一根全程監管的新鏈條
一是加強種植、養殖環節監管。大力開展“初級農(水)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工程”、“農產品市場準入工程”。要按照執行一個標準、確定一個主體、培育一個品牌、制作一張生產模式圖、建立一份生產檔案的“五個一”要求,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步伐;要按照統一環境質量、統一關鍵技術、統一規程標準、統一檢測方法、統一產品標識的“五統一”要求,科學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探索科學長效的發展路子,提高農(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同時,要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認證,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大力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繼續推進農產品產地編碼制度,不斷完善產品可追溯體系;完善養殖企業質量安全監管檔案,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繼續做好養殖業投入品監管,加強海捕蝦濫用保鮮劑監管,提高我區水產品質量。二是加強食品生產環節監管。大力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企業改造工程”,不斷加大小企業小作坊(加工戶)分類整合力度,積極扶持食品行業按照規?;藴驶⒐I化的發展方向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提升食品產業的整體水平。要進一步加強市場準入監管,在完成28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取證任務的基礎上,全力推進食品相關產品的市場準入工作,嚴格證后監管。繼續鞏固深化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專項行動成果,進一步強化企業食品安全第一責任意識,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食品違法行為,建立健全生產領域食品安全長效監管運行機制,探索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提高食品生產加工業質量水平。三是加強生豬調運、屠宰環節監管。以建立生豬產銷聯防制度為重點,完善肉食品全程質量監控體系,對肉類產品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質量追溯制、問題產品退市和責任追究制,開展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違禁藥物檢測,完善定點屠宰場自檢和監督抽檢制度。同時,要依法行政,嚴厲打擊私屠濫宰等不法行為,規范肉品市場秩序。四是加強食品流通環節監管,大力開展“食品配送工程”建設。一要積極推進經銷企業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票索證、購銷臺賬和質量承諾制度,推行市場開辦者質量責任追究制,對實施質量安全準入的28類食品重點檢查是否加貼“QS”標志及是否偽造冒用“QS”標志。二要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按照誠信等級實施分類監管,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失信企業實施重點監管,并實行失信曝光制度。三要積極推動“食品配送工程”,大力推進“百萬學生食品配送工程”,進一步加大放心店食品的配送力度,加大對示范商店的標準化改造,鞏固提高食品流通網建設成果。四要充分發揮“四位一體”快速檢測體系的優勢,逐步擴大檢測范圍,為廣大消費者把住市場關口。五是加強餐飲環節監管。大力開展“餐飲衛生規范化和廢棄食用油脂回收工程”,在繼續推行餐飲業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餐飲業衛生監督信息公示等制度的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五常法”管理;積極推廣集中式餐具消毒,切實解決中小餐館消毒不到位和餐具消毒合格率低的問題,完善餐飲業長效監管機制。
(二)制定食品藥品安全“十一五”規劃
在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規劃如期實現后,按照國家和全省《食品藥品安全“十一五”規劃》的要求,科學制定《*區食品藥品安全“十一五”規劃》,圍繞食品藥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對食品藥品產業發展、科學監管、隊伍保障、應急管理、法制建設和宣傳教育等進行全面規劃,構建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責任體系、質量標準體系、信用信息體系、檢驗檢測體系、綜合評價體系和預警應急體系,并積極組織實施。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
圍繞《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重點建立三項食品安全協調機制。一是按照《特別規定》第3條要求,完善無證照打擊的協調機制。努力提高我區食品安全監管水平。二是按照《規定》第14條要求,建立隱患問題部門移交機制。三是按照《規定》第16條要求,建立企業監管信息公開機制,完善監管部門對企業信用信息的公開制度,切實增強企業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
(四)進一步鞏固和深化食品安全“三網”建設
監管責任網建設要在完善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責任制的同時,建立基層食品安全責任制,通過行業自律和信用體系建設,強化企業第一責任人意識,努力構建政府、部門、企業三位一體的責任體系。群眾監督網建設要以“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工程”為載體,落實鄉鎮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人員,加大“多員合一”整合力度,加強管理培訓,落實責任和報酬,提高素質和能力。積極探索和構建統一的舉報投訴平臺,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積極性。食品流通網建設在原有“千萬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提質、擴面、補差”工作,20*年實現農村放心店統一配送面達100%,配送率達70%以上。要把管理精力逐步從關注數量向關注質量轉移,在進一步提高配送率的基礎上,注重加大食品源頭的監管力度,繼續推進“百萬學生食品配送工程”,逐步把配送機制擴大到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把我區食品配送工程建設內容從農村的“千萬工程”放心店延伸到機關、學校、農村“三位一體”的點上配送,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五)推進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建設
堅持重心下移,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開展創建食品安全示范縣(鄉鎮)創建活動,強化鎮(街道)、村(居、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的責任,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加強農村公共食品安全協管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群眾監管作用。爭取用三年時間使全區各鎮(街道)均達到市級示范鄉鎮要求。
(六)加強食品檢測能力建設
加強食品安全技術支撐,完善食品企業自檢、執法部門監督檢測和食安辦評價性抽檢體系,積極構建大檢測格局。建立企業自檢制度,嚴格實施城鄉食品市場每天自檢,加大檢測頻次,強化監督落實。充分發揮各監管部門檢測系統的人力、設備和技術與資源優勢,加大檢測力度,強化評價性抽檢。加強區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建設,按照逐步向公正的第三者中介機構轉變的要求實行改革,加強技術力量,深化計量認證,改善設施條件。加強檢測等監測信息管理,完善統一制度,強化信息披露,充分發揮監測結果在執法監督、警示消費、企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中的作用。
(七)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認真分析監管環節和轄區食品安全狀況,找準問題突出的品種、區域和薄弱環節,分階段有計劃地“下猛藥”開展專項整治。同時要本著整治與規范并重,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努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今后一個時期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重點要放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的“十小”整治上。要繼續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壓態勢,以扶優治劣兩手抓為切入點,扶持一批名優企業,懲處一批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犯罪分子。深入研究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中的治本措施。著力破解專項整治工作中整而不死、死灰復燃等深問題,想方設法走出整治--反彈--再整治的怪圈,逐步走上整治--規范--發展的良性軌道。要結合轄區特點,從總體上規劃各類食品產業的整體發展計劃,大力整合小作坊、小企業向規?;?、集約型企業發展,讓我區的食品產業真正步入規?;?、標準化、工業化的健康軌道發展。
(八)加強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基本情況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檔案,將生產經營企業和個人的不良行為記入檔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平臺,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加強行業自律和行規行風建設,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作用,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引導、監督企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通過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樹立食品安全信用意識,改善我區食品安全狀況。健全區域合作、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食品藥品打假機制,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九)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
在問題食品應急處置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完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建立區、鎮(街道)和重點單位三級食品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完善各部門協作的快速反應聯動機制。重心向下,著眼基層,落實重點鄉鎮(街道)、行業和單位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提高實戰能力。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的報告機制,力求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害。加大食品安全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提高公民的應急自救能力。
(十)強化食品安全宣傳教育
樹立宣傳就是監管的理念,以培育負責的管理者、誠信的經營者和成熟的消費者為目標,精心設計載體,切實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強全社會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繼續深入開展“五進六個一”活動,推進食品安全民情懇談,促進各地各部門宣傳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實現宣傳教育的常態化、陣地化、規范化。要結合監管,有計劃地組織監管相對人的培訓,提高其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向群眾特別是新*人等特殊群體傳播食品安全基本知識,增強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
二、指導思想
20*年我區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爭創實踐科學監管理念的先行區、實驗區和示范區”為載體,始終牢固樹立并自覺實踐科學監管理念,全面推進為民監管、依法監管、和諧監管,提升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與《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相配套的部門協調運行機制,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組織實施“食品安全九大基礎工程”,繼續推進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建設和學校食品配送工程。
三、工作要求
(一)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機制,強化監管責任
完善以首問責任制、屬地管理制和責任追究制三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監管責任體系,建立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突出鎮(街道)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強化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負總責的意識,切實履行屬地監管責任;加強對(鎮)街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領導,廣泛動員基層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食品安全工作。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業務管理和指導,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要進一步加強機制建設,積極探索,加強督查和協調,切實發揮統一、權威、高效的組織協調作用,著力解決分段監管中的空隙和漏洞。
(二)加強部門協調互動,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發揮區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政府抓手、綜合協調的平臺作用,完善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專題會議、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成員會議等制度,強化部門綜合執法、聯動執法、專項整治的互動配合,努力提高綜合協調能力。各執法部門要協同配合、有機銜接,做到有案先受理,相互不推諉。探索建立工作激勵機制,整合各部門在基層的群眾監督員資源,充分發揮監管員的工作積極性,形成監管合力。
(三)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財政投入
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執法隊伍建設,充實食品安全基層執法力量。加強執法隊伍的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作風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區財政要加大對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改善工作條件、執法裝備和檢驗檢測設施。
(四)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實現資源共享
嚴格按照《*區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管理辦法的通知》(路政辦發〔20*〕36號)的要求,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采集、上報和工作。充分發揮區食品安全信息網和信息員隊伍的作用,對食品安全苗頭性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新聞會制度,定期向公眾食品安全監管、抽驗、預警、黑名單等信息。通過食品質量安全通報,增強社會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引導群眾購買放心食品、名優食品。
(五)強化行業規范,促進產業提升
通過政策鼓勵引導建立各種農產品專業協會和農業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在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違法犯罪的同時,宣傳一批上規模、上水平、創品牌、行業龍頭等優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鼓勵引導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和生產工藝,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大采用新技術改造傳統食品產業力度,促進我區食品產業不斷升級;健全食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企業自身管理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