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村民居防震保衛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維護公共安全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農民群眾的居住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內容。提高農村民居的抗震防災能力,幫助農民群眾營造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有利于防止農民群眾因災致貧、因災返貧,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新農村建設和“和諧”建設的重要內容,科學防震、主動減災的有效途徑。
市地處南北地震帶和西秦嶺地震帶交匯部位,境內地質結構復雜,國家確定的重點監視防御區和省上確定的地震重點危險區,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強烈地震,僅去年以來,境內發生了宕昌4.5級,文縣、4.5級、5.0級等三次地震,給當地人民群眾造成嚴重損失,也對我市新農村建設造成極大的安全威脅。目前,市城市和重大基礎設施的抗震設防工作已得到重視,但廣大農村公用建筑和農民自建住房建設抗震設防工作仍十分薄弱。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民防震減災意識淡薄,大多數房屋未經正規設計和施工,抗震能力普遍低下,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刻不容緩。加強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組織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對于增強農村民房抗震防災能力,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促進全市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一定要提高認識,務必把這項利民、惠民、便民、愛民的工作抓緊抓好。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群眾,通過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保障體系和技術服務網絡,增強廣大農民群眾防震減災意識,全面提高農村民居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改善農村群眾居住條件,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抗震防災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根據我市農村地區自然條件不同、風俗民情各異、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的現狀,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
二是堅持經濟實用、抗震防災。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幫助和引導農民科學選址,建造抗震性能好、造價合理、經濟實用的房屋,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
三是堅持統籌安排、協調發展。要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部署,把農居防震保安工作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結合起來,促進農村面貌的整體改善。
四是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愿。要在加強政府支持和社會扶助的同時,制定政策措施,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引導農民自力更生建設安全美好家園,確保讓農民真正受益。
三、工作任務
一)科學制定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規劃。制定規劃是做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關鍵性措施。市縣(區)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制定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規劃,明確農村防震保安的工作思路、階段目標、建設內容和保障措施,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新農村建設規劃。規劃要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統籌安排各項任務,充分體現農民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發展要求,為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全工作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二)加強村鎮建設規劃和農村建房抗震管理。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科學選址、配套建設的原則,做好村鎮建設規劃的編制和修編工作,規劃修編過程中,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村鎮建設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村鎮規劃的調控作用,使農民建房避開地震斷裂帶、抗震不利地段和滑坡、泥石流、塌陷、洪水等自然災害易發地段。要加強對統一建設的農居和農民自建房屋的抗震設防質量管理,對統一建設的民居要嚴格按照有關技術標準進行抗震設防,明確施工和驗收要求,切實提高工程質量和抗震防災能力。
三)組織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要借鑒外地的經驗和做法,從當地的實際出發,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工代賑、扶貧搬遷、災區重建、小康村鎮建設等項目的實施,按照“示范先行、典型引路、逐步推進”原則,選擇有條件、有代表性的地方,采取示范鄉、示范村、示范戶等多種形式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新建、改造一批安全適用的樣板農居,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示范作用,帶動全市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全面實施。
四)積極啟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技術服務工程。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防震減災規劃,國家重大項目--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技術服務工程已批準立項,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注農村民生和新農村建設安全,保證我國防震減災奮斗目標順利實現的重大前舉措。要抓住這一有利機遇,按照省上的統一安排,抓緊做好我市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技術服務工程項目的銜接和爭取工作,通過該項目的實施,逐步建立市、縣、鄉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服務體系,推動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深入發展。
五)建立完善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服務網絡。要針對各地農村民居建筑材料、建筑風格的特點,開展農居抗震實用技術開發,編制提供適合不同地區、滿足不同需要、考慮當地生活習慣和生產要求的新農村住宅建設圖集和村鎮居住建筑抗震技術措施。積極開展抗震防災環境和場地勘察,為農居建設選址提供服務。要有計劃地組織防震抗震技術培訓,通過傳幫帶等多種形式,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農村建筑工匠的技能和水平。要吸引有施工經驗的農民參與農居建設,鼓勵懂建筑的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在農村傳播防震抗震技術知識,依托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地震群測群防網絡等基層組織資源,逐步建立長期穩定的農村抗震保安技術服務網絡。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做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調動各方力量,統籌社會資源,共同組織實施。各縣(區)政府必須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把做好防震保安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列入議事日程,健全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責任,分解工作任務,建立和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加強督促檢查,認真總結經驗,及時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深入開展。
二)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共同做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的各項工作。地震、建設部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做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的統籌規劃和組織管理,精心制定落實方案,抓好示范工程,加強指導和技術服務;要在近期負責印制《新農村住宅建設圖集》和《村鎮居住建筑抗震技術措施》免費為農民建房提供服務。發改委、財政、民政、農牧、扶貧等部門要積極爭取項目,整合項目資金,落實優惠政策,促進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建設。物價、監察等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清理農民建房不合理收費,減輕農民建房負擔。各部門也要積極配合,努力做好相應工作。
三)落實扶持政策,推進工程實施。推進農居地震安全工程,既是落實黨的三農”政策,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具體措施。各縣(區)和有關部門要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按照群眾自籌為主、政府支持為輔的原則,拓寬農民建房渠道,支持和幫助農民申請銀行建房貸款,減免農民建造地震安全農居的各種規費,免費提供規劃和設計圖紙,充分調動農民自覺參與的積極性。要結合政府給予政策性經費補貼的災后重建和移民搬遷等工作,通過惠農政策使供電、供水、廣電、通信等公共設施進村入戶,積極推進農居地震安全工程實施。
四)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環境。要通過印發宣傳圖冊、舉辦板報專欄、組織宣傳小分隊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持久地宣傳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政策措施,普及農村民居抗震防災基本知識,努力做到家喻戶曉,增強農民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要大力宣傳推廣地震安全農居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動員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提高農民群眾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為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