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災后重建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入汛以來,我縣多次遭受暴風雨襲擊,引發了嚴重的內澇、山體滑坡、風雹等自然災害,全縣8鄉(鎮)普遍受災,人民生命財產受到較大損失。為切實做好全縣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上級黨委政府關于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精神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百色市重災縣恢復重建工作指示精神,切實做好今年我縣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為災區人民服務,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二、工作目標
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有關要求,我縣當前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必須實現三大目標:一是要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干凈水喝、有病能醫、孩子們新學期有學可上;二是要保證水毀房屋在明年春節前完成修復和重建,保證新學期災民子女能按時上學;三是要盡快恢復災區生產,努方實現年初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三、組織機構
為切實加強對我縣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的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確保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目標的實現,縣委、縣人民政府成立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災情核查組、恢復重建規劃組、后勤保障組。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民政局,由申彩林同志任主任,具體負責日常事務工作。災情核查組、恢復重建規劃組、后勤保障組分別由相關的縣領導兼任,成員從相關單位抽調人員組成。
四、工作步驟
(一)災情核查。時間7月1日至20日。從縣直相關單位抽調人員紐成核查組深入災區,對受災農戶因災缺糧、缺衣少被、房屋倒塌、損壞、水毀農田及其他基礎設施因災受損情況作進一步核實并造冊登記,為恢復重建提供準確的依據。
(二)恢復重建規劃。時間7月21日至8月31日。
重建工作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統一規劃設計,在沙里瑤族鄉龍化村雙龍屯、伶站瑤族鄉浩坤三合屯、下甲鄉河洲村分洲屯、大陸村平里屯、加尤鎮下傘村傘里屯等5個重災屯建設災民新村。
二是對面上的倒塌民房,按照當地實際進行適當的補助建設。
三是對因災損壞的學校校舍、水利渠道、鄉村公路、水庫等基礎設施,按照分工負責的原則,由各業務主管部門做好規劃重建工作。
(三)恢復重建。時間9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完成倒塌房屋、受損民房及其他受損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恢復重建要按照“幾個一點”的辦法做好資金籌措,即以受災戶自力更生為主,輔之以社會力量捐助一點,親朋好友幫助一點,縣、鄉政府幫助一點的辦法組織進行,確保恢復重建工作順利完成。
五、措施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鄉(鎮)、縣直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災民,為了災民的一切”的抗洪救災理念,堅持以民為木,為民解困,切實加強對災民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領導。要認真落實救災土作責任制,實行領導分工負責,把抗洪救災、重建家園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各工作組要深入到各鄉(鎮)、村、屯受災點,幫助和指導受災群眾做好恢復重建工作,做到恢復重建任務不完成工作組不離村。
(二)部門配合,各司其職。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切實抓好恢復重建各項工作。
民政部門要加強汛期值班工作,及時掌握災情,確保災情上報及時、準確,確保救災措施落實到位,妥善安置受災群眾。
財政部門對各級安排的救災應急資金,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及時安排下撥。
水利防汛部門要密切關注水情、汛情,加強汛情監測,嚴密防范,及時發現、排查和消除災害隱情,確保堤防、水庫和防汛工程安全,同時紐織做好對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保證農業生產用水安全。
氣象部門要做好天氣預測預報及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工作,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
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汛期地質災善的應急調查和監測預報,指導群眾及時疏散避險。
糧食部門要及時做好救災糧的調運工作。
農業部門要深入生產第一線,組織群眾抓好搶收、晚稻種子、肥料、農機具供應,保證晚稻能及時播種。要指導、幫助災漚群眾做好恢復農業生產的各項工作,開展技術培訓,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
教育部門耍及時組織好災區水毀校舍的恢復重建工作,保證災區正常的教學秩序。
衛生部門要做好災區防疫防病工作,確保災區不發生疫病流行。
交通、電力、通訊部門要及時組織力量搶修被毀壞的公路、橋梁和電力、通訊桿線等設施,保證恢復重建物資調運暢通無阻、及時到位,確保災區供用電需要和信息暢通。
宣傳部門要加強對抗洪救災、重建家園工作的宣傳,鼓舞士氣。其他部門也要按照各自的職責,積極配合,扎實做好災后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工作。
(三)加強替查,保證實效。要建立監督制度,對災后恢復重建各工作環節進行督促檢查,對那些恢復重建措施不力、進度緩慢而導致災區群眾重建家園、生產自救、恢復重建工作被動的,要通報批評;對因措施不
力,導致災區發生非正常現象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通過督查,增強各級各部門的責任意識,使之自覺抓緊抓好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確保災區生產正常,經濟增長,生活有序。